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 讲义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2-19577335
版本:统编版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410.5KB
日期:2024-03-22
作者:21jy_2420614239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第八单元 漫画的启示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杨氏之子》中孙君平问得巧,杨氏之子答得妙;《手指》的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了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童年的发现》的作者被老师误会的时候,用自我调侃的语言来安慰自己,令人忍俊不禁。同学们,漫画也是一种幽默的形式,它能让我们在发笑的同时有所思考,感悟作者想表达的深意,获得生活的启示。同学们,选一幅漫画,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吧! 1.仔细审图,找准方向。漫画的启示类习作,写作前,必须先看懂漫画,找准写作方向,否则,很可能导致写出的文章和漫画关联不大。拿到漫画后,仔细观察漫画,注意漫画中的人物、背景,关注漫画的标题及提示语,把漫画的内容写清楚,再写获得的启示。此外,也可以根据图意编一个故事,让读者自己体会漫画的含义。 2.适当想象,描写画面。写作时,宜在篇首点明自己的启示或简要概述漫画内容。在习作中,可适当展开想象,丰富漫画画面,让读者从丰富的画面中自己获得一定的启发。 3.联系实际,表明观点。总的来说,大部分习作中的漫画都是讽刺某一社会现象,或对某一美德进行赞誉。再现漫画后,我们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出现的类似现象,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提出呼吁。 方法一 仔细观察漫画,理解漫画内容。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常常用来批评或表扬某些人、某些事。漫画主要由标题、图画主体、画注三部分组成。我们在写漫画作文前,一定要学会观察漫画,找全要素,理解漫画内容。 1.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它,可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所以在观察漫画时首先找找是否有标题,然后再把标题与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比如课本习作中的第二幅漫画的标题是“假文盲”,我们就可以在理解这三个字的基础上去看漫画。 2.画面主体。观察漫画中有哪些人、物,还要观察人物的表情、衣着、动作等基本特征,从而了解人物。比如课本习作中第一幅漫画的主体内容是两个人,一棵树苗、一个水壶和一把铁锹,第二幅漫画的主体内容是四个男人、一个抱着孩子的妈妈和写着“母子上车处”的牌子 3.画注。即看画中字。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分析的语言文字。我们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很多时候它会成为我们理解漫画寓意的金钥匙,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文字理解漫画的内容。 假文盲 “文盲”在外面这个时代已经越来越少了,但就是有很多人心甘情愿地去充当“文盲”。今天,我刚好看到了一幅关于“假文盲”的漫画…… 首段点明漫画的标题,为下文的叙述作铺垫。 一个冬天的早晨,太阳伸出一个小脑袋,树上全是白皑皑的雪,几个穿着得体的男人为了方便站在了“母子上车处”。他们面无表情,仿佛没看到“母子上车处”的牌子。站台上的第一个男子身着貂皮大衣,似乎是一位成功人士,他双眼微眯,周围的一切似乎与他无关。后面几位男子同样衣着不凡,看起来都十分健硕,有拔山之力,却贼眉鼠眼的,与他们的“高贵气质”格格不入。一位面容枯槁的母亲手里抱着一个似乎刚满月的婴儿站在了“母子上车处”的站台外,她望着几位人高马大的男子,在一旁瑟瑟发抖。四个男子对此视而不见,他们不约而同地低着头,闭上眼睛,似乎非常疲惫,又似乎是害怕有人跟他们搭话。他们如磐石一般站在那里,却没有一个人顾及身边那对孱弱的母子,他们好像也不认识标识牌上“母子上车处”的几个大字,看来今天的“文盲”都凑一起了。 第2自然段描写了漫画的内容,写出了漫画里有六个人,他们的穿着和表情,以及他们所站的位置,把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文官”,他们有的在插着“禁止践踏草坪”的警示牌的草地上奔跑,有的坐在公交车上写着“老弱病残孕”的爱心座位上不肯让座,更有甚者把垃圾投在垃圾箱外面,仅一步之遥的距离在他们的眼中似乎是“万里长征”…… 第3自然段联系实际,小作者举了几个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了“假文盲”不仅存在于漫画,更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在我看来,“假文盲”不是知识的文盲,更多是一种心灵与道德的文盲。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当我们哪天处在弱势地位时,我们还能如此“文盲”吗? 方法二 运用联想,展开情节。 如果我们在写漫画作文时,只是写出漫画中有什么的话,那写出来的作文就不具备吸引人的魅力。我们应该在观察到的漫画内容的基础上,运用联想与想象,发散思维,理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将情节的发展变化补充完整,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形成一组“动画”故事。 比如当我们看到下面这幅漫画时,要联想到小男孩和小女孩看到满地的垃圾时会有什么想法,会说什么话,说话时的神情是什么样的,他们各自又想出了什么办法,结局怎么样,最后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联想和想象,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把漫画中的故事清楚、生动地呈现出来。 文明——只差一步 前几天,我看到一组漫画,虽然只有简单的四幅图,却受到很深的感触。 漫画中有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他们放学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闻到了一股刺鼻的臭味,原来是垃圾桶旁边的垃圾散发出来的,苍蝇在垃圾上飞来飞去。路过的人都捂着鼻子,丝毫没有把垃圾清理干净的念头。小女孩望着路过的人,眼中充满了愤怒,心想;这些人怎么这样?看到地上满是垃圾,还熟视无睹,老师教育我们要爱护环境,我可不能像他们一样,我要把垃圾打扫干净。说干就干,小女孩用手一点一点地捡起散落在地上的垃圾,将它们放进垃圾桶。和她同行的小男孩从包里取出纸和笔,趴在地上写着“文明——只差一步”,写完后,他把那张纸小心翼翼地贴在垃圾桶的旁边。这时,汗流浃背的小女孩对着小男孩竖起大拇指。他们做了有意义的事,都开心地笑了。 小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不仅写出了漫画中的人物和景物,还充分发挥了联想和想象,把时间和地点补充完整,把小女孩看到垃圾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小男孩想出好办法,两人同心协力清理垃圾的过程刻画出来了,故事情节连贯,真正做到了使画“活”起来了。 这组漫画是讽刺那些不讲卫生的人,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乱扔垃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护环境,不要为少走一步而随意扔垃圾。 第3自然段对上一个自然段做了小结,说明这组漫画给人的启示。 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到西湖玩耍,那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我们乘船荡漾在湖中。突然,前面有一个小男孩吃完香蕉随手就把香蕉皮扔到了湖里。目睹了这一幕的我,非常气愤,我愤愤不平地想:为什么他不能等船靠岸再把香蕉皮扔进垃圾桶呢?难道等这么一下子很辛苦吗? 第4自然段写的是“我”从看漫画而联想到以往的经历,表达了看到乱扔垃圾的行为时的愤怒。 “文明——只差一步”,这是没有错的。虽然这只是简单的几个字,却蕴含着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很多时候,我们距离文明只有一步之差。如果大家都能迈出一小步,那我们的世界就能更加文明,更加美好。 方法三 联系生活实际谈启示。 漫画一般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往往用一种夸张的形式来表现生活中的人或事,所以我们在写漫画作文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在仔细观察漫画的基础上,找到它与生活中哪些人或事是相关联的,列举类似的例子,丰富作文的内容。注意:所举的例子一定要和漫画的主题一致,不能张冠李戴。 栽树与乘凉 有这样一幅漫画:一个戴眼镜的人靠着小树,双手抱膝,坐在地上。另一个人拿着水壶走过来,正准备给小树浇水,他的身旁还放着一个铲子。突然,他看到坐在小树旁边的那个人,吃惊地问道:“你干什么?”那人转过头回答:“等着乘凉。” 第1自然段描写漫画的内容,清晰明了。 我看着眼前的这幅漫画,陷入了沉思:坐在小树旁边的这个人跟守株待兔的农夫有什么区别吗?他们都是想要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人啊! 我也曾经有过想要不劳而获的想法。记得那一次,老师布置了小组作业,本来大家说好了分工合作的,可是我想着就算我不做也会有组员帮我做好的,所以我就放肆地去玩,并没有认真对待小组作业。虽然我们组最后取得了一个比较好的成绩,但老师知道我什么也没有做后,非常严厉地批评了我。 第3自然段以漫画联系到“我”自己经历的事情,从那件事中“我”意识到想要不劳而获是不对的。 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有的同学想要取得好成绩,却不愿意付出努力,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这样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再比如新闻报道有的大学生毕业之后,没有积极去找工作,而希望大企业来发现他,最后错失了最好的就业机会,即使大学毕业也迟迟找不到工作。更有甚者,不愿意去工作赚钱,却宁愿上街乞讨,时时盼望路人的施舍。这些人和坐在小树旁边的人是一样的,他们每天只是期待天上掉馅饼,幻想能够不劳而获,这样的人永远都不会获得成功。 第4自然段由个人上升到他人,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进一步印证了本文的中心——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总是想着不劳而获。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要引以为鉴,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总是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