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小专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含答案)

资料详情
需要30个学币
ID:3-19377362
版本:人教版
类型: 试卷
地区:全国
文件:376.8KB
日期:2024-03-07
作者:21jy_4670456428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奥数小专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知识精讲: 相遇问题中, 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 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 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中,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 1.两地相距600千米,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小时后相遇。 A.6 B.10 C.15 D.30 2.客车和货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x小时后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千米。 A.75x B.85x C.10x D.160x 3.从西宁站到拉萨站全长1956千米。两列火车相向同时出发,经过12小时相遇。已知快车平均每小时行驶90千米,慢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则下列方程错误的是(????)。 A.12×(90+x)=1956 B.90+x=1956÷12 C.12×90+12x=1956 D.12×90+x=1956 4.小文家和小彤家在学校的两侧(如图),小文每分钟走64m,小彤每分钟走76米,大约在(????)相遇。 A.点N B.点0 C.点P D.点M 5.小王、小李沿着400米的环行跑道跑步。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小王每分钟跑280米,小李每分钟跑240米,经过(????)分钟后小王第二次追上小李。 A.10 B.15 C.20 D.30 6.甲步行每分钟行80米,乙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00米,二人同时同地相背而行3分钟后,乙立即调头来追甲,再经过(  )分钟乙可追上甲。 A.6 B.7 C.8 D.10 二:填空题 7.A、B两地相距12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0分钟后相遇。已知甲每分骑行0.22千米,则乙每分骑行多少千米?解:设乙每分骑行x千米。可列方程( ),解得x=( )。 8.周末,王老师和李老师相约去打球,多少分钟相遇?请根据下图列出方程:( ),x=( )。 9.两辆汽车分别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t时相遇。两地相距( )千米,相遇时小轿车比卡车多行了( )千米。 10.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2小时相遇,已知两地相距180千米,甲、乙的速度比是3∶2。那么甲车的速度是( )千米/小时。 11.甲、乙两车同时从A城开往B城。3小时后,乙车超过甲车22.5千米,甲车平均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 )千米。 12.甲、乙两人沿着400米的环形跑道跑步,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甲的速度为260米/分,乙的速度是210米/分。经过( )分钟,甲第二次追上乙。 三:解答题 13.A、B两地相距102千米,一辆轿车由A城开往B城的同时,一辆货车由B城开往A城,0.8小时后,两车相距18千米。已知轿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用方程解决问题) 14.甲、乙两车从相距33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1小时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比乙车慢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用方程解) 15.客车和货车从相距39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客车的速度是货车速度的1.5倍,行驶3小时后,两车还未相遇,但已知两车还相距15千米,两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列方程解) 16.李老师和林叔叔家相距6.5千米。周日,李老师和林叔叔相约见面,分别从家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李老师骑行,每分钟骑行0.24千米,林叔叔步行。10分钟后,两人还差3.2千米才能相遇。林叔叔每分钟走多少千米? (1)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解答。 (2)见完面后,林叔叔要出发前往6.4千米外的集贸市场办事,他选择坐出租车,需要付多少元车费? 17.甲、乙两人同向而行,两人之间相距120米,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70米,乙走多少分钟才能追上甲?(列方程解答) 18.甲乙两人沿着400米的跑道跑步,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甲的速度是270米每分钟,乙的速度是220米每分钟。经过多少分钟甲第一次追上乙?(用方程解) 19.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地出发,沿同一条公路开往乙地,客车每小时行驶92千米,1.5小时后客车领先货车24千米,货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列方程解答) 20.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上海出发,沿京沪高速开往北京。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9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距180千米? 参考答案: 1.A 【分析】在相遇问题中,相遇时间=相遇的路程÷速度和,即用600除以(60+40)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600÷(60+40) =600÷100 =6(小时) 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6小时后相遇。 故答案为:A 2.D 【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分别求出客车x小时行驶的路程,货车x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把客车行驶的路程+货车行驶的路程,就是甲、乙两地相距的距离,据此解答。 【详解】85x+75x=160x(千米) x小时后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160x)千米。 故答案为:D 3.D 【分析】根据题意,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路程和÷相遇时间=速度和,快车行驶的路程+慢车行驶的路程=总路程,据此逐项分析。 【详解】A.12×(90+x)=1956的等量关系是: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符合题意,正确; B.90+x=1956÷12的等量关系是:速度和=路程和÷相遇时间,符合题意,正确; C.12×90+12x=1956的等量关系是:快车行驶的路程+慢车行驶的路程=总路程,符合题意,正确; D.12×90+x=1956的等量关系是:快车行驶的路程+慢车的速度=总路程,不符合题意,方程错误。 故答案为:D 4.A 【分析】1千米=1000米,据此将两个路程换算成米,再相加求出小文家到小彤家的路程,再根据“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以及“路程=速度×时间”,求出小文走的路程,即可解答。 【详解】1.44千米=1440米 0.66千米=660米 (1440+660)÷(64+76) =2100÷140 =15(分钟) 64×15=960(米) 960米=960÷1000=0.96千米 小文走0.96千米,大约在点N相遇。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行程问题,掌握“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路程=速度×时间”,是解答关键。 5.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小王第二次追上小李,他比小李应多跑两圈,利用追及问题公式: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把数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400× 2÷(280 - 240) = 800÷40 = 20(分钟) 经过20分钟后小王第二次追上小李。 故选: 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追及问题,关键利用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做题。 6.B 【分析】先求出3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用“相距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3”来计算; 再用“追及时间=相距路程÷(乙的速度-甲的速度)”来求乙追上甲经过的时间。 【详解】(80+200)×3 =280×3 =840(米) 840÷(200-80) =840÷120 =7(分) 再经过7分钟乙可追上甲。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行程当中的追及问题,关键是要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7. false 0.18 【分析】速度×时间=路程,设乙每分骑行x千米,根据两车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列式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设乙每分骑行x千米。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可列方程false,解得x=0.18。 8. 60x+50x=770 7 【分析】(1)王老师的路程加上李老师的路程一共是770米,据此等量关系列方程即可(答案不唯一); (2)依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计算出结果。 【详解】解:设同时出发x分钟相遇。 60x+50x=770 110x=770 110x÷110=770÷110 x=7 同时出发7分钟相遇。 【点睛】明确题干中的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9. 110t 14t 【分析】两地距离=路程和=小轿车路程+卡车路程,路程=速度×时间,据此表示出小轿车和卡车的路程,利用加法求出路程和,利用减法求出路程差,从而填空。 【详解】62t+48t=110t(千米) 62t-48t=14t(千米) 所以,两地相距110t千米,相遇时小轿车比卡车多行了14t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遇问题、用字母表示数,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0.54 【分析】总路程÷相遇时间=两车速度和,根据比的意义,两车速度和÷总份数,求出一份数,一份数×甲车速度对应份数=甲车速度,据此列式计算。 【详解】180÷2÷(3+2) =90÷5 =18(千米/小时) 18×3=54(千米/小时) 甲车的速度是54千米/小时。 11.82.5 【分析】速度×时间=路程,设乙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根据乙车速度×时间-甲车速度×时间=22.5千米,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 【详解】解:设乙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 3x-75×3=22.5 3x-225=22.5 3x-225+225=22.5+225 3x=247.5 3x÷3=247.5÷3 x=82.5 乙车平均每小时行82.5千米。 12.16 【分析】甲第二次追上乙时,甲比乙多跑2圈,根据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列式为:(400×2)÷(260-210)。 【详解】(400×2)÷(260-210) =800÷50 =16(分钟) 故答案为:16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析出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甲第二次追上乙时,甲比乙多跑2圈。 13.30千米 【分析】速度×时间=路程,设货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根据货车速度×行驶时间+轿车速度×行驶时间=总路程-18千米,列出方程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货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 0.8x+75×0.8=102-18 0.8x+60=84 0.8x+60-60=84-60 0.8x=24 0.8x÷0.8=24÷0.8 x=30 答:货车每小时行驶30千米。 14.100千米 【分析】设乙车每小时行x千米,那么甲车每小时行(x-40)千米。速度×时间=路程,根据“甲车路程+乙车路程=两地距离336千米”这一数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设乙车每小时行x千米。 (x-40)×2.1+2.1x=336 2.1x-40×2.1+2.1x=336 4.2x-84=336 4.2x-84+84=336+84 4.2x=420 4.2x÷4.2=420÷4.2 x=100 答:乙车每小时行100千米。 15.货车50千米/时,客车75千米/时 【分析】行驶3小时后,两车还未相遇,但已知两车还相距15千米,则两车的路程和为(390-15)千米。客车的速度是货车速度的1.5倍,将货车速度设为x千米/时,则客车的速度是1.5x千米/时;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货车速度设为x千米/时,则客车的速度是1.5x千米/时。 (x+1.5x)×3=390-15 (x+1.5x)×3=375 x+1.5x=375÷3 2.5x=125 x=125÷2.5 x=50 50×1.5=75(千米/时) 答:货车速度是50千米/时,客车速度是75千米/时。 16.(1)0.09千米 (2)16.6元 【分析】(1)根据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的路程。由题意可知,设x分钟后两人在途中相遇,则可列出方程:(x+0.24)×10=(6.5-3.2),解答此方程即可求得林叔叔每分钟走多少千米。 (2)由题意知:林叔叔坐出租车,他需要付的钱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2千米的钱数,即10元;另一个部分为超过2千米部分的钱数,即(6.4-2)×1.5=6.6元,然后再将这两部分相加即可。 【详解】(1)解:设x分钟后两人在途中相遇,则: (x+0.24)×10=(6.5-3.2) 10x+2.4=3.3 10x+2.4-2.4=3.3-2.4 10x=0.9 10x÷10=0.9÷10 x=0.09 答:林叔叔每分钟走0.09千米。 (2)10+(6.4-2)×1.5 =10+4.4×1.5 =10+6.6 =16.6(元) 答:需要付16.6元车费。 17.12分钟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乙的速度×追及时间-甲的速度×追及时间=路程差,设乙走x分钟才能追上甲,列方程为70x-60x=120,然后解出方程即可。 【详解】解:设乙走x分钟才能追上甲。 70x-60x=120 10x=120 10x÷10=120÷10 x=12 答:乙走12分钟才能追上甲。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列方程解决问题,找到相应的关系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8分钟 【分析】当甲第一次追上乙时,甲比乙多跑400米,假设x分钟甲第一次追上乙,则有等量关系:甲的速度×x-乙的速度×x=400米,据此列方程、解方程。 【详解】解:设经过x分钟甲第一次追上乙,可得: 270x-220x=400 50x=400 50x÷50=400÷50 x=8 答:经过8分钟甲第一次追上乙。 【点睛】本题考查追及问题,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9.76千米 【分析】设货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根据等量关系:客车每小时行驶的92千米×1.5小时-货车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1.5小时=24千米,列方程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货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 92×1.5-1.5x=24 138-1.5x=24 138-1.5x+1.5x=24+1.5x 24+1.5x=138 24+1.5x-24=138-24 1.5x=114 1.5x÷1.5=114÷1.5 x=114÷1.5 x=76 答:货车每小时行驶76千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找等量关系。 20.9小时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甲车的速度×行驶时间-乙车的速度×行驶时间=180千米,据此设x小时后两车相距180千米;列方程为110x-90x=180,然后解出方程即可。 【详解】解:设x小时后两车相距180千米。 110x-90x=180 (110-90)x=180 20x=180 20x÷20=180÷20 x=9 答:9小时后两车相距180千米。 【点睛】本题可用列方程解决问题,找到相应的数量关系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