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桦》 说课课件+知识点汇总(共32张PPT)

资料详情
需要10个学币
ID:2-19626455
版本:统编版
类型: 课件
地区:全国
文件:633.4KB
日期:2024-03-25
作者:21jy_250050522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及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三课时《白桦》说课稿和知识点汇总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白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本课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白桦》。叶赛宁的抒情诗《白桦》于1914年发表。这首诗意象鲜明、节律和谐、感情欢悦、意境明丽,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分四节,每节四行。首节总写白桦的特点。用“银霜”和“雪花”写桦树通体洁白的形象。一个“涂”字准确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次节写桦树的枝叶,三节作者又总写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最后一节,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用拟人的手法准确而细腻地描摹了朝霞生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朝霞的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大有“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之意。总之,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诗歌采用四行一节的形式,各节偶句押韵,全诗押通韵,读来音韵回环和谐,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加之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所以使这种欢快之情增加了几分深沉。 二、说学情 孩子们已经有四年多的学习经历,学生已经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和习作过程中要继续培养学生写规范字的习惯,具备了朗读课文的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体会重要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学生需要提高体会有关词句表达效果、对基本表达方法了解领悟的能力。 能够说出感受和想法,需要继续提高倾听和表达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4.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5.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件2】 猜谜语:花下树旁正相会(打一树名)。 你猜出来了吗?(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赞美白桦的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白桦》) 今天我们来学习《白桦》这首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白桦长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就是白桦树。【出示课件3】(出示白桦树图片)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4】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导入课题,简介作者,为下面学习新诗铺平道路,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出示课件5、6】 生字:绣 潇 绽 朦 胧 晖 徜 徉 桦 涂 茸 穗 寂 霞 抹 词语:白桦 毛茸茸 潇洒 花穗 朦胧 寂静 朝霞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穗”,翘舌音“绽 徜 ”。 ②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绣 潇 穗 霞” “绣”左窄右宽,第九笔是横折折折钩。 “潇”左窄右宽,注意第十笔之后的笔画是:竖 点 点 撇 竖。 “穗”左窄右宽,两部分部分组成“禾+惠”。 “霞”上窄下宽 ,上面是“雨字头”,不是“雨”,下面注意书写笔顺:横折 横 竖 横 横 横折 横 横撇 捺。 (2)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初读课文,自主解决字词问题,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重点指导: 【出示课件7】、 流苏: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子,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 姗姗来迟:比喻走得缓慢从容。现在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或来得很慢。 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毛茸茸:细毛丛生的样子。 徜徉: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4)齐读词语。 大家读准了字音,了解了字义。请把要写的字在课堂上每个字写一个,一定要看准每个字的笔画,端正、工整地把每一个字写好,注意写字的姿势。 2、指名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1).本文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写了什么?【出示课件8】 《白桦》一诗一共有4个小节, 第一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第二节写了白桦在雪花中的美。 第三节写白桦在朦胧的寂静中的美。 第四节写白桦在朝霞中的美。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出示课件9】 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 (四)、课堂小结 读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收获? 读这首诗,认识并会写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读通了诗歌。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白桦》板书 看到:披银霜,绽花穗 想到:高尚人格 情感:热爱之情 新诗:高度概括 抒情言志 丰富的想象 具有音乐美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作者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然后围绕“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细读诗歌,合作探究交流。接着“借助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深入理解诗歌。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诗歌内容之后,我还注意“总结区别现代诗、古诗的区别,总结现代诗的特点。”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不足之处:不过,教学这篇诗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些句子,学生体会得还不够深入。 今后应该先让学生自己体会,再课上交流,并带有感情地朗读,对句子的理解就会深入了。 九、课后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ái huà máo rónɡ rónɡ xiāo sǎ huā suì ménɡ lónɡ ( ) ( ) ( )( )( ) (二)、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 )的树枝  ( )的枝头  ( )的花边   ( )的流苏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在( )的寂静中,( )着这棵白桦。   2.在( )的金晖里,闪着( )的雪花。 【参考答案】: (一)、白 桦 毛茸 茸 潇 洒 花穗 朦 胧 (二)、(白雪皑皑)(毛茸茸)(雪绣)(洁白) (三)、1.朦胧 玉立 2.灿灿 晶亮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三课时《白桦》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 一、教材分析: 叶赛宁的抒情诗《白桦》于1914年发表。这首诗意象鲜明、节律和谐、感情欢悦、意境明丽,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诗分四节,每节四行。 首节总写白桦的特点。用“银霜”和“雪花”写桦树通体洁白的形象。一个“涂”字准确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 次节写桦树的枝叶。既然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全脱去的叶上落满了松软的积雪,“毛茸茸”的,白色的树梢尖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桦树镶了一道“雪绣的花边儿”。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流苏一般好看。这一句让我们想起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者极尽想象,赞美雪后的桦树它傲寒挺立的形象。 二、作者介绍: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苏联俄罗斯人,田园派诗人,他五岁开始阅读,八九岁就能写诗。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 代表作品:《夜》《狗之歌》《我记得》等。 三、我会写: 桦:huà (白桦)(桦树) 涂:tú (糊涂)(涂改) 茸:rónɡ (毛茸茸)(鹿茸) 绣:xiù (绣花)(绣球) 潇:xiāo(潇潇)(潇洒) 穗:suì (花穗)(麦穗) 朦:ménɡ (朦胧)(朦朦) 胧:lónɡ(朦胧)(胧月) 寂:jì (寂静)(寂寞) 霞:xiá (晚霞)(彩霞) 抹:mǒ(涂抹)(抹黑) 四、我会认: 绣 :xiù(绣花)(刺绣) 潇 :xiāo(潇洒)(萧萧微雨闻孤馆) 绽 :zhàn(绽开)(破绽)(绽放) 朦 :méng(朦胧) 胧 :lóng(朦胧) 晖 :huī(金晖)(朝晖) 徜:cháng(徜徉)(朝晖) 徉 yáng(徜徉) 五、形近字: 桦(桦树)哗(喧哗) 涂(涂色)途(路途) 绣(绣花)秀(秀丽) 潇(潇洒)萧(萧条) 胧(朦胧)拢(聚拢) 抹(涂抹)沫(泡沫) 六、多音字: 佛:fú仿佛 fó佛像 抹:mǒ抹杀 mò转弯抹角 mā抹布 七、近义词: 仿佛——好像 朦胧——模糊 寂静——安静 徜徉——徘徊 八、反义词: 洁白——乌黑 朦胧——清晰 寂静——喧闹 八、理解词语: 【寂静】没有声音;很静。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流苏】装在车马、楼台、帐幕、锦旗等上面的穗状饰物。 【齐绽】一同绽放。 【皑皑】形容霜、雪洁白。 九、句子解析: 1、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白桦树的颜色”比作“银霜”和“雪花”,写出了白桦树洁白、高洁的特点。同时这句话还是拟人句,一个“披”字把树当人写了。 这句话中“涂”和“披”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这两个字用得很好。“银霜”和“雪花”两词写树通体洁白的形象。“涂”字准确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 2、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潇洒”指白雪覆盖的白桦树枝自然优美,独具风韵。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全脱去的叶上落满了松软的积雪,“毛茸茸”的,仿佛给桦树镶了一道“花边儿”。比喻的手法写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流苏一般好看。作者极尽想象,赞美雪后桦树傲然挺立的形象。 3、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这一小节写了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寂静”“朦胧”写出白桦含蓄、高洁的精神;“玉立”写出它的挺拔,写出它的气质高尚,写出它的非同凡响。“灿灿的金辉”衬托它的挺拔美丽。“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突出静静挺立的白桦不失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4、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徜徉”指闲游,安闲自在的步行。“姗姗来迟”在这里形容朝霞慢慢升起缓慢从容的姿态。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用拟人的手法准确而细腻地描摹了朝霞生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朝霞的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白桦“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十、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写白桦的外在形象美。 第二部分(3~4):写白桦的内在气质美。 十一、课文主题: 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出了它的美。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诗歌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杨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体现了诗人对拥有白桦品质的人的尊敬以及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十二、问题归纳: 白桦外在形象是怎样的?内在气质是什么? 白桦外在形象是挺拔、秀美、洁白;白桦内在气质是含蓄、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