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地球的表面和内部 第四课《地表雕刻师》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练习及答案(共33张PPT)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5-18144549
版本:苏教版(2017秋)
类型: 课件
地区:全国
文件:851.8KB
日期:2023-12-01
作者:21jy_250050522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地表雕刻师》说课稿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地球的表面和内部 第四课《地球的表面和内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和课后练习及答案这九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地球的表面和内部 第四课《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本节课主要内容是 旨在以寻找地表雕刻师为核心,采用主从式的结构,展开两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个部分为“主”,即认识改变地表的力量。首先通过视频展示地球表面的美丽形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表形态在亿万年的历史中一成不变吗?继而汇总各种改变地表的力量,并通过这些力量的来源进行分类,。 第二个部分为“从”,即模拟这些力量对地表的作用。它由三个活动构成,第一个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并交流水对地表的影响;第二个活动,利用石块、玉米粒等模拟风对地表的作用,第三个活动,用酒精灯灼烧页岩片,模拟温度的改变对岩石的作用。 二、说学情 本单元前几课已经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例如火山、地震等,学生知道内部力量对地表的形态有一定的影响,但却会忽视外部力量的作用,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学生在模拟外部力量对地表的雕刻作用时,也存在一些由于知识不足而导致的误解,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纠正。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模拟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阅读活动,能说明三类岩石的形成原因。 2.能举例说明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科学探究】: 1.在教师引导下,能模拟外部自然力量改变地表的过程,大致说明作用方式和结果。 【科学态度】: 1.在科学探究中,能意识到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认识到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四、说教学重难点 从模拟实验中学习,理解外部力量的作用方式。 【教学重点】 说明自然力量作用方式和一粒沙子的成因。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本课主要教学方法为创设情境、分组亲身实践、看视频、分组讨论等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教学PPT与相关视频资料。 分组材料:温度变化模拟实验材料(坩埚钳、页岩薄片或石灰岩、酒精灯、火柴、冷水);风的作用模拟实验材料(深塑料盒、石子、玉米粉、玉米碎粒、吸管数根); (一)、导入新课 1.之前我们已经对地球内部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地球的表面也有各种不同形态,形成绝美的风景(展示地球风景的视频) 问:地球上有哪些形态?(生回答) 2.师小结:地球表面千姿百态、妙不可言,这颗蓝色星球如一颗精雕细刻的艺术品一般,在宇宙中独自美丽。 3.纵观整个地球的亿万年历史,这些风景一成不变吗? 【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思考改变地表的力量有哪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师:找一找,哪些力量能够改变地表的形态。(图片展示) 2.师:这些力量虽然来源不同,但是都可以改变地表的形态,你能根据他们的来源分分类吗? (内部力量、外部力量) 3.师板书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后普遍可以发现改变地表的力量有很多,例如板块运动、火山、冰川、风等等,引导学生根据力量的来源进行分类,总结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的区别。内部力量形成地表的基础结构,而外部力量对地表有更细致的雕刻作用,例如搬运、打磨等等。】 (三)、模拟活动 师:内部力量引起的地表变化我们之前已经了解了一些,外部力量能有哪些影响呢? 1.观察水对地表的影响。 对比1984年到2014年崇明岛的变化。 (观察水对岩石和河岸的磨蚀作用。上游下游中游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分析,发现水的冲刷、搬运、打磨、溶蚀等作用 2. 讲解李四光与大石头的故事 视频展示冰川对地表的磨蚀作用。 3.模拟风对地表的影响 师:没有水的干旱地,岩石就不发生变化吗? (视频展示实验方法、模拟风的形成,对比观察托盘内的情况) 小结女王石、黄土高原的形成和变化。“女王头”具有雍容尊贵的形态,是台湾野柳地质公园的象征。地质学家认为,女王头的年龄不到4000岁,请你猜测女王头的结局会如何? 小结:风对岩石有搬运、打磨的作用 4.山顶上的岩石碎屑从何而来?岩石中间的裂缝也是风的作用吗?接下来请尝试完成一组模拟实验,观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视频展示实验方法、观察页岩片的变化) 小结:温度让岩石碎裂 自然界里没有酒精灯怎么办?——太阳 【设计意图:三组活动通过图片交流或者模拟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外部力量对岩石和地表的雕刻作用,也揭示一些自然地形的形成原因,例如钟乳石、黄土高原等等。在学生通过图片引发思考后,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学生自主体验后发现“模拟”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探究手段,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研究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总结拓展 1.图片演示讲解沙子形成的过程 2.改变地表的内外部力量,包括温度、风、冰川等等,这些都是地表的雕刻师。你还知道有哪些力量在改变地球的表面? (飓风、洪水、海啸、陨石等) 【设计意图:在岩石的变化过程中,经历了岩浆喷发后的沉淀、温度造成的碎裂、流水、风等力量的搬运和打磨,最后成为一颗细小的砂砾。它是经历地表的重重变化才最终成型的,值得学生了解。引导学生通过沙子的形成和地表的各种变化建立联系,更深刻的感受地表的形态是各种力量共同雕刻形成的。】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表面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力量,外部力量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主要是温度、风、水在不停的改变地表形态。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查阅资料,想一想地球地表形态的改变还有哪些因素的作用。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五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地表雕刻师》板书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前前后后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收益非浅,也深刻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九、课后练习 (一)、填空题 1、地球表面始终处于( )之中。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 )力量也在改变地表的形态。 2、流水会冲刷土地,( )沙石、土壤,( )地表, 改变河道,也会将挟带的物质( )到其他地方。 3、右面是一幅岩石被破坏的图片,这是( )作用 导致岩石破裂。 (二)、判断题 1、岩石坚硬无比,所以永远不会发生变化。( ) 2、岩浆冷却后会形成岩浆岩。( ) 3、岩石受热不均会导致岩石破碎。( ) 4、风不能将尘土和沙粒搬运起来。( ) (三)、选择题 1、下列景观中,与水的作用无关的是( )。 A.海蚀搭桥 B.岩石女王头像 C.溶洞 2、在模拟变质岩的形成实验中,用( )压橡皮泥,产生的变化最大。 A.单手 B.双手 C.脚 3、岩石碎屑经过风、流水的搬运后沉积于陆地、河湖及海洋,在经历一系列变化后形成的岩石叫(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四)、连线题 请将下列岩石与对应的种类连线 大理岩 岩浆岩 花岗岩 石灰岩 沉积岩 页岩 板岩 变质岩 (五)、实验操作 小晓在做“模拟风对地表的影响”的实验。 1、在做实验时,要戴好( ),防止玉米粉进入眼睛。 2、用呼管轻吹玉米碎粒和玉米粉时,会发现玉米粉和玉米粒都被风( ),玉米碎粒不断撞击( )表面。 3、停止吹气后一段时间,玉米粉沉降下来,观察刚才吹气的地方发现( )。 A.玉米碎粒和玉米粉都多了 B.玉米碎粒多了,玉米粉少了 C.玉米碎粒和玉米粉都少了 4、在这个实验中,玉米碎粒模拟的是( ),玉米粉模拟的是( )。 5、从实验中我们得到的结论是风能卷起大量尘土和( ),( )岩石的表面,也能将尘土和( )搬运到其他地方( )下来。 (六)、实验探究 如图所示,将一薄片页岩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再将烧热的页岩立即放入冷水中,接着再加热,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 1、这个实验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 2、实验中燃着的酒精灯代表自然界中温度较( )的环境。 3、实验中,当岩石受热不均,有的地方( ),有的地 方( ),如此反复,岩石就会破碎。这种现象被 称为( )。 4、这个实验属于( )。【选填“对比实验”或“模拟实验”】 5、自然界中,能使岩石发生变化的外部因素还有( )和( )。 【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 1、不断变化 外部 2、搬运 侵蚀 沉积 3、温度变化 (二)、判断题 1、× 2、√ 3、√ 4、× (三)、选择题 1、B 2、C 3、B (四)、连线题 (五)、实验操作 1、护目镜 2、卷起 岩石(小石头) 3、C 4、沙砾 尘土 5、沙砾 磨蚀 沙砾 沉积 六、实验探究 1、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2、高 3、温度高 温度低 风化现 4、模拟实验 5、(答案不唯一)流水的作用 植物的作用 解析:观图可知,燃着的酒精灯代表自然界的热条件,水代表冷条件,这是一个模拟实验。岩石由于冷热不均匀会出现破碎现象,这种现象叫风化现象。岩石发生变化的原因还有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和风的作用等。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