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白桦》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资料详情
需要15个学币
ID:2-19605908
版本:统编版
类型: 试卷
地区:全国
文件:48.3KB
日期:2024-03-24
作者:shenhanlin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第11课《白桦》阅读理解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延伸小阅读。 夜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从“ ”、“ ”可以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恬静的心境。 2.判断对错,对的打“√ ”,错的打“×”。 (1)第二节接着描写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 ) (2)“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中“轻轻地”可以去掉。( )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课内阅读。 白桦 在我的窗前,?????????????在朦胧的寂静中 有一棵白桦,?????????????玉立着这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在灿灿的金晖里 披了一身雪花?????????????闪着晶亮的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白桦四周徜徉着 雪绣的花边潇洒,?????????姗姗来迟的朝霞, 串串花穗齐绽,???????????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洁白的流苏如画。???????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4.写出对文中加点字的体会。 (1)“涂”字准确地表现出 。 (2)“披”字把白桦拟人化了,表明 。 5.诗歌第2小节描绘了雪后的白桦傲寒挺立的形象,读后可以让我们想到诗句:“ , 。” 6.在诗中,作者反复用冰雪衬托白桦,目的是什么? 7.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前两个小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 B.这首诗后两个小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 C.诗中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描摹,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 D.这首诗是美国著名诗人叶赛宁所写的一首抒情诗。 三、了解了想象画面的方法,你找了一首诗歌验证。 经过一棵开花的树 惠永臣 那么多的花还开在树上 那么多的花 掉落在地上 我站在树下 聆听着一朵花是怎样打开自己后 又是怎样掉落自己 这个过程 也许漫长,也许短暂 花朵里的蜜蜂 忙忙碌碌地嗡嗡叫着 它们没有机会为一朵花的掉落 去伤心 一棵开花的树 一生也没有去过远方的树 一年年就这样重复着自己 毫无怨言的 把自己长高、长老 8.(词语理解)第二节中“聆听”的“聆”读音为 ,“聆听”在此处的意思为 ,与 是近义词。 9.(画面描述)请你展开想象,结合诗歌中的事物,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画面。 10.(体会情感)谈谈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语文要素: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1.班内举行诗歌推荐会,你想把这首诗歌推荐给大家,请你写一段推荐语。 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咏水仙 【英】华兹华斯 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 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 突然我看见一大片鲜花, 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 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 它们随风嬉舞,随风波荡。 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 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 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 通往远方仿佛无穷无尽, 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 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 却不如这水仙舞得轻俏;??诗人遇见这快乐的旅伴, 又怎能不感到欣喜雀跃;??我久久凝视——却未领悟 这景象所给我的精神至宝。 后来多少次我郁郁独卧, 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这景象便在脑海中闪现, 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 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 (选自《情感的流淌 名家诗歌 外国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2.照样子,写一写。 无穷无尽(ABAC 式): 、 粼粼湖波(AABC 式): 、 13.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此外文中还运用了 、 修辞手法。 14.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15.第一、二节通过诗人对水仙的描写,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16.请谈一谈你读了这首诗的感受吧。 参考答案: 1. 静 寂静 2. √ × 3.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情感。 诗歌第二节,读句子“夜来临,四下一片静”,第四节,读句子“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可知,诗歌由“静”到“寂静”表达出诗人恬静的心境。 2.本题考查诗歌的技巧手法。 (1)这首诗第二节,读句子“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可知,本节接着第一节描写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唱歌,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从而更让这个夜晚显得寂静。题干表述正确。 (2)“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以动衬静,“轻轻地”写出了歌声的轻柔、优美以及夜的静寂。同时也更能衬托出“夜来临,四下一片静”的景象。所以不能去掉“轻轻地”。题干表述错误。 3.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 第一节,读句子“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第二节,读句子“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第三节,读句子“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第四节,读句子“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可知,全诗一直在描写夜色下大自然万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4. 白桦树干的洁白、光滑 白桦的优雅、美丽,突出其高洁之美 5.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6.集中笔力写冰雪中的白桦,突出白桦高洁、挺拔的形象。 7.D 【分析】4.本题考查赏析字词。解答此题,需要结合上下文来解答。 (1)结合“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及课文内容可知,这里写得是白桦树干的洁白、光滑。 (2)结合“披了一身雪花”可知运用拟人手法,把白桦拟人化,写出了白桦的优雅、美丽的特点,突出其高洁之美。 5.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诗词名句的理解记忆能力。诗歌的第二节是“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诗人用“花边”、“串串花穗”、“洁白的流苏”三个比喻,赞美了雪后白桦树傲然挺立的形象。读到这里让我们不禁想起了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诗歌中作者反复写的冰雪,主要用来衬托白桦的高洁、挺拔,同时它还是高尚人格的象征,体现出作者对拥有白桦品质的人的尊敬。 7.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本诗的作者是苏联的叶赛宁,译者顾蕴璞。D选项“美国著名诗人叶赛宁”说法错误,故选D。 8. líng 用心地听一朵花的绽放与掉落 倾听 9.我经过一朵开花的树,看到那么多的花朵掉落在树下。我想象着这些花曾是多么灿烂地开放,又是多么仓促地掉落。忙忙碌碌的蜜蜂才不管这些花朵开放到掉落的过程,更不会为此伤心。这棵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挺立着,历经花开花落,却毫无怨言。 10.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坚定、执着生长的赞美之情。 11.《经过一棵开花的树》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用优美细腻的语言描写了一棵年复一年扎根于土地的大树,经历花开花落,它依旧毫无怨言地生长,教会我们坚定、执着。 【解析】8.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和近义词。 聆:líng,仔细听。聆听:集中精力、认真地听。从诗歌的“ 我站在树下,聆听着一朵花是怎样打开自己后,又是怎样掉落自己”可知聆听的意思是用心地听一朵花的绽放与掉落。聆听的近义词有:倾听、静听、凝听等。 9.本题考查想象画面。 《经过一棵开花的树》主要描绘了作者在清晨偶遇一棵开花的树的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感受和思考。结合诗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想象,语句通顺合理即可。 示例:清晨,我邂逅一棵盛开的树,繁花似锦,花瓣如雪。阳光洒落,照亮每一朵花朵,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微风吹过,花香四溢,沁人心脾。这棵树,犹如大自然的杰作,美得令人心醉。我静静地凝视,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奇迹。心中涌起一股敬畏与感动,为大自然的神奇而赞叹。 10.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生命的美好、希望的永恒以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这棵开花的树不仅仅是一棵具体的树,更是生命的象征,它让作者思考关于成长、美丽与凋零的故事,以及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无限可能。整首诗歌营造出一种优美、宁静而又充满哲理的氛围,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11.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结合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把这首诗推荐给大家,写一段推荐语,语句通顺合理即可。 示例:在惠永臣的《经过一棵开花的树》中,我们不仅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更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奇迹。这首诗歌画面感十足,细腻描绘出一棵盛开的树与自然的美好交融。它唤起了我们对生命、成长与美丽的思考,也让我们更加敬畏大自然的神奇。我诚挚地推荐这首诗歌,让我们共同感受生命的美好与无限可能。 12. 人山人海 尽善尽美 皑皑白雪 郁郁寡欢 13. 拟人 使形象更加活泼可爱 比喻 夸张 14.C 15.惊喜欢愉,在诗人的心中水仙代表了自然精华,是自然心灵的美妙体现。 16.这首诗给我的感觉是清新、美丽、愉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