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9 古诗二首 教案(2课时)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2-17260980
版本:统编版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62.5KB
日期:2023-09-15
作者:21jy_003419233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19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宿、寺”等12 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 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难点? 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感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1.复习古诗:出示《望庐山瀑布》一诗。全班齐读,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 2.谈话导课:这是我们学过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诗仙李白。 3.简介作者。出示,见P4: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古诗——《夜宿山寺》。 4.齐读诗题。(板书:夜宿山寺)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初读古诗,把古诗读三遍,并画出古诗中的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 (1)开火车通读全文,教师及时正音。 (2)注意“宿、寺”为平舌音,区分“寺”与“诗”。 (3)交流识字方法: ①形近字辨析:“辰—晨”。 ②形声字识记:“恐、惊”,都是形声字,“心、↑”表义,“巩、京”表音。 3.学习词语: 宿(住宿) 寺(山寺) 危(危险) 辰(星辰) 恐(恐怕) 惊(惊动)教师领读、男女生比读、同桌互读。 4.朗读古诗,读出节奏。出示,见 P26: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5.播放视频,学生整体感知古诗意境。(播放视频素材) 三、朗读古诗,品味诗意 (一)介绍写作背景。 诗人夜晚住在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里,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他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诗人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写景的短诗。 (二)解读古诗题目。 1.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宿)“宿”是什么意思?(住) 2.诗人住在什么地方呢?(山上的寺院) 3.整合理解诗题。(时间:夜 地点:山寺 事件:宿) 设计意图 诗歌的题目往往隐藏着许多信息,因此从诗题入手,能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古诗内容,更好地理解诗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品读第一、二句。 出示,见P28: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自由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这座楼非常高。) 2.重点词语讲解。 (1)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2)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尺,长度单位,三尺等于一米。 (3)星辰:天上星星的统称。 3.“百尺”在这里是虚指,不是实数,这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楼的高。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运用了这种手法?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理解诗意: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呢?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5.想象促读。 (1)提出问题:这座山寺的楼到底有多高呢? (2)做动作感受: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做一做。(学生抬手摘星) (3)指导朗读: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楼的高,大家边读诗句边想象诗人此时离天有多近。 (四)品读第三、四句。 出示: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重点词语讲解。 (1)高:大。(2)语:说话。(3)恐:唯恐,害怕。(4)惊:惊动。 2.理解诗意: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谁能说一说? (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天上的神仙。) 3.学生交流:诗人为什么不敢大声说话呢? 是真的害怕吗? (“不敢”写出了作者夜晚去“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恐”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距离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这是诗人心理活动的体现,并不是真的害怕。) (五)整体解读。 这首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生动形象。) 四、吟咏背诵,教师小结 1.教师示范背诵,小组内互背,集体展示背,点名背。 2.教师小结:诗人夜晚登上寺庙的高楼,极目远眺,想象着寺院高耸入云,怕惊扰仙人而不敢大声说话,这是多么奇特的感受啊! 设计意图 品读诗句,鼓励学生以表演的形式表达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大体理解诗意后再去体会诗句的魅力,更有利于学生感悟诗情、体悟诗意。最后通过想象意境,读出意境,让情感在朗读中得以升华。 五、静心书写,课外实践 1.出示生字“危、敢、惊”,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情况。 书写指导危:“”居上居中,从竖中线起笔;“厂”横笔写在横中线上方,宽于“””;“已”横折钩的钩尖抵竖中线,竖弯钩要舒展。 敢:左右宽窄相当,“耳”的末笔横变提;“攵”首笔的撇尖落在竖中线上,底部撇高捺低。 惊:左窄右宽,“口”在横中线部位,第六笔竖在竖中线上。 2.学生在书上描红、仿写。 3.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字的比例,把字写匀称。 4.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发挥想象画一幅《夜宿山寺》的简笔画,注意突出主题思想。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1.复习古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首诗?一起来背诵一下。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夜宿山寺》,感受了山寺的高耸入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古诗——《敕勒歌》,去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3.播放音乐:播放《敕勒歌》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向往之情。 4.齐读诗题。(板书:敕勒歌) 二、初读古诗,熟知生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由朗读古诗,圈出古诗中的生字,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注意读准平舌音“似、苍”,后鼻音“笼、苍、茫”。 2.认识偏旁:说一说“阴、似、野、苍、茫”的偏旁分别是什么。 “阴”的偏旁是“阝”。“似”的偏旁是“亻”。“苍”的偏旁是“艹”。“野”的偏旁是“里”。“茫”的偏旁是“艹”。 3.认读字词。 阴(阴天)(阴暗)?似(似乎)(相似)?野(田野)(原野) 第七单元 苍(苍白)(苍生)?茫(迷茫)(茫然) 男女生对读、同桌互读。 4.读准古诗,读出停顿。出示,见 P33: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5.教师讲解:《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北朝时期在黄河以北流传的一首民歌。敕勒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阴山脚下辽阔的大平原上,那里水草丰茂,牛羊肥壮。 三、朗读古诗,品味诗意 (一)品读前四句诗。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1.指名朗读。 2.重点词语解释。 (1)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古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2)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草原人民以放牧为生,居住在圆圆的毡帐中,就是现在草原上的蒙古包。 (3)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3.教师出示地图及相应图片,让学生了解“敕勒川”“阴山”的位置和风景。 4.强调:“似”在诗歌中念“sì”,是“像,如同”的意思,可组词“相似、似乎”等;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shì”,可组词“似的”。 5.教师出示课本插图及蒙古包图片,让学生了解“穹庐”,感受“笼盖”。 6.理解诗意:谁能说一说这四句诗的意思? (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空像圆圆的毡帐大屋顶,笼罩在草原上。) 7.多么神奇的想象啊!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感受草原的辽阔。 (二)品读后三句诗。 出示: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指名朗读。 2.重点词语解释。 (1)天苍苍:天蓝蓝的。(2)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3)见(xiàn):同“现”,显露。 3.理解词语。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苍苍”“茫茫”形容不同事物时的不同含义。 天苍苍——天蓝蓝的?白发苍苍——头发花白 野茫茫——原野辽阔无边?云海茫茫——云海没有边际 (2)出示三幅图,学生对应认读“大海茫茫、云海茫茫、人海茫茫”。 4.想象画面,理解诗句:如果你来到这一碧千里的草原,抬起头你会看到什么? 举目远眺你又看到什么?一阵风儿吹过,这原本安静的画面变得鲜活了起来,你还可以看到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境,体会“吹、低、见”的动态美,感受草原的美丽富饶。 5.指导朗读:带着想象读诗,把一行行诗句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受就会更丰富了。 (三)品读全诗。 1.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辽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脚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抒发了敕勒族人对自己美丽富饶的家园的赞美与自豪之情。) 3.配乐朗读全诗,感受草原的辽阔、壮美。 4.背诵古诗。老师示范背诵,然后点名背、齐背。 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观察汉字书写要领。 书写指导阴:左窄右宽。左边“阝”略高,“阝”的起笔横撇弯钩一笔写成,钩部在横中线上;“月”的“丿”从竖中线起笔,撇尖穿插到左下方。 野:“里”的末笔横改提;顶部左右齐平,底部“予”低;“予”的第三笔横钩从田字格中心左侧起笔,略向右上斜行。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3.个别优秀作业展评。 五、书写词语,布置作业 1.给每个生字组2个词语,并书写下来。 2.布置作业:见本课的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古诗的教学,要顺应学生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因此,初读古诗时,我便先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画出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准诗歌节奏。其次,在读中整体感知诗意,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不足之处: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