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3.10我们不乱扔 教案(表格式)

资料详情
需要10个学币
ID:9-13356203
版本:统编版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15.9KB
日期:2022-09-21
作者:21jy_501384554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章节名称 10.我们不乱扔 学时 2 课标要求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5条“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第7条“尊重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第8条“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而编写。 通过本课教学,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乱扔垃圾、保护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不乱扔垃圾不仅是为了保持公共环境的干净整洁,更是一种责任和文明的体现;在行为习惯上,要让学生通过发现、评析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帮助他们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壳纸屑、不随地大小便、不在地铁和公交车上吃东西、离开公共场所要将垃圾带走等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我们不乱扔》这一课共设计了四个活动主题:“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我能做到的......”,旨在告诉学生要自觉保持公共卫生,不能随便乱扔垃圾,并让学生知道把垃圾整理好带走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学习重点 为什么要保持公共卫生以及要如何保持公共卫生。 学习难点 能自觉保持公共卫生和维护公共卫生。 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学校的公共卫生和家居周围的 公共卫生已有直接感受,且对公共场所的公共卫生已经直接接触过。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环境意识很差,随地乱吐痰,随手乱扔废弃物,导致有些地方的公共卫生很差。 针对现实情况,教育小学生分清是非,从小培养保持公共卫生的好习惯显得十分必要。 教学目标 ?结合学校实际和公共场所脏乱、干净两种不同场景的对比,引导学生再现生活经历,感受到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初步了解垃圾分类,从“秋游”情境中的王勇这个正面形象,学习他处处保持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引导学生理解不乱扔垃圾并非是一时的行为,更是一种文明习惯和责任。 通过发现不文明行为以及应对措施,做环保小红花,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了解污染环境带来的危害。 学习策略 合作交流,实践法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新课 让学生知道要到哪里去 通过短视频播放,引导学生说出视频内容,并且说出在公共场所不能随便乱丢垃圾,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10.我们不乱扔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观看短视频,了解视频当中人所做是不对的,初步建立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是不对的。 通过短视频以及学习目标的导入,让学生初步知道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是不对的,并且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一定了解。 环节一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结合学校实际和公共场所脏乱、干净两种不同场景的对比,引导学生再现生活经历,感受到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并通过同桌俩人的交流以及汇报,能够说出干净的环境会让人产生愉悦的心情,而糟糕的环境则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之类的意思。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垃圾分类,从“秋游”情境中的王勇这个正面形象,学习他处处保持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看图说话,说图片内容,说自己的感受;与同桌合作,谈发现与感受,全班交流谈感悟。 明白垃圾宝宝和我们一样都是要回家的,分析王勇秋游的过程以及从王勇身上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不乱扔垃圾并非是一时的行为,更是一种文明习惯和责任。 环节二、环节三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1、在生活中,还有没有发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随手扔垃圾,那这样的行为可以吗?这样可不行,发现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小组讨论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2、这朵花花叫“环保花”,她有五个花瓣,从今天起,每个同学都有这样的一朵花,你做了什么保护环境的事,你就写一个花瓣,并把这个花瓣涂上你喜欢的颜色,等你把这个花瓣全涂满的时候,你就可以来找老师,换取一个环保小卫士的奖章,等你攒够了10个奖章,就可以来老师这里换取环保小卫士的奖杯,让我们一起来比赛,看看谁是第一个可以拿到奖杯的小朋友。 主动发现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并小组合作,给出建议。 充分利用小花朵,做好每一件文明的事。 培养学生树立发现不文明的事情并主动去解决,学会做环保小卫士。 达标检测 环保小花——环保勋章——环保奖杯 板书设计 我们不乱扔 干净的环境会让人产生愉悦的心情, 而糟糕的环境则会让人感到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