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检测卷(含解析)

资料详情
需要10个学币
ID:9-19337113
版本:统编版
类型: 试卷
地区:全国
文件:1.5MB
日期:2024-03-05
作者:21jy_978625821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检测卷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下列关于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 ②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④原始社会的法律不够完善,主要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下列对中国法治大事件发展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我国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④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⑤我国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⑥我国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⑥⑤ C.①②④③⑤⑥ D.②①④③6⑤ 3.下列内容解读正确的有( ) ①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解读:法律产生之后,人类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 ②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解读: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③电视专题片《零容忍》通过16个案例,生动讲述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故事,体现了党中央对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零容忍的态度和决心 解读: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解读: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生活需要法律。法律调整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以下同学对法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同学甲:法律只和违法的人有关,和普通人没有关系 B.同学乙: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C.同学丙:我们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可以借助法律向商家任意索取赔偿 D.同学丁:我们学习法律只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2022年4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说明(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6.2022年5月,某社区开展以“送法进万家,家教伴成长”为主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活动。宣传栏前,家长们议论纷纷。以下观点你赞同的是( ) A.这为老师管教孩子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B.教训不听话的孩子还得靠我的“家法” C.这部法律彻底解决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D.这部法律为我国的家庭教育提供了指导 7.[时事热点·“双减"政策]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的落地指引中学生( ) A.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B.注重自身全面发展 C.严格校外培训监管 D.放弃校外实践学习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该法于1991年制定,于修订2006年进行第一次修订,于2012年进行修正,于2020年进行第二次修订,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针对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把成熟的实践做法上升为法律,着力修改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相关保护规定,并新增“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专章,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构筑起一道更为安全的“防火墙”。 据此回答8—10题。 8.下列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与修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 B.法律的修订是因为人们道德水平的降低 C.法律对行为的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 D.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主要依靠政府 9.总体来看,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一年来,全社会关心、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氛围越来越浓。保护未成年人,是因为( ) ①未成年人都是学校的学生 ②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 ③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 ④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了对校园欺凌强制报告的规定,以法律的方式明确对实施校园欺凌者进行惩罚,让顽劣孩子不敢欺负同学,让老实孩子安心学习,还校园健康安全的教学秩序。这样做既能安抚广大家长的心,也赋予了学校管教的责任,更满足了社会长久以来的期待。远离校园欺凌,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 ) ①树立法治观念,坚决不欺负同学 ②坚决同校园欺凌行为作斗争,以牙还牙 ③看到同学遭遇校园欺凌,及时告知老师或报警 ④在自己遭遇校园欺凌后,及时与家长或老师沟通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法律护航,与法同行!周洋所在的学习小组将以“特殊关爱、筑梦未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报,周洋负责“社会保护”板块内容的编写。以下是他搜集的相关资料,你认为适合入选的有( ) ①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舞厅 ②6岁的小萍要学钢琴,妈妈陪她一起上试听课,帮她精选授课老师 ③某中学建立并实行了学生用餐,行政干部、教师陪餐制度 ④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 A.法治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B.法律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C.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 D.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5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道德、纪律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1)法律与道德的产生方式和实施手段有什么不同?请完成下面表格。(6分) 产生方式 实施手段 法律 道德 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 材料二 数月前,隔壁班经常仗着自己的父亲是本地知名富商而欺凌同学的小森,伙同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把本班的小帆同学打成了重伤。当时,同学们建议丁丁组织全班男生一起找小森算账,而丁丁思考了一下说:“我们还是报警吧。” (2)丁丁不赞成同学们的建议,而是选择了报警,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9分) 14. (1)从未成年人保护的角度看,漫画一中的家长违背了哪项保护?(3分)这种做法会带来怎样的危害?(3分) (2)漫画二体现了我国法律的哪些作用?(3分) (3)结合漫画中的现象,你认为父母和青少年该怎么做?(6分) 15.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在强化家庭监护责任、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方面亮点颇多。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针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和保护、勤俭节约意识培养、网络保护等作出更加具体明确的规定,进一步压实了监护人、学校、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 你班准备召开一次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享受美好青春时光”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 (1)班会召开前,筹备小组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搜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资料?(4分) (2)为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请你为班会拟订一条宣传横幅标语。(4分)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完善多项规定,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涉未成年人侵害问题,并新增了“网络保护”“政府保护”两章。 (3)为增强同学们对特殊保护的认识,班长特准备了以下四幅图片,请你将图片放在对应位置(只写对应字母即可)。(8分) 学校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络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府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法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班会结束后,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向全校师生宣传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④错误。①②③是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的表现。 2.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①事件发生在1954年,②事件发生在1982年,③事件发生在2010年,④事件发生在1999年,⑤事件发生在2014年,⑥事件发生在2017年,故选C。 3.D 【解析】法律产生之后,人类经历了由“人治”到“法治”的历程,①解读错误。②是对法律产生方式的正确解读,③是对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正确解读,④是对树立法治意识的正确解读。故选D。 4.B 【解析】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A错误。B是对法律作用的正确认识。我们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应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C错误。D项中“只是”说法太绝对,排除。 5.A 【解析】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体现了A观点。B、C、D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6.D 【解析】本题考查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作用,D符合题意。A、B与题意不符。C观点太绝对。 7.B 【解析】“双减”政策是为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而制定的,A、C与“双减”政策的内涵不符。D项说法错误。B是该政策的积极作用。 8.A 【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针对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修订,说明了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A符合题意,B错误。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错误。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全方位的,D错误。 9.D 【解析】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实行特殊保护的原因,②③④符合题意。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我国公民,①错误。 10.C 【解析】本题考查中学生远离校园欺凌的做法,①③④符合题意。我们要坚决同校园欺凌行为作斗争,用法治方式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②错误。 11.B 【解析】②属于家庭保护,③属于学校保护,②③不符合题意。①④属于社会保护。 12.A 【解析】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强调了法治对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D是法治的内涵。 二、非选择题 13. (1) 产生方式 实施手段 法律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国家强制力 道德 社会舆论、信念、习俗和教育等力量 (2)①学会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②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③学会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 第(1)问考查法律与道德的产生方式和实施手段。这些都是教材的核心知识,学生熟练记忆即可回答。 第(2)问,丁丁不赞成找小森算账的做法,而是选择了报警,这说明了丁丁具有法治意识,能够依法办事。学生从树立法治意识和学会依法办事两个方面回答即可。 14. (1)家庭保护。漫画一中的家长对未成年子女的攀比和过高的要求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漫画二体现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3)家长不盲目进行攀比,要对孩子提出中肯适切的要求,给予孩子合理的期待,培养他们的自信,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要积极上进,勤奋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成绩,让父母放心。 【解析】 第(1)问,①漫画中的家长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违背了家庭保护的规定。②家长的做法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对孩子的学习、成长造成严重危害。 第(2)问,漫画二中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对孩子起保护作用,对家长起规范作用。据此回答即可。 第(3)问,针对漫画中的现象,分别对父母和青少年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要求即可。 15. (1)上网搜索、咨询老师、查阅报纸杂志、观看电视新闻等。(至少答出两种方式) (2)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让未成年人安全成长,让青春梦想悄悄绽放;等等。 (3)学校保护:B。网络保护:D。政府保护:C。司法保护:A。 (4)设立咨询台、设立宣传栏、发放宣传单等。 【解析】 第(1)问考查搜集资料的途径和方式,可以从上网搜索、咨询老师、查阅报纸杂志等方面回答。 第(2)问,围绕“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享受美好青春时光”这一主题,设计一条宣传横幅标语即可。答案具有开放性,符合题意即可。 第(3)问,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案件不公开审理体现了司法保护,A是司法保护。学校老师与学生共同用餐体现了学校保护,B是学校保护。C图片中对未成年人实行保护的主体是教育部、民政部等,这些都是政府的相关部门,属于政府保护。D中“净化网络环境,保护儿童健康”体现了网络保护。 第(4)问考查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方式。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