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职/ 语文/ 暑假专区/三年级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暑假修辞手法专题预习(含解析)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2-16835427
版本:统编版
类型: 试卷
地区:全国
文件:20.0KB
日期:2023-08-08
作者:21jy_8454406222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暑假专题预习:修辞手法-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两项的是(  ) A.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B.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C.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 2.下列句子跟“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歌”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B.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C.蒲公英就像一把把小伞一样。 D.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黄的、紫的……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音乐会便开始了。(拟人) B.瀑布,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夸张) C.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比喻) D.他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和我们一起游戏。(排比) 4.读下面句子,根据语言表达特点,选出填入句子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  ) 风儿吹醒了树儿,树儿摇醒了鸟儿,_________,我唱起了欢快的歌儿。 A.我静静地听着 B.鸟儿叫醒了我 C.树上的叶儿醒了 D.鸟儿唱起歌儿 5.“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和这句话一样把事物当成人来写的句子是(  ) A.孙中山从小是个勤学好问的孩子。 B.奶奶从没有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C.大树抖抖手臂,和黄叶告别。 D.狗会对过路的陌生人叫,对惹人讨厌的猫叫。 6.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句子(  ) A.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B.我出了村就过了河,过了河就进了城,进了城就来马上来找你。 C.鱼儿在水里游,鸟儿在天上飞,人儿在地里劳作。 D.天天盼着过生日,过生日时就吹蜡烛,吹蜡烛就有很多朋友 7.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B.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风笛。 C.当狂风响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 8.读读下列句子,与例句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例句:下雨了,雨点淘气地用晶莹剔透的小脚丫轻轻地踢打着我的雨伞。 A.山顶上那几处梅花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B.太阳好害羞,躲在厚厚的云层后面,迟迟不肯露面。 C.溪水中小鱼摇摆着尾巴游来游去。 D.春天用她那双巧手唤醒了世界。 9.“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这个句子运用了(  )修辞手法。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排比 10.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两项不同的是(  ) A.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B.贝壳寂寞地躺在沙滩上,静静听着远处孩子的欢笑声。 C.小河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 11.下列对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你看见我的钢笔了吗?”这是设问句。 B.“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比喻句。 C.“战士们怎能离开他们的阵地呢?”这是反问句。 D.“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这是拟人句。 12.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风笛。“和“小鹿在溪边散步,侧着身子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写法是相同的。 B.一粒种子也有自己的梦想,让我懂得了童话故事常常充满了丰富的想象。 C.《拇指姑娘》《丑小鸭》《灰姑娘》都是安徒生写的童话。 13.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项不同的是(  ) A.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B.小麻雀叽叽喳喳、嘣蹦跳跳的,叫人愉悦。 C.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D.树枝在林中互相触碰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14.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终点。 B.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C.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D.美丽的小彩灯一闪一闪的,像天上的星星。 15.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船舱的窗户明晃晃的,像一个太阳。 B.她笑起来的时候,黑葡萄似的大眼睛闪着愉快的光芒。 C.前面那个人好像是小明的妈妈。 D.妈妈总说我是个调皮的小猴子。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填在横线上。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     北风在吼叫,想把我们小孩子吓回屋里去。     我爱故乡,爱那洁白的云朵;我爱故乡,爱那灿烂的晚霞;我爱故乡,爱那神秘的彩虹;我爱故乡,爱那飞翔的小鸟。     17.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填序号。 A.比喻 B.拟人 C.反问 D.排比 (1)太阳是多么温暖,多么明亮,多么辉煌。     (2)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3)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4)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18.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夸张 反问 排比 (1)百灵鸟在枝头欢乐地歌唱。     (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3)远远看去,白塔宛如一位身披白纱的仙女。     19.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你难道不知道狗是会叫的?    (2)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     (3)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20.选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A.排比 B.夸张 C.比喻 D.拟人 (1)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3)农民伯伯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4)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     暑假专题预习:修辞手法-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解答】A.这是比喻的手法,把“花”比喻为“手掌”。 B.这是拟人的手法,赋予“蝴蝶”人的特点。 C.这是拟人的手法,赋予“榕树”人的特点。 故选:A。 2.【解答】从“唱歌”可知例句是拟人句。 A.从“像金色的海洋”可知是比喻句。 B.从“吹着口笛”可知是拟人句。 C.从“就像一把把小伞”可知是拟人句。 D.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故选:B。 3.【解答】A、B、D正确。 C.有误,把“竹叶”看作了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故选:C。 4.【解答】根据顶真的修辞手法,应该是“鸟儿叫醒了我”。 故选:B。 5.【解答】例句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东风”人的特点。 A、B、D都是陈述句,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C.这是一个拟人句,赋予“大树”人的特点。 故选:C。 6.【解答】A、B、D都是顶真的手法。 C.这是一个用“在……”引导的排比句。 故选:C。 7.【解答】A.这是一个比喻句,把“秋天的雨”比喻为“钥匙”。 B、C都运用了拟人的修饰手法,分别赋予“东风”“森林”人的特点。 故选:A。 8.【解答】例句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雨点”人的特点。 A、B、D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分别赋予“梅花”“太阳”“春天”人的特点。 C.这句话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是一个陈述句,描写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快活地游来游去。 故选:C。 9.【解答】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木地板”赋予人的特点。 故选:C。 10.【解答】A.把“风”比作“音乐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由“寂寞地躺”“静静听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把“叶子”比作“大蒲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B。 11.【解答】A.有误。这是一个问句。设问句是自问自答句。 B、C、D正确。 故选:A。 12.【解答】C.《灰姑娘》都是格林童话。 故选:C。 13.【解答】A、C、D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B.有误,是对小鸟动作的描写,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故选:B。 14.【解答】A、B、D都是比喻句。C没有本体和喻体,不是比喻句。 故选:C。 15.【解答】A.正确,本体是“窗户”,喻体是“太阳”。 B.正确,本体是“大眼睛”,喻体是“黑葡萄”。 C.错误,“好像”在这里不是比喻词,是表示推测。 D.正确,本体是“我”,喻体是“小猴子”。 故选:C。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解答】把“大自然”比作“大画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让“北风”赋予人的特点“吼叫”,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我爱故选……,爱那……”构成一组排比句,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故答案为: 比喻 拟人 排比 17.【解答】(1)这是用连续三个“多么……”引导的排比句。 (2)这是比喻句,把“蒲公英”比喻为“手掌”。 (3)这是拟人句,赋予“橘子”“柿子”人的特点。 (4)这是反问句,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肯定的回答。 故答案为: (1)D; (2)A; (3)B; (4)C。 18.【解答】(1)这是一个拟人句,把“百灵鸟”人格化。 (2)这是用连续三个“向……”引导的排比句。 (3)这是比喻句,把“白塔”比喻为“身披白纱的仙女”。 故答案为: (1)拟人; (2)排比; (3)比喻。 19.【解答】(1)意思是“你应该知道狗是会叫的”,运用了反问的修辞。 (2)把“榕树”比作“绿绒大伞”,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3)把“橘子、柿子”看作了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故答案为: (1)反问; (2)比喻; (3)拟人。 20.【解答】(1)句中将“东风”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行为特点,运用了拟的手法。 (2)句中将“落叶”比作“小巴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3)句中将麦苗的香味进行了夸大,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4)句中“有……的”的句式连续出现了三次,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故答案为: (1)D; (2)C; (3)B; (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