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含解析)

资料详情
需要10个学币
ID:9-19688111
版本:统编版
类型: 试卷
地区:江苏省
文件:768.5KB
日期:2024-03-30
作者:21jy_978625821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1096010011430000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友情提醒:本卷共4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2022年9月1日,以“_______”为主题的央视《开学第一课》,请“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脱贫攻坚楷模、科学工作者、奥运健儿、志愿者和青少年代表等上讲台,与全国中小学生共上一堂课。() A.理想照亮未来 B.创造向未来 C.少年强,中国强 D.奋斗成就梦想 2.下列时事资料卡所描述的会议是_______。() 时事资料卡 信息一 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 信息二 全国各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了2296名代表出席 信息三 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A.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3.2022年10月9日,我国在酒泉卫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开启逐日之旅。() A.东方红一号 B.墨子号 C.羲和号 D.夸父一号 4.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诗句能够充分表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变化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C.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1.4%,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增长。这些成绩的取得表明() A.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B.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人民同等富裕 C.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D.中国经济已主导世界经济发展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收入分配改革制度,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我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这说明() A.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而艰巨事业 B.我国逐步健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C.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正成为社会共识 7.为了帮助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外婆认人,浙江杭州一名15岁的少年制作了一款名为“勿忘我”的智能项圈,这款项圈能帮助外婆认人,能判断外婆在室内还是在室外,如果在室外超过设定时间,就会提醒外婆回家,并报告家庭住址。“勿忘我”智能项圈的设计成功表明() ①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无处不在②创新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 ③创新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④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下列属于制度创新的是() A.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世界更加精彩 B.医生远程操控机器人完成手术 C.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公民依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9.2022年9月27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连续十年保持在4%以上。教育是() ①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②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③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④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下列时政新闻与其蕴含的学科道理相匹配的是() 序号 时政新闻 蕴含的学科道理 ①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推进依法治国 ② 徐州市投资26.4亿元进行老旧小区改造 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③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举行 我国已建成现代化强国 ④ “启明星50”大型太阳能无人机首飞成功 我国科技已经全面领先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它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它”是指我国的()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2.2022年3月1日,上海首部全面规范和推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其中一条有关“同伴教育”的条例内容,正是采纳了上海某中学学生所提出的建议。这说明() ①是学生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具体表现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 ③说明立法修法事关全民,必须人人参与④能够增强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的观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1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部长通道”“代表通道”“委员通道”如约开启,部长、代表、委员与媒体、大众零距离交流,亿万人民与盛会同频共振。这体现了() 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生命力 ②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权利不断扩大 ③民主决策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指出,从民主听证会到人大代表进社区,从线下“圆桌会”到线上“议事群”,中国人民在火热的基层生活中,摸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民主形式。这表明我国人民民主的真谛是() A.有事好商量,众人事情由众人商量 B.人民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C.人民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实现 D.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15.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我国政府坚持法无授权不司为、法定责任必须为。这表明依法行政的核心是() A.禁止行政权力的滥用 B.实现全面政务公开 C.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D.法治政府的基本建成 16.我国每一项重大的决策,要由党提出建议,提请政协政治协商,后交人大审议,通过后交政府执行。这一过程体现了() A.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 C.人大代表履行参政议政国家职能 D.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依法行政 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这启示我们() A.法治具有强制力,比德治更重要 B.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C.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可相互替代 D.德治具有感召力,比法治更重要 二、非选择题(第18-20题,共49分) 18.以下是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新年贺词中的两段摘录,请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摘录一:“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摘录二:“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对贫困有着切身感受。经过一代代接续努力,以前贫困的人们,现在也能吃饱肚子、穿暖衣裳,有学上、有房住、有医保。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党和政府将千家万户的事看作是“大国之重”说明了什么? (2)“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请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 19.为了让同学们充分了解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状况,某校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一次实践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民主形式】 第一组同学来到社区,看到社区挂出以下三幅宣传海报: (1)以上三幅海报分别体现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哪种形式? 【民主参与】 第二组同学来到市图书馆查阅资料,他们通过查阅报刊找到了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是报告的节选:“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 (2)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述我国为什么如此重视科技创新? 【民主素质】 第三组同学采访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提到:国家机关决策的质量和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民主素质密切相关。 (3)请你回答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备哪些意识和能力? 20.材料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从72条扩充到132条,原有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大保护,加上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变成了六大保护;规定了相关组织和个人的报告义务,鼓励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不再做“沉默的羔羊”;强化学校“防线”,向校园欺凌说不。 材料二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由57条调整为68条,对不良行为由“预防”改为“干预”,突出“预防为主、提前干预”,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及时进行分级预防、干预和矫治;加强预防犯罪的教育,要求学校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 材料三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制定的法律。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 阅读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以法之名,合力守护“少年的你”。运用法治要求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修订相关法律的认识。 (2)依据上述材料,从厉行法治角度简要说明有效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应有做法。 (3)校园欺凌给受害者带来的不仅是肉体上的损伤,还会造成严重的心灵伤害。面对校园欺凌“不再做沉默的羔羊”,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D 【解析】时事题,解析略。 2.A 【解析】时政题,解析略。 3.D 【解析】时事题,解析略。 4.B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 B: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此,“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意思是神女想必很健康,但她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寓意世界世界变化之大令人惊叹,B符合题意;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A不符合题意; C:“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意思是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C不符合题意;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比喻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书,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5.C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C: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1.4%,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增长,这些成绩的取得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C正确; A: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A错误; B:我国要实现的是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B错误; D:“主导世界经济发展”的说法夸大了中国的影响,D错误; 故本题选C。 6.D 【解析】本题考查四个尊重。 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收入分配改革制度,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公民、组织,我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说明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正成为社会共识,D正确; ABC:说法正确但题干没有体现,排除ABC; 故本题选D。 7.B 【解析】本题考查创新的相关知识。 ①③④:“勿忘我”智能项圈的设计成功表明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无处不在,创新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故①③④正确; ②:创新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故排除②; 故本题选B。 8.C 【解析】本题考查创新。 C:根据题意要求,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属于制度创新,C说法符合题意; A: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世界更加精彩,属于科技创新,A与题意不符; B:医生远程操控机器人完成手术,属于技术创新,B与题意不符; D:知识产权属于知识的创新,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9.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作用。 ②④:根据所学可知,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据此,②④正确; ①: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①错误;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0.A 【解析】本题考查依法治国、共同富裕、我国发展目标、我国科技现状。 ①: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体现我国推进依法治国,①正确; ②:徐州市投资26.4亿元进行老旧小区改造,体现党和政府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②正确; ③:我国还没有建成现代化强国,③错误; ④:我国科技没有全面领先世界,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1.D 【解析】本题考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A: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故A不符合题意;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故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2.C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参与民主生活 ①:我国公民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参与国家管理的,故①说法错误; ②④:依据教材知识,上海首部全面规范和推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其中一条采纳了上海某中学生所提的建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能够增强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的观念,故②④说法正确; ③:必须人人参与的观点绝对化,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3.B 【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和理解。 ①④:依据题文描述,“部长通道”“代表通道”“委员通道”如约开启,部长、代表、委员与媒体、大众零距离交流,亿万人民与盛会同频共振。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生命力;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故①④说法正确; ②: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并没有扩大,故②说法错误; ③: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4.A 【解析】本题考查民主的相关知识。 A:从民主听证会到人大代表进社区,从线下“圆桌会”到线上“议事群”,中国人民在火热的基层生活中,摸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民主形式。这表明我国人民民主的真谛是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A正确; B:人民不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B错误; C:并不是人民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实现,C错误; D:此说法不是我国人民民主的真谛,D错误; 故本题选A。 15.C 【解析】本题考查依法行政。 C: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C正确; ABD:禁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实现全面政务公开、法治政府的基本建成都不是依法行政的核心,排除ABD; 故本题选C。 16.A 【解析】本题考查全面依法治国。 A:我国每一项重大的决策,要由党提出建议,提请政协政治协商,后交人大审议,通过后交政府执行,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A正确; B: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B错误; C: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C错误; D: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D错误; 故本题选A。 17.B 【解析】本题考查德治和法治的关系。 A:法治和德治同样重要,故A说法错误; B:依据教材知识,习近平总书记的观点启示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故B说法正确; C: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但不能相互代替,故C说法错误; D:德治和法治相得益彰,同样重要,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第18-20题,共49分) 18.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2)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解析】考点考查:共同富裕、深化改革的原因 能力考查:分析和描述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党和政府,需要调用共同富裕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党和政府将千家万户的事看作是“大国之重”→联系我国建成共享发展的原因。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我国,需要调用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联系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9. (1)图一为民主选举;图二为民主决策;图三为民主监督 (2)目前,我国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3)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解析】考点考查:积极参与民主生活、创新的重要性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选举大会→可链接民主选举。 关键词②:听证会→可链接民主决策。 关键词③:网络举报→可链接民主监督。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本题考查创新的重要性,可以根据教材知识回答。 (3)本题考查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可以根据教材知识回答。 20.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2)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3)遇到校园欺凌行为,要及时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报警或者是向学校反映情况;必要时,向他人呼救求助,引起周围人注意。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法治的要求、厉行法治、依法求助。 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法治的要求的有关知识,从认识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可链接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厉行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及时进行分级预防、干预和矫治;加强预防犯罪的教育→可链接厉行法治的要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3详解】本题要求应对校园欺凌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