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阶段(3、4单元)质量检测卷(含答案+详细解析)

资料详情
需要45个学币
ID:2-15211860
版本:统编版
类型: 试卷
地区:全国
文件:252.8KB
日期:2023-03-19
作者:shenhanlin
星级:3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学语文 五年级下册第二阶段(3、4单元)质量检测卷 一、书写(共8分) 1.看拼音,写词语。 nǐ dìnɡ?? ?cān móu?? ?sǔn shī???duàn liàn??? wèi wèn?? ?cí xiánɡ? ??juàn liàn? ??bēn fù??? 二、选择题(共10分) 2.下列词语中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拟(nǐ)定???参谋(móu) B.奔赴(fù)????踌躇(zhù) C.特殊(shū)????签(qiān)字 D.施(shī)行???筹(chóu)集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诊所??年龄??土斐 B.绷带??审视??伤势 C.企望??荣辛??麻醉剂 D.倦恋??黯然??彭德怀 4.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些抗洪战士奋力救灾的身影令我肃然起敬。 B.听着爷爷暖心的话语,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C.老师一针见血,几句话就把此次比赛失败的原因讲得明明白白。 D.只有细心观察,若有所思,才能发现大自然中的奥秘。 5.下列关于汉字字体的演变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小篆——金文——行书——楷书 B.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隶书 C.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凉州词》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杨柳”指的是古代的曲子《折杨柳》。 B.《军神》中作者详细描写了沃克医生的表现,这样写从侧面衬托出了刘伯承的品质。 C.小篆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D.在汉字王国里,形声字是重要的一员,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形声字。 三、填空题(共17分) 7.比一比,再组词。 吏( )欧( )供( )砌( ) 史( )鸥( )拱( )湖( ) 8.补充词语,再选择填空。 ( )不( )禁???若( )所( ) ( )别( )逢 ( )事( )神 汗( )雨( ) ( )针( )血 舍( )为( ) ( )( )之躯 (1)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同学们( )地鼓起掌来。 (2)诸葛亮( )的故事被人们广为传颂。 (3)他平时虽然少说话,但发言时总能( )的指出问题所在。 (4)我们要学习雷锋( )的精神。 9.下面歇后语中的加点字与哪个字谐音?填一填,并选择恰当的歇后语填空。(填序号) A.外甥打灯笼——照旧( )????????????B.梁山泊的军师——无用( ) C.咸菜烧豆腐——有言在先( )????????D.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 ) (1)我严肃地对弟弟说:“我们( ),下棋输了可不准哭鼻子!” (2)他废寝忘食地发明了一个洗碗的小玩意儿,可这个对我们来说是( )啊! 10.谜语小世界。 (1)一点一横长,一撇向西方,并排两棵树,栽在石头上。( ) (2)二十四小时,莫当日字猜。( ) (3)走啊走,走啊走,走到了岔路口。不要问我叫什么,百姓里头我为首。( ) (4)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孩坐当中。( ) 11.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______,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2)古诗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令人动容。“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体现了戍边战士不得还乡的无奈;“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展示了战土们誓要打败敌人的决心;“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百姓对朝廷的失望;_______ ,青春作伴好还乡”显示出杜甫得知失地收复后的欣喜;“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道出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感情。 (3)《青山处处埋忠骨》叙述了毛泽东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得知这个噩耗时______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____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_______。 (4)《清贫》的作者是________,表现了共产党人________ 、_____的美德。 (5)甲骨文主要记录祭祀、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 (6)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是清朝国子监的主管官员______。 (7)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等途径查找有关资料。 四、语言表达(共10分) 12.按要求完成句子。 (1)毛泽东想见一见孩子的遗容。 毛泽东选择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毛岸英。(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生活实践。 能言善辩。 小希同学在书写时不认真,字体歪歪斜斜,字写得难看,同学们劝他认真练习,他却说:“现在的电脑和智能机都有汉字输入功能,以后用不着用笔在纸上书写,字体好坏没有什么啊,并且看一个人的能力不能用他的字来衡量,写得好与不好也没有什么关系。”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会如何反驳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信息匹配(共10分) 14.给下面加点字选择合适的意思。 绝:A.断绝???B.完全没有 穷尽???C.走不通的,没有退路??D.死亡,消失???E.独一无二的???F.极、最??G.绝对??H.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1)刷子李有一手绝( )活。 (2)最让人叫绝( )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 )没有一个白点。 (3)现在这门手艺已经绝( )迹了。 15.选词填空。 审视??????审查???????凝视 1.战士们卧在草丛里,( )着敌人的阵地。 2.嫉妒与傲慢的人,无法谦虚地( )自己。 3.这是老师多次( )过的试卷,因此这道题的答案是正确的。 16.照样子,给广告词“消毒”。 例:售补品广告:钙不能缺——“钙”改为“概” 1.某服装广告词:衣衣不舍——( )改为( ) 2.某服装广告词:衣表人才——( )改为( ) 3.某香广告词;默默无蚊——( )改为( ) 4.某洗衣机广告词:闲妻良母——( )改为( ) 六、现代文阅读(共20分) 课外阅读 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 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7.用文中的词填空。 ( )的太平洋???( )的步伐?????( )着远方??? ( )的贡献??????( )的生活?????( )工作条件 18.细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打√”,错的打“×”。 (1)1955年10月1日清晨,钱学森从美国回到中国北京。 ( ) (2)钱学森在美留学期间,师从冯。卡门教授,成为他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 (3)文中加粗的词语“理藏在心底很久的愿望”是指钱学森想早日回到祖国去,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 (4)尽管遇到很多困难,但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 ( ) 19.短文中美国海军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句话表明钱学森______;也从侧面表现了钱学森______。 20.你从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了本文,你想对钱学森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汉字的优越性 汉字在世界文字丛林中独树一帜,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越性: 它是最节省的词构文字。汉字像魔块,有神奇般的组词能力,往往一个字能构建出许多个意义单位(词)。如一个“白”字就组成了“白天”“白木耳”“白驹过隙”“白璧无瑕”等100多个词条。这样,汉语常用的四万个词汇只需要三千个汉字构建即可,就能拼写出绚丽多姿、气象万千、海洋般深邃、天宇般广阔的文章来,而人们识字的任务却很有限。 它是最富有联想的智慧文字。汉字表意能力特别强,它像一幅图画,看惯了这些字,目击的瞬间就能萌发联想,甚至产生情感,使人的认识迅速发生变化。例如,看“风”“疯”“峰”“丰”“封”等字,一看就能理解其意义并想象到它所表现的情境,而拼音文字的“feng”,目击它时人毫无感觉,只有读了前后文以后才懂得它的意义,思维就慢了一拍。 它是世上独有的双脑文字。人们都知道语言逻辑思维开发左脑,而形象情感生活开发右脑功能,汉字组成的视觉语言,具备了双重功能,既促进左脑概念逻辑思维的发展,又促进右脑的想象和情绪活动。所以因左脑外伤得了“失语症”的病人,不能听和说,却仍能看懂汉字写成的文章,可见汉字对左右脑的开发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它是最优秀的艺术文字。因为汉字是一幅幅的图画,当然书写时容易美化,所以世界上的文字唯有汉字的书写能发展为一门“书法艺术”。 看书法大师们的墨宝,有的高远飘逸,有的庄严凝重,有的苍劲有力,有的娟秀美丽,表现出种种神韵气质,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字都难以表达的艺术美。 22.联系上下文,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A.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 ) B.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 23.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三个) 24.阅读短文,汉字特殊的地位和优越性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多选](?????????) A.最节省的词构文字 B.促进逻辑思维发展 C.世上独有的双脑文字 D.最优秀的艺术文字 E.特具简短明确的优点 F.最富有联想的智慧文字 25.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在文中方框内作批注。 七、书面表达(共25分) 26.习作。 题目:他(她) 了 提示: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他陶醉了”“他生气了”“他伤心了”等。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事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然后写出对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是否写正确,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书写时要注意规范和美观。 注意:“慰”“慈”“眷”“繁”汉字笔画较复杂,书写需仔细。 2.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汉字音节的识记,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时不断积累和练习。 踌躇(chú):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也做研究,反覆思量的意思。 3.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辨析,需要学生在书写时认真的书写,对汉字不断的积累练习。 A.“土斐”改为“土匪”,意思是地方上的武装匪徒。 C.“荣辛”改为“荣幸”,意思是光荣而幸运。 D.“倦恋 ”改为“眷恋”,意思是深切地留恋(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 故选B。 4.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四字词语的理解与运用,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地积累和拓展。 根据认真阅读题目原句“只有细心观察,若有所思,才能发现大自然中的奥秘。”可知,本句表达的意思是: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才能发现大自然中的奥秘。而其中的“若有所思”指好像在思考着什么。与整体句意不符,故D项错误。 5.D 【详解】本题考查了汉字的字体演变。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来书写和应用。汉字字体的演变顺序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故选D。 6.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古诗作者以及字词解释和诗句的理解。 C.错误,出自课文《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小篆我国最早的全国统一的规范文字。 7.???? 军吏???? 欧洲???? 供电???? 砌墙???? 历史???? 海鸥???? 拱形???? 沏茶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 形近字的特点: 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 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 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 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 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 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 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如:“吏”和“史”字形相近,读音相同。 8.???? 情???? 自???? 有???? 思???? 久???? 重???? 料???? 如???? 如???? 下???? 一???? 见???? 己???? 公???? 血 ???? 肉 ???? 情不自禁???? 料事如神???? 一针见血???? 舍己为公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补全和选词填空。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久别重逢: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 料事如神: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汗如雨下:汗珠像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一针见血:比喻文章、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舍己为公:指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血肉之躯:由血液和肌肉组成的躯体。 (1)结合词义,可知,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后鼓起掌来,应选:情不自禁。 (2)结合词义,可知,形容诸葛亮的故事,应选:料事如神。 (3)结合词义,可知,形容他发言时能指出问题所在,应选:一针见血。 (4)结合词义,可知,形容雷锋的精神,应选:舍己为公。 9.???? 舅???? 吴???? 盐???? 鸣???? C???? 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歇后语的使用。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A.外甥打灯笼一一照旧(照舅):按照歇后话的原则,就是每个字都有本身的意义。有外甥则有舅。打灯笼有“照”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找”的意思。同音过来,照旧就是照样还是原来那样,没有变化。 B.梁山伯的军师——无(吴)用,这是谐音歇后语,一般用来说形容某人没有用处,就叫无(吴)用。与吴用这个人没有关系,只不过是取谐音。吴用是梁山好汉中的军师,排名第三。吴用满腹经纶,通晓六韬三略,足智多谋,人称智多星。 C.咸菜烧豆腐一一有言(盐)在先,是说办事情先把话说开说明,有言在先,丑话说前面不为丑,免得日后落埋怨、责怪、后悔的意思。咸菜是一道用食盐等调味料腌渍后的蔬菜,有较强的咸味。因此用咸菜烧豆腐,已经有盐在先。歇后语用谐音的方式,取“盐”的谐音“言”,得到成语“有言在先”,指事先打了招呼。 D.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歇后语的意思是形容名气很大,名声已经传到了其他的地方。喇叭在门外面,吹响后,声音当然是在外面,所以说鸣声在外。来谐音名(鸣)声在外。指人出名后,名声在外流传,为众人所知。 (1)分析句子“下棋输了可不准哭鼻子”可知,选择“咸菜烧豆腐——有言在先”搭配合适。 (2)结合句意及语境分析可知,本题应选择“梁山泊的军师——无用”搭配。 10.???? 磨???? 旧???? 赵???? 匹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谜语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在对谜面的充分理解下,适当作答。 (1)根据偏旁部首的组合,可知前两个分句是一个广,后两个分句是一个林和一个石的组合,所以答案为磨。 (2)二十四小时,莫当日字猜。二十四小时就等于一天,一天也就是一日,但是题目提及“莫当日字猜”,所以答案不能是“日”,结合题目“二十四小时”是“一日”,“一”和“日”可以组成旧”,所以答案就是:“旧”。 (3)走呀走,走到了岔路口(义就是指岔路口);百姓里头我为首(赵钱孙李,进一步印证了)。 (4)“匹”字“三边封口一边空”,“一个小孩”是“儿”,组合在一起是“匹”字。 11.???? 苟利国家生死以???? 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遗民泪尽胡尘里???? 白日放歌须纵酒???? 惟见长江天际流???? 极度痛苦???? 是否归葬???? 常人的情感和超人的胸怀???? 方志敏???? 矜持不苟???? 廉洁奉公 战争???? 狩猎???? 农事???? 气象???? 王懿荣???? 查找图书???? 网络搜索???? 请教别人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诗词名句以及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学生熟读课文内容,清楚诗句含义,并准确定位主要信息。 (1)根据日常知识积累可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清代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意思是: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 (2)根据日常知识积累可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朝王之涣 的《凉州词二首·其一》,意思是: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主要描写了戍边战士不得还乡的无奈之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朝王昌龄的《从军行》,意思是: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主要表达了战土们誓要打败敌人的决心。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主要描写了百姓对当局朝廷的失望之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是: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主要描写了诗人听到安史之乱结束后惊喜欲狂,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是: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主要描写了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3)根据认真阅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可知,课文主要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主席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泽东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 (4)根据认真阅读课文《清贫》,通过课外知识搜集可知,《清贫》出自烈士方志敏,课文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俘后国民党士兵搜身时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5)本题考查了汉字的演变及甲骨文的特点。答题的关键是回顾学过的课文,熟悉汉字演变的过程和各类汉字的具体特点。 根据学过的知识或积累可知,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主要记录祭祀、 战争、狩猎、农事、气象等内容。 (6)本题考查了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识记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回顾学过的课文内容。 根据《甲骨文的发现》原文内容“18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些龟甲、兽骨上的刻痕,引起了清代国子监主管官员王懿荣的注意。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可知,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是清朝国子监的主管官员王懿荣。 (7)本题考查了对知识的储备,平时要多读书,把文章中重点语句,优美语句识记下来,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解记忆,根据积累完成此题不难。 根据知识积累可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通过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等途径查找有关资料。 12.???? 虽然毛泽东想见一见孩子的遗容,但是他选择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在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也很悲痛。???? 用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怎么不会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呢????? 同志们找到了毛岸英。????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 【详解】(1)本题考查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结合“毛泽东想见一见孩子的遗容”“毛泽东选择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可知,后一句的意思发生了转折,故选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即:虽然毛泽东想见一见孩子的遗容,但是他选择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2)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改为陈述句,其方法:去掉反问词“难道……吗”,把句中表示否定的词“不悲痛”改为“悲痛”,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即:在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的父母很悲痛。 (3)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改为反问句,其方法:首先加上反问词“怎么……呢”或“难道……吗”,把表示肯定的“比山还高”改为“不比山还高”,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如:难道用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不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吗? (4)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就是把句中的修饰语去掉,保留句子的主干。本句中应去掉修饰语“地下党的”“冒着生命危险”。即:同志们找到毛岸英。 (5)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病因:前后搭配不当。应删掉“的作者”或“写的”。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 13.示例:小希,你这种说法不对,虽然电脑和智能机上都有汉字输入功能,但是生活中还是有需要用笔写字的时候。再说,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能不要吗?难道我们不应该把它传承下去吗?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 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然后要结合语境回答。材料中路明的错误观点是“电脑和智能手机已经很发达了,不着用笔在纸上书写了,写不好没关系”你的劝导可以从书法是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有义务传承下去等方面入手,注意要有人称,语气要委婉得体。 示例:小希,你这种说法不对,汉字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的,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即使现在电脑和智能手机很发达,我们也不能放弃汉字,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勤加练习汉字书写,让自己写得一手好字。 14.???? E???? F???? G???? D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 (1)绝活:最拿手而有特色的本领。绝:拿手、独一无二的。 (2)让人叫绝:形容事物极度精彩。绝:极,极端的。 绝没有一个点:完全没有一个点。绝:绝对,无论如何。 (3)绝迹:没有踪迹。绝:尽,消失。 15.???? 凝视???? 审视???? 审查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在辨析词义后,注意结合语境分析。 审视:仔细地看,反复分析。 审查: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妥当(多指计划、提案、著作、个人的资历等)。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1.这里形容战士们卧在草丛看敌人阵地,伺机而动的情形,故用“凝视”。 2.这里形容嫉妒与傲慢的人是没有办法仔细分析自己的,用“审视。 3.这里形容老师检查核对试卷,用“审查”。 16.???? 衣???? 依???? 衣???? 一???? 蚊???? 闻???? 闲???? 贤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1.依依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故“衣”改为“依”; 2.一表人才: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故“衣”改为“一”; 3.默默无闻:指做事无声无息,无人知晓,做了好事不声张,不图名利,没人知道。故“蚊”改为“闻”; 4.贤妻良母: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亲。故“闲”改为“贤”。 17.???? 广阔无垠???? 稳健???? 眺望???? 卓越???? 富裕???? 优越????18.???? ×???? √???? ×???? √????19.???? 才华出众???? 对当时美国的重要性????20.感受到钱学森对祖国的热爱与思念,为祖国付出的决心。????21.钱学森先生,您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您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和富裕的生活,回到祖国贡献自己的力,您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解析】17.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搭配能力,需要熟读文章并从文章中找到合理的搭配。 根据阅读文章“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补全词语。 1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需要对文章进行认真的阅读,并完成判断。 根据阅读文章可知: (1)“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可知1955年10月1日清晨,钱学森是在从美国回中国北京的路上,还没有到北京。故错误。 (2)“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可知钱学森在美留学期间,师从冯。卡门教授,成为他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故正确。 (3)“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联系上下文可知是钱学森想回到祖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建设祖国而不是想早日回到祖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故错误。 (4)“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可知不管钱学森遇到了多少困难,但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故正确。 1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需要对重点信息重点抓取。 根据阅读可知,美国海军高级将领说得话是“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句话表明钱学森才华出众,学识渊博,更是从侧面表现出钱学森对于当时的美国非常重要。 2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重点语句的分析,需要学生认真的体会其中的语句的含义。 根据阅读原句,结合实际中秋节是全家团聚的是时刻,他们再这时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更能感受到了钱学森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为祖国付出的决心。 21.本题考查的是对整体文章的理解,需要学生认真的阅读文章,书写合理即可。 例如:您立志为国,报效祖国;您努力学习,超过了自己的导师,为我们中国人争了一口气,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22.???? 独树一帜???? 气象万千????23.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24.ACDEF????25.我感受到了汉字形体有独特的艺术美。 【解析】22.本题考查的是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 A.抓住关键词,“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可在文中第一自然段找到对应词语:独树一帜。 B.抓抓关键词,“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可在文中第二自然段中找到对应词语:气象万千。 23.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说明方法。 找到画线句子,其中,“如一个‘白’字就组成了……”用来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等100多个词条”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汉字像魔块”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4.本题考查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 仔细阅读全文可知,本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介绍了汉字独特的特点,文章开头,总述汉字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越性;接下来从汉字是“最节省的词构文字”“最富有联想的智慧文字”“世上独有的双脑文字”“最优秀的艺术文字”“特具简短明确的有点”几个方面介绍了汉字的特殊地位和优越性。故选ACDEF。 2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最后一个自然段表现了汉字有着其他文字都难以表达的艺术美。回答自己的感受时,抓住关键点即可。 26.范文: ????????????????????????????????他陶醉了 ??人的心情是“复杂”的,随着生气、高兴、伤心等心情的不同,神态也会随着心情所变化着。那一次,他陶醉了,那是因为观赏带给他无穷地享受。 ??今天,我随着父母来到雕像馆,那里的雕像有各种各样的,有“桥边赏花,思想者,踢球”等雕像,栩栩如生。可却有个雕像似乎特别“显眼”,旁边空无一人,好像被世界抛弃一样。竟然没被一人看上,肯定是太丑了!我心里咕噜着。 ??此时,不远处有个人吸引着我,他朝着这个塑像走来。我不由得打量着他。只见他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个塑像。越来越近,他似乎惊呆了:眼睛盯着,头摇晃着,手比划着,微笑着。他时而眯着眼睛,做出一副沉思的样子,他时而长大嘴巴,似乎与雕像在沟通,似乎有神奇地发现,一副沉醉其中的样子。 ??他认认真真地享受和欣赏着这个被人遗忘的雕像。他眼前的塑像仿佛就是他的全部世界。他似乎屏蔽了周围的一切。他完全被塑像吸引了。他陶醉在雕像的世界里,仿佛忘记一切…… ???一眨眼就到闭馆时间了,在工作人员再三提醒下他才回过神,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他陶醉了,陶醉在自己喜欢的雕像中!陶醉在魅力无限的雕像中。 【详解】本题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他(她)……了”为题写一篇习作。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完整。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写作思路:结合题目要求,本文可以讲述一个故事,可以记叙一件往事,也可以描述一段经历,只要是影响过你的人都可以写。根据所选择的内容,确定写作顺序、方法等。怎样开头、结尾?哪些详细写,哪些内容略写?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才能使人印象深刻?结合所写内容认真构思。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