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料详情
需要10个学币
ID:2-19707785
版本:统编版
类型: 课件
地区:全国
文件:5.6MB
日期:2024-03-31
作者:21jy_5234092075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鲁迅 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鲁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作品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开的花,傍晚时把它捡起来。作者用这个名字说明这是一本回忆往事的散文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自己早年的生活。本文写于1926年,当时作者45岁。 默读全文,感知文章内容 默读要求:1、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分心、不回读、不停顿; 2、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词可以猜读或暂时跳过,做好记号留 待以后学习、积累; 2、关注标题、开头、结尾以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 生字学习 确凿 竹筛 菜畦 渊博 窜 拗 轻捷 鉴赏 倜傥 蟋蟀 宿儒 云霄 倘若 敛 啄食 锡箔 觅食 和蔼 博学 质朴 秕谷 恭敬 淋漓 盔甲 绅士 蝉蜕 攒成 斑蝥 油蛉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9: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过渡 承上启下 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1—8段:回忆 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10—结束:回忆 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探究标题 再次默读课文,圈画文中关键语句,谈谈儿时的“我”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抱有怎样的态度。 提示:“关键语句”,如标题、开头、结尾、过渡段等 儿时的“我”对百草园 ,对“三味书屋” 。 课文探究 阅读第1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第一段中的“似乎”和“确凿”矛盾吗?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不矛盾。“似乎”是因为间隔时间太久,印象有些模糊;“确凿”是因为追忆童年往事,历历在目,又十分肯定。两个词语连用,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依恋和怀念之情。 课文探究 带着下面两个问题默读课文第2-8段,运用圈点勾画的阅读策略,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1)“我”在百草园获得了那些乐趣? (2)作者如何表现出这些乐趣?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这一段描写景物,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纷杂中却暗藏着富有变化的顺序。百草园的一切,在少年鲁迅的心目中显得那样生机勃勃,情趣盎然。试据此对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方法做简要分析。 课文赏析 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紫红的桑椹 有无限趣味的泥墙根一带,现在篆刻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 课文赏析 皂荚树 黄 蜂 桑 葚 叫天子 课文赏析 斑蝥 何首乌根 覆盆子 木莲藤 课文探究 阅读第7段,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A ( )开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支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看 拉 罩 动词准确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冬天百草园的乐趣,同时显示出回忆时的欣喜愉悦。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艺术特点 百草园之“乐” 形象生动 视觉: 【色彩】 【形状】 听觉: 味觉: 层次井然 主次: 空间: 时间: 独具情韵 碧绿、紫红、黄 高大、肥胖、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鸣蝉“长吟”、蟋蟀“弹琴” 覆盆子又酸又甜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写静景由低到高,写动景由高到低 春夏秋冬 美女蛇的故事增添神秘感 雪地捕鸟带来无限乐趣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留恋不舍、怀念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小结 课文探究 三味书屋就位于鲁迅祖居地对面,隔着一条小街。 默读课文第10-24段,找出文中对三味书屋的描写,说说作者在三味书屋中又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三味书屋环境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 扁和鹿行礼。 课文探究 三味书屋的生活的几个片段: 问“怪哉”虫——这是不可以的 学习生活,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逃课到小院子去被先生批评 师生一起朗读的情景 课上的意外收获——画的进步不小 A 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谈谈你的依据。 勤奋、严谨、快乐 枯燥、严厉、荒诞 请结合原文说说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哪些事例可以看出来?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 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外貌 品质 由“戒尺不常用”可以看出先生很少体罚学生,说明 先生是一个和蔼、严而不厉的老师。 由“我”问“怪哉”虫看出他的方正、质朴,却也有些 迂腐,由远见的都送孩子到他的私塾来读书,可见他是 学识渊博的人。 去后院玩,去的多了不可以,一同回来也不行,可以看 出是一个对孩子教育有方的人。(开始对“我”严厉, 后来好多了) 由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教学认真的好 老师。 童年的鲁迅对他的老师是什么态度? 鲁迅对先生的情感是复杂的。这位先生推崇的是以科举为目的的封建教育,因此,他拒绝回答“我”有关怪哉的提问,教授知识的方式也较为死板,这些是让鲁迅有些遗憾的。但是他的方正、质朴、博学却是鲁迅敬佩的。还有学生行礼时他的和蔼可亲,读书时好玩的样子,以及有戒尺却不常用的慈善,这些都让鲁迅很喜欢并且终身怀念的。 A 课文探究 倾注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思想感情。 A 前后两个生活片段各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外扩展 自题小像 东京弘文学院毕业照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课外扩展 自 嘲 从日本队回来后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