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综合练习--长征主题绘画作品赏析说课(教案)

资料详情
需要10个学币
ID:1008-12590663
版本:人美版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21.3KB
日期:2022-06-29
作者:21jy_580425484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综合练习--长征主题绘画作品赏析》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编写目的是通过美术学科的教学,提高学生在审美创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方法来赏析美术作品的能力。由于要避免与国家教材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复,因此选择了从创作构思和构图方面的知识作为教材编写的主要内容。这无疑提高了学生认知的深度与难度。同时课例编写也力图通过地方课程的教学活动,更好地传承我市优秀的革命历史文化精神,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课属于欣赏与评述领域,具有开篇引领作用。由于是我本人编写的课例,因此对知识点、教材编写思路的把握比较准确。 二、说学生情况 通过谈话方式开题,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军训活动与长征历程的同情感受,力图从情感上首先激发起学生的共鸣,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和图文传播的优势,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大量的主题绘画作品和长征历史史实,凸显主题绘画作品史诗性的大场景震撼效果,用文字信息和图片欣赏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了解、感染、感动、共鸣、崇敬的情感体验过程,逐步在学生中建立对历史的认同感。通过综合运用讲述、比较、对比、研讨、分析、综合等教学手段,从主题绘画作品的赏析中讲解绘画题材的选择与构图形式的变化等知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主题绘画在表现形式、表现技法等方面的知识; 2.学习应用对比欣赏法,感受、分析不同的主题绘画作品,学习使用简单的欣赏评价用语,表述主题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学习撰写简短的欣赏小短文。 3.如何以优秀的长征历史史实感染学生,如何激发学生的赏析热情,是本堂课成败的关键,也是教学中需要重点突破的难题。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谈话、设问的方式,引入革命历史的史实,同时了解学生对于长征历史的知识储备。点评学生的课前准备与完成情况,给予鼓励。并向学生出示三个问题,1、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故事?我们能看到什么?又能联想到什么?2、艺术家是如何表现这个故事的?运用了哪些艺术处理手法?3、通过一系列的主题绘画作品,我们能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明确学习目标。 1.引导欣赏:崔开玺 油画《长征路上的贺龙和任弼时》。《大娘家》、《金色童年》等。引导学生猜想人物间关系,故事情节,提起学生兴趣。也抓住学生注意力。并且概括出此类绘画作品的特点及“以小见大的题材往往更能表现出人物细腻的内心活动,从另一个侧面营造出主题的意境。” 出示标题要点:一、绘画作品里的长征: 介绍主题绘画作品 林岗 庞涛的油画作品《峥嵘岁月》、董希文 油画《红军不怕远征难》、沈尧伊 油画 《革命理想高于天》、沈尧伊 油画《娄山关》启发学生从作品尺寸、场景、人物等方面展开赏析,归纳出共有的一些绘画特点并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探讨得出认识:宏大的主题、大广角的场景、多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的特点是主题绘画的一种表现方法。并且也有在题材上以小见大的主题绘画作品。 2.对比欣赏:国画、油画作品《遵义会议》、《强夺泸定桥》讲解几幅作品在角度、构图、情景等方面的不同选择和不同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对此类作品的赏析,力图从艺术家的视角切入、情节选择、构图构思等方面的不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体会画面效果、揣摩艺术家的思想与表达方法。并归纳出“同样的主题可以从不同的构图、角度、表现技法上来表现,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的认识。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3.学生活动:小练习(请选择对应的词组连线) (1)空间场景 队列式、群体式组合 (2)人物形象 叙事性、时代主题 (3)故事情节 开阔、宏大、壮观 (4)艺术特色 写实性、感染力强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鉴赏术语,以文字思维方法促进学生的艺术思考和赏析,建立较好的赏析习惯。巩固前面所获得的的知识,为下面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出示标题要点:二、主题绘画的构图表现方式: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引导。 1、水平线加“S”形构图 再次赏析油画《峥嵘岁月》,分析画面的构图形式、人物动态表情刻画及色彩调子等方面的特点,以多媒体技术手段概括出:水平线加“s”形构图适合表现广阔的场景,人物队列从远到近,空间关系递进出现、主要人物形象安排在画面居中的位置上。同时,灰色的主色调将深沉凝重的主题传达出来,即突出了人物形象又蕴含更多的寓意。 2、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是绘画艺术中经常使用的手法,画面有层次、动感强烈。空间关系成片段式效果,主要人物立于中心位置,突出了人物的特征,表现了作品的主题。画面色调中融入了阳光感,很好地表现了革命的希望和豪迈的人格魅力等。 3、环形构图 与其它画作不一样,这一幅画从俯视的角度表现了遵义会议开会时的情景。环形的构图,围座的形式,使观者的视线集中在开会时的场景中央。 4、垂直线构图 学生活动:分析这幅作品的构图样式与艺术效果 引导学生用前面学习的分析方法分析油画《红星照耀中国》(局部)纵向的垂直线条,互相遮挡的关系是另一种构图方式,主要人物较大 ,立于前面,突出了要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主题。需要注意的是人物间要从色彩、明暗等方面拉开距离。 出示标题要点:三、回溯长征 介绍长征的历史和过程,重点讲解长征的背景、时间、行程和统计数据。对长征历史史实的回忆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从而完成引导学生从了解到认知、从观看到赏析、从感染到感动形成情感共鸣的过程。也是本节课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 重温课堂展示的重要作品并完成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运用学习的知识写一篇赏析短文。 教师辅导,并对作业适当点评,结束课程。 结束语:小节课题重难点和知识点,适时拓展对主题绘画作品的情感价值、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知。一系列的主题绘画构成一部奋斗的历史,一部全国民众,军人浴血奋战的历史,一部开启新篇章的历史,今天我们走进革命历史主题绘画,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会在心理有一个真实的答案。 本课例的教学为遵义市红色地方美术课程的开设尤其是此类欣赏课程的教学,做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和实验,教学明显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完成了审美教学与情感共鸣、知识传授与优秀历史文化精神传播的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获得一些有价值的教学反思。 比如: 1、在同类课例的教学中,学生对学习内容比较陌生,因此,教师的情感是否充沛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2、对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始终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审美素养和能力的训练始终是美术学科的中心和主线。教学中要注意不要顾此失彼,在完成德育教育和情感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丢失审美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3、欣赏与评述领域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能力。学习基本的赏析美术作品的相关技巧和专业词汇,并能运用较专业的词汇描述、评价美术作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围绕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方法和技巧的传授任务组织教学。 由于开学期间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在教学准备上注意发放学生用教材,学案文稿,帮助学生克服对课程内容不熟悉的障碍,同时,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学习任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本课时在教学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师生之间不够熟悉,沟通上不够通畅,课堂师生互动还不够深入等问题与不足,学生的主动学习愿望还没有完全激发起来等。希望下次教学能有效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