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第七单元《习作:______即景》第11课时大单元教学设计

资料详情
需要30个学币
ID:2-18292985
版本:统编版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2.0MB
日期:2023-12-13
作者:一粒粟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课题:习作:______即景 内容分析:本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_____即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与以往写景习作不同的是,本次习作的重点在于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提醒学生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学习目标:1.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交流观察所得,将习作题目补充完整。 2.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突出景物的动态变化,运用多种方法,将变化写具体、生动。 3.完成习作后,有目的地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体验习作带来的成就感。 重、难点: 重点:能留心身旁的自然现象,做到认真观察,有观察方法。 难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能突出景物的动态变化,将变化写具体生动,完成习作。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同学们,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大自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本单元学习之初,我们已经布置了观察任务,相信你已经完成了你的观察记录单。这节课,让我们用文字描绘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及其变化吧! 二、习作要求 1.板书“????即景”,问:“即景”是什么意思? 相机点拨:即:当时,当下;即景:当时或当下所看到的景物,时间不能很长,并有一定的变化。 2.请同学们判断:下面的写景内容是“即景”打“√”,不是的打“×”。 (1)《四季之美》写的是春夏秋冬的景色,从全篇来看,“四季之美”( )(2)写春天黎明时天空颜色的变化,或写秋天黄昏时归鸦回窠的情景。( ) (3)写含羞草从发芽到长大的过程。( ) (4)写含羞草遇到外界刺激就轻轻闭合上的变化过程( )。 预设:×??√??×??√ 相机点拨:本次习作写的是短时间某一场景内会发生变化的景物。 3.出示阅读教材第2、3自然段,勾画出本次习作中要注意的地方。 生:(1)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 (2)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3)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4.总结习作的具体要求: (1)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2)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1观看视频或图片,初步感受身边的美景。 2明确习作要求,了解题目意思。 3阅读教材,明确本次习作中要注意的地方。 活动意图: 引导学生解读教材,初步明确写作对象及习作要求,为下面的习作指导活动作铺垫。 环节二:合作探究 一、习作指导 同学们,你准备写什么?怎么写?让我们借助观察记录单一起交流一下吧! 1.探究任务,结合观察记录单讨论,先分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在班级交流分享。 观察记录单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 观察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 观察顺序 景物的变化 (1)可以怎么将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 (3)怎么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二.探究活动 1补题目 (1)这次的观察对象是“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全班交流:生活中哪些是自然现象?哪些是自然景观? 生:“自然现象”指的是刮风、下雨、打雷、起雾、日出、日落等现象。 生:“自然景观”就是指大自然的景色,如山水田园、荷塘湖泊等。 (2)全班学生读教材中已经补充好的四个题目,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生:雨中、日落是自然现象;田野和窗外是指观察的范围。 相机点拨:可以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即观察对象)补充到题目中去,也可以把观察范围补充到题目中去,但所写内容必须是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大自然的景色。 (3)说一说自己的观察对象,想一想可以补充哪些题目。 生:我观察的是晨曦中的公园。?????? 生:我观察的是下雨后的池塘。????? 生:我观察的是傍晚窗外天空的云。?????????? 相机点拨:公园即景、池塘即景、窗外即景、夕照即景、落叶即景等等。 2按顺序 (1)结合教材内容,说说“按顺序”写,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呢? 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如,写窗外即景,可以按空间顺序,由近及远地写一写窗外的景物。 相机点拨:除了可以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还可以按由远及近的顺序。空间顺序还有: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由前到后、由后到前,由中间到两边等。 (2)描写景物时,除了按空间顺序外,还可以按什么顺序呢?你可以举例说明一下吗? 生:还可以按时间顺序写。比如写观日出,可以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写。 相机点拨: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是有变化的,可以按照景物变化的前、中、后几个不同阶段来写。 1借助观察记录单一起交流准备些什么内容。 2区分生活中哪些是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 3说一说自己的观察对象,补充题目。 4结合教材内容,理解按顺序的写作顺序 活动意图:这一环节先从写作要求中提炼关键词,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掌握补写题目,梳理写作顺序和写动态变化的关键点。 环节三:深入探讨,拟写提纲 一、描写景物动态变化 (1)如何才能把景物的动态写得更加鲜活生动呢? 出示片段一: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①作者抓住月亮哪方面的变化来写月亮升高这一过程? 生:作者抓住月亮形状的变化写出了月亮慢慢升高的动态过程。 ②作者是怎样把月亮升高这一动态过程写得更加鲜活生动的? 生:作者在写景物变化时,运用了“先”“再”“渐渐地”这些表达承接关系的词语,使月亮升高的过程更清晰。 生:“溜”“爬”两个动词极其精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月亮当作人来写,这样写使月亮的动态变化更生动。 (2)这段文字抓住了景物哪方面的变化?是怎么把景物的动态变化写得鲜活生动的? 出示片段二: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生:这段文字抓住了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动态变化。 生:作者运用“一点儿一点儿、微微的”等叠词和“泛、染、飘”等动词写出了天空颜色变化的过程,十分细腻、鲜活。 生:作者运用“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等表示颜色的词语生动地写出了天空颜色的变化。 (3)归纳写出景物动态变化的方法。 相机点拨:描写景物时抓住景物的特点,从景物的形状、颜色、数量、气味、大小、长短、疏密、粗细、明暗、冷暖、声音、神韵等方面来描述景物的动态。在描绘过程中,可以运用动词、叠词或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还可以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这样可以将景物的动态变化写得更加鲜活生动。 二.交流分享 (1)结合课前自己填写的观察记录单,交流分享。 交流提示: ①你观察的对象是什么? ②在你观察的景物中,哪些是有动态变化的? ③你会抓住它的哪些方面来描述? ④你想拟什么题目?按什么顺序写? 点拨: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拟题不恰当或所写景物不恰当的地方,讨论更改,使文章从题目到所写内容均符合习作要求。 引导学生结合观察记录单,构思文章结构。提问:开头写什么?结尾写什么?中间呢? ? 三.方法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明确了本次习作的对象及要求,也梳理了补充习作题目、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以及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的方法。还交流分享了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和写作思路。快根据你的观察记录单或习作提纲,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用文字介绍给大家吧! 1根据出示片段一,把景物的动态变化写得鲜活生动。 2归纳写出景物动态变化的方法。 3交流分享观察记录单。完成习作提纲。 活动意图: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是本次习作指导的重点,课文就是学生学习习作方法的很好的范例。 作业: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记录单或列好的提纲进行习作。 板书: 即景 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变化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观察顺序 游览顺序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