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课件(共27张ppt)

资料详情
需要10个学币
ID:2-18836348
版本:统编版
类型: 课件
地区:全国
文件:4.3MB
日期:2024-01-21
作者:21jy_8572603835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 写作 语言要连贯 在本节课开始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游戏名字叫作“答非所问”。 游戏规则: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问,一个同学回答。答案要答非所问,不然就算输了。 情境导入 在日常生活对话中,当问题与答案前后有关联,才能理解对话的意思。前后没有联系,则容易令人费解。在我们作文写作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语言连贯才能更好的表达我们的思想。那么如何做到语言连贯呢?让我们进入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学习目标 写作指导 范文示例 写作实践 1 2 3 4 教学环节 学会运用关联词、提示语等,保持句子之间的衔接连贯。 练习在段落写作中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写作,注意段落内部的语句连贯。 通过篇章写作,让学生学会围绕中心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保持文章整体的连贯性。 学习目标 读一读下面的语段,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调皮的小虾,在眼前游来游去。湖面上漂浮着许多垃圾,有矿泉水瓶、塑料袋等等。像慈母拍着将睡去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岸。 写作指导 读起来很不连贯 这个语段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四周的景色。 那么,语段中有没有不是四周的景色的句子? 湖面上漂浮着许多垃圾,有矿泉水瓶、塑料袋等等。 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调皮的小虾,在眼前游来游去。湖面上漂浮着许多垃圾,有矿泉水瓶、塑料袋等等。像慈母拍着将睡去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岸。 所以要做到语言连贯,我们要保持前后话题的统一。 再次阅读这个语段,他的顺序是否连贯呢? 不连贯。 不连贯的话,你会如何调整呢? 把“像慈母……”放在“盈盈的湖水……”后面。 所以要做到语言连贯,我们要保持围绕一个话题的各个句子之间应该有合理的顺序。 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调皮的小虾,在眼前游来游去。湖面上漂浮着许多垃圾,有矿泉水瓶、塑料袋等等。像慈母拍着将睡去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岸。 句子和句子之间除了应该有合理的顺序,观察下面的段落,发现语言连贯还需要做到什么?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通过关联词,更能让读者感受到鲁迅未能给藤野先生寄一封信或一张照片的遗憾。 要做到语言连贯,我们还应注意句子之间的衔接过渡,适当使用关联词、提示语、过渡句。 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要怎样才能做到语言连贯呢? 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从我们所学的课文内容入手,结合刚才所讲的如何做到语言连贯,寻找示例来进行说明,以此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这三点在写作时的具体运用。 文章的作用,在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别人。 ——梁启超 一段说的既是一个方面或者一个层次,它就必须有个明确的中心,必须对这个中心加以充实、发挥、阐明、论证。 ——张志公 保持话题统一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作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段文字,只有都保持同一话题,围绕一个中心,语意才会顺畅。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的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否则语言的连贯性就会减弱。 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 ——叶圣陶 这段话要有头有尾,需要数字的有数字,需要事例的有事例,需要根据的有根据,需要证明的有证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句跟着一句地说,要合乎逻辑,合乎习惯,恰当得体。 ——张志公 叙述顺序合理 《永久的生命》 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抑先扬 再谈生命的不朽——正面展开 最后高唱生命的凯歌——收束全文 总结支配一生的三种感情 具体阐述这三种感情 总结全文 《我为什么而活着》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_。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①根,紧握在地下 ②叶,相触在云里。 将这两句话填进空缺处,你会怎样排序?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是在写叶而不是根,故而叶在后根在前,排序为①②。 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牺牲生命中所有剩余的时间,来换取几个小时的这种欣喜。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言之有序,思路明晰 衔接过渡恰当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 运用关联词“可是”表示句子间的转折关系,使用“比如”“例如”这样提示性的词语来引出例子,还用“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这个过渡句承上启下。 一篇文章怎样才算得“通”?“词”使用得适合,“篇章”组织得调顺,便是通。反过来,词使用得乖谬,篇章组织得错乱,便是不通。 ——叶圣陶 爸爸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爸爸工作出色,经常在单位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我们家墙上贴的那些奖状有很多都是爸爸的。爸爸单位里有台机器坏了,大家修了一天都找不出问题。爸爸下班回到家里,吃饭时突然想起很久以前曾读过这方面的材料,就马上查阅了资料,并且连夜赶回单位抢修了,终于把机器修好了。爸爸不仅上班忙工作,下了班都在惦记工作。爸爸花很多时间陪家人。周末,他常会领着全家人去郊游。我们每次郊游,都看到了很美的风景,玩得非常开心。为此,他还专门买了本地郊区旅游攻略的书,研究了好多条路线。 范文示例 一、下面这段文字不连贯,试着根据提示重写。 提示: 1.先浏览这段文字,看看写的内容是否保持了话题的统一。本段话,前半部分谈的是爸爸热爱工作、工作出色,后半部分谈的是他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由于缺少中心句和过渡句,文章前后不大连贯。第一要务是,加写一个中心句来统领整段话。 2.调整不合理的句子顺序。比如,可遵循“先观点、后事例”的表达方式,调整一些句子的先后顺序。 3.补充必要的关联词、提示性语句、过渡句等,使句子之间衔接自然。 我的爸爸是一个既热爱工作又关爱家人的人。爸爸工作出色,经常在单位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我们家墙上贴的那些奖状有很多都是爸爸的。爸爸不仅上班忙工作,下了班都在惦记工作。爸爸单位里有台机器坏了,大家修了一天都找不出问题。爸爸下班回到家里,吃饭时突然想起了国外有过这方面的材料,就马上查阅了资料,并且连夜赶回单位抢修了,终于把机器修好了。爸爸热爱工作的同时,也会关爱家人。爸爸花很多时间陪家人。周末,他常会领着全家人去郊游。为此,他还专门买了本地郊区旅游攻略的书,研究了好多条路线。我们每次郊游,都看到了很美的风景,玩得非常开心。 加中心句 调整句子顺序 调整句子顺序 加过渡句 二、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都洋溢着深厚的节日气氛,你也一定沉浸在欢乐之中吧。以《节日》为题,写一篇散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选一个具体的节日,可以是春节、端午节,也可以是其他节日。 2.除了描写节日的场面,还应该写出人们在节日里的心情,并表达你的感受。 3.注意使句子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①。” 中秋月圆之夜,是阖家团聚的节日。 然而,在中秋之日家人能够顺利团聚是一件很难得的事。出门在外的儿女思念远在家乡的父母,家乡的父母也思念着身在他乡的儿女……不管身处何地,这份思念之情在中秋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总会变得愈发浓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中秋赏月,寓意着团团圆圆,阖家欢乐。家人在一起的那份温馨与快乐,是其他事物无法带来的。然而,背井离乡的游子,只能将这份浓浓的思念和祝福,寄托在圆圆的月亮之上,借着月光传递给对方。虽然远在天涯海角②,但只要共浴月光,心中的牵挂与祝愿就能送达。 节日 ①借用诗句,自然引出下文。 借用明朝诗人徐有贞写中秋佳节的诗句,自然引出下文对中秋佳节的描述。 ②句子间的过渡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关联词的运用,先后引出了游子不能与家人团聚的乡思和能通过圆月传递祝福的慰藉,使句子内部衔接更加紧密,叙述更加流畅。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苏东坡赞叹的,正是久负盛名的月饼。一枚枚香甜的月饼,不仅凝聚了月饼制作者辛勤的汗水,更是华夏儿女企望人月共圆、幸福常在的寄托。皓月当空,月光如洗,家人共聚,吃几样精致的小菜,尝几口美味的月饼,听一段柔美的轻音乐,沐浴着清澈明亮的月光,幸福的涟漪就这样在月光中荡漾。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中秋佳节,月色轻倚着暗香浮动的桂花枝头③,小巧淡雅的桂花,丝丝缕缕的清香,勾起了漂泊在外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桂花素有“九里香”的美誉,自古以来,它就是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勤劳的华夏儿女,以桂花和月亮为题材,创造了许许多多精彩动人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直至今日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在中秋佳节赏桂花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倚”赋予“月色”以人的情态,“暗香浮动”言简义丰,这几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夜月色撩人、桂花飘香的情景。 都说“八月桂花香,柚子甜又圆”④。在中秋佳节之际,吃柚子也是不可或缺的。圆圆的柚子象征着游子归家团圆,更承载了“佑子”的祝愿。吃过了甜月饼,再尝尝清甜的沙田柚,让清爽带走烦恼,暂时忘掉离乡的感伤。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望着圆月,品着月饼和柚子,闻着桂香,思念之情便在这月圆之夜尽情地弥漫。伴随着清风、明月,思念和团圆同时存在,这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永恒的节日——中秋节。 ④注意段落间的过渡衔接。 该句承上启下,使文章内容由对桂花的描绘,自然转到对中秋吃柚子这一习俗的描写,使段落与段落之间过渡顺畅自然。 ①语言流畅,富有文采。小作者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知识,遣词造句信于拈来,文章大量引用古诗词,还恰当地引用典故,富有诗情画意,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②立意深刻,主题突出。小作者并未执着于写中秋节“思念”的主题,结尾站在宏观角度,将立意上升到对中华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感悟,“思念和团圆同时存在”是画龙点睛之笔。 范文点评 写作实践 你做过饭吗?或者制作过模型、修过自行车吗?试就你某次动手做事的经历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提示: 1.除了题目中提到的事情,还可以写组装玩具、洗衣服、打扫屋子等。 2.要把做事的过程写出来,让人了解你是怎么做的。 3.写清楚做事的顺序,保持前后叙述的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