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资料详情
需要15个学币
ID:2-19256674
版本:统编版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430.6KB
日期:2024-02-28
作者:21jy_1034562663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古诗三首 【课前解析】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与四年级下册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属于同一组诗。古诗的前两句用“昼”“夜”“儿”“女”等词语,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庄上下,一片繁忙。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一诗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孩子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块时的得意一一呈现,表现出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村晚》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生动地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 这三首诗的内容都涉及古代乡村中儿童的生活,表现出的都是儿童的天真浪漫和童真童趣,但每首诗又各有特色。首先,儿童进行的活动不同:第一首诗写的是童孙学种瓜,第二首诗写的是稚子弄冰,第三首诗写的是牧童横牛背、信口吹笛。其次,儿童活动的环境各异:第一首诗是农忙时的村庄,第二首诗是寒冬时的村庄,第三首诗是夕阳西下的池塘边。 【教学目标】 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昼、耘、稚、漪”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同学们,课余时间大家都喜欢做什么呢? 预设:踢足球、跳绳、踢毽子、跑步、上兴趣班…… 教师引导:童年生活真是无忧无虑啊,那古代儿童在平时都喜欢做什么呢?请你们看。 预设:踢毽子、丢沙包、放牛。 教师总结:是啊,多有趣啊。童年的生活历来是诗人笔下最美的一幅画卷,在诗人眼里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首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古诗,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提出要求:课文中的三首诗都是七言绝句,现在请你出声朗读这三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教师示范:播放音频范读,请学生注意听字音和断句。 2.引导学生划出古诗的节奏。(课件出示古诗的节奏划分) 教师引导:同学们,根据音频请你尝试划分一下节奏吧,画好以后看看抬头看看老师的节奏划分,是不是和你的一样呢。 3.课件出示作者资料,教师简介作者。 4.检查生字预习情况,指明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教师指导读音:“供”读一声“ɡōnɡ”时,表示供给;读四声“ɡònɡ”时表示从事,在本诗中应读四声。 5.指导书写汉字“昼、耘、桑、晓”。 教师指导:同学们,我们先按结构类型来给生字分分类吧。 预设:“昼”和“桑”是上下结构,“耘”和“晓”是左右结构。 教师提问:请你根据自己的书写经验说一说,书写“晓”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预设:不要多“丶”少“丿”。 教师指导: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口诀,可以帮助你们更好的记住这个字——用火“烧”,用水“浇”,东方日出是指“晓”。 教师追问:“昼”和“桑”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怎样书写才能更美观呢? 预设:生字的各部分都要写得紧凑一点。 6.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书写所学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整体感知三首古诗 提出要求:边读边思考,三首古诗的内容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可结合注释、插图,联系生活,理解诗句意思。 1.说相同 预设:都是描写的儿童生活。 教师追问:能说一说这些儿童在做什么吗? 预设:第一首诗描写的生活是童孙学种瓜,第二首诗描写的生活是稚子弄冰,第三首诗写的则是牧童骑牛背、信口吹笛。 2.说不同 预设:这三首诗中,儿童生活的环境不一样,第一首诗写的是农村繁忙时的村庄,第二首诗写的是寒冬时节的村庄,第三首诗写的是傍晚夕阳落山时池塘边的景象。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三首古诗,体会诗人笔下不同的乡村儿童生活,体会浓浓情意。) 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1.教师提问:《四时田园杂兴》是一组诗,其作者是宋朝的范成大,本文选取的是“其三十一首”。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 预设:“四时”在这诗中表示的是一年四季。“杂兴”的意思是随性而写的诗。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教师引导: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四年级也学习过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吗?谁能来背诵? 预设:(点生背诵)背的可真流利。老师也把这首诗带来了,一起回顾一下吧。 教师出示要求:听了你们的背诵,老师仿佛看到了诗人笔下描绘的乡村景色。看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同桌之间一起来读一读,再一起讨论一下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汇报。 指名学生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结合注释说一说“耘田”“绩麻”分别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诗句意思。 (2)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注释我们知道“耘田”就是在田间除草的意思,那我们一般什么时间去田间除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昼”是什么意思? 预设:白天,“昼”是白天的意思。 (3)教师引导: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的是谁啊? 预设:村庄中的大人。 (4)教师:这样一说,我们不就理解了“儿女”的意思了吗?“儿女”指的就是农家儿女。我们一起尝试来说一说诗文大意吧。(诗文大意: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5)教师提问:古人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耕规律,你能看出这首诗描写的具体季节是什么吗? 预设:从“昼出耘田夜绩麻”一句可以得知,他们白天所做的农活是“耘田”,说明此时是夏天。 出示资料补充耘田的知识。 教师总结:古代有“男耕女织”的风俗,男子耕种,女子纺织,诗歌的第一句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所以白天出去耕种的是男子,晚上绩麻的是女子。 (6)提出要求:请你再次朗读古诗,说说自己感受了一种什么气氛? 预设:感受到夏季的乡村一片繁忙。 5.指名学生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结合注释说一说“解”“供”“傍”“阴”分别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文大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2)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全班自由交流) 预设:浮现了儿童学种瓜的景象。 6.教师追问:我们怎样能把这首诗读好呢? 预设:前两句语速稍微快一点。 (1)提出要求:请你给同桌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出繁忙的气氛。 同桌互读古诗。 (2)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给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 点生读,男女配合读。 (二)学习《村晚》 1. 教师引导:听着你们的朗读,把我带到了夏日的乡村,这就是朗读的魅力。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跟着诗人雷震欣赏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 教师提出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说说诗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指名学生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1)教师:有一个读音我听到有些同学读错了,我请来了拼音来帮助大家正音。这次,你们能读好吗? (2)学生齐读。 (3)结合注释说一说“陂”“漪”分别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诗句意思。 (诗文大意: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远山衔在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 (4)教师提问:诗人在前两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 预设:幽静的傍晚美景。 3.指名学生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结合注释说一说“腔”“信口吹”分别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诗句意思。 (2)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除了可以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还可以借助课本中的插图,请你看看书本上的插图,说一说“横牛背”是什么意思? 预设:横坐在牛背上。 (诗文大意: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地吹奏。) (3)教师提问:诗人在后两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 预设:可爱的牧童骑牛吹笛回家的景象。 4.教师提问:你从“草满池塘水满陂”中的两个“满”字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1:第一个“满”字写出了青草非常多,非常茂盛的样子;第二个“满”字表现了池水涨得很高的样子。 预设2:感受到了青草茂盛,池水高涨的样子。 5.教师追问:你从“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指导借助图片来理解“衔”的意思。 预设:“衔”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展现山与落日挨得很近,欲落未落的情景。 教师:孩子们都很会品悟诗情,我们继续感悟这首诗的诗境。“山衔落日浸寒漪”中,是什么“浸”在水中? 出示图片,提示学生。 预设:落日、青山。 教师追问:你的眼前浮现了什么景象? 预设:落日、青山倒映水中,与涟漪融为一体、摇曳闪烁的美丽景象。 (设计意图:品读古诗,引导学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为进一步体会古诗所传达出的童真童趣做好铺垫。) (三)对比阅读,感悟诗情 1.教师过渡:了解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这两首诗描写的景象,同学们一起来总结——两首诗在内容和气氛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绘了一片繁忙的景象。 预设2:《村晚》描绘了一幅悠闲的景象。 2.再读古诗,完成课后习题第二题。教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两首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并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1)课件出示《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后两句,圈画出关键字——未解、学。提问:你能想象孩子们学种瓜的样子吗?用合适的词语来概括。 预设:生疏、笨拙…… 教师:同学们的概括真准确,从孩子们生疏、笨拙的动作中,你能感受他们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预设:天真可爱、热爱劳动…… 教师:读完后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学生汇报。 (2)课件出示《村晚》的后两句,圈画出关键字——横、信口。提问:你能想象出牧童吹笛子时的样子吗?用合适的词语来概括。 预设:天真可爱、悠闲自在…… 教师:读完后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学生汇报。 3.指导朗读,初步默写。 (1)朗读、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a.教师提问:同学们,想要读出乡村耕种劳作的繁荣景象,在读前两句的时候,我们的语速要怎样? 点生回答。 预设:语速稍快一些。 b.教师追问:那如果想要表现出乡村孩子的天真。我们在读后两句的时候要用什么语速?可以抓住哪个词语重读? 预设:语速稍微缓慢一些。“学种瓜”语调微微上扬。 c.教师:让我们伴随着音乐一起来读一读,把诗人笔下的乡村美好生活读出来吧。 ①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学生齐读。 ②点生读。 d.教师: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 ①点生尝试背诵。 ②分组比赛背诵。 e.教师:背诵难不倒你们,相信默写你们也是可以的。 提出要求:1.写上题目、作者和朝代。2.把字写正确。3.注意标点符号。 ①生默写完以后同桌互改。 ②生汇报默写情况。 (2)朗读、背诵《村晚》。 a.教师提问:同学们,想要读出这首诗的恬静悠远,在读前两句的时候,我们的语速要怎样? 预设:语速稍慢一些。 b.教师追问:光是语速稍慢还远远不够,诗的韵味还不能完全体现出来。你觉得哪两个字可以重读? 预设:两个“满”字要重读。 教师:再看看老师划横线的词语,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 预设;读得更慢一些,尾音拉长一点 c.教师:让我们伴随着音乐一起来读一读,把诗人笔下的恬静诗意,悠闲自在读出来吧。 d.教师: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 ①生尝试背诵。 ②分组比赛背诵。 课堂总结、结构梳理 1.主题概括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诗中描写了儿女与童孙,让我们体会到了村庄儿女们的辛勤忙碌和热爱劳动。 (2)《村晚》一诗中作者雷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恬静、悠闲自在的乡村图画。这份美体现在景美、人乐。真是好一幅优美恬静、天真烂漫的牧童骑牛晚归图啊。 2.教师:请同学们一起概括这两首诗主题思想。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古诗的前两句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村晚》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古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牧童的活动,“横牛背”和“信口吹”生动地表现出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 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 2.布置作业:把《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背诵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出诗句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稚子弄冰》。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比较三首古诗的异同,借助关键词句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大家一起背一背吧!(生背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课的最后一首诗《稚子弄冰》。 二、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 教师提出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说说诗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指名学生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1)结合注释说一说“稚子”“金盆”“钲”分别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诗意。(诗文大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2)出示“钲”的图片,了解“钲”。 3.教师引导:孩子们被敲打冰块儿发出的美妙的声音陶醉了,边敲边舞,不亦乐乎。忽然,这声音戛然而止,传来了另一种声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齐读古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指名学生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结合注释说一说“磬”“玻璃”分别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诗意。(诗文大意:(小孩)轻轻敲打,冰块发出像玉磬一样穿林而过的清脆的响声。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一般的声音。) (2)出示“磬”的图片,了解“磬”。 (3)教师提问:你感受到了儿童怎样的情绪变化? 预设:敲冰块时十分得意,冰块碎地时则是万分懊恼。 教师追问:就这样一块普通的冰,都能被这个孩子做成有趣的玩具,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童? 预设:自得其乐的儿童。 4.教师引导:可快乐是短暂的,孩子们看到冰块儿破碎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预设:不知所措、垂头丧气…… 教师提出要求:请你朗读这两句诗,尝试通过语气、语速的变化表现出稚子情绪的变化。 点生朗读。 5.完成课后习题第2题。 教师指导: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6.教师:这首诗中的孩子与我们上节课中描绘的孩子截然不同,你通过这首诗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1:从不惧严寒,清晨脱冰,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小孩子。 预设2:从把冰块当成银钲来敲击玩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调皮可爱的小孩子。 7.指导朗读,读出感情。 教师引导:请你给自己的同桌读一读这首诗,读这几个动词时,语速要慢,加以强调,表现出孩子心情的变化以及他的活泼可爱。 让我们伴随着音乐一起来读一读。 背诵古诗 ①教师:诗意我们已经理解了,请同学们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填空。 ②全班背诵古诗。 出示要求: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想象画面,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 三、对比阅读,感悟表达 教师提问:这三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古代农村儿童的生活,但三种生活各有特色,通过这些词,你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了吗? 预设1:“学种瓜”一词写出了儿童虽然不懂得耕织这些农活怎样做,却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表现出他们的天真可爱和对劳动的热爱。 预设2:“脱晓冰”表现出儿童活泼可爱,很招人喜欢。 预设3:“横牛背”的“横”字写出了牧童横坐在牛背上吹笛子的天真可爱,表现出他的悠闲自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将三首诗整合起立,比较其中的相同之处,进而深入体会诗歌所体现的童真童趣。) 四、课堂练笔,改写古诗 教师引导:这三首诗所描写的生活是那样美好,你想不想用自己的话把它改编成一个小短文呢?改编时要展开充分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切忌不要逐句翻译原文,要抓住重点,想象儿童的神态、动作、心理等。请选择其中的一首诗,先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改编的小短文,再请同桌给自己提出宝贵的建议。 学生自由完成小练笔。(教师相机指导) 用展台展示写得好的小练笔。 出示例文,教师点评。 4. 教师总结:让我们结合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吧!注意要读出诗中儿童的天真、可爱、活泼、悠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口述把古诗改成小短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再指导改编古诗的要点,让学生获得更深入的体会。最后才让其运用习得的方法,整理自己的思路,付诸笔端,帮助其更好地完成改编。) 五、教师总结,回顾课堂 1.教师引导:这首诗不仅有画面,更有色彩、形态、声音、动作与器物的描写。请你们找一找。 2.教师总结:可真是“有声有色、有喜有忧、以冰为钲、自得其乐、天真活泼、童趣盎然”的一首诗啊。 六、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指名回答。 2.教师引导:儿童一直以来是诗人们热衷描写的对象,请看,描写儿童的诗句还有很多。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 七、课堂演练,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 2.布置作业:和改写同一首古诗的同学组成小组,评一评谁的想象更丰富、谁的语言更生动,继续完善小练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因而,本节课我重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的抓住关键语句,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来体会古诗中的童真童趣。 因本课三首诗有共同的主题,所以我在授课时将三首诗进行了整合,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更深入地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和其中的趣味。为此,在第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将三首诗读通、读顺。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结合书上的注释和插图,来理解诗意。同时,引导学生比较三首古诗的不同,充分体会三首诗中孩童的形象。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比较三首诗的相同之处,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感受三首诗表达的童真童趣。 在学生充分研读三首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将古诗改编成小短文。鉴于学生改编古诗时,容易逐句翻译,缺乏想象,抓不住要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进行同桌合作改编,抓住要点,学生改写以后,通过布置作业让改写同一首古诗的学生组成小组,并吸纳没有进行改写的同学进入小组,互评互助,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