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秋七年级劳动技术 第一单元 传统工艺制作编制收纳筐 教案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16-17631755
版本:通用版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17.1KB
日期:2023-10-19
作者:21jy_701749224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1032510010985500编制收纳筐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全面掌握编织收纳筐的方法和技巧,包括了解收纳筐的用途、分类、材料选择、编织步骤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够独立编制一个实用、美观、结实的收纳筐。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在手工制作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收纳筐的用途和分类:了解收纳筐的不同用途和分类,以便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尺寸。 2. 编织技巧和方法:掌握基本的编织技巧和方法,如平针、回针、加针等,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材料的选择和准备: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编织材料,如棉、麻、毛线等,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准备适当的材料数量和质量。 教学难点: 1. 编制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学会处理编制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如边距、针脚、收口等,以保证收纳筐的牢固性和美观度。 2. 编制图案的设计与实现:掌握如何设计独特的编制图案,并将其实现于收纳筐编制中,以制作出个性化、有创意的作品。 3. 团队合作与分工:在小组合作编制收纳筐的过程中,学会合理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1. 课程导入(5分钟) 介绍收纳筐的用途、分类和材料选择,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点讲解(15分钟) 详细讲解编织收纳筐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平针、回针、加针等,以及材料的选择和准备。利用图示和动态演示视频,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编织过程。 3. 案例分析(10分钟) 分析一些成功的收纳筐作品,包括其设计理念、编织技巧和材料选择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结合实际需求,创作出有实用性和美观性的作品。 4. 互动环节(15分钟)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疑问,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自主性。 5. 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20分钟)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编制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课堂结束时,选取几件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点评,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思维,制作出个性化的收纳筐作品。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编织收纳筐的全过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编织技巧和方法。 2. 分组讨论和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操作与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编制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编织收纳筐的方法和技巧。 五、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 1. PPT演示文稿:用于展示收纳筐的用途、分类、材料选择和编织步骤等方面的知识。 2. 教学视频:通过录制编制收纳筐的全过程,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课下复习。 3. 实物样品:准备几种不同样式和尺寸的收纳筐样品,供学生观察和了解其特点。 4. 学习小组:学生按照兴趣和水平进行分组,以便于进行讨论和实践操作。 六、结论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全面掌握编织收纳筐的方法和技巧,还能够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同时,小组合作编制收纳筐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本次教案的成功之处在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编织技巧和方法,并且通过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性。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教案,如增加更多样化的案例分析,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等。 七、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在编织收纳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编制,掌握了方法和技巧,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此外,分组讨论和互动环节也使得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我发现教案中的一些细节处理仍需改进和完善,如针对不同学生的水平和兴趣进行更加个性化的指导,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优化教案和方法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