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职/ 生物学/ 期末专区/高三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料详情
需要10个学币
ID:11-19211431
版本:人教版(2019)
类型: 试卷
地区:广东省
文件:680.0KB
日期:2024-02-25
作者:21jy_145100707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肇庆市端州区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1148080010896600 生物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合理施肥是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的重要措施。有机肥料养分全,肥效慢;化肥肥分浓,见效快,常用的化肥有氮肥、磷肥和钾肥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作物从肥料中获得的无机盐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B.有机肥料能为农作物提供有机物,以及false、false、K+等 C.P被农作物吸收后,可以参与构成DNA、ADP、磷脂等 D.N被农作物吸收参与构成蛋白质后,主要存在于其R基上 2.核苷酸在降解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磷酸和核苷(由五碳糖和碱基构成),细胞有时会利用现成的碱基或核苷重新合成核苷酸,既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节省能量,现在有以下两步反应: 结合上述过程下列关于ATP和核苷酸说法,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是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ATP B.胞嘧啶核苷形成胞嘧啶核糖核苷酸是吸能反应 C.第二步反应式的生成物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ADP+Pi D.人在运动过程中体内ATP的含量低于ADP的含量 3.粮食储备在古代中国是基本国策,有关仓窖的法令渊源久远。唐《仓库令》记载,租粮受纳入仓的程序和规定中“皆令干净”为首要要求,出仓时“每出一屋一窖尽”,意思是必须出尽一窖才能打开动用下一个仓窖的粮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入仓时晒“干”粮食,降低了种子中自由水含量 B.入仓时粮仓和粮食“净”可减少虫害滋生 C.仓库密闭是为了防止种子进行呼吸作用 D.出仓时避免多次开启仓窖可减少粮食变质腐烂 4.吞噬溶酶体是指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的一种结构,下图是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B.吞噬体的形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膜上的蛋白质无关 C.吞噬溶酶体中的消化酶主要是蛋白质,在溶酶体中合成 D.吞噬溶酶体可重新形成溶酶体表明消化酶可重复利用 5.实验中材料和试剂的选择、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等都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功与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探究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B.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后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以备重复使用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按解离、漂洗、染色、制片顺序制作装片 D.可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6.精氨酸是粗糙链孢霉生活所必需的氨基酸,其合成由前体物质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现用经过突变产生的多种精氨酸依赖型粗糙链孢霉进行相关实验,不同菌株对添加的氨基酸反应的结果如下表(arg是指相关基因)。下列相关分析最合理的是( ) 加入氨基 菌株 鸟氨酸 瓜氨酸 精氨酸 Ⅰ(arg3突变) — — 生长 Ⅱ(arg3突变) — 生长 生长 Ⅲ(arg3突变) 生长 生长 生长 A.实验证明基因之间是互不干扰的且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性状 B.推测精氨酸的合成步骤为前体物质→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 C.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鸟氨酸与瓜氨酸也是粗糙链孢霉生活所必需的氨基酸 D.三类突变体对不同氨基酸反应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7.某成年男性失足从高处坠落,送医后神志尚清,能听懂别人说的话,但不能说话,脑部CT检查发现右侧大脑前区脑皮层沟回变浅(异常)。经过背部CT检查发现第1胸椎压缩性骨折,局部明显有压痛,双下肢瘫痪,感觉丧失,有排尿活动但不受控制,医生诊断为胸段脊柱脊髓受损。根据以上信息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患者胸段脊柱脊髓受损,有排尿活动但没有尿意 B.该患者胸段脊柱脊髓受损,故没有膝跳反射 C.能听懂别人说的话,但不能说话,即大脑皮层中的S区受损 D.该患者左上侧肢体运动可能会出现异常 8.用鸡卵清蛋白成熟的mRNA与鸡卵清蛋白基因的DNA单链杂交,结果如图所示。对于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 A.图中的DNA单链内部存在碱基互补配对 B.图中的DNA单链不是鸡卵清蛋白mRNA的模板链 C.鸡卵清蛋白基因的转录过程是不连续、跳跃式的 D.鸡卵清蛋白mRNA成熟前需要经过剪切加工 9.采用样线法(以一定的速度沿样线前进,同时记录样线两侧一定距离内鸟类的种类及数量)对某地城市公园中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城市公园类型 植物园 森林公园 湿地公园 山体公园 物种数量 41 52 63 38 A.植物园为鸟类提供易地保护的生存空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鸟类物种多样性 B.森林公园群落结构复杂,能够满足多种鸟类对栖息地的要求,鸟类种类较多 C.湿地公园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及相对隐蔽的栖息场所,鸟类种类最多 D.山体公园由于生境碎片化及人类活动频繁的干扰,鸟类物种数量最少 10.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图是下丘脑参与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寒冷条件下的调节途径有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⑥→组织 B.食物过咸时的调节途径有感受器→①→下丘脑→③→垂体→⑤→组织,其中感受器位于下丘脑内 C.血糖浓度过高时的调节途径有感受器→①→下丘脑→③→垂体→④→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D.此图说明了下丘脑既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也含有神经中枢,并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 11.某草原,狐和兔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分析,狐和兔的数量变化受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 B.狐和兔数量变化相互制约,是循环因果关系 C.狐捕食兔的种间关系客观上促进了兔的发展和进化 D若兔逃避狐捕食能力提高,两种群数量变化仍符合该曲线模型 1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防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种群内个体的竞争 B.套种、间种和轮种体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C.风能和潮汐能的开发技术不属于生态工程范畴 D.“过腹还田”可使农作物秸秆得到多途径的利用 13.将变形虫培养在含有3H标记的胆碱(一种构成磷脂的成分)的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将带有放射性标记的细胞核取出,移植到未标记的去核变形虫中,追踪观察一个细胞周期,发现原有的放射性标记平均分配到子细胞的核膜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供体变形虫中含有放射性标记的结构只有细胞核 B.在重组变形虫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检测不到放射性 C.在前期核膜解体后,其结构成分磷脂分子也会被分解 D.该实验证明母细胞解体的核膜参与了子细胞的核膜重建 14.2022年3月,国家药监局批准了17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其原理如下图。结合垫处含有足量的、可移动的、与胶体金结合的抗体1,T处固定有抗体2,抗体1和抗体2与新冠病毒表面同一抗原N蛋白的不同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呈红色。C处固定有抗体1的抗体,与抗体1结合也呈红色。请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过程中此特异性结合共发生3次 B.若待测样本中不含新冠病毒,结果为C、T处都不出现红色 C.若显色结果为只有T处出现红色,则结果为阳性 D.该方法高效、便捷,有望取代核酸检测 15.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等位基因本B/b控制,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Ⅱ5不携带致病基因。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625。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群中乙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B.Ⅰ1的体细胞中基因A最多时为4个 C.Ⅲ6带有来自Ⅰ2的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6 D.若Ⅲ1与正常男性婚配,理论上生育一个只患甲病女孩的概率为1/208 16.为研究中医名方一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胃内容物进入小肠)的作用,科研人员设置4组实验,测得大鼠胃排空率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状态 胃排空率(%) 正常组 健康大鼠 55.80 模型组 患病大鼠未给药 38.65 柴胡疏肝散组 患病大鼠+柴胡疏肝散 51.12 药物A组 患病大鼠+药物A 49.92 注:药物A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药物 A.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明显降低 B.正常组能对比反映出给药组大鼠恢复胃排空的程度 C.与正常组相比,柴胡疏肝散具有促进胃排空的作用 D.柴胡疏肝散与药物A对患病大鼠促进胃排空的效果相似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17.(12分)某同学在校运会百米赛跑中采用蹲踞式起跑,在“各就位”、“预备”、“鸣枪”三个环节中,完成一系列起跑动作后冲出去。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听到枪声做出起跑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这个过程主要通过__________系统进行调节。 (2)与安静状态相比,该同学在百米赛跑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的两个部分活动强弱的变化是__________。 (3)该同学在跑步训练时,为了增加通气量,常采用口鼻并用的方式呼吸。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因素,其调节机理如下图所示。 图中的“?”处应填__________,参与上述调节过程的信息分子有__________。该同学跑步训练时可以有意识地调憋呼吸频率,原因是__________。 18.(12分)黑藻固定CO2有两条途径(如图):①CO2在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催化下直接与C5反应生成C3;②CO2先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催化下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反应生成C4(四碳化合物),当储存到一定量时分解放出CO2参与暗反应。已知PEPC对CO2亲和力是Rubisco的几十倍。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由图一可知,丙酮酸转化为PEP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填“吸能”或“放能”)反应。黑藻细胞固定CO2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C3的还原需要__________提供能量。 (2)研究发现黑藻经低浓度CO2处理后,PEPC与Rubisco的活性比值由0.47上升到4.17,试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藻具有这种生理特性是长期__________的结果。 (3)为了探究在低浓度CO2处理下黑藻固定CO2途径改变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检测了低浓度CO2处理前后黑藻体内两种PEP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二所示。由图可知,在低浓度CO2处理下黑藻固定CO2途径改变的分子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12分)为研究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图1)、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个体数量(A和H分别代表自养和异养类群的优势种)(图2)。 图1 图2 (1)裸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演替的前120天,生长在裸石上的物种总数__________(增加减少),之后,演替趋于稳定。 (3)由图2可知,演替稳定后,优势种A的环境容纳量与演替初期相比__________(变大/变小)。 (4)已知自养类群为异养类群提供有机碳,演替达到稳定后,两者的数量金字塔是__________(正/倒)金字塔形,能量金字塔是__________(正倒)金字塔形。 (5)当试验裸石上的演替稳定后,其群落结构应与周围类似石块上已稳定存在的群落结构相似,原因是两者所处的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 20.某种昆虫野生型为黑体圆翅,现有3个纯合突变品系,分别为黑体锯翅、灰体圆翅和黄体圆翅。其中体色由复等位基因A1/A2/A3控制,翅形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为研究突变及其遗传机理,用纯合突变品系和野生型进行了基因测序与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测序结果表明,3个突变品系与野生型相比,均只有1个基因位点发生了突变,并且与野生型对应的基因相比,基因长度相等。因此,其基因突变最可能是由基因中碱基对发生__________导致。 (2)研究体色遗传机制的杂交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杂交组合 P F1 F2 ♀ ♂ ♀ ♂ ♀ ♂ Ⅰ 黑体 黄体 黄体 黄体 3黄体:1黑体 3黄体:1黑体 Ⅱ 灰体 黑体 灰体 灰体 3灰体:1黑体 3灰体:1黑体 Ⅲ 灰体 黄体 灰体 灰体 3灰体:1黄体 3灰体:1黄体 表1 注:表中亲代所有个体均为圆翅纯合子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控制体色的基因A1(黑体)、A2(灰体)和A3(黄体)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显性对隐性用“>”表示)。 杂交组合 P F1 F2 ♀ ♂ ♀ ♂ ♀ ♂ Ⅳ 灰体 圆翅 黑体 锯翅 灰体圆翅 灰体圆翅 6灰体圆翅:2黑体圆翅 6灰体圆翅:2黑体圆翅:3灰体锯翅:1黑体锯翅 Ⅴ 黑体锯翅 灰体圆翅 灰体圆翅 灰体锯翅 3灰体圆翅:1黑体圆翅:3灰体锯翅:1黑体锯翅 3灰体圆翅:1黑体圆翅:3灰体锯翅:1黑体锯翅 表2 (3)研究体色与翅形遗传关系的杂交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锯翅性状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选择杂交Ⅲ的F2中所有灰体圆翅雄虫和杂交Ⅴ的F2中所有灰体圆翅雌虫随机交配,理论上子代表现型有_________种,其中所占比例为2/9的表现型有哪几种?_________。 21.某抗膜蛋白治疗性抗体药物研发过程中,需要表达N蛋白胞外段,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增加其对N蛋白胞外段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Ⅰ.N蛋白胞外段抗原制备,流程如图1 图1 (1)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时,选用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目的是_________。用脂质体将重组慢病毒质粒与辅助质粒导入病毒包装细胞,质粒被包在脂质体_________(填“双分子层中”或“两层磷脂分子之间”)。 (2)质粒在包装细胞内组装出由_________组成的慢病毒,用慢病毒感染海拉细胞进而表达并分离、纯化N蛋白胞外段。 Ⅱ.N蛋白胞外段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如图2 图2 (3)用N蛋白胞外段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后,取小鼠脾组织用_________酶处理,制成细胞悬液,置于含有混合气体的_________中培养,离心收集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 (4)用选择性培养基对融合后的细胞进行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将其接种到96孔板,进行克隆化培养。用_________技术检测每孔中的抗体,筛选既能产生N蛋白胞外段抗体,又能大量增殖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经体外扩大培养,收集_________,提取单克隆抗体。 (5)利用N蛋白胞外段抗体与药物结合,形成_________,实现特异性治疗。 生物科目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B C D B B B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A D D A C C 二、非选择题(60分) 17.(每空2分,共12分) (1)条件 神经(中枢神经;外周(周围)神经) (2)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3)脑干或脑干、大脑皮层(只答大脑皮层不给分;答了脑干、大脑皮层又多答其它0分) CO2、神经递质 大脑皮层可对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的活动起调节作用(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控)作用) 18.(每空2分,共12分) (1)吸能 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 ATP和NADPH (2)PEPC对CO2亲和力大,PEPC活性增大有利于黑藻在低浓度CO2条件下固定CO2 自然选择(或:进化) (3)PEPC2基因大量表达,PEPC2含量明显增加 19.(每空2分,共12分) (1)初生演替 (2)增加 (3)变小 (4)倒 正 (5)环境条件 20.(除说明外,每空2分,共12分) (1)替换 (2)A2>A3>A1 (3)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杂交Ⅴ的母本为锯翅,父本为圆翅,F1的雌虫全为圆翅,雄虫全为锯翅 (4)6 灰体圆翅雄虫和灰体锯翅雄虫 21.(除说明外,每空2分,共12分) (1)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 双分子层中 (2)蛋白质外壳和含N蛋白胞外段基因的核酸 (3)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 CO2培养箱 (4)抗原抗体杂交 细胞培养液 (5)抗体-药物偶联物(或ADC) 部分试题详解 6.【分析】由表可知,arg3突变导致不能合成精氨酸,arg2突变导致不能合成瓜氨酸,arg1突变导致不能合成鸟氨酸,说明精氨酸的合成步骤为前体物质→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该过程依次需要arg1、arg2、arg3的催化。 【详解】A.本实验可以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但无法说明基因之间互不干扰,A错误; B.推测精氨酸的合成步骤为前体物质→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该过程依次需要arg1、arg2、arg3控制合成的酶的催化,B正确; C.根据三组实验对比可知鸟氨酸、瓜氨酸能在相应酶的作用下形成精氨酸进而保证菌株生长,鸟氨酸与瓜氨酸不是粗糙链孢霉生活所必需的氨基酸,C错误; D.三类突变体对不同氨基酸反应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遗传物质不同,D错误。故选B。 14. A【详解】A.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新冠病毒表面抗原N蛋白的结合位点会先与结合垫处的可移动抗体1结合,随着抗体1移动到T线处,新冠病毒表面同一抗原N蛋白的不同位点在T线处与抗体2结合,呈红色,结合垫处未与新冠病毒表面抗原N蛋白结合的抗体1在移动到C线处会与抗体1的抗体结合,也呈红色。因此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共发生了三次,A正确; B.若待测样本中不含新冠病毒,则T线处的抗体2不能与新冠病毒表面抗原N蛋白结合,不会显示红色,只有结合垫处的抗体1与C线处的抗体1的抗体结合,显示红色。因此C处出现红色,B错误; C.若C处未显示红色,而T处显示红色,则结果无效,C错误; D.相比于核酸检测,抗原检测不需要专业的机器和专门的场所,较短时间就可以出结果。不过,抗原检测不能替代核酸检测作为“确诊”的标准,D错误。 15. C【分析】系谱图分析,甲病分析,Ⅰ1和Ⅰ2不患甲病,但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则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根据Ⅱ4患乙病,但所生的儿子有正常,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详解】A.由分析可知,乙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人群中乙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A错误; B.Ⅰ1患乙病,不患甲病,其基因型为AaXBY,有丝分裂后期,其体细胞中基因A最多为2个,B错误; C.对于甲病而言,Ⅱ4的基因型是1/3AA或2/3Aa,其产生a配子的概率为1/3,Ⅱ4的a基因来自Ⅰ2的概率是1/2,则Ⅲ6带有来自Ⅰ2的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6,C正确; D.Ⅲ1的基因型是1/2AaXBXB或1/2AaXBXb,正常男性的基因型是A_XbY,只考虑乙病,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4×1/2=1/8;只考虑甲病,正常男性对于甲病而言基因型是Aa,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625,即aa=1/625,则a=1/25,正常人群中Aa的概率为1/13,则只患甲病女孩的概率为1/13×1/4×1/8=1/416,D错误。 20.【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控制体色的A1/A2/A3是复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并且由表1的F1和F2雌雄个体表现型一致,可知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只看翅型,从表2的组合Ⅴ,F1的雌虫全为圆翅,雄虫全为锯翅,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可知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控制体色和控制翅型的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由题干信息可知,突变的基因“与野生型对应的基因相比长度相等”,基因突变有碱基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三种类型,突变后基因长度相等,可判定是碱基的替换导致。 (2)由杂交组合Ⅰ的F1可知,黄体(A3)对黑体(A1)为显性;由杂交组合Ⅱ可知,灰体(A2)对黑体(A1)为显性,由杂交组合Ⅲ可知,灰体(A2)对黄体(A3)为显性,所以三者的显隐性关系为黄体对黑体为显性,灰体对黄体对黑体为显性,即A2>A3>A1,由题意可知三个体色基因为复等位基因,根据等位基因概念“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可知,体色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3)分析杂交组合Ⅴ,母本为锯翅,父本为圆翅,F1的雌虫全为圆翅,雄虫全为锯翅,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可知控制锯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并且在X染色体上,所以锯翅性状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4)表1中亲代所有个体均为圆翅纯合子,杂交组合Ⅲ的亲本为灰体(基因型A2A2)和黄体(基因型A3A3),F1的灰体基因型为A2A3,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基因型是A2A2(灰体):A2A3(灰体):A3A3(黄体)=1:2:1,所以杂交组合Ⅲ中F2的灰体圆翅雄虫基因型为1/3A2A2XBY和2/3A2A3XBY;杂交组合Ⅴ中,只看体色这对相对性状,因为F1只有一种表现型,故亲本为A1A1,A2A2,F1基因型为A1A2,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基因型为A1A1(黑体):A1A2(灰体):A2A2(灰体)=1:2:1;只看杂交组合Ⅴ中关于翅型的性状,亲本为XbXb,XBY,F1基因型为XBXb,XbY,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的圆翅雌虫的基因型为XBXb,所以杂交组合Ⅴ的F2的灰体圆翅雌虫基因型为1/3A2A2XBXb,2/3A1A2XBXb。控制体色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可先按分离定律分别计算,再相乘,所以杂交组合Ⅲ中F2的灰体圆翅雄虫和杂交组合Ⅴ的F2的灰体圆翅雌虫随机交配,只看体色,A2A2、A2A3和A2A2、A1A2随机交配,雄配子是1/3A3、2/3A2,雌配子是1/3A1、2/3A2,子代基因型为4/9A2A2(灰体)、2/9A2A3(灰体)、2/9A1A2(灰体)、1/9A1A3(黄体),可以出现灰体(占8/9)和黄体(占1/9)2种体色;只看翅型,XBY与XBXb杂交,子代基因型为1/4XBXB、1/4XBXb、1/4XBY、1/4XbY,雌性只有圆翅1种表现型,雄性有圆翅和锯翅2种表现型,所以子代的表现型共有2×3=6种。根据前面所计算的子代表现型,2/9=8/9(灰体)×1/4(圆翅雄虫或锯翅雄虫),故所占比例为2/9的表现型有灰体圆翅雄虫和灰体锯翅雄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