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8-19513362
版本:统编版
类型: 素材
地区:全国
文件:32.5KB
日期:2024-03-18
作者:21jy_978625821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一、希腊城邦 1、范围:包括希腊半岛(主体)、爱琴海诸岛等地区。 2、特点: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3、文明: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文明中断后,希腊经历了荷马时代和城邦时期。 4、兴起:公元前 8世纪,希腊出现城邦,突出特点是 “小国寡民”。斯巴达是最大的城邦。 5、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二者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界限分明,非公民转化为公民,极为困难。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城邦各项活动都以公民为主体。 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没有政治权利,不能占有土地。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1、公元前 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民主政治的表现: (1)公职人员几乎都是在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 (2)代表各地的 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3)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利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4)为了保证公民参政议政,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3、局限: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三、亚历山大帝国 1、兴起:公元前 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 2、东征:公元前 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先后打败波斯帝国、埃及,进入两河流域,最远到达印度河流域。(公元前 330年波斯帝国灭亡) 3成果:建立亚历山大帝国,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 4、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弊: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给东方人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5、亚历山大东征成功的原因:波斯帝国太腐朽;马其顿军队的战斗力超强;亚历山大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一、罗马城邦 1、建国: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兴起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 2、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国家统治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利机关。平民选出来的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和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颁布了《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3、扩张:公元前 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随后战胜了迦太基(布匿战争),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4、危机:公元前 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使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二、罗马帝国 1、政权更迭:公元前 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公元前 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2、建国:公元前 27年,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首创“元首制”,采取许多措施解决矛盾,巩固自己的独尊地位,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 3、扩张: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1、原因: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日耳曼人侵入罗马帝国。 2、灭亡: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一、文学和雕塑 1、文学: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2、雕塑艺术: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二、建筑艺术 1、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 特点: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代表:雅典帕特农神庙。 2、罗马建筑 特点:有石拱门、穹顶等,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 代表:大竞技场、凯旋门、方尖碑和万神庙。 三、哲学(古希腊) 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 苏格拉底思考转向人类社会,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逻辑学。 四、法(古罗马)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适用于罗马公民与非公民之间关系的万民法、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五、公历 1、凯撒时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 2、儒略历是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