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 古诗两首 (教案)(表格式 第一课时)

资料详情
需要10个学币
ID:2-13863702
版本:统编版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18.3KB
日期:2022-11-14
作者:21jy_040244064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古诗二首》(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收录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中。这一单元围绕“春天”这个主题编排文章,表现春天里的美景和人们的活动,尽显春天的美好。 这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流露出诗人难掩的喜悦之情。两首诗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柳”,“柳”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因其吐青早而成为春天新生的象征。在这两首诗中,以柳来写春景、春意,呈现出一派轻柔旖旎、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妆”“丝”“剪”这五个字。(其中两个字出现在题目中,三个字出现在认读字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读出古诗的停顿和节奏。 3.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五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教学难点:读出古诗的停顿和节奏;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五、教学准备:课件、音乐、学习空间备课教学系统。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在课堂伊始,我让同学们根据之前所学和日常积累,说说你们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词语。如:春暖花开、莺歌燕舞、万紫千红等。 跟随学生所说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揭示本课所学:你们会用词语描述春天,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诗人们又用哪些美妙的诗句描写春天吧!此时,打开学习空间,出示两首古诗。 指导朗读两首诗的诗题:《村居》《咏柳》,并相机指导难懂诗题《咏柳》,分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让学生猜一猜“咏”的意思,并试着用它组组词;然后教师讲解,“咏”就是“赞美、歌颂”的意思,进而明白“咏柳”的意思;最后扩展到对诸如“咏梅”“咏荷”“咏鹅”的理解。 初读古诗,学习认读字: 播放范读(学习空间中的范读),认真聆听,听准字音,听清句子。 为学生出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两首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读不好的生字词语自由圈画。 同桌互相读两首古诗,互相检查生字和句子的读音是否准确、流畅。 指名读古诗,学生做小评委认真聆听生字、句子,有问题及时指正。 出示11个认读字,小老师领读拼读。 学生提示难读字音:“堤”的声母是d,学生容易误读为“提”,教师在教学时可将“堤—提—题”进行读音辨析。“丝、裁”两个字均为平舌音,教师简单提示即可。“柳”字的声母为前鼻音“l”,有些学生容易与后鼻音“n”混淆,注意“柳—牛”的读音区别。 小组合作学习难认生字,互相汇报补充。 本课生字以形声字为主,识记时要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识记。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点拨。如“咏”,指用口吟诵,所以是口字旁。又如“裁”,它的本意指裁制衣服,所以形旁是衣。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适当地引出“载、栽”,通过比较加深对“裁”的理解、记忆。“醉”可以视作会意字,左边的部分表示“酒”,加右边的“卒”指喝酒过度,失去正常神志。 字义的理解既可借助字形,也可结合语境,如“拂”,在教学时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长长的柳条随风摆动,它是怎样“拂”着堤岸的?通过想象,学生感知“拂”的意思。“丝、绦、裁、剪”等字也可作类似处理。另外,在理解字义时可以利用课后练习第三题的资源,进行生字的扩展,出示“河堤、堤岸”“杨柳、柳条”“吹拂、春风拂面”“化妆、梳妆打扮”,可以在积累中潜移默化地理解字义。 巩固认读字,学习会写字: 将生字代入词语中,多种形式朗读。 出示两句带有难读字音的诗句,进行字音练读:万条垂下绿丝绦;拂堤杨柳醉春烟。 出示刚刚讲过的诗题和认读字中的五个生字:“诗”“村”“妆”“丝”“剪”,学生自主进行观察。 一看结构:“诗”“村”“妆”为左右结构;“丝”“剪”为上下结构。 二看宽窄、长短:“诗”“村”“妆”为左宽右窄;“丝”“剪”为上长下短。 三看重点笔画:“诗”字右半部“寺”的上半部分为“土”,第二横最长,覆盖下面的“寸”字;“妆”左边为点、提、竖,写在竖中线左侧,为右边的“女”让出空间;“丝”上长,下宽,四个“撇折”平衡地分布在横中线和竖中线周围;“剪”上宽、长,下扁、短,上半部分“月”字要变形。 学生观察教师书写,后在语文书描一个写一个,展示评议后取长补短,再次书写。 回归课文,读准诗句节奏: 同学们认字、写字那么好,我们将生字带回到诗句中,还能读好吗?请同学们听老师来读,边听边思考:你听出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停顿符号,让学生自由练读。 指名朗读,小组合作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相机指导,防止学生唱读。在反复、多次的朗读中,整体感受古诗的情感意绪。 在读好节奏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观察两首古诗的音节,找出规律:两首古诗的最后一个字的音节规律,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和之所以如此朗朗上口的奥秘。 总结本课内容,为下节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古诗朗读得那么好,我们又发现了古诗之美的奥秘。那这两首古诗又分别描写了什么样的美丽春景,你又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在引入古诗的时候,可以适当引领学生对之前所积累的词语进行回顾,从而在脑中形成对“春天”的印象。 “咏”字的理解其实十分简单,但是理解这个字对于古诗的整体理解却十分必要和有用。 在学习认读字的时候,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归类学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体会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可以多多放手让同学自己观察和讲解,二年级下学期的同学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了。 第一步的朗读要求达到之后,古诗应该朗读出停顿和韵律。教学并不难,但是让同学读出韵律需要进行适当的扩展。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咏狗歌》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