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课件(共42张PPT)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10-14315441
版本:鲁教版(2019)
类型: 课件
地区:全国
文件:61.9MB
日期:2022-12-25
作者:21jy_325265944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学习目标 1 了解地层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 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3 了解地球形成,理解地球演化各个阶段的特点。 你了解三叶虫生活的环境及生物演化的过程吗? 思考 一 地球历史的记录 一、地球历史的记录 1 .地层: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和堆积物。 在未受剧烈构造运动扰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 但是,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有的地层倾斜甚至层序颠倒,有的地层缺失。研究地层的性质、厚度、相互关系以及化石,可以了解地壳的变化过程。 一、地球历史的记录 地层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时的地表环境。 玄武岩 页岩 玄武岩(涠洲岛) 一、地球历史的记录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①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②侵入的岩层晚于被侵入的岩层。 ③受岩浆活动高温高压的影响而变质的岩层,晚于相邻的原有岩层。 一、地球历史的记录 2.化石 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化石。 澄江动物化石群位于云南澄江县城以东5公里的帽天山,这一化石群的发现,轰动了国际科学界,被誉为“世界近代古生物研究史上所罕见”、“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堪称国宝。是揭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奥秘的金钥匙。2012年7月1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宣布,将中国澄江化石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阅读材料 化石的意义? 思考 人们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一、地球历史的记录 3.地质年代表 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发生早晚或先后顺序的时间单位,叫地质年代;科学家依据地质年代先后顺序,把地球历史上的重大地质事件编成时间顺序表,叫作地质年代表。 科学家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在宙之下,又分出代;在代之下,再分出纪。地壳中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具体行程时间和顺序,称为地质年代。 常用的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宙、代、纪等,分别对应于地层单位宇、界、系等。例如,“显生宙”的地层称为“显生宇”。 一、地球历史的记录 3.地质年代表 前寒武纪指古生代寒武纪以前的时期,大约经历了40亿年。按照早晚顺序,前寒武纪依次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①冥古宙 主要发生了:月球的形成,地壳的形成,原始海洋的形成,原始大气的形成。 一、地球历史的记录 3.地质年代表 ②太古宙 在太古宙中期才出现最原始的生物。从无生命到有生命,这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飞跃。 ③元古宙 元古宙时,海水中的生命活动明显增强,除单细胞生物外,还出现了藻类、海绵等低等的多细胞生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标志着地球进入了一个生命大发展的阶段。 一、地球历史的记录 3.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 生物特征 海陆变迁 成矿期 前寒武纪(距今约5.4亿年前) 元古宙 多细胞生物出现。生物极其稀少。 蓝绿藻出现,蓝藻、细菌繁盛。 出现最早的生物——细菌。 地球上出现大气、海洋。 铁矿的成矿期 太古宙 冥古宙 古 今 一、地球历史的记录 3.地质年代表 ④显生宙 显生宙指寒武纪以来的时期。自寒武纪开始,生物逐渐向较高级的发展阶段进化,动物已具有外壳和清晰的骨骼结构。按照早晚顺序,显生宙依次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a古生代 古生代是地壳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海水中出现了许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珊瑚等;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后期,一部分鱼类逐渐演化成两栖类,动物从海洋向陆地发展。另外在中后期,陆地上出现了大片植物,特别是蕨类植物繁盛,从海滨地带到大陆内部,出现了万木参天、郁郁葱葱的景象。古生代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灭绝事件,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也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一、地球历史的记录 3.地质年代表 阅读材料 古生代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 Explosion)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大约5亿4200万年前到5亿3000万年前,在地质学上被认为是寒武纪的开始时间,寒武纪地层在2000多万年时间内突然出现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而在早期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没有找到其明显的祖先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的著作中提到了这一事实,并大感迷惑。他认为这一事实会被用做反对其进化论的有力证据。这就是至今仍被国际学术界列为“十大科学难题”之一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一、地球历史的记录 3.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 生物特征 海陆变迁 成矿期 古生代(距今约5.4亿年~2.5亿年前) 二叠纪 二叠纪末海生无脊椎动物大灭绝 植物界在石炭——二叠纪乔木、蕨类植物空前繁盛 (石炭——二叠纪大发展) 晚石炭纪出现原始爬行类 泥盆纪晚期出现两栖类 脊椎动物的鱼类泥盆纪繁荣 无脊椎动物的腕足类、珊瑚、有孔虫、菊石类大发展 海生无脊椎动物大发展的时期 志留纪末期出现裸蕨植物 志留纪腕足类、双壳贝类、笔石繁盛 奥陶纪主要为鹦鹉螺 寒武纪末出现鱼类 寒武纪以三叶虫为主 二叠纪盘古大陆轮廓初现 石炭纪是重要的成煤期 石炭纪 泥盆纪 志留纪 奥陶纪 寒武纪 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陆生植物共同发展的时期 古 今 一、地球历史的记录 3.地质年代表 b中生代 板块、气候、生物演化改变极大的时代。在中生代开始时,各大陆连接为一块超大陆-盘古大陆。盘古大陆后来分裂成南北两片,北部大陆进一步分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部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印度与马达加斯加、澳洲和南极洲,只有澳洲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中生代的气候非常温暖,对动物的演化产生影响。在中生代末期,已见现代类型生物群的雏形。中生代末发生的白垩纪灭绝事件,导致50%的生物灭绝,包括所有的恐龙。 中生代恐龙灭绝 在两亿多年前的中生代,许多爬行动物在陆地上生活,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它们不断地分化成各种不同种类的爬行动物,有的变成了现代的龟类,有的变成了现代的鳄类,有的变成了现代的蛇类和蜥蜴类,其中还有一类演变成今天遍及世界的哺乳动物。 恐龙是所有陆生爬行动物中体格最大的一类,很适宜生活在沼泽地带和浅水湖里,那时的空气温暖而潮湿,食物也很容易找到。所以恐龙在地球上统治了1亿多年的时间,但不知什么原因,它们在6500万年前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突然灭绝了,现在人们看到的只是那时残留下来的大批恐龙尸骨的化石。 中生代末发生的白垩纪灭绝事件,导致50%的生物灭绝,包括所有的恐龙。大多学者认为有一颗彗星撞击地球,引起特大气候变化,很多动物,尤其是冷血动物,无法适应低温而灭绝。可是为何当时鳄鱼一类的冷血动物却存活,还是无可解答。 1980年,美国科学家在6500万年前左右的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几十甚至数百倍。这样浓度的铱在陨石中可以找到,因此,科学家们就把它与恐龙灭绝联系起来了。 在美洲尤卡坦半岛的北部海岸,地质学家发现了一个部分淹没在海水中的陨石坑,直径180~200千米。这是中生代小行星毁灭性撞击地球最可能发生的地点。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造成了恐龙的灭绝。科学家推测,这次撞击事件发生了强烈的爆炸,并造成超级火山喷发,大量烟尘弥漫天空,使得太阳难以到达地表,植物也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大气中氧气的含量变得极低。 一、地球历史的记录 3.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 生物特征 海陆变迁 成矿期 中生代(距今约2.5亿年~6 500万年前) 白垩纪 白垩纪灭绝事件,导致50%的生物灭绝,包括所有的恐龙 侏罗纪晚期出现了始祖鸟。 辽宁中华龙鸟化石——爬行类向鸟类进化的证据 三叠纪末出现哺乳动物。 盘古大陆(泛大陆)形成。此后泛大陆开始分裂,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重要的成煤期 侏罗纪 三叠纪 古 今 爬行动物(恐龙)和裸子植物大发展的时代。 一 、地球历史的记录 3.地质年代表 c新生代 新生代有地球历史6500万年的地质时代。是继古生代、中生代之后最新的一个代。新生代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现在世界上的许多高山是在这次运动中造成的,由此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均出现较大发展。灵长类动物也是在此时出现的。 一 、地球历史的记录 3 .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 生物特征 海陆变迁 成矿期 新生代(距今约6 500万年~现在) 第四纪 人类的出现是第四纪的重要标志。 哺乳动物、鸟类和被子植物大发展的时代。 冰河时期--地球的面貌逐渐接近现代--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形成。 重要的石油、天然气成矿期。 第三纪 古 今 一、 地球历史的记录 3 . 地质年代表 从震旦纪开始:“震/寒奥志泥,石二/三侏白,/第三第四。” 元古宙--元古代(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显生宙 二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简史 二、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简史 46亿年前,太阳刚诞生初期,太阳系外围残余的尘埃物质不断聚集,形成地球 45亿年前,忒伊亚行星撞击地球,月球诞生 39亿年前,地球开始冷却,液态海洋开始出现 38亿年前,最早的原始单细胞生命出现 5.3亿年前,寒武纪生物大爆发 二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简史 3.8亿年前,陆地开始生长植物,鱼类走向陆地 2.5亿年前,地球上超过96%的生物灭绝 2.3亿年前,恐龙出现,并统治地球1.6亿年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长达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恐龙消失 3500万年前,人类祖先古猿出现 180万年前,直立人出现 二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简史 1万到5000年前,人类走上农业革命,文字出现,人类文明开始诞生 二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简史 地球形成 水圈、大气圈形成 生命的演化 二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简史 三 地球演化过程 三 、地球的演化过程 1 . 生物演化 低级 简单 高级 复杂 单细胞(细菌) 多细胞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海洋 陆地 陆生裸蕨植物 两栖动物 灭亡 兴盛 三、 地球的演化过程 1 . 生物演化 三 、地球的演化过程 1 . 生物演化 蓝绿藻是一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试从蓝绿藻的出现和繁盛的角度分析大气组成在地球历史上的可能变化。 思考 a.自从地球有了生命,由于太阳的紫外线,生命只能借助海洋的掩护才能得以生存。 而地球上最早的霸主,一般认为是厌氧菌,而后来出现在大量的光合作用菌,最古老的光合作用菌就是紫色菌了,它出现在大概距今35亿年前。 b.在光合作用菌在与厌氧菌争夺大战中,蓝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大约在24亿年前,蓝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在那段时期,蓝藻成为地球的霸主,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随之而来的是氧气含量的大规模升高。 于是,在大气层中的氧气逐渐积累,并开始形成了臭氧层。有了臭氧层,大量的太阳紫外线都被挡在了地球外面,为日后生物登陆大陆做好了准备。这也被成为大氧化事件。 三 、地球的演化过程 2 . 海陆变迁 按照板块漂移学说,大概在2亿年之前,地球上只有一块“泛大陆”,它被“泛海洋”所包围。然后“泛大陆”开始破裂(受地球自转离心力、天体引潮力等影响),大概到距今200,300万年前,才形成了现在这样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基本地貌。 三 、地球的演化过程 2 . 海陆变迁 三 、地球的演化过程 3 . 构造运动 发生在中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了泛大陆的解体; 发生在晚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三 、地球的演化过程 4. 矿产形成 地质历史上出现了多个重要成矿期: ①前寒武纪铁矿成矿期(距今25亿至23亿年前后) ②古生代后期煤炭成矿期 ③中生代煤炭成矿期等。 地球的演化过程 基本过程 科学家认为,地球起源于大约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温度逐步降低,形成地核、地幔和地壳; 随着火山的喷发释放出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逐步形成了大气圈和水圈; 目前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化石的年代大约距今38.5亿年,意味着地球上的生命大约从38.5亿年前开始; 大约5.4亿年前,地球诞生了一大批生物种类,此后进入了生物繁盛以及向较高生命演化的新阶段——显生宙;大约180万年前,人类诞生。 课堂训练 1.未受剧烈构造运动扰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岩层居上。(  ) 2.在寒武纪晚期出现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 3.地球原始大气由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构成。(  ) 4.地球上最早生物化石的年代大约为距今38.5亿年。(  ) 5.地球上生命大爆发出现在寒武纪。(  ) 判断题 1.下列岩石形成的环境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 A.石灰岩形成于静水环境 B.页岩形成于浅海环境 C.玄武岩中可能发现生物化石 D.三叶虫化石形成于古生代 2.地球上重要的造煤时期是(  ) A.奥陶纪 B.第四纪 C.石炭纪 D.寒武纪 选择题 D C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略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4.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A B 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示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6.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 B C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