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件(30张PPT 内嵌视频)

资料详情
需要15个学币
ID:8-18488322
版本:统编版
类型: 课件
地区:全国
文件:46.6MB
日期:2023-12-27
作者:21jy_5851084475
星级:3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导入新课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学习张骞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2、了解丝绸之路的开辟,认识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了解西汉对西域的管理,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4、理解一带一路是丝路精神的延续,体会一带一路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家国情怀) 目 录 1、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 2、文明之途——丝绸之路 3、治理之法——对西域的管理 4、丝路之新——“一带一路” 一、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 玉门关 阳关 阅读教材,描述西域的地理位置。 西域? 劝君更尽一杯酒 ? 羌笛何须怨杨柳 ? 西域 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春风不度玉门关 西出阳关无故人 时空观念 P68 汉武帝 匈奴欺人太甚,屡次扰我边疆,众爱卿有什么好的对策? 西域有个叫做大月氏(zhi)的国家,屡遭匈奴侵扰,其首领被匈奴人杀害,头颅还被制成酒器。大月氏被迫举国西迁,他们对匈奴怀恨在心,何不派使节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 此计甚好,朕立即昭告天下,招募使者,出使西域。 大臣甲 “招贤令”中,汉朝通西域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是谁应募出使? 张骞 (qian) 我大汉王朝,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为保境安民,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现招募使者一名出使大月氏! 事成重赏,速来报名。钦此! 招贤令 张骞 路人甲 机不可失!我想报名出使! 你疯了?西域的环境非常恶劣,而且现在出使大月氏(zhi)必须途径匈奴的地盘,此去必定凶多吉少! 好男儿志在为国分忧,岂能贪生怕死,我去意已决,大家不必再劝。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张骞 汉武帝 一、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 史料实证 P67 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100多名随从西出长安,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 自主学习:结合课本68——69页,归纳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任务、结果(1分钟完成)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任务 结果\意义 走访乌孙等西域国家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东西方交流日趋频繁 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任务,但使汉朝了解西域具体情况 一、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 张骞持汉节 不畏艰险 忠于祖国 牢记使命 开拓进取 匈奴的拦截与扣押 大漠戈壁环境恶劣 合作探究: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由又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品质? 一、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 家国情怀 材料研读(P69):《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 外国由是信之。” 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对未知领域探险 结合材料和课本,归纳张骞通西域产生了怎样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未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同西域各国建立了联系,知道了许多西域地区的山川、地形、物产、人口、风俗等,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材料二: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形成贯穿东西的交通要线。 意义: ①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一、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 史料实证 ②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二、文明之途——丝绸之路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示意图 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 从陆上道路运到地中海西方世界的所有物品中,丝绸是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把这条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1877《中国》 如果你是汉朝的一名商人,你会带什么货物走哪条路线去西域,又会带什么货物回来?请你画一画路线。 (1)路线: 长安 (起点) 河西走廊 中亚、西亚 欧洲 (终点) 西域 (今新疆地区) 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 (今新疆地区) 欧洲 西亚 二、文明之途——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时空观念 P69 (2分钟) 陶器 苜蓿mùxu 苜蓿 葡萄 汗血马 丝绸 胡琴 核桃 铁器 造纸术 魔术 佛教 凿井技术 瓷器 魔术 胡琴 佛教 玻璃 玻璃 核桃 西域传入中原 中原传入西域 瓷器 造纸术 丝绸 铁器 陶器 凿井技术 对号入座 中国输出与输入物品表 丝绸之路,是一条 之路。 友谊之路 商贸之路 文明之路 历史解释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 第一次分类 第二次分类 (手工业产品、物产、技术、艺术、宗教) 第三次分类 输出物品 丝织品、服饰、瓷器、茶叶、梨、杏、开渠术、凿井术、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 丝织品、服饰、瓷器 茶叶、梨、杏 开渠术、凿井术、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 输入物品 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皮毛、琥珀、香料、蚕豆、黄瓜、玻璃、宝石、佛经、乐器、杂技艺术 皮毛、琥珀、玻璃、宝石 核桃、葡萄、石榴、香料、蚕豆、黄瓜 乐器、杂技艺术 佛经 手工业产品 手工业产品 物产 技术 物产 艺术 宗教 经济 文化 经济 文化 归纳分类 (2)意义: ①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②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希腊罗马文明 ③把东西方几大文明连接起来,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历史解释 二、文明之途——丝绸之路 请你在课本70页上画一画丝绸之路的两条主要航线。 山东沿岸 黄海 朝鲜 日本 东南沿海 中南半岛 马来半岛 马六甲海峡 孟加拉湾 印度半岛 锡兰 欧洲 二、文明之途——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 ②向南:东南沿海 — 中南半岛 — 马来半岛—孟加拉湾 — 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①向北:山东— 黄海— 朝鲜、日本 时空观念 P70 P60 “陶瓷之路 ” 海上丝绸之路 三、治理之法——对西域的管理 西汉疆域图 西 域 {00A15C55-8517-42AA-B614-E9B94910E393}背景 设置 职责 意义 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 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府设置在乌垒城。 颁行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进行有效管辖。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材料:武帝时,西域内属(归附内地),有三十六国。 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 认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治理之法——对西域的管理 阅读课本70页,完成表格 1、西汉: 设西域都护 时空观念 (1分钟) 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 阅读课本71页,归纳东汉王朝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措施。 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受阻),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班超出使西域。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班超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三、治理之法——对西域的管理 2、东汉:班超父子经营西域 班超经营西域期间 东汉明帝时 班超去世后 (1分钟) 四、丝路之新——“一带一路” 四、丝路之新——“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我国在2013年提出的一个重大国际合作倡议。它旨在通过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政治、贸易等全方位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发展。 “一带一路”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 家国情怀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3——2023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 实现了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转化,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 四、丝路之新——“一带一路” 家国情怀 10年答卷 共建“一带一路”将会为中国和世界打开新的机遇之窗! 课堂小结 沟通中 外文明的 “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对西域的管理 “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班超经营西域:重新建立联系 对当今中国的对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课堂练习 1、2023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勃勃生机。西汉时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的起点是( ) A.洛阳 B.长安 C.开封 D.大都 2、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政府为加强这一地区的管辖而设立( ) A.西域都护 B.新疆都护 C.安西都护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中亚、西亚 ②河西走廊 ③欧洲 ④今新疆境内 A.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 ④②①③ B A B 蚕豆 芝麻 核桃 胡 瓜 胡 椒 胡萝卜 胡 蒜 胡 葱 胡 荽 课堂练习 (P71) 作业布置 推荐央视纪录片:《河西走廊》 二选一: 1、临摹课本69-70页地图,画一画丝绸之路的路线; 2、根据课本及网络查找,编一编《张骞出使西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