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上 4.8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随堂练习(含答案)

资料详情
需要15个学币
ID:5-16828000
版本:浙教版
类型: 试卷
地区:浙江省
文件:740.0KB
日期:2023-08-07
作者:21jy_5006029629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 4.8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随堂练习 一、单选题 1.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在变化中。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波受热熔化 B.铁制成铁钉 C.木炭剧烈燃烧 D.车胎爆裂 2.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变化很剧烈 B.变化中有明显发光、放热现象 C.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D.有气泡产生 3.下列是生活中的四种常见变化,其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 A.苹果腐烂 B.糯米酿酒 C.栏杆生锈 D.冰雪消融 4.概念之间存在交叉、并列或包含关系。若有关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则下列选项中的概念不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 21·cn·jy·com 选项 A. B. C. D. M 孢子植物 物理变化 液化 变质岩 N 种子植物 化学变化 汽化 岩浆岩 Q 被子植物 化学性质 蒸发 玄武岩 A.A B.B C.C D.D 5.我国国产航母“山东舰”的动力装置核心燃料是380号重油。下列有关重油的描述中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2·1·c·n·j·y A.重油是一种黑色液体 B.重油难溶于水 C.重油比较粘稠,难挥发 D.重油具有可燃性 6.如图是降水形成的示意图,其过程为: ①暖湿气流上升;②水蒸 气降温后变成小水珠和小冰晶;③小水珠和小冰晶聚集成云;④ 小水珠和小冰晶变成大水滴,之后就会降水。下列有关解释正确 的是 (  ) 21*cnjy*com A.①中暖湿气流是由液态水升华而成的 B.②中水蒸气液化变成小水珠和小冰晶 C.③中小水珠和小冰晶聚集成云属物理变化 D.④中小冰晶降落的过程中会熔化放热成水 二、填空题 7.为应对新冠疫情,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 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 小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具有如下性质: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①易燃、②易挥发、③ 无色透明的液体;④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⑤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请回答: 21*cnjy*com (1)以上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填文中序号);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 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   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 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3)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是因为    8.如图是惠惠在某次物理实验中的部分操作,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惠惠用调节好的天平准确称量镓质量,天平平衡时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 如图乙所示。惠惠这次所称物体的质量是   g。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惠惠称完上述物体后,还想准确称取5克镓,于是她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她的操作应该是   。操作后在正确的称量过程中又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况,则惠惠下一步的操作是   。 (3)镓是制造芯片的关键材料,有网友说金属镓放在手心里会熔化。如图所示是镓的温度变化图象,请你根据图象的信息判断网友的说法是   (选填“正确的”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    。 (4)根据以上信息,写出镓的一条物理性质    9.谚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丰富生活实践经验和无穷智慧。请根据下列谚语回答问题: (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所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中“铁杵磨成针”所发生的变化是   变化。 三、实验探究题 10.对二甲苯(简称PX)是塑料和合成纤维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微毒、具有可燃性。PX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 【版权所有:21教育】 (1)根据上述信息,写出PX的一点物理性质:   。 (2)常温下液态PX易蒸发变成气态,若环境温度升高,PX的蒸发快慢将如何变化?   。 (3)由于人们对PX的认识不同,导致对建设PX化工厂的看法不一。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建设PX化工厂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针对我国现有的技术设备,国外生产PX的成功案例可参考价值不高 B.生产PX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回收再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C.生产PX过程中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危害,目前没有相关专业机构可以鉴定 11.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现象,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 小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于是学习小组对此展开了探究与讨论。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发烫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21cnjy.com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   ,蜡烛燃烧为   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发烫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热、放热属于   变化。 四、综合说理题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关于蜡烛的燃烧,甲、乙两位同学各抒己见。甲说:“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因为它有新的物质生成。”乙说:“蜡烛燃烧是物理变化,因为蜡烛燃烧时蜡要熔化、升华。”那么你的观点呢?请给出合理解释。2-1-c-n-j-y 答案解析部分 1.C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A.海拔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 B.铁制成铁钉,属于物理变化; C.木炭剧烈燃烧产生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车胎爆裂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C21·世纪*教育网 2.C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只有一个,就是能够确定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而变化剧烈、明显发光和放热,以及有气泡生成,都可能没有新物质生成,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出处:21教育名师】 3.D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A. 苹果腐烂 ,有新物质产生,所以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 糯米酿酒,淀粉变成米酒,伴随着化学变化,B错误; C. 栏杆生锈,有铁锈这种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 D.冰雪消融,冰雪从固态变成液态,只是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所以只有物理变化,D正确; 故答案为:D.21教育网 4.B M与N是并列关系,N包含了Q; A.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是并列关系,种子植物中包含了被子植物,A正确; B.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并列关系;但是化学性质不包含在化学变化中,所以B错误; C.液化和汽化是并列关系,汽化中包含了蒸发和沸腾,C正确; D.变质岩和岩浆岩属于并列关系,玄武岩是岩浆岩的一种,D正确; 故答案为:B.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5.D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A. 重油是一种黑色液体 ,颜色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B. 重油难溶于水,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C.重油比较粘稠,难挥发 ,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D. 重油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正确; 故答案为:D.【来源:21cnj*y.co*m】 6.C 由液态到气态是汽化,会吸热;由气态到液态是液化,会放热;由气态到固态是凝华,会放热;由固态到液态是熔化,会吸热;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A. ①中暖湿气流是由液态水汽化而成的,错误; B.②中水蒸气液化变成小水珠,水蒸气凝华变成小冰晶,错误; C.③中小水珠和小冰晶聚集成云属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所以正确; D.④中小冰晶降落的过程中会熔化吸热成水,错误; 故答案为:C. 7.(1)① (2)易挥发 (3)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1)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任何物质所固有的特性。 (2)根据酒精的物理性质解答; (3)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即可。 www-2-1-cnjy-com (1)属于化学性质的是:易燃性,故选①;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 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易挥发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 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3)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8.(1)62.4 (2)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从左盘中取出适量金属镓,直至天平平衡 (3)正确的;金属镓是晶体,且熔点为30℃,低于人体的正常体温 (4)熔点低,非常容易熔化 (1)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2)平衡螺母总是向轻的那端调节。在测量质量的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只能调整左盘物体的质量,让天平再次实现平衡。 (3)根据图片确定金属镓的熔点,然后与人体温度比较即可。 (4)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形态、是否易升华、挥发、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溶解性、密度、防腐性等。 www.21-cn-jy.com (1)根据图乙可知,砝码质量为:50g+10g=60g,游码质量为2.4g,则物体的质量为:60g+2.4g=62.4g。 (2)根据甲图可知,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说明右盘轻,那么应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在测量过程中,指针偏左,说明左盘物体的质量偏大,那么操作为:从左盘中取出适量金属镓,直至天平平衡。 (3)根据图片可在,金属镓的熔点为30℃,低于人体的体温,那么该网友的说法正确,理由是:金属镓是晶体,且熔点为30℃,低于人体的正常体温。 (4)金属镓的物理性质:熔点低,非常容易熔化。 9.(1)凝固 (2)物理 (1)①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分为晶体的熔化和非晶体的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②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分为晶体的凝固和非晶体的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③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有降温和压缩两种途径。 ⑤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⑥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针对物质的三态变化,需清楚变化前后的状态,再加以分析。 (2)如果物质只发生形状、温度、颜色、状态等变化,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果物质在发生变化后有新的物质产生,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1)冰是由液态的水凝固形成的固态水。 (2)“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0.(1)常温下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 (2)加快 (3)B (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光泽、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等、熔点、沸点、导热性等。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腐蚀性等。 (2)影响蒸发的要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上方气体的流速; (3)凡是描述的是PX的优点的选项,就是支持建设的措施。 (1)PX的一点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 (2)常温下液态PX易蒸发变成气态,若环境温度升高,PX的蒸发将加快; (3)A.针对我国现有的技术设备,国外生产PX的成功案例可参考价值不高,因此不支持建设PX,故A不合题意; B. 生产PX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回收再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可以建设PX,故B符合题意; C. 生产PX过程中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危害,目前没有相关专业机构可以鉴定,因此不支持建设PX,故C不合题意。 故选B。 11.(1)水;化学 (2)物理 (1)蜡烛燃烧放出热量,而烧杯内壁产生了水,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可以据此解答;(2)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比较通电前后灯丝的变化可以知道灯丝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可以据此解答。 (1)蜡烛燃烧放出热量,所以感觉到烧杯的外壁变热,而烧杯内壁产生了水,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2)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比较通电前后灯丝的变化可以知道灯丝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可以判断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光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1)水;化学;(2)物理。 12.解:两人说法均不对。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而蜡受热熔化和升华是物理变化。 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结合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