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主干知识简捷识记+核心问题多元解读+命题热点题组突破+跟踪演练知能提升):第6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资料详情
需要0个学币
ID:8-1534843
版本:通用版
类型: 学案
地区:全国
文件:652.5KB
日期:2014-05-09
作者:2glepsfme
星级:0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概念阐释]  1."三纲五常" 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种等级规范和仁、义、礼、智、信的五种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朱熹认为,道的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 2.理学 理学是中国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成熟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代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则一直延续到近代。理学是北宋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批判佛、道学说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