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地震》教案

资料详情
需要15个学币
ID:5-15378221
版本:湘科版(2017秋)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14.2KB
日期:2023-04-03
作者:21jy_440228000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地震 教材解读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表的变化》中第2课的第一课时。在上一课中,学生初步知道并概述有哪些力量在改变地表形态, 在此基础上,本课开始分述,了解主要属于地球内部的自然力量、剧烈力量且与我国实际情况联系较紧密的地震,帮助学生了解地震引发的自然灾害现象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教材按照“了解”→“感受”→“防护”的顺序,编排了“了解地震”“感受震动”“地震时的自我保护”3个活动,同时继续发展学生整理资料、模拟实验、分析推理等能力,教育学生自我保护,关注地震监测技术,增强历史使命感。 教学目标 【核心概念】 10.地球系统? 11.人类活动与环境 【学习内容与要求】 10.4地球内部圈层和地壳运动 5~6年级?④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 11.2自然灾害 5~6年级?③结合实例,知道地震灾害及其影响,树立自我保护和防灾减灾的意识。 (1)科学观念: 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了解地震对人类的影响。 (2)科学思维: 能对地震模拟实验中的发现进行合理的分析、比较,类推地震现象及现象产生过程,并尝试进行解释。 能根据现有材料设计地震现象的模拟实验,并利用简单的图画和文字表达自己的设计。 能根据地球结构的相关资料,分析、推理地震的成因。 能根据对实验现象和证据资料提出自己的假设和观点,并在相互交流分享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建立从发现地震现象到解释地震成因由表及里的联系。 (3)探究实践: 能用模拟实验法或查阅资料法,初步推测地震的成因。 学生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地震模拟实验的构思、设计和实施,并且能用科学的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处理和描述。 (4)态度责任: 学生能对地震现象发生的过程及原因感兴趣,并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完成探究和实践,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愿意与他人就科学想法上的分歧进行沟通和交流,形成集体的观点。 尝试辩证看待地震现象,建立辩证的科学态度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模拟实验法或查阅资料法,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引起的。 教学难点:能用模拟实验法或查阅资料法,初步推测地震的成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聚焦现象 (1)讲述:深秋时节刚刚过去,在这样一个本该充满着收获和喜悦的季节里,有一群人却经历了一场灾难。是什么灾难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视频。(播放地震实拍视频) (2)提问:这个视频讲的是?你们看到了哪些地震发生时的现象? 生:大地摇晃、地面开裂、房屋倒塌、山体崩塌…… (3)猜测:地震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生:地球内部运动、地壳板块运动…… (4)提问:如果要研究地震,你们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 生:做模拟实验、看与地震相关的科普书籍、上网查阅资料…… (5)过渡:科学家们在遇到问题时,通常也会从这几个方法入手,对问题展开研究。刚刚大家的思考特别的有价值和意义。课前,田老师为大家精选了一些关于地震的资料,还准备了一些待会大家研究时可能会用到的材料。我们来看看。 二、自主探究,展开认知 (1)PPT出示资料目录和研究材料,教师讲述要求。 (2)学生活动:组内商讨确定研究方案,将想法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填写在记录单内。 (3)互动交流:小组台前汇报研究方案,希沃投屏共享。 (提醒:当台上的同学在汇报时,请大家认真倾听,如果有疑问或者需要补充说明的地方,可以在他们汇报完以后直接站起来说。) 教师引导:你们准备怎么研究?用什么材料?打算怎么做?他们组的这个方案怎么样?其他组有没有不一样的方法? (4)小组活动:完善方案,领取材料,展开研究,填写记录单。 教师巡视指导研究。 (5)组织交流:小组带实验材料或记录单台前汇报研究过程,希沃同屏直播。 教师引导:你们是怎样研究的?有什么发现?出现了哪些类似地震时的现象?组内同学要补充吗?大家听懂了吗?对他们的汇报有没有疑问?其他组同学有要补充说明的吗?有没有用不同方法来做模拟实验的小组?你们有哪些发现? 生:挤压地表隆起变形、拉扯地表断裂、摇晃房屋倒塌…… 教师在学生汇报时同步板书简笔画 三、深入分析,完善建构 (1)提问:在模拟地震现象时,我们用了挤压、拉扯、摇晃等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都对地表施加力 (2)追问:是一开始轻轻用力就使地表就发生变形、断裂、倒塌等现象吗? 生:缓慢持续的用力、大力 教师梳理:在刚才的实验当中,是我们人为的给模拟地表施加了力,使我们观察到类似地震的一些现象。那地球本身,又是谁给地表施加了巨大的力量呢? 生:地球内部的岩浆涌动、板块之间的运动。 (3)教师引导:所以你们认为引起地震的这股力量是来自地下,地球内部的对吗?有没有研究资料的同学?你们发现了哪些与地震现象有关系的内容呢? (4)学生汇报分析资料。 教师引导:你们研究的是哪份资料?有哪些发现呢? 生:地球表层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多个板块拼接而成。地球内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的释放会推动板块的移动,板块之间相互挤压、摩擦、碰撞、分离,导致岩层产生变形和断裂。 (5)追问:当板块的相互碰撞挤压会造成什么现象?(海拔升高)海拔升高和刚刚实验中的哪个现象相似?(地表变形隆起)当板块相互分离越来越远的时候呢?(产生裂谷)裂谷相当于模拟实验现象中的?(地表裂开) (6)提问:通过刚刚我们做的模拟实验,和对地震资料的研究,现在,你能说说地震是怎样形成的了吗? 生:板块之间相互挤压、摩擦、碰撞、分离,导致地表产生变形和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而形成地震。 师:大家同意吗?今天我们通过模拟地震的现象和研究地震资料达成了一点共识:地震产生时造成的地表变形、断裂等现象都是由于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引起的。 四、丰富感官,拓展延伸 (1)过渡: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呢?想不想感受一下? (2)演示实验:请两位学生上台折KT板,由一层到多层逐渐加厚KT版,描述感受。 生:要用很大的力,手上震感明显,断裂时候声音很大 (3)讲述:这几块KT板的厚度是真实地表岩层的厚度吗?地震发生时断裂的岩层可有几千米厚呢,如此快速、突然的断裂引起的大地震,又会释放出多大的能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请同学们课后收集相关资料,下节课我们再一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