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第七单元 《24 月迹》(第9课时) 大单元教学设计

资料详情
需要30个学币
ID:2-18292982
版本:统编版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220.1KB
日期:2023-12-13
作者:一粒粟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课题:24 月迹 内容分析:本文记叙了中秋夜几个孩童从屋里到院子、从院子到河边寻找月亮的过程,以儿童化的语言描绘了皎洁的月光和月光下的夜色,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童趣。 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 2.默读课文,把认为有趣的地方找出来,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并有感情地读出月亮的顽皮可爱与恬静柔美。 3.能仿照文中有趣的表达特点,把自己欣赏到的有趣情景写出来。 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难点:理解“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的含义。体会孩子的童真、童心、童趣,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出“月迹”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学生读写月亮古诗,导入新课《24月迹》。 (1)同学们,一起来读写月亮的古诗句, 学生齐读古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2)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孩提时代的月,学生齐读课题(板书:24月迹) 2.了解题意。 “月迹”是什么意思呢?生:月亮行走的痕迹。 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我们来寻找月亮行走的痕迹。 二、默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1.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批注,找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读完后,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汇报: 生:月亮的足迹先后出现在:中堂赏月——院中寻月——河边探月。这是孩子们寻月的足迹,也是作者写作的顺序。 3.大家找到了月亮行走的痕迹,引导齐读《月迹》。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和课外阅读的桥梁,本节课,我们用学习精读课文的方法来自主学习这篇略读课文,怎样学习效果更好呢,我们来看导读提示。 1读古诗,进入课文。 2了解题意。 3默读课文,圈画批注,找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 活动意图:由诗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课题开始质疑,通过理解题目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环节二:读导读提示,明确任务 一、读导读提示,明确任务 1.出示导读提示,学生读导读提示。 明确任务: 学习任务 1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 2把有趣的地方找出来,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3有感情地读给同学听。 我们已经找到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学习任务,把有趣的地方找出来,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 二、自主阅读,交流有趣语句 (一)默读圈画,找有趣语句 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有趣的地方,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并做批注,写写有趣的理由,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二)汇报交流,说有趣语句 1.同学们根据月亮的足迹找到好多有趣的语句,你们最喜欢的有趣语句是什么? 院中寻月:(重点汇报) 点拨:这些有趣的语句,是作者动人的描写。 读这些有趣语句让你想象到了怎样有趣的画面?有什么感受? 生:“满满”写月亮的圆;“玉玉的、银银的” 写月光明亮如玉般温润,如银般灿烂,这些是写月亮静态时的恬静柔美。 生:作者对月亮静态描写,仿佛让我看到一幅静谧的画面,院子里亮堂堂的,月光倾泻下来像一层薄纱罩着整个院子,显得很神秘,月亮又像一个恬静柔美的姑娘。院子中有一棵桂树,叶子虽然稀疏,但却开满了花骨朵儿,满院子都飘着桂花的香气,闻一闻,太舒服了。 生:这样生动描写的语言特别有趣,读对月光、桂树的描写,感觉自己也到了院子中,仿佛能感觉到玉玉的月光也照在我的身上一样。 (2)看到如此恬静柔美的月亮,听到奶奶的话,我有了怎样细腻的感受?? 2.继续交流有趣语句。 中堂赏月:(选择汇报) (1)读这些语句又让你想象到了怎样有趣的画面?有什么感受? 生:我仿佛看到月亮慢慢地悄悄地溜进中堂,像一个顽皮可爱的孩子,在竹帘格儿上爬。刚开始是一个白道儿,慢慢变成半圆,顽皮的月亮越爬越高,后来整个都爬上去了。顽皮的月亮很淘气,一会儿,又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生:月亮在不断地变化,作者不仅把月亮变化的过程写出来了,还写得这么生动形象有趣。作者用动态描写,把月亮的顽皮可爱表现出来了。 3.河边探月:(选择汇报)? 把你们想象到的画面和读书感受,用读书声表达出来吧。 1根据导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2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有趣的地方,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并做批注。 3看着恬静柔美的月亮,听到奶奶的话,说说心中细腻的感受 4交流分享中堂赏月,想象其中的画面。 活动意图:通过自主阅读交流感悟,借助重点语句让学生感受月亮动态时的顽皮可爱与静态时的恬静柔美 环节三:想象情景,读出有趣画面 一、想象情景,读出有趣画面 1.出示读出画面的方法 a.边读边想象月亮的安静或活动的样子,进入课文情境,读出画面感。? b.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月亮当时的样子,读出画面感。 2.选择自己喜欢的有趣语句,读出画面感 。 学生观看文中插图想象,进入情境读出画面感。 我们都被这些有趣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和作者的心连在一起,我们也身临其境了。感谢作者贾平凹精妙的语言,我们也来用这样精妙的语言写一写自己观赏到的景物。 二、迁移仿写,学习有趣表达 1.同学们一次寻月,月亮竟带给大家如此新奇、有趣的感受,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写作奥秘呢? 生:写出变化。作者笔下的月亮充满动态美,带给我们无尽的趣味。作者正是一路将月亮的变化展现在读者面前,才会带给人新奇有趣的感觉。 生: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从描写中发现,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写得富有情态,甚是可爱。 生:侧面描写。可以从作者细腻的感受中发现,作者运用侧面描写,用自己的感受来衬托月迹的新奇有趣,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2.总结写法。 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作者通过拟人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将月亮的动态美、月迹的新奇有趣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童趣。 3.学生回忆自己观赏到的景物,练习仿写。 (1)教师出示图片,唤起学生对景物的回忆。 (2)学生自主仿写。 生:漫步田间小路,路边整齐的白杨伸展着巨大的手臂,如一个个严阵待发的士兵,威武极了!树上的叶子已换上黄色的秋装。清风拂过,哗哗作响,叶子经不住秋风的诱惑,顽皮的在空中飞舞一番,便飘飘悠悠地落到地上,为大地铺上了一层天然地毯,地毯黄黄的,软软的,踩上去沙沙作响。 生:金黄的麦田映入眼帘,秋风吹过,麦浪滚滚,我仿佛置身金色的海洋,麦浪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刺得人挣不开眼。颗颗麦粒咧着小嘴,摇摆着笑弯的腰肢,频频点头,相互致意。它们在开丰收会,难怪风姑娘久久不愿离去,为麦田挥洒着阵阵清香。 生:天上一闪一闪的小星星个个都是“调皮鬼”,一会儿追逐打闹,一会儿蒙着眼睛捉迷藏。月亮姐姐还给小星星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它们一个个竖着耳朵听,眨着一双双机灵的小眼睛,多认真呀! 三、推荐阅读,延伸课外 1.学习《月迹》一课,学习到作者运用“细腻感受”、“动人描写”把景物写有趣的方法,想读贾平凹更多这样的作品吗?那就去读《满月儿》吧。 2.赏美景感受景致不同情趣,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选取典型景物,制作月色卡。 小结:同学们,尽管美好的童年一去不返,但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睁大聪慧的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那么一片绿叶是一首诗,一抹斜阳是一首歌,一个游戏是一种创造…… 1朗读读出画面的方法。 2感受月亮带给我们的感受,体会其中蕴含着的写作奥秘。 3回忆自己欣赏的月色,进行仿写。 4交流分享仿写内容,进行修改。 活动意图:本课的学习必将唤起学生对生活中所见景色的记忆,给学生回忆、表达的空间,再用练笔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生活观察所得,既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时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业:(1)运用文中的写法,比如运用动词,抓住事物特点,写出事物的变化。把自己经历的“寻月”过程用优美的语言记录下来。(2)搜集有关月亮的诗歌和文章。(3)选取典型景物,制作月色卡。 板书: 月 迹 中堂月——动态美 院中月——静态美 河边月——无处不在 寻月——追求美 课时评价量表 表现性任务 优秀 良好 合格 课前朗读课文,收集作者生平资料。 默读课文,圈画批注,找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读完后,小组合作交流。 阅读课文根据学习任务,把有趣的地方找出来,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 迁移课文仿写,学习有趣表达,描写自己所见的月色 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填写)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