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1.1《光源》教案设计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5-12617184
版本:苏教版(2017秋)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22.9KB
日期:2022-07-02
作者:feng1112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11950700117856001.光源 【教材分析】 《光源》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与色彩》的第一课。本课既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本册书的起始课。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帮助学生梳理对光的原有认知,为本单元的学习确定起点;二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光源。 本课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光,认识它们的形成特征与性质,围绕物体自己能否发光,也就是鉴别光源这一主题展开。本课教学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根据光源概念与生活经验,讨论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进而学会给光源分类。第二部分,分析图片呈现的发光现象,知道可见的物体分为两类:光源与反光物体。学会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第三部分,通过“点燃蜡烛”“给细钢丝通电”两个活动,了解物体发光的过程,认识发光需要能量。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于光和光的特性有很多生活上的经验,比如学生知道影子跟光有关,但不能清楚地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的形成;知道太阳是光源,月亮不能发光,不是光源,但不能准确地给出光源的概念;知道从镜子中能够看到物体,但不能解释其原因等。所以本节课适宜以头脑风暴开始,帮助学生梳理已有认知,进而提出本单元即将研究的相关问题,为后续学习建立起点。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 2.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3.会按照光源的特征给发光物体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3.乐于研究光现象,乐于分享与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发光物体的特征,鉴别光源与非光源物体。 【教学难点】 观察某些物体的发光过程。 【教学准备】 火柴、蜡烛、钢丝球、两节电池、带导线的鳄鱼夹、装有细沙的托盘。 【教学过程】 一、识别自然光源与人造光源 1.师:(出示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图片后能想到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阳光、清晨、树林、雾气、生机盎然…… 2.师: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地球上,新的一天就开始了,光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光,你都知道什么? 生:自由表达。 3.师:生活中经常能看见各种自己能够发光的物体,你认识它们吗? 生:太阳、点燃的蜡烛…… 4.师:白天,阳光照亮大地;夜晚,灯光和烛火给我们带来光明。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太阳是最常见、最不能缺少的光源,请观看视频:发光发热的太阳。 生:观看视频。 师: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太阳真的太重要了。 5.师:同学们,你在何时何地看见过其他光源,它们发光有怎样的特点? 生:很多地方都看到光源。它们都在发光。 6.师:你看到的光源,它们是怎样发光的呢?你仔细观察过吗? 生:太阳发光是因为内部发生剧烈的变化;蜡烛发光是因为它在燃烧;电灯发光是因为通了电。 7.师:不同的光源,发光的原因不同。这些光源中,有些是依靠自身发光的,有的是我们将它变成光源。如果将这些光源分类两类,你会如何分?理由是什么? 生: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师:你如何区分这两类? 生:自然物就是大自然中存在的,而人造物是经过人类的加工与改良的。 7.师:请同学们完成活动手册第1题,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设计意图:观察各种自己可以发光的物体——光源,认识这些光源是自然光源还是人造光源。这个活动就是要学生知道什么是光源,能够判断某种发光体是否经过人类的加工与改良。] 二、发光物体与反光物体 1.师:同学们,生活中的光源有很多,那你看,这些物体中哪些是光源呢?理由是什么?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一下。 生:小组研讨并分类。 讨论结果:白炽灯、太阳光、萤火虫、发光鱼、蜡烛、星光等是光源,月光、汽车后视镜不是光源。 2.师:月亮是光源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月亮不是光源,它反射的太阳光。 3.师:因此,并不是我们看到的所有发光物体都是光源,有些物体看着虽然发光,其实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别的光源的光。 4.师:熄灭的蜡烛是光源吗?断电的电灯是光源吗? 生:熄灭的蜡烛不是光源,点燃的蜡烛才是光源。断电的电灯不是光源,通电发光的电灯才是光源。 5.师:现在,你能给出一个光源的定义吗? 生:自身能发光的正在发光的物体被称为光源。 6.师:因此,光源要满足两个条件:(1)自身能够发光;(2)正在发光。请同学们完成活动手册第2题。 7.师: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如何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呢? 生:发光的前提下,正在发光且自己发出的光,不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玻璃幕墙和月亮发光是太阳导致的,水面发光是月光导致的,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 [设计意图:该活动要学生认识能够发光的物体并不都是光源,有些看起来闪光的物体本身是不发光的。这个活动就是要学生指出可见的“发光体”分为两类:光源与反光物体,是为后续学习光的反射积累一定的经验与知识。] 三、观察蜡烛与细钢丝发光的过程 1.师:接下来,我们选取两个光源,来看看它们发光的过程。以前电灯没普及的时候,人们常用煤油和蜡烛照明,同学们仔细观察过蜡烛吗? 生:蜡烛是蜡组成的,中间有一根棉线。 2.师:点燃蜡烛,请同学们观察,蜡烛在发光时,是什么在燃烧?是蜡烛芯还是蜡烛中的蜡油? 生:蜡烛燃烧时主要消耗的是蜡油,蜡油为发光发热提供了原料。 3.师:蜡烛在燃烧时,一部分能量发光。另一些能量被释放出来,变成热能,所以我们能感受到燃烧的蜡烛温度高。接下来,我们要完成另一个实验,给细钢丝通电,观察钢丝发光的过程。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内容,明确实验步骤。 (1)从钢丝球中抽出一根细钢丝,将两个带导线的鳄鱼夹分别夹在细钢丝的两端。 (2)将两个鳄鱼夹立在沙盘中,把其中一根导线固定在电池的电极上。 (3)用另一根导线碰触电池的另一极,观察细钢丝发光的现象。 注意:整个过程中细钢丝处于高温状态,千万不要触碰它。 4.师:钢丝发光有什么样的现象? 生: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5.细钢丝发光发热时要消耗什么? 生:钢丝在发光发热时电池为其提供了能量。 6.师:两个实验都是物体发光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除了发光之外,还发热。 7.师:光和热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光源发光也是需要能量的。 [设计意图:要学生认识光是能量表现形式之一是有难度的,此活动就是通过做使某种材料发光发热的实验,引导学生感受光是一种能量。同时在观察蜡烛和细钢丝发光过程中体会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 四、总结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1.光源 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光源发光需要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