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 精炼精讲】(人教)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 细分考点 题型专练 :考点32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含14新题,详解)

资料详情
需要0个学币
ID:8-1675882
版本: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类型: 试卷
地区:全国
文件:172.7KB
日期:2014-11-14
作者:Lw542cixmn
星级:0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一、选择题 1.(2013湖南联考)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回到中世纪"。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了浪漫主义作家对宗教信仰的坚守 B.表现了对中世纪时古典主义文学的向往 C.体现了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 D.意味着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出现精神危机 解析:C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频繁的革命与战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感到革命或改革后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对此感到失望,"回到中世纪"口号的提出集中反映了这种社会情绪。 2.(2014湛江测试)某教师在分析一文学作品时说:"作者在环境、事件、情节的安排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夸张地突出某些特性,造成强烈的对照,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影响我们全部的思想情感。"与这一作品艺术风格一致的是(  ) A.《西风颂》 B.《母亲》 C.《人间喜剧》 D.《等待戈多》 解析:A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世界文学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运用知识、分析思考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文学作品一是"夸张地突出某些特征,造成强烈的对照",二是"能影响我们全部的思想情感"。浪漫主义文学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A项的《西风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代表作;B项的《母亲》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代表作,属于现实主义文学;C项的《人间喜剧》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D项的《等待戈多》是爱尔兰现代主义作家贝克特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