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3 分类与整理-练习课教案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3-12330046
版本:人教版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76.5KB
日期:2022-06-01
作者:21jy_572728454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0~32“练习七”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分类知识,能按题目给定的标准分类,正确统计数据,完成象形统计图。 2.能确定恰当的分类标准,并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3.能根据统计图或简单的统计表,获取信息,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确定合理的分类标准,正确呈现分类结果,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分类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分类整理,今天我们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1.课件出示习题。 独立完成后同桌间相互交流,订正答案。 2.完成教科书P30“练习七”第3题。 师:有什么好的方法进行计数吗? 【学情预设】这里树叶杂而多,在分类计数时容易出错,可以指导学生用数数的方法:数1个划1个;在数同一类的树叶时,做上相同标记。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两道按单一标准分类的题目,训练学生进行分类计数。同时在遇到计数有难度的题目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保证学生收集到的数据的准确性。 二、 练习指导 1.完成教科书P30“练习七”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后交流。 师: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知道每一类图形各有几个,也可能说平面图形有几个,立体图形有几个,等等,只要说法合理就行。 【设计意图】第(1)小题看似简单,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其作用在于让学生学会逐步整理,为完成第(2)小题作铺垫,以便较容易地选定分类标准。 (2)师: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分法。 学生独立分组,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学情预设】预设1:按照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来分。(绝大部分同学是此种分法) 预设2:还有其他同学按是否有曲面来分或按是否有角来分。 师:根据分的结果,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就行,如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一共有多少个? 【设计意图】此题既包括按给定标准分类的练习,又有按自选标准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结果的分类练习,这都要在充分理解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这样的设计处理好了习题与习题之间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2.完成教科书P31“练习七”第6题。 (1)师:这张图呈现的是什么统计结果? 【学情预设】呈现的是一(1)班同学最喜欢的小动物的人数统计情况,而不是每种小动物的数量。 师:(指着小乌龟这一项)小乌龟这一项上涂了3个圆圈,表示什么? 【学情预设】表示一(1)班同学最喜欢小乌龟的有3人。 (2)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后展示。 (3)根据统计结果依次交流如下三个问题: ①喜欢什么小动物的人数最多? ②喜欢哪两种小动物的人数同样多? 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在理解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能较容易地完成统计表和后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让学生熟悉整理数据的方法及呈现数据的方式,并体会统计的作用。 3.完成教科书P32“练习七”第7题。 (1)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每一项活动有多少人,也可能从男、女生角度获取信息。 (2)学生在教科书上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三、实践活动 选择班上某一名学生的书包,展示书包中的物品,让全班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怎样整理。 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现场整理书包。 师:你认为哪种整理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学生小组内讨论各种整理方法的优缺点,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四、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根据指定的标准分类计数,学生基本都能掌握。但是在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时,学生对于分类标准的表述还有一定的难度,而根据分类结果提出问题,则较前一节课有了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