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中国近代的内忧外患与抗争探索 课件(共55张PPT)--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资料详情
需要10个学币
ID:8-19682298
版本:通用版
类型: 课件
地区:全国
文件:5.2MB
日期:2024-03-29
作者:21jy_6422580045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中国近代史 复习任务:宏观视野 考向聚焦 史料研习 整体架构全掌握 宏观视野 知识体系 专题线索 鸦片战争中,英国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大门,随后,西方列强又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之路。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一浪高过一浪,中国人民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线索一:列强侵华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经历了从蚕食边疆、间接控制到全面侵略的过程,两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遍布东部沿海并开始深入内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通过清政府间接控制了中国;日本由局部侵华走向全面侵华 线索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经历了由单阶级独斗、多阶级联合到全民族抗争的过程,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多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到后来的全民族抗争 线索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中国近代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返 回 命题动向细分析 目标导航 情境设计 通过学术情境考查列强侵华对中国带来的影响;通过社会情境考查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通过学习情境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时期革命道路的探索 核心考点 晚清外交;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工农武装割据;全民族抗战 价值导向 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社会担当;与时俱进;世界意识 备考方向 从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局的努力;基于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认识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及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探索的趋势和特点 返 回 重点多维要突破 考向聚焦 考向一 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探索 价值引领1 外交近代化——从法律调整看清政府应对时局的变化 (2023·湖北卷,6)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 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 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 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 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 高考真题研读 D 解读 JD 知识为基 清朝法律顺应时局而调整,而非受西方法律影响;《大清律例》完成于乾隆五年(1740),从清初开始经历了近百年的修订完善,是清代立法的 重要成就;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 能力为重 从材料信息看,近代以来,随着列强的侵略,清朝的法律体系发生改变,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如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保护海外华侨等,这说明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变化。考查获取信息和历史理解能力 素养导向 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清朝法律的调整;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清朝法律调整的原因;从历史理解角度理解时代变化对政府政策的影响 价值引领2 自强自信——从对外交往深化中看对国家强盛的认知 (2023·湖南卷,6)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感慨:“强盛之国,事事欲轶(超越)乎公法,而人或勉以公法绳之”;“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这突出反映了 A.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 B.摆脱公法束缚符合弱国利益 C.对外交往深化对自强的认知 D.晚清士人对西方的高度推崇 C 解读 JD 知识为基 摆脱国际法束缚不一定符合弱国利益;随着交往的加深,晚清士人逐步认清了列强的本质 能力为重 从材料信息看,薛福成认为,强大的国家,做事情往往超越国际公法,或者勉强遵守国际公法,弱小的国家才追求事事符合国际公法,别人也未必就以公法对待你。这说明随着对外交往的深化,中国外交官对如何自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公法在对外交往中形同虚设的说法过于绝对。考查获取信息和历史解释能力 素养导向 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晚清对外交往;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近代外交官对国家强盛的认知;从家国情怀角度培育国家自强意识 1.历史解释——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认知视角深化 2.历史理解——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局的努力 (1)晚清政府的三次近代化改革 三次新政 洋务新政 戊戌新政 清末新政 涉及领域 经济 创办新式企业 保护农工商业发展 奖励实业 政治 设立总理衙门 对旧制度进行改革 增设新机构,裁撤冗官、冗衙 军事 创办军事工业、近代海军 实行征兵制 编练新军 文教 创办新式学堂 创办京师大学堂,设立中小学堂 废科举、颁行新学制等 三次新政 洋务新政 戊戌新政 清末新政 评价 ①晚清政府的近代化行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是由其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决定的 ②尽管其目的都是克服危机,巩固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2)农民阶级的探索 (3)资产阶级的探索 戊戌变法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开创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先河 辛亥革命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斗争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为维护辛亥革命建立的民主共和国的成果,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重要斗争 1.视角:通商条约与主权意识 (2023·聊城模拟)1846年,英使戴维斯请求在西藏定界通商,钦差大臣耆英即以此要求“殊与成约不符”,予以驳斥。戴维斯又以前往天津为要挟,耆英认为“惟有坚守条约”,“即使驶往天津,所请亦不能允准”。道光帝也降旨“原立成约,自应永远遵守”,“著仍坚守成约,持以镇静”。清政府这一做法 A.有效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B.仍然坚守传统的外交体制 C.具有维护国家权益的色彩 D.取得了对外交涉的主动权 模拟经典演练 C 1846年英使戴维斯请求在西藏定界通商,清政府断然拒绝,据所学可知,近代列强所谓的通商条约都是不平等的,因此清政府的行为具有维护国家权益的色彩,C项正确。 2.视角:国家治理与《资政新篇》 (2023·潍坊二模)1859年,洪仁?凇蹲收?缕?分刑岢觥胺ㄎ餮笾?品ā保?唤鲆??耙??鞣较冉?奈淦鳌⑸璞福?褂ο低逞?捌浞ü妗⒅贫龋?氨浞缙?ǘ取保?搿拔魅瞬⑿邸薄I鲜鲋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