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3-17129427
版本:北师大版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22.7KB
日期:2023-09-04
作者:21jy_2454338440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1201420011252200不确定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可能性属于统计与概率的范畴,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大--教学领域之一。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可能性"这一数学概念,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只是没有形成一个知识的系统。由于概率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小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这些内容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引导学生通过“猜测----试验----分析试验数据”进行初步的猜测和推理。如通过掷硬币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还通过大量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并感受到学习数学趣味性,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活动及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理解可能性有大有小,本单元还设计了多种有趣的活动和游戏。通过创设这些具体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感知,提高推理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是概率部分内容的起始课,学习不确定现象,通过试验和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教科书编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主要是体会每次掷硬币之前无法预料结果,感受结果的不确定性;第二个问题主要是联系生活的具体事件,感受随机现象。在些基础上,第三个问题是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描述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在课程编排中是学生首次接触学习概率的知识,借助生活实例、研究、探索随机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哪些结果是无法事先确定的。教材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实例和简单实验,让学生认识事件的发生是随机的,不确定的。经历“猜测--实验--推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有的可能性,并为后面的学习可能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索与发现中,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勇于尝试的精神,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确判断,用数学语言描述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论。 教学过程 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聪明的仆人》。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故事吧! 教师总结:其实,在生活中,有的事情的结果是一定的,有些事情的结果确是无法预料的,是不确定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不确定性。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游戏一:抛硬币 教师出示:这是一元硬币。今天我们利用这个硬币做个游戏,你们想玩吗? (1)老师介绍硬币的正面和反面,再介绍游戏的玩法。 提问:硬币落下后,哪面朝上? (2)学生猜结果。 (3)学生分组掷硬币,并记录结果。 (4)提问: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和发现? (5)教师小结:在掷硬币时,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哪个面朝上具有不确定性。 游戏二:摸球游戏 教师出示: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好两个纸盒。在圆形标志盒中放入10个黄球,在三角形标志盒中放入10个白球,在3号盒中放入5个黄球和5个白球。 “一定” 教师演示:从1号盒子和2号盒子中各摸出一个球,每次摸出的时候猜想是什么颜色,看看猜的对不对,然后记录下来,记录下来以后,再摸几次。 让学生观察记录表。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我们知道摸的结果只有一种情况时,我们可以用“一定”来描述这件事情。 “不可能” 大家都知道1号盒里只有黄球,你能摸出白球吗?能摸出蓝球吗?红球呢?那么,2号盒里只有白球,能摸出黄球吗?能摸出蓝球吗?红球呢 ? 小结:这里我们不能在1号盒子里摸出白球、篮球、红球,不能从2号盒子里摸出黄球、篮球和红球。我们把这种情况用“不可能”来描述这件事情。 “可能” 在3号盒子里摸球,做记录 让学生观察记录表,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像这种情况,我们有时摸出的是黄球,有时摸出的是白球,我们可以用“可能”来描述。 联系实际,应用新知道。 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观察并思考事情发生的情况。 然后判断图片上的话对与错。 说一说: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并思考事情发生的情况。 然后利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 教师出示图片,然后出示三句描述语,让学生选出符合图片事情发生情况的描述语言。 (四)总结 利用思维导图形式回顾新知。 作业布置 观察生活中的事情,并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 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活动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1.创设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可能性”问题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比较抽象,小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时,存在一定困难,学生初次接触感到比较陌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创设生活情培一一抛硬币游戏和摸球游戏,通过先让学生猜想,然后进行验证,使学生对不确定性有了一定的了解,进一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一-不确定性 。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下子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学习新知的设计,以问题为导向,环环相扣,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环节,学习新知一是“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降低了学生对不确定性问题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经历猜想一-实验一一验证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事件是确定的,体会随机思想。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中发展。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知道数学来源干生活,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庆此,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大胆放手,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实践、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教学的难点,帮助学生建立不确定现象这一新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