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专题11诗歌鉴赏 (原卷版+解析版)

资料详情
需要10个学币
ID:2-18818015
版本:统编版
类型: 试卷
地区:全国
文件:2.3MB
日期:2024-01-19
作者:21jy_107025504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1216660011645900专题11 诗歌鉴赏 (一)定义: 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二)起源: 古时候,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以入乐与否,区分歌与诗,入乐为歌,不入乐为诗。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三)发展: 《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代表者:建安七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新诗 (四)古代诗歌分类 1、按题材分类: (1)山水田园诗(2)边塞军旅诗(3)怀古咏史诗(4)咏物诗(5)送别怀人诗(6)羁旅思乡诗(7)闺怨诗(8)即事抒怀诗 2、按体裁分类: (1)古体诗 ①古诗 唐以前的诗歌,分为四言古诗,如《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②楚辞 具有浓郁楚地色彩,如《楚辞》) ③乐府诗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 ①绝句 共4句,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一句五个字称五言,七字称七言。 ②律诗 共8句,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长篇的律诗称为排律。排律一般为五言,七言极少,如白居易的《代书诗寄微之》,全诗共100句。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3)词 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风格主要有婉约派、豪放派。 (4)曲 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由宫调(曲调)、曲牌、题目组成。 (一)形象分析 形象即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熔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故应注意诗中选取的事物。 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及其含义 1.植物类 青草:喻离恨、荒凉。 杨花:写离情。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也象征高洁美好的品格。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丁香:愁思或相思,高贵等 落花:时光流逝,时光不再。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杨柳: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菊花:常是恬然自处、傲然不屈品格的象征。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梅花:常常是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品格的象征。如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青松:它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因此常象征孤傲、正直、高洁的品格。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莲花: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又由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2.动物类 燕子:春光美好或伤春惜时;思念亲友、羁旅情怀 马:比喻志向或漂泊思乡之情。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猿猴:写愁绪。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乌鸦:常表现荒凉凄清的氛围。如:“枯藤老树昏鸦。” 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传信使者。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子规(杜鹃、布谷):常常是凄凉、哀伤、思乡的象征。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鸿雁:诗人常借雁抒情,寄寓乡愁。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寒蝉:常常成为诗人自喻清高的载体。同时,一人秋,蝉就命在旦夕,一番秋雨后,蝉便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蝉又有悲凉的意味。 3.景物类 春雨:喻愁绪、惆怅、人生的挫折。 大海:喻愁绪或理想。 月亮:寄托思念。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西风:写愁绪。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春水:写愁绪。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流水:常以水喻愁或时光的流逝。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二)语言分析 1.语音上:音乐之美。   2.语义上:精炼、形象、情意之美。   3.语法上:语序颠倒,词语错位,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等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 4.语言风格和意义性: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深沉委婉、热情奔放、直朴清纯、典雅文丽、轻灵飘逸;表层义、深层义(语境义、特殊义) (三)写作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1.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种。 2.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重章叠唱等。 3.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想象、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 (四)情感方面 1.以抒情为主的古诗文 2.以说理为主的古诗文 3.以意境为主的古诗文 常见情感: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诗歌鉴赏的解题思路: ①读诗词的题目,了解这首诗词主要写了什么。 ②读作者所处的朝代,关注古诗词的写作背景。 ③读注释,了解诗词中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词的意思。 ④抓住关键词句,也就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词句。 ⑤体会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⑥细读古诗词的最后两句。一般最后两句常点明诗歌主旨,阅读时应仔细读。 一、填空题 1.根据学过的古诗填空。 (1)《静夜思》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_____的月光,想起家乡、亲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无尽的思念之情。 (2)《寻隐者不遇》诗人采用了______________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_______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_______比隐者的_______,以_______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______________之情。 (3)“小娃撑小艇,偷_______莲_______。”一个“偷”字突出了小孩儿的________________。“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句诗写出了小孩儿采到白莲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 (4)《春晓》此诗抓住诗人__________刚醒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_________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心情。 (5)《小池》通过描写____________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夏天自然景观的__________之情。 (6)这学期我学到了很多古诗,其中描写春季景色的有:______眠不觉晓,处处闻啼______。描写夏季景色的有:小荷才露____________,早有蜻蜓____________。 2.根据学过的古诗填空。 (1)______明月_____,疑_________霜。举头望明月,_______________。这是唐代诗人_________写的《静夜思》。 (2)《画鸡》是__________代唐寅写的,诗中描写鸡的样子的诗句是:“__________红冠________裁,满身_____________走将来。” (3)《池上》描绘了小娃_________的情景,表现了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孩童的_________之情。 (4)“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一个“偷”字突出了小孩儿的____________。 (5)“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句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 (6)这学期我学到了很多古诗,其中描写春季景色的有:______眠不觉晓,处处闻啼______。描写夏季景色的有:小荷才露____________,早有蜻蜓____________。 3.日积月累。 (1)窗含西岭千秋雪,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____。 (3)二月,春风拂面,杨柳依依,我们不禁想起诗人高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莺飞__________________,拂堤杨柳醉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图片可以作为《舟夜书所见》的插图的是( ) 二、诗词曲鉴赏 阅读古诗,再完成练习。 寻隐者不遇 松 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 ,云深 知处, 4.补充古诗 5.这首古诗是问答诗,是诗人拜访朋友时与童子的一段对话,后三句都是童子的回答。想想诗人问了什么,结合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想象写一写。 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子:师傅去采药了。 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子: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我不知道他的行踪。 6.把古诗补充完整,完成练习。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早有蜻蜓。 (1)把古诗补充完整。从诗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在文中用“ ”画出。 (3)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季的景象,从“_____”这个词就能看出来。 (4)这首诗通过描写_________景色,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的热爱之情。 (5)根据插图和古诗我想到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填空。 春晓 唐??孟浩然 ,处处闻啼鸟。 , 。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季节)________(时间)的景色。 (3)我从诗中可以知道作者听到了_________,看到了__________。 (4)联系插图我想象到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脚尖滑过的地方, 大块的草坪,绿了; 大朵的野花,红了; 大片的天空,蓝了, 蓝——得——透——明! 脚尖滑过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 一(块)草坪????一( )野花????一( )天空 9.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绿、______、______。 10.你想用彩色的铅笔画些什么?仿照上面这一小节诗歌写一写(写在上面的方框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 接天(???)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11.把诗句补充完整。 12.这是一首描写_______(季节)的诗,我是从诗中的_____、_____等词看出来的。 13.这首诗的作者是__代诗人_____。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①发生②。 随风潜③入夜,润物④细无声。 ?? 【注释】①乃:就。②发生:催发植物生长。③潜: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④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14.这首诗的第一句写了下雨的________,直接________了这场及时雨。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________________。 1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本意是___________,后来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 16.认真读这首诗,可以知道诗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春雨的“好”,表达了诗人_________之情。 A.对春天的喜爱。??????B.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C.对春天景物的喜爱。??D.对春雨的厌恶。 舟夜书所见 渔,孤一点萤。 微微簇,散作。 17.把古诗补充完整。 18.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填序号) 19.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什么地方)_____(什么时间)诗人的所见景色。 20.诗中写____把河中水吹起浪,河中的灯光的倒影散作_______。 21.“舟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______,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_______。 22.用自己的话对“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进行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诗人夜晚看见渔灯,把它比作_____,生动形象写出了_________ 阅读。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的杜甫,他被人们尊称为“_____”。 25.结合古诗解释下列的词语。 (1)泊: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秋:__________________ 26.诗中有六种景物:黄鹂、翠柳、( )、( )、( )、( ),有四种表示颜色的词( )、( )、( )、( )。 27.前两句诗是______(动态???静态)描写,通过_______这几种景物,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 28.根据诗句内容,可以推知诗人的观察地点应是(????) A.柳树下 B.窗前 C.西岭 D.门外河边 29.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这首诗写的是(  )的景色。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3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呢?试着写两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江雪 , 踪 。 孤 蓑笠翁, 。 33.将古诗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描写的季节是______。 34.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多选) A.路上没有人和动物的踪迹。 B.渔翁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独自垂钓。 C.冰雪消融,江水缓缓地流着。 35.用“——”画出诗中体现环境寂静的句子。 36.这首诗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 A.春天 B.夏天 C.冬天 D.秋天 37.读了这首诗,我的眼前浮现出的画面是( ) ① ② ③ 38.柳宗元与当时唐朝另一位大文豪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与宋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39.孤舟蓑笠翁中的老渔翁是______________的精神写照。 40.这首五言绝句,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B.第一二句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静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喧闹、绝对的空旷,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C.第三四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 D.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 阅读。 悯农(其一) __________________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犹饿死。 42.把古诗补充完整。 4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写的。 44.“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四海”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45.诗句中“万”的意思是( )。我们通过诗中“一”和“万”的对比,可以体会到( ) ①很多   ②一万   ③农民劳动很辛苦   ④农民大丰收很高兴 46.用“√”选出与古诗相对应的图。 ( ) ( ) 47.这两句诗写出了农民生活的疾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9.这首诗描写的是庐山(???)的景色。 A.前川 B.瀑布 C.香炉 5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多选)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51.写出描写庐山瀑布气势宏大,好像从九天落向人间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这首诗用词精妙,你能简单分析一下“生”或者“挂”的精妙之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该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下列对李白《望庐山瀑布》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诗人用浪漫主义的笔法,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为瀑布创造了不同寻常的背景。 B.第二句诗中“挂”字用得妙,其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而下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C.第三句中“飞”字,写出了瀑布的喷涌而出,“直下”既写山的高峻陡峭,又写水流之急。 D.这首诗综合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描绘出一幅雄奇瑰丽的瀑布图。 阅读。 ??????????????????????????梅花 [ ] ( ) 墙角数枝, 凌寒。 遥,。 56.把古诗补充完整。 57.古诗写的是______季(季节)_______开放的景象。 58.诗句中“数”的读音是(???) A.shǔ B.shù 59.诗句中“凌”的意思是(???) A.欺压 B.冒着 C.升,高出 60.这首诗写出了梅花(???)的特点。(多选) A.洁白如雪 B.不怕严寒 C.数量少 61.为什么诗人远远望去就知道那是洁白的梅花,而不是雪呢?请用原诗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_____________两字点明地点;_____________两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独自开与_____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 63.诗歌并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怎样的品格?用诗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南宋人李壁评此诗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王安石)略转换耳,或偶同也。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咏柳 [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______。 ______,二月春风似剪刀。 65.补全古诗及作者。 66.“咏柳”中的'“咏”的意思是_________。 67.“丝绦”一词本意是_____,在诗中指______。 68.诗人把“二月春风”比作__________。 69.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所展示的画面。 70.这首诗描绘的是______(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71.请从修辞的角度对“二月春风似剪刀”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景物?根据你的理解描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53490012268200专题11 诗歌鉴赏解析 (一)定义: 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二)起源: 古时候,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以入乐与否,区分歌与诗,入乐为歌,不入乐为诗。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三)发展: 《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代表者:建安七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新诗 (四)古代诗歌分类 1、按题材分类: (1)山水田园诗(2)边塞军旅诗(3)怀古咏史诗(4)咏物诗(5)送别怀人诗(6)羁旅思乡诗(7)闺怨诗(8)即事抒怀诗 2、按体裁分类: (1)古体诗 ①古诗 唐以前的诗歌,分为四言古诗,如《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②楚辞 具有浓郁楚地色彩,如《楚辞》) ③乐府诗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 ①绝句 共4句,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一句五个字称五言,七字称七言。 ②律诗 共8句,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长篇的律诗称为排律。排律一般为五言,七言极少,如白居易的《代书诗寄微之》,全诗共100句。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3)词 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风格主要有婉约派、豪放派。 (4)曲 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由宫调(曲调)、曲牌、题目组成。 (一)形象分析 形象即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熔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故应注意诗中选取的事物。 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及其含义 1.植物类 青草:喻离恨、荒凉。 杨花:写离情。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也象征高洁美好的品格。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丁香:愁思或相思,高贵等 落花:时光流逝,时光不再。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杨柳: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菊花:常是恬然自处、傲然不屈品格的象征。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梅花:常常是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品格的象征。如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青松:它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因此常象征孤傲、正直、高洁的品格。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莲花: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又由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2.动物类 燕子:春光美好或伤春惜时;思念亲友、羁旅情怀 马:比喻志向或漂泊思乡之情。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猿猴:写愁绪。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乌鸦:常表现荒凉凄清的氛围。如:“枯藤老树昏鸦。” 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传信使者。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子规(杜鹃、布谷):常常是凄凉、哀伤、思乡的象征。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鸿雁:诗人常借雁抒情,寄寓乡愁。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寒蝉:常常成为诗人自喻清高的载体。同时,一人秋,蝉就命在旦夕,一番秋雨后,蝉便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蝉又有悲凉的意味。 3.景物类 春雨:喻愁绪、惆怅、人生的挫折。 大海:喻愁绪或理想。 月亮:寄托思念。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西风:写愁绪。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春水:写愁绪。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流水:常以水喻愁或时光的流逝。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二)语言分析 1.语音上:音乐之美。   2.语义上:精炼、形象、情意之美。   3.语法上:语序颠倒,词语错位,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等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 4.语言风格和意义性: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深沉委婉、热情奔放、直朴清纯、典雅文丽、轻灵飘逸;表层义、深层义(语境义、特殊义) (三)写作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1.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种。 2.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重章叠唱等。 3.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想象、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 (四)情感方面 1.以抒情为主的古诗文 2.以说理为主的古诗文 3.以意境为主的古诗文 常见情感: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诗歌鉴赏的解题思路: ①读诗词的题目,了解这首诗词主要写了什么。 ②读作者所处的朝代,关注古诗词的写作背景。 ③读注释,了解诗词中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词的意思。 ④抓住关键词句,也就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词句。 ⑤体会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⑥细读古诗词的最后两句。一般最后两句常点明诗歌主旨,阅读时应仔细读。 一、填空题 1.根据学过的古诗填空。 (1)《静夜思》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_____的月光,想起家乡、亲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无尽的思念之情。 (2)《寻隐者不遇》诗人采用了______________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_______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_______比隐者的_______,以_______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______________之情。 (3)“小娃撑小艇,偷_______莲_______。”一个“偷”字突出了小孩儿的________________。“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句诗写出了小孩儿采到白莲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 (4)《春晓》此诗抓住诗人__________刚醒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_________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心情。 (5)《小池》通过描写____________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夏天自然景观的__________之情。 (6)这学期我学到了很多古诗,其中描写春季景色的有:______眠不觉晓,处处闻啼______。描写夏季景色的有:小荷才露____________,早有蜻蜓____________。 【答案】 月夜 皎洁 凄清 故乡 亲人 寓问于答 焦急 白云 高洁 苍松 钦慕高仰 采 白回 天真活泼 兴高采烈 得意忘形 早晨 早晨 热爱春天 珍惜春光 小池 热爱 春 鸟 尖尖角 立上头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的识记理解。 (1)《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 全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此诗描写诗人在寂静的月夜抬头看到清冷、明亮的月光而思念家乡的感受。前两句写主人公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主人公的思乡之情。全诗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2)《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 全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意思是: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急切地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尚,以苍松喻隐者的傲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仰慕的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3)书写时注意“采、回”的正确写法。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这是白居易写的《池上》,结合全文大意,所谓的“偷”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偷,而小娃趁大人没注意的时候悄悄的采摘,由此可见小娃的淘气的特点。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意思是: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由此可见小孩儿采到白莲时快乐的样子。 (4)《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作。 全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意思是: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此诗抓住诗人早上刚醒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清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5)《小池》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作。 全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意思是: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此诗首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的美丽景色,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以及对夏天自然景观的的喜爱之情。 (6)书写时注意“春、鸟、尖、角、头”的正确写法。 2.根据学过的古诗填空。 (1)______明月_____,疑_________霜。举头望明月,_______________。这是唐代诗人_________写的《静夜思》。 (2)《画鸡》是__________代唐寅写的,诗中描写鸡的样子的诗句是:“__________红冠________裁,满身_____________走将来。” (3)《池上》描绘了小娃_________的情景,表现了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孩童的_________之情。 (4)“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一个“偷”字突出了小孩儿的____________。 (5)“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句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 (6)这学期我学到了很多古诗,其中描写春季景色的有:______眠不觉晓,处处闻啼______。描写夏季景色的有:小荷才露____________,早有蜻蜓____________。 【答案】 床前 光 是地上 低头思故乡 李白 明 头上 不用 雪白 偷采白莲 童真和童趣 喜爱 天真活泼 小孩儿采到白莲时兴高采烈 得意忘形 春 鸟 尖尖角 立上头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古诗默写与理解。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注意“床、地、低、故”的书写。 (2)《画鸡》是明代诗人唐寅写的,全诗为:“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第一句描写了鸡的样子。 (3)《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全诗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意思为: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暴露了自己的行踪。通过译文可知,本诗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花的场景,表现了孩子的童真童趣,表达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 (4)通过全诗理解“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中的“偷”表现了孩子的天真无邪。 (5)“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的意思为: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暴露了自己的行踪。这句诗写出了小孩采完白莲兴高采烈、得意忘形的样子,以至于没有掩盖留下的踪迹。 (6)根据提示将古诗填写完整,注意“春、鸟、尖、头”的书写。 3.日积月累。 (1)窗含西岭千秋雪,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____。 (3)二月,春风拂面,杨柳依依,我们不禁想起诗人高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莺飞__________________,拂堤杨柳醉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图片可以作为《舟夜书所见》的插图的是( ) 【答案】 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月春风似剪刀 草长 二月天 春烟 B 【详解】考查诗歌理解默写。 (1)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书写时注意“泊”的正确写法。 (2)《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书写时注意“似、剪”的正确写法。 (3)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书写时注意“春烟”的正确写法。 (4)《舟夜书所见》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故选B。 二、诗词曲鉴赏 阅读古诗,再完成练习。 寻隐者不遇 松 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 ,云深 知处, 4.补充古诗 5.这首古诗是问答诗,是诗人拜访朋友时与童子的一段对话,后三句都是童子的回答。想想诗人问了什么,结合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想象写一写。 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子:师傅去采药了。 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子: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我不知道他的行踪。 【答案】4.下问??山中??不 5.你师父去干什么了? 他去哪里采药了? 【解析】4.本题考查古诗的识记。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全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意思: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诗意可知,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本题为开放性题型,答案不唯一。根据古诗内容,合理补充对话,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诗人:你师父去哪里了? 诗人:你知道他去哪里采药了吗? 6.把古诗补充完整,完成练习。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早有蜻蜓。 (1)把古诗补充完整。从诗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在文中用“ ”画出。 (3)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季的景象,从“_____”这个词就能看出来。 (4)这首诗通过描写_________景色,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的热爱之情。 (5)根据插图和古诗我想到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无??有 (2)泉眼??细流??树阴??水??小荷??蜻蜓 (3) 夏 小荷 (4) 小池的美丽 夏天自然景观 (5)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详解】(1)本题考查诗词默写和反义词。 书写时注意“声”“尖”的正确写法。诗中的反义词是无——有。 (2)本题考查意象意境。 本诗中描写了泉眼、细流、树阴、水、小荷、蜻蜓等景物,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3)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 由“小荷”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色,因为荷花是在夏天开放。 (4)本题考查主旨情感。 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清新的小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初夏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5)本题考查开放性题型。 结合图片和诗词内容,想象画面,描述下来即可。如:泉水从泉眼静静地流淌出来,那么细小,好像泉眼爱惜它,舍不得它流走似的;岸边的绿树把阴影映洒在水面上,似乎是喜爱那一池晴和柔美的碧波。新长出的荷叶还卷着,刚刚在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早就有一只蜻蜓轻盈地立在上面,不愿飞走。 7.阅读古诗,完成填空。 春晓 唐??孟浩然 ,处处闻啼鸟。 , 。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季节)________(时间)的景色。 (3)我从诗中可以知道作者听到了_________,看到了__________。 (4)联系插图我想象到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春眠不觉晓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春天 早上 (3) 鸟叫声和风雨声 落花 (4)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详解】(1)本题考查诗词默写。 书写时注意“眠”“觉”“晓”的正确写法。 (2)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 从题目“春晓”可以确定诗句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3)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 “处处闻啼鸟”的意思是早晨起来听到到处是鸟儿的叫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两句诗描写了春天的夜晚,作者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早晨起来看到因风吹雨打而落下的花瓣。因此,从诗中可以知道作者听到了鸟儿的叫声和风雨声,看到了落花满地的景象。 (4)本题考查开放性题型。 结合插图,想象画面,描述下来即可。如: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了缤纷的落花。 课内阅读。 脚尖滑过的地方, 大块的草坪,绿了; 大朵的野花,红了; 大片的天空,蓝了, 蓝——得——透——明! 脚尖滑过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 一(块)草坪????一( )野花????一( )天空 9.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绿、______、______。 10.你想用彩色的铅笔画些什么?仿照上面这一小节诗歌写一写(写在上面的方框里)。 【答案】8.朵 片 9.红 蓝 10.大片的草地,绿了;大片的棉花,白了;大大的太阳,红了,红——得——耀——眼! 【解析】8.本题考查了对量词的应用。 认真读语段,结合“大朵的野花,红了;大片的天空,蓝了”可知答案。 9.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结合“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大片的天空,蓝了”可知答案。 10.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想还有哪些事物是什么颜色的,然后仿写。 示例:大片的野果,熟了;大片的映山红;开了;大串的葡萄,紫了。紫——得——发——黑!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 接天(???)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11.把诗句补充完整。 12.这是一首描写_______(季节)的诗,我是从诗中的_____、_____等词看出来的。 13.这首诗的作者是__代诗人_____。 【答案】11.四时同 莲叶 荷花 12.夏天(夏季) 六月中 荷花 13.宋 杨万里 【解析】1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从“六月中”、“荷花”可知这是一首描写夏季的诗。 13.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①发生②。 随风潜③入夜,润物④细无声。 ?? 【注释】①乃:就。②发生:催发植物生长。③潜: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④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14.这首诗的第一句写了下雨的________,直接________了这场及时雨。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________________。 1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本意是___________,后来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 16.认真读这首诗,可以知道诗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春雨的“好”,表达了诗人_________之情。 A.对春天的喜爱。??????B.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C.对春天景物的喜爱。??D.对春雨的厌恶。 【答案】14.季节 赞美 喜悦之情 15.春雨伴随春风悄悄的在夜间降临大地,滋润万物悄然无声。 比喻对人的关爱或教诲富有耐心。 16.知时节 润物细无声 B 【解析】14.本题考查诗词理解。 认真读古诗,诗的开头用一个“好”字直接赞美春雨,春雨“知时节”;从“当春乃发生”可以知道诗人正盼望春雨“润物”时,雨下起来了,诗人自然心生欢喜。 15.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本意是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后来常用来比喻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受熏陶。 16.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从诗句“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可以知道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诗句写出了春雨的“好”,表达了诗人对这场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故选B。 舟夜书所见 渔,孤一点萤。 微微簇,散作。 17.把古诗补充完整。 18.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填序号) 19.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什么地方)_____(什么时间)诗人的所见景色。 20.诗中写____把河中水吹起浪,河中的灯光的倒影散作_______。 21.“舟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______,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_______。 22.用自己的话对“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进行描绘。 ____________ 23.诗人夜晚看见渔灯,把它比作_____,生动形象写出了_________ 【答案】17. 18.清 查慎行 19.在船上 夜晚 20.微风 满河的星星 21.写 梧叶??秋风 22.微风轻拂,吹起簇簇细浪,水面上的光点被吹散,如同满河星光。 23.一点萤 灯光亮度之弱,照亮范围之小。 【解析】17.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词的默写。 清代查慎行《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译文:漆黑无月的夜里,河面上飘着一艘渔船,孤独的灯光像是一点萤火。微风轻拂,吹起簇簇细浪,水面上的光点被吹散,如同满河星光。 18.本题主要考查对诗人的识记。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查慎行。 19.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 结合“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可知,意思:漆黑无月的夜里,河面上飘着一艘渔船,孤独的灯光像是一点萤火。这首诗是描写诗人在船上,夜晚看见的景色。 20.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 结合“微微风簇浪”可知,诗中写微风把河中水吹起浪。结合“散作满河星”可知,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河中的灯光的倒影”比作“满河的星星”。 21.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舟夜书所见”意思:在夜晚写下看见的东西。“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写”,从“月黑见渔灯、微微风簇浪”可知,诗人“见”到的事物有梧叶、秋风。 2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画面的理解能力。 首先要对诗句内容有清楚的了解,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描绘诗句的内容。这句诗的意思是: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撤落无数的星星。注意描写不等于翻译诗句。 23.本题诗歌内容的理解。 仔细阅读诗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意思:漆黑无月的夜里,河面上飘着一艘渔船,孤独的灯光像是一点萤火。“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诗人把“渔火”比作“一点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灯光亮度之弱,照亮范围之小。 阅读。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的杜甫,他被人们尊称为“_____”。 25.结合古诗解释下列的词语。 (1)泊: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秋:__________________ 26.诗中有六种景物:黄鹂、翠柳、( )、( )、( )、( ),有四种表示颜色的词( )、( )、( )、( )。 27.前两句诗是______(动态???静态)描写,通过_______这几种景物,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 28.根据诗句内容,可以推知诗人的观察地点应是(????) A.柳树下 B.窗前 C.西岭 D.门外河边 29.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这首诗写的是(  )的景色。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3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呢?试着写两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4.唐 诗圣 25.停泊 千年不化 26.白鹭 青天 千秋雪 船 黄 翠 白 青 27.动态 黄鹂、白鹭、翠柳、青天 28.B 29.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30.表达了他宽阔的胸怀和悠闲愉悦的心情。同时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 31.A 3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解析】24.本题考查文常识。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 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圣。 25.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意思。 (1)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泊:停泊。 (2)窗含西岭千秋雪: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千秋:千年不化。 26.本题考查古诗的掌握。 这首诗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根据意思可知本诗描写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景、船。 有四种表示颜色的词黄、翠、白、青。 27.本题考查古诗的掌握。 前两句诗写了“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是动态描写,写了“黄鹂、白鹭、翠柳、青天”这几种景物,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 28.本题考查了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是: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从这句话可知诗人的观察地点应是窗前。 故选B。 29.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这首诗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30.本题考查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本诗表达了他宽阔的胸怀和悠闲愉悦的心情。同时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 31.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从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可知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故选A。 32.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写两句描写春天的诗句即可。 示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阅读。 江雪 , 踪 。 孤 蓑笠翁, 。 33.将古诗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描写的季节是______。 34.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多选) A.路上没有人和动物的踪迹。 B.渔翁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独自垂钓。 C.冰雪消融,江水缓缓地流着。 35.用“——”画出诗中体现环境寂静的句子。 36.这首诗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 A.春天 B.夏天 C.冬天 D.秋天 37.读了这首诗,我的眼前浮现出的画面是( ) ① ② ③ 38.柳宗元与当时唐朝另一位大文豪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与宋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39.孤舟蓑笠翁中的老渔翁是______________的精神写照。 40.这首五言绝句,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B.第一二句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静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喧闹、绝对的空旷,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C.第三四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 D.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 【答案】33.唐 柳宗元 冬天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 灭 舟 独钓寒江雪 34.AB 3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6.C 37.③ 38.韩愈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39.柳宗元 40.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41.B 【解析】33.本题考查诗词默写和作家作品。 本诗出自唐代柳宗元《江雪》,全诗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由诗题“江雪”可知描写的季节是冬天。 34.本题考查意象意境。 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可知描绘了路上没有人和动物的踪迹的画面。由“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可知描绘了渔翁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独自垂钓的画面。故选AB。 35.本题考查找出关键句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思是: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诗中“鸟飞绝”“人踪灭”写出了周围环境的空旷静寂。 36.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由诗题“江雪”可知描写的季节是冬天。故选C。 37.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可知路上没有人和动物的踪迹,故①②错误。 由“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可知描绘了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的画面。故选③。 38.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及宋朝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代表人物是韩愈、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3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理解。 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渔翁垂钓。诗人是借渔翁的形象比喻自己,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所以“孤舟蓑笠翁”中的老渔翁是柳宗元的精神写照。 40.本题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诗句的意思,简单描绘一下诗句呈现的画面。如: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都已经绝迹了;所有的道路上,都不见行人的足迹了。在江面的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正独自在大雪覆盖的江面上垂钓。 41.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手法。 B.这首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绝”和“灭”字构建了一个极其寂静、肃杀的茫茫世界: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动态形象,但是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该项说法错误。故选B。 阅读。 悯农(其一) __________________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犹饿死。 42.把古诗补充完整。 4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写的。 44.“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四海”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45.诗句中“万”的意思是( )。我们通过诗中“一”和“万”的对比,可以体会到( ) ①很多   ②一万   ③农民劳动很辛苦   ④农民大丰收很高兴 46.用“√”选出与古诗相对应的图。 ( ) ( ) 47.这两句诗写出了农民生活的疾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 【答案】42.春种一粒????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 43.唐 李绅 44.粮食的种子 泛指天下 45.① ③ 46.× √ 47.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48.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解析】42.本题考查古诗的识记。 出自唐代李绅的《悯农(其一)》,全诗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43.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 这首诗的作者李绅是唐代有名的政治家,曾经在中唐时期担任过宰相。李绅幼年时生活贫苦,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理解和同情,所以能创作出《悯农》这样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 44.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 “春种一粒粟”的意思是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粟:粮食的种子。 “四海无闲田”的意思是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四海:指全国。 45.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秋收万颗子”的意思是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万”的意思是很多。故选①。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意思是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体现了农民的辛勤,正是由于他们的劳作,才使得秋收万粒。故选③。 46.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 这首诗写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图一中农民正热火朝天地耕地,图二中农民因饥饿躺在田地里,旁边的农民正在哭泣,故第二幅图与古诗内容相对应。 47.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意思是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此句描述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表现出劳动人民巨大的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但依旧有农夫饿死的惨剧发生,诗人把矛头直指不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给人以启迪。 48.本题考查思想情感的理解。 这首诗作者把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和农民辛勤劳作却两手空空甚至惨遭饿死的情景相对比,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农民悲惨的生活状态。前两句以“一粒粟”与“万颗子”作对比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景象,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继续深入,给读者展现出一幅四海之内良田遍布的画卷,体现出物产丰富,硕果累累的景象,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而第四句突然一转,以“农夫犹饿死”与前三句构成了巨大的转折,诗的主题变得凝重而沉痛。表达了作者对于农夫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于农夫的同情。写出了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同时借此揭露社会不平,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怜悯。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9.这首诗描写的是庐山(???)的景色。 A.前川 B.瀑布 C.香炉 5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多选)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51.写出描写庐山瀑布气势宏大,好像从九天落向人间的诗句。 _______ 52.这首诗用词精妙,你能简单分析一下“生”或者“挂”的精妙之处吗? _______ 53.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 54.该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 55.下列对李白《望庐山瀑布》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诗人用浪漫主义的笔法,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为瀑布创造了不同寻常的背景。 B.第二句诗中“挂”字用得妙,其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而下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C.第三句中“飞”字,写出了瀑布的喷涌而出,“直下”既写山的高峻陡峭,又写水流之急。 D.这首诗综合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描绘出一幅雄奇瑰丽的瀑布图。 【答案】49.B 50.C 5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2.“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地写出遥望中的瀑,赞颂大自然的神奇伟力。 53.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54.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惊心动魄之美的惊叹。 55.D 【解析】49.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是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故选B。 50.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思是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飞流直下三千尺 ”是夸张。 用“银河”比作“瀑布”是比喻。故选AC。 51.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思是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此句将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52.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生”意思是生起,一个“生”字写活了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挂”意思是悬挂,“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5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是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疑是银河落九天”用了比喻,说庐山瀑布像银河从天上落到了人间一样。“三千尺、落九天”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54.本题考查思想情感的体会。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它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55.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 A.正确。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B.正确。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C.正确。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D.“化静为动”不正确。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化动为静,描绘出一幅雄奇瑰丽的瀑布图。 故选D。 阅读。 ??????????????????????????梅花 [ ] ( ) 墙角数枝, 凌寒。 遥,。 56.把古诗补充完整。 57.古诗写的是______季(季节)_______开放的景象。 58.诗句中“数”的读音是(???) A.shǔ B.shù 59.诗句中“凌”的意思是(???) A.欺压 B.冒着 C.升,高出 60.这首诗写出了梅花(???)的特点。(多选) A.洁白如雪 B.不怕严寒 C.数量少 61.为什么诗人远远望去就知道那是洁白的梅花,而不是雪呢?请用原诗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_____________两字点明地点;_____________两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独自开与_____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 63.诗歌并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怎样的品格?用诗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南宋人李壁评此诗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王安石)略转换耳,或偶同也。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6.宋 王安石 57.冬季 梅花 58.B 59.B 60.AB 6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62.墙角 凌寒 数枝梅 63.凌寒独自开 64.这首古乐府只不过就梅花而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没有跳出梅花本身。而王安石诗的凌寒独自开,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表达了不惧恶境的心境,所咏的是有我之境,不是客观的描写。 【解析】56.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古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57.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阅读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可知,这句诗的意思是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由此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冬季的景象。从“凌寒”这个词语可以看出。这是描写梅花开放的景象。 58.考查了多音字。 数:[shù]数目;数量。[shǔ]计算;查点。算在数内。根据语义应读“shù”。 59.本题主要考查词语解释。 “凌寒独自开”意思:冒着严寒独自盛开。凌的含义是冒着。 60.考查了内容的理解。 结合译文理解,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 61.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意思: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结合译文可知,诗中的最后一句“为有暗香来”说明了“遥知不是雪”的原因。 62.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梅花》写了在寒冷的冬天独自开放的梅花。诗中“墙角”一词点明地点;“凌寒”一词交代时间,突出了梅花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特征。诗句中“独自开”与“数枝梅”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 63.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凌寒独自开”的意思是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从这句诗可以看出诗歌并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绽放的品格。 64.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 读《古乐府》,从“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可知,这首古诗只不过就梅花而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没有跳出梅花本身。而王安石诗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梅花》一诗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表达了不惧恶境的心境,所咏的是“有我之境”,不是客观的描写。 咏柳 [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______。 ______,二月春风似剪刀。 65.补全古诗及作者。 66.“咏柳”中的'“咏”的意思是_________。 67.“丝绦”一词本意是_____,在诗中指______。 68.诗人把“二月春风”比作__________。 69.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所展示的画面。 70.这首诗描绘的是______(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71.请从修辞的角度对“二月春风似剪刀”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 7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景物?根据你的理解描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 【答案】65.贺知章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66.歌颂、赞美 67.用丝织成的带子 细长而柔嫩的柳枝 68.剪刀 69.婀娜玉立的柳树像精美的碧玉装扮而成的妙龄少女,千丝万缕的枝条像少女盛装上垂挂下来的绿色丝带。 70.春天 对春天的热爱 7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喻成剪刀,表达了作者的惊喜、赞美、热爱之情。 72.这首诗描写的是柳树,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解析】65.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古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出自唐代贺知章《咏柳》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66.本题主要考查字词解释。 咏字是赞美、称道、歌颂的意思。诗中借柳树歌颂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67.本题主要考查字词解释。 结合诗句意思来理解,“万条垂下绿丝绦”意思: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丝绦”一词本意是用丝织成的带子,在诗中指细长而柔嫩的柳枝。 68.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由此可知,诗人把“二月春风”比作了“剪刀”。 69.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理解。 学生要明确描绘某句诗的画面,一定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与描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所展示的画面: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70.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阅读诗歌可知,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贺知章。诗歌写的是春季的景色。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赞美柳树,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71.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句。 这句诗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春风喻成剪刀,化无形为有形,与上文的“裁”字呼应,写出了柳叶的时令特点,生动传神。 72.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阅读诗歌可知,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