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3.2 地震 课件(42张PPT)

资料详情
需要30个学币
ID:5-17864842
版本:湘科版(2017秋)
类型: 课件
地区:全国
文件:24.9MB
日期:2023-11-09
作者:21jy_202489346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地震 湘科版五年级上册 目录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01 02 03 04 05 1.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想一想 1605年7月13日还海南岛琼山发生的7.5级地震,导致70多个村庄100多个平方千米陆地沉陷为海。 大家还记得我们上节课中,了解到了海南岛琼山发生的地震,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地震的知识。 2.新课教学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了解地震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强烈地震发生时,大地颤抖,山河移位,会迅速改变地表形态……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了解地震 房屋倒塌,变成废墟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了解地震 道路破损,桥梁断裂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了解地震 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了解地震 地面、山体出现裂缝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了解地震 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了解地震对地表的改变作用。 地震时的现象 地震对地表的改变作用 1.左右晃动 2.上下震动 …… 1.地震能引起泥石流 2.地震甚至会导致高山移位 ……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了解地震 地震是怎样产生的? 强震过后我们经过会发现地面开裂,山体开裂,要知道地面和山体都是由岩石层构成的,地球表面的岩石虽然种类不同,但厚重的岩层都很坚硬,是岩层产生了断裂后,引起地面震动才造成的房屋倒塌,桥梁断裂吗? 岩层断裂→地面震动→建筑物损毁?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了解地震 地面断裂是否会产生地面震动? 地面震动是否会造成建筑物损毁? 岩层断裂→地面震动→建筑物损毁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感受震动 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两名同学各持一根小木棍的两端,并用力将它压弯,继续用力直到折断。当小木棍被压断时,我们会听到什么声音?手会有什么感觉? 注意安全! 小木棍→岩层 双手→感受震动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感受震动 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在用力折断小木棍的过程中,小木棍先是弯折,积蓄到一定力量后在瞬间折断,发出脆响,在木棍折断的一刹那,断裂产生的震动传递到手上,震动的力量很大。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感受震动 在实验过程中,木棍产生弯曲,积蓄足够的力量,然后在瞬间折断从而产生震动,最后力量消失,不再震动。地震发生之前,没有感觉,然后在瞬间爆发,产生的地震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力,最后归于平静。 实验模型 地震现象 积蓄力量 瞬间震动 感觉不到 瞬间震动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感受震动 地面震动会造成建筑物的损毁吗? 泡沫板→岩层 沙子→建筑物 我们用泡沫板模拟岩层,铺在泡沫板上的沙子模拟建筑物。在泡沫板断裂时,震动会带动沙子震动从而模拟建筑物晃动受损吗?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感受震动 地面震动会造成建筑物的损毁吗? 泡沫板震动 沙子震动 近——振幅大 远——振幅小 泡沫板震动,带动沙子震动,距离断裂面近的地方沙子震动幅度大,距离断裂面远的地方,沙子震动幅度小,甚至不震动。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感受震动 地面震动会造成建筑物的损毁 岩层震动 建筑物震动 近——受损大 远——受损小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感受震动 推测地震形成的原因 通过岩层断裂就会产生地面震动,而震动会造成地面建筑物的损毁。 什么力量让岩层断裂?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感受震动 地球表面的岩层在受到巨大挤压力时会发生扭曲变形而断裂。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并产生巨大地破坏力量。 表面岩层 扭曲、变形 断裂 挤压力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感受震动 强烈地震常造成毁灭性破坏 1976年7月28日在我国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里氏7.8级强烈地震,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震中区几乎所有建筑荡然无存,周围地区也出现了大量的裂缝带。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感受震动 强震破坏力强,范围广,给人民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能不能预报地震?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感受震动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人们从很早就开始对地震进行研究。 现代的地震监测仪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广泛地应用在各地地震监测站。 现代地震监测仪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感受震动 地震前常会有一些前兆,对预报地震有一定地作用。 地下水异常 动物异常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感受震动 地震前常会有一些前兆,对预报地震有一定地作用。 地下水异常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感受震动 地震前常会有一些前兆,对预报地震有一定地作用。 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会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慌水面跳。 动物异常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感受震动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地国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做好预防意义重大。而学习抗震知识,在地震爆发时,选择恰当地方式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地震时的自我保护 假如地震来了,下图的做法对不对? 高空跳窗逃生 躲在桌子底下 躲在卫生间的墙角里 远离高压电线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地震时的自我保护 假如地震来了,下图的做法对不对?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理由。 高空跳窗逃生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是:室内避震,震后撤离。 X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地震时的自我保护 躲在桌子底下,如果桌面够坚固,这个做法是可行的,坚固的物体会将倒塌的物体挡住,减少伤害。 躲在桌子底下 √ 假如地震来了,下图的做法对不对?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理由。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地震时的自我保护 卫生间一般空间狭小,躲在墙角后,万一出现倒塌,周围的墙体容易出现一个安全三角空间,也可以减少伤害。 躲在卫生间的墙角里 √ 假如地震来了,下图的做法对不对?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理由。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地震时的自我保护 远离高压电线,触电会危机生命,远离高压线是明智的选择,不仅要远离高压线,还要尽可能远离其他建筑物,到空旷的地方躲避。 √ 远离高压电线 假如地震来了,下图的做法对不对?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理由。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地震时的自我保护 科学家研究发现,地震本身可能并不会造成大的人员伤亡,但是建筑被摧毁时会给人类造成灾难。我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因此建筑的防震研究意义重大。 3.典型习题 填空题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1.地球表面的岩层在受到巨大挤压力时会发生扭曲变形而 ,进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断裂 2.地震是一种 的自然现象。强烈地震发生时,大地颤抖,山河移位,会迅速改变 。 常见 地表形态 判断题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1.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因此建筑的防震研究意义重大。( ) 2.地震本身可能并不会造成大的人员伤亡,但是,由地震导致的建筑物被摧毁时会给人类造成灾难。( ) √ √ 选择题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住在较高楼层的人跳窗快速逃生 B.迅速躲藏在卫生间墙角、桌子底下等狭小、结实的地方 C.野外遇到地震时,迅速躲藏在结实的电路变压器下 D.跑到窗户边大声求救 B 4.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是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之一。地球表面的岩层在受到巨大压力时会发生扭曲变形而断裂,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 因为目前科技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学习防震知识,做好防震保护尤为重要。 5.课外延伸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 在地震来临时,请记住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正确抉择。 2.行动果断,切记犹豫。 3.沉着冷静,安全有序。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