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奇妙的电话机 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资料详情
需要10个学币
ID:1008-14616691
版本:人教版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16.0KB
日期:2023-01-30
作者:21jy_144604404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奇妙的电话机》教案 【教学内容来源】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 第5课《奇妙的电话机》 【教学主题】画出或做出自己心目中的电话机 【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 【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生活。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电话发明至今,从工作原理到外形设计的变化。认识、了解电话机的设计是如何将外观与功能相结合的。通过电话机的变化,感受社会的进步、生活的便捷和科技与艺术的关系,以及设计的力量。为此本课选登了世界第一部电话机通话试验的图片。 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设计的角度去了解电话机的应用特点和造型特点的关系,利用废旧材料,尝试设计制作独特功能的“电话机”,力求造型独特、功能新颖、使用便捷。所以本课在欣赏部分选择了老式电话和几种异型电话,以及西班牙艺术家达利的装置艺术作品《龙虾电话机》,并配以“看一看,电话机的外观有什么特点?说一说你喜欢的电话机”的导语。而学生作品除了一般的彩泥和纸艺完成的作品外,还增加了学生“能随时帮助我学习的电话机”“保密电话机”和“随时提醒环境变化的电话机”的设计作品,凸显了“设计”的概念。 本课和第3课《装饰自己的名字》、第4课《彩泥世界快乐多》、第6课《花花衣》、第7课《对折剪纸》、第8课《对印的图形》这六课可以视为一个依托“造型·表现”的基础知识,贴近学生生活的“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交叉进行的小单元。旨在让学生感受、尝试在“造型·表现”创作中注意“设计”,在“设计,应用”创作中不忘“造型”。这六课既属于“涉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容跟随”的课程,又是“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相互穿插相互支持的单元。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美术学习,二年级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能进行完整的画面构思、表现。通过观察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同时,他们对于简单的事物有所掌握,对熟悉的知识有所感悟,具备表现的欲望。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针对这一特点,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教材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应用在生活中,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但由于学习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作品易缺乏表现力,还有部分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比较慢,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坚定的美术学习目标。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关于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让学生大胆表现的同时,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与丰富性。关注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美术表达方式,并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关注学科特色,也注意学科的相互渗透,重视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识发展规律,激发低年级的学生活泼、朝气和对艺术的向往与憧憬。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电话机的发展趋势,认识电话机的造型和功能的变化,感受科技发展带给人们的美好生活。 2、通过欣赏各种电话机和作品,了解美术与科技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在外形和功能上拓展思维,制作外表美观、功能神奇的电话机。 3、引导学生设计自己想象的电话机,体验电话设计中美术与科技的巧妙结合,凸显美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电话机如何将外观与功能结合,在外形和功能上拓展学生思维,制作美观神奇的电话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创意,突出造型的独特,功能新颖的电话机。 【所需要条件】 1、教具准备:教学图片、影像资料或课件。教学课件、制作材料、实物范作。 2、学具准备:水彩笔、纸张等工具。 【评价任务】 1.能否课前准备充分的材料? 2.能否在制作方法上有所创新? 3.能否突破电话机常规的造型和色彩,进行大胆地想象与创作? 4.是否有良好使用工具材料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猜谜语导入:叮铃铃,叮铃铃,一头说话一头听。俩人不见面,说话听得清。 师:这个谜语猜的是什么?电话。师:说说你见过的电话是什么样子的?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谜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再以谈话的轻松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快乐的事情。】 二、新授部分 电话发明至今,从工作原理到外形设计都有不小的变化,我们一起去看看电话是如何一步步改进发展的。 1、了解电话发展史 介绍:电话的发明者贝尔,1847年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声学世家。他从小就喜欢思考问题,经常对家里的东西拆拆卸卸,常常有一些小发明。他曾经发明了一种帮助聋哑人恢复听力的仪器,最后贝尔从电报机得到启发,设计制造了电磁式电话。1875年,电话问世了,并且很快在全世界得到了普及。 ①1875年,贝尔通过自己发明的液体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人类有了最初的可用电话机,揭开了通讯交往的新篇章。 ②1880年, Gower-Bell F电话成为许多国家最早使用的电话。 ③1885年,磁力发电机壁式电话是最早的一部由丹麦人制造的电话。 ④1973年,旋转式电话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家庭常用的电话。 ⑤1975年,逐步发展成按键式电话。 ⑥1996年,方便的家庭无绳电话。 提问:由于科技水平的不同,电话机功能的不同,于是电话机的造型也产生了变化, 你能发现吗?请说一说。 教师小结:因为科技的发展,电话的功能也在发展,因此随着电话机的造型、部件和色彩都在逐渐地变化,造型越来越简洁,色彩越来越明快,使用也越来越便捷。 2、进入手机时代 从战地使用的无线对讲机得到启发,研制出了老百姓可随身携带的“大哥大”,虽然像砖头一样厚重,但毕竟实现了随时无线交流的愿望。从“掌中宝”开始,手机越做越小,越来越轻薄,屏幕也从单色到彩色,甚至到现在的触摸屏,手机也越来越便捷,带给我们更便捷的生活。 (三)设计手机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想对手机的造型和功能做怎样的改进? 1、独特的外形 几何形、动物形、植物形……总之外形简洁,才方便使用。 2、多样的形式 翻盖式、手表式、旋转式 3、个性化的色彩 独特的色彩搭配可以赋予手机个性,可爱的、优雅的、朋克的… (四)制作示范 1、首先设计造型独特的手机——小兔手机 2、给手机涂上漂亮的颜色。 3、赋予我手机新奇的功能,我在旁边设计了个说明框。 (五)欣赏同学们的作品 欣赏学生制作的电话机,了解其功能、造型、色彩的表达。 (六)作业要求 1、尝试设计制作一个自己心目中的电话座机或手机。 2、给自己的作品取个有创意的名字。 3、整理工具和材料,保持整洁。 (七)小结 我们的课快要结束了,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优秀的小小电话设计师。我们了解了电话机的演变过程,也动手绘画出来精美的作品,真是收获满满。 【教学反思】 首先,通过欣赏、了解电话机的文化及造型特点。通过对不同电话机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从课件中,学生了解了电话机的历史文化,振动原理与不同种类,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与对电话机的兴趣。在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最喜欢的造型是卡通类型,这为接下去的制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其次,通过电话机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学生绘画水平的高低,而在于学生心灵快车能否启动,能否提速。所以很多平时画儿画的不是很好的男孩子,在这次活动中却表现的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