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2.8《物体的传热本领》教案设计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5-12617181
版本:苏教版(2017秋)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24.0KB
日期:2022-07-02
作者:feng1112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11430000117475008.物体的传热本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热传导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而设计的。在本课的学习中,将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进而理解不同导热性能的物体有着不同的用途,生活中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导热性的材料。 本课首先展示五种不同材料的勺子,设疑:这些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勺子传热的快慢一样吗?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三个活动:活动一,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同,帮助学生建立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概念。活动二,由空气是热的良导体还是不良导体的讨论,引出不同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首先从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入手,说出光脚站在瓷砖、地板和地毯上的感觉,然后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厨房用具,说说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材料;最后将学生带到室外,讨论冬季时人们是怎样保护树木和怎样为房子保温的。活动三,设计一个保温盒,比一比谁的保温盒保温效果好。这是一个拓展活动,旨在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三课对热传递方式的深入观察研究,学生们已经认识到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那么不同材料的物体放在相同的热源中,它们导热速度相同吗?哪个快,哪个慢?通过设计研究导热比赛的活动,学生将学习区分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进而理解不同导热性能的物体有着不同的用途。生活中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本课的教学,都是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的。因此,根据学生喜欢自己动手,爱提问爱竞争的情感和行为特征,展开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订计划、观察、实验、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能力是不一样的。 2.根据材料的导热能力不同,材料可以分成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3.能将材料的导热性能与它的用途相联系,解释导热性能不同的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目标 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2.能分析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积极影响。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生活中热传递科学的广泛应用,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在实验中获取准确信息。 【教学准备】 长度和粗细尽量相同的木棒或竹棒、玻璃棒、塑料棒、铁棒、铜棒、铝棒、烧杯、热水、温度计、凡士林或黄油、珠子或绿豆、秒表或其他计时工具。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 1.师:观察各种锅的把儿,是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要用这些材料做炊具的把儿呢? 生:炒菜做饭时,用手摸木头或塑料等材料做的炊具把儿时,也能感觉到有点儿热,只不过不像铁把儿那样烫手,可能是因为这些材料传导热的能力比铁和铝弱一些吧! 师:“木头和塑料传导热的能力真的比铁和铝弱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吧。 师:(展示图片)这些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勺子传热的快慢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种材料传热最快呢? 生:应该是金属。 师:请同学们将预测结果写在活动手册上。 师:你的预测是否正确,还需要验证。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吗?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生:交流想法。(原理是热总是从比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传递。) 师:阅读教材22页,实验怎么做? 生:(1)用凡士林分别在5种材料棒上粘一颗珠子,珠子与材料棒远端的距离须一致。 (2)把5种材料棒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3)观察5种材料棒上珠子脱落的先后顺序。 师:设想怎样? 生:传热快的材料,珠子会先掉下来。 师:这个实验是什么类型的实验? 生:对比实验。 师:那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对比实验的公平性,材料选择时要注意在大小、形状、长短等方面尽量保持一致。 师:注意控制凡士林的量,为保证实验效果,以刚刚可以粘住珠子为宜。珠子应粘在杯口范围以外的材料上,避免受杯口热对流的影响。同学们动手做一做吧! 师:看到什么实验现象? 生:铜上的珠子最先脱落,然后分别是铝、钢、塑料和木头。 师:得出什么结论? 生:(1)不同材料导热性能不同。 (2)铜的导热性能比铝、钢等要好。 (3)木头的导热性能最差。 师:像铜、铝、钢等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等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不良导体。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感知金属的传热速度比木棒、塑料都要快,进而帮助学生建立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科学概念。] 二、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1.师:刚才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那同学们觉得空气是热的良导体还是不良导体呢? 生1:良导体。因为夏天非常热。 生2:良导体。因为冬天烤火,夏天吹空调的例子。 生3:不良导体。因为虽然空气能传热,但需要很长的时间。 师: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两个例子再回答。 生: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蓬松棉被或者双层窗户中都有空气做隔层,有助于保温。 师:冬天时,地上铺的地毯和瓷砖具有同样的温度,但光脚站在瓷砖上感觉比站在地毯上冷得多,为什么? 生:光脚站在瓷砖上感觉最凉,因为瓷砖是热的良导体,脚的热量通过瓷砖迅速散发,造成脚底温度降低,感觉很凉。 师:那地毯呢? 生:光脚站在地毯上不会觉得凉,因为地毯是热的不良导体,脚底温度不容易散发,不觉得凉。 师:你仔细观察过这些厨具吗?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生:铲子头和铲子杆是不锈钢材料,不锈钢虽然是热的良导体,但坚固、耐用;手柄是塑料的,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防止烫伤。 师:高压锅也有塑料手柄,为什么? 生:高压锅的锅体是钢制的,导热性能好,手柄是塑料制的,是热的不良导体,以免烫伤。 师:冬季,为什么要用塑料薄膜把树干包起来? 生:用塑料薄膜把树干包起来可减少水分蒸发,帮助小树保温,以抵御严寒。 师:在寒冷地区建造房子时,为什么要在外墙加一层岩棉板? 生:岩棉板是热的不良导体,可帮助墙体保温。 师:为什么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生:砂锅是非常结实的容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磕碰往往不会对沙锅造成任何损伤。然而,当从炉子上端下滚烫的砂锅立即放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时,砂锅往往会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当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其材质内部产生了强大的应力,在此时就很容易造成破裂。 师:联系生活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用热的良导体?什么情况下,用热的不良导体? [设计意图:能将材料的传热性能与它的用途相联系,合理解释生活中物体的导热现象。在此基础上理解人们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材料以解决实际问题。] 三、设计保温盒 1.师:热的良导体容易传递热,热的不良导体不容易传递热。利用这一点,人们发明了保温杯。你知道保温杯的原理吗? 生:保温杯一般是采用不锈钢或者是陶瓷制作的真空杯,而且密封性很好,不容易进入外部空气。而且保温杯内部一般都是银色。 师:为什么要采用真空的装置呢? 生:我们烧出来的水本来是滚烫的,如果暴露在空气中用不了多久就会凉掉。原因在于热水的温度高于外界温度,当暴露在空气中,热水散热会更快,所以采用真空装置可以减缓其散热。 师:杯子内部为什么采用银色而不是其他颜色? 生:银色的内部可以更好地反射热,从而热量更多的留在水中。 师:现在我们要制作一个简易的保温盒,你会选择什么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用?怎样制作?做好后如何检测? 师:同学们自己制作,我们要评比出保温性能较好的保温盒。 师:选择锡纸的原因是? 生:锡纸表面像镜子一样光亮,可以反射电磁波,阻止热辐射,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 师:泡沫板的作用是? 生:泡沫板内存在很多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减少热量传导,收到良好的保温效果。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能考察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既要考虑热传递的知识,又要兼顾材料的导热性能,只有综合运用本单元的知识,才能做出好的产品。此外,这个活动也为学生提供设计和制作机会,能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制作技能。] 四、总结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8.物体的传热本领 不同材料,传热性能不一样 ↙ ↘ 传热性能好的 热的良导体 传热性能差的 热的不良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