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7张PPT)

资料详情
需要10个学币
ID:2-19277284
版本:统编版
类型: 课件
地区:全国
文件:2.7MB
日期:2024-02-29
作者:21jy_8572603835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答谢中书书 黄山之幽奇 答谢中书书 匡庐之韶秀 风景欣赏 泰山之雄峻 峨嵋之清凉 长江之浩渺 黄河之浑茫 洱海之绚丽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走近作者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全文仅68字) 解 题 答 谢中书 书 答复 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 信 朗读文章,读准字音和节奏,感受文章节奏和音韵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翻译句子 感知文章之美 山 川 之 美, 古 来 共 谈。 高 峰 入 云, 清 流 见 底。   两 岸 石 壁, 五 色 交 辉。   青 林 翠 竹, 四 时 俱 备。   晓 雾 将 歇, 猿 鸟 乱 鸣; 夕 日 欲 颓, 沉 鳞 竞 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存在。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异景色的人了。 探究康乐 康乐: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18岁时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第一个以山水作为诗歌主要描写对象的诗人。他的诗歌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歌的形成。因此赢得了中国山水诗派开山鼻祖的称号。 合作探究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美 合作探究 读懂文本 1.文中具体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哪些?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具体描绘山川之美的句子: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高峰入云 仰视 视线 清流见底 俯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平视 合作探究 读懂文本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早晚 时间 时间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山水相映之美 俯仰结合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色彩配合之美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色彩配合之美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晨昏变化之美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动静相衬之美 最后一句的言外之意? ①流露出山水美景无人欣赏的惋惜之情! ②流露出自己能与谢灵运相比的得意之情! ③把谢灵运当知音,表达对他的钦慕之情! 作者写此文章表达什么情感? ①对山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②表达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合作探究,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写作思路: 古来共谈 山川之美 高峰入云 (仰视) 清流见底 (俯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平视)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静景) 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动景)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康乐以来 总 领 写 景 抒 怀 小 结 这篇山水小品廖廖68个字,就概括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使文章清幽隽雅,像诗一般优美动人。表达作者亲近自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