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浮力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6-19637471
版本:人教版
类型: 试卷
地区:全国
文件:797.7KB
日期:2024-03-26
作者:21jy_1919574558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10.1 浮力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一个重力为7N的金属块A,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浸入酒精中(弹簧测力计未画出),如图所示金属块A浸在酒精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此时,金属块A受到的浮力为(  ) A.1N B.2N C.6N D.7N 2.如图,取一个瓶口内径略小于乒乓球直径的雪碧瓶,去掉其底部,把一只乒乓球放到瓶口处,然后向瓶里注水,会发现水从瓶口流出,乒乓球不上浮;若用手指堵住瓶口,不久就可观察到乒乓球上浮起来,此实验说明了(???)?? A.浮力产生的原因?????? B.连通器原理 C.大气存在压强?????? D.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3.如图是2023年我国全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冠军全红婵和陈芋汐的神同步跳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全红婵站在跳台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和她对跳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陈芋汐在下落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全红婵在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惯性也越来越大 D.陈芋汐在入水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增大 4.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食用植物油的密度约为1.5×103kg/m3 B.漂浮在盐水上的鸡蛋受到的浮力约为5N C.八年级下册物理书的质量约为1.5kg D.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5.以下事例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 A.遨游的空间站 B.航行的福建舰 C.下潜的“奋斗者”号 D.上升的热气球 6.下列物体中,依靠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是(  ) A.风筝 B.飞艇 C.飞机 D.火箭 7.如图所示,将同一长方体分别水平与竖直静置在水中,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受到的 (  ) A.压强差不等,压力差相等 B.压强差不等,压力差不等 C.压强差相等,压力差不等 D.压强差相等,压力差相等 8.小明在学习浮力时用同一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目的是 A.探究浮力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B.探究浮力与物体的体积的关系 C.探究浮力与物体的密度的关系 D.探究浮力与物体的深度的关系 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B.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C.在水中下沉的石块,受到的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D.蹦极的人从跳台跳下,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人一直匀速下降 10.如图所示,用细绳将一物体系在容器底部,若物体所受浮力为10N,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为4N,则物体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  ) ?? A.4 B.6N C.7N D.14N 二、填空题 11.有一边长为10cm正方体浸没在水中,上表面离水面20cm,水对上表面的压强为 Pa,水对上表面产生的压力为 N,水对下表面的压强为 Pa,水对下表面产生的压力为 N,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 1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 ,这就是著名的 原理.用公式表示为 . 13.如图甲所示,一个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底面积false,容器内放入实心长方体A和正方体B,A、B通过轻质弹簧相连,弹簧原长false,体积不计。向容器内缓慢注入水,当B刚好浸没时停止注水,如图乙所示。整个过程中,A对容器底的压力随容器中水深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弹簧所受拉力或压力每改变false,弹簧的长度改变false,正方体B的密度为 false;剪断乙图中的弹簧,正方体B静止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false。 14.小明利用图中甲所示的装置,将物块从水面缓缓浸入水中,乙图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块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关系图像,物块没入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 N,台称的示数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物块的密度是 kg/m3。(g取10N/kg) ?? 15.如图所示某正方体物体重 20 牛浸没在水中,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为 15 牛,下表 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 24 牛,则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为 ,方向竖 直 ,此时他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所受合力为 . 16.把正方体合金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的示数为10牛,再把合金块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牛.该合金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牛,方向 .若再往水中倒入适量的食盐,并充分溶解,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7.如图所示,重为8N的长方体木块悬浮在液体中,两个相对的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合力为 N。如果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1=5N,则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2= N。 ?? 18.小嘉同学利用传感器,在研究“液体产生的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的实验中,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请你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液体产生的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p= . 深度h/cm 5 10 15 20 25 30 压强p/Pa 400 800 1200 1600 2000 2400 19.一个乒乓球重0.5牛,静止在水面上,它除了受到重力之外,应该还受到一个力,这个力大小等于 牛,方向 , 20.如图甲,在一个容器中装入水,将一个红色的塑料玩具沙蛋压入水中,松手后发现,沙蛋由于受到 的作用会在水中上升;当沙蛋浮到水面后,迅速将容器倒过来,会看到随着水流下来,沙蛋也缓缓上升,该现象说明了 的存在。 三、综合题 21.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有许多现象会让我们产生疑问,把疑问陈述出来,就形成了问题,但不一定是科学问题。像个人爱好、道德判断、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都不属于科学问题。比如,“哪种品牌的运动鞋更好?”“为减少污染和交通拥堵,应该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吗?”等都不属于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例如,“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你可以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并予以解答。 并不是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究,当问题太泛化或太模糊,就难以进行科学探究,比如“是什么影响气球贴到墙上?”。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必须是可检验的。也就是说,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例如,“增加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会改变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吗?”,在这个问题中,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是自变量,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是因变量,我们通过改变自变量就可以检验因变量怎样变化。 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陈述方式,常见的陈述方式有下列三种。方式一:某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吗?例如,导体的长度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吗?方式二:如果改变某个变量,另一个变量会怎样变化?例如,如果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中的电流就增大吗?方式三:一个变量跟另一个变量有关吗?例如,电流跟电压有关吗?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围绕可探究的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有了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 下列问题中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有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哪种类型的音乐更好? B.改变物体振动的幅度,声音的响度会改变吗? C.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吗? D.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吗? E.应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吗? 22.建造设计师设计出了一种能漂浮在水中的城市,漂浮城市装有动力装置,可以移动,该漂浮城市三角形建筑的主体结构是中空的,强风能从中通过,可以确保当飓风来临时,把飓风对建筑的破坏降至最低.该漂浮城市高达360m,占地270万平方米,可容纳多达4万居民.酒店、商店只要是普通城市有的,这里都一应俱全.漂浮城市的表面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太阳能的功率为8.0×108W,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某班级有40位中学生从岸上进入漂浮城市参观,则漂浮城市受到的浮力约增加 A.2.0×102N, B. 2.0×103N C. 2.0×104N D.2.0×105N (2)若三角形建筑空洞的面积为2.0×104 m2,某次飓风正好垂直于空洞的表面吹入,1S流入空洞的空气质量是1.92×106kg,该地的空气密度是 1.2kg/m3,则飓风的风速是 . (3)若电池板吸收的太阳能只用来提供推动漂浮城市前进所需的能量,漂浮城市在平静的水面上沿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变.某一时刻开始,漂浮城市受到的水平方向的牵引力F随运动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漂浮城市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在50s—100s,漂浮城市做 运动.漂浮城市运动到第25s时受到的阻力为 N. (4)从50s到100s内牵引力做的功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5)漂浮城市在匀速运动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3.如图甲,底面积为80cm2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60cm2、高为12cm的实心圆柱形物体A用细线拴好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小王要探究圆柱形物体A逐渐浸入圆筒形容器内的水中时(水没有溢出容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形物体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使用刻度尺测量h,不计细线重) (1)小王从圆柱形物体A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多组F、h,并将测量的结果填写在实验表格中,依据实验表中数据,在图乙中的方格纸中画出了F与h关系的图像。 ①由图像乙可知,物体A的重力为 N; ②观察图像乙,可以得出结论:在物体A没有浸没之前,当h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物体A浸没后,当增大h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由此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③由图像乙可知:当h等于10cm时,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 N; (2)物体A在容器内浸没后与未放入物体A前比较,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增加了 Pa。(g=10N/kg) 参考答案: 1.A 2.A 3.D 4.D 5.A 6.B 7.A 8.D 9.D 10.D 11. 2000 20 3000 30 10 12. 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 F浮= G排 13. 0.8 3000 14. 2 不变 false 15. 9 向上 9 0 16.4; 竖直向上; 减小 17. 0 13 18.(80Pa/cm)h 19. 0.5 竖直向上 20. 浮力 大气压强 21.BCD 22. C 80m/s 匀速直线运动 8×108N 2×1010J 50% 23. 9 减小 不变 无关 6 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