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实验

资料详情
需要10个学币
ID:5-12228969
版本:苏教版(2017秋)
类型: 素材
地区:全国
文件:33.6KB
日期:2022-05-24
作者:feng1112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动物大家族 1.给动物分类 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有无脊椎,将它们分为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像蚊虫、蜗牛、水母、河蚌、蚯蚓等是无脊椎动物,像青蛙、猴、鲨鱼、鸟等是脊椎动物。 2.脊椎是人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撑,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3.脊椎是由一节一节的骨头组成的,这样的结构可以方便脊椎弯曲。脊椎可以支撑身体、保护内脏、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4.我国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东北虎、朱鹮、鹦鹉螺、宽尾凤蝶等。 2.鱼类 1.鱼类的共同点:大部分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等。它们是最古老的的脊椎动物。 2.海鳗、鳐、河豚也属于鱼类。 3.鱼鳃和鱼鳍是鱼类的重要器官,是鱼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4.鱼鳃的鳃盖下是鲜红颜色的鳃丝,鳃丝细细的,一排排的排列着。 5.如果根据鱼鳍生长的位置,鱼鳍分为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 6.鱼在游动时,鳍各有分工,且相互合作,某一动作需要多个鳍相互作用。 尾鳍:控制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 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 背鳍、腹鳍:起平衡作用。 臀鳍:协调其他各鳍的作用。 7.鱼在游动时,它的各鳍是配合运动的。尾鳍不断摆动,在鱼前进时起主要作用;胸鳍和尾鳍配合划动,在鱼拐弯时起主要作用。 8.鱼用鳃呼吸。水流由口进入、经过鳃后流出的过程中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完成呼吸。 3.鸟类 1.鸟类的共同特征: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恒温、卵生等。 2.鸟类属于脊椎动物,企鹅、鸭子、母鸡也属于鸟类。 3.根据构造和功能,羽毛可以分为正羽、绒羽和纤羽等类型。 4.正羽是覆盖在鸟身体上的大型羽片。鸟的翅膀和尾部都长有正羽。绒羽紧贴在鸟的身体上,细小而柔软。 5.鸟类正羽呈扇形排列,便于扇动空气;具有防水性,利于鸟类雨天飞翔;正羽管中空,可以减轻鸟体重量,便于鸟类高空飞翔。 6.绒羽紧贴鸟的身体,像棉花一样蓬松,细小而柔软。绒羽可以帮助鸟类在飞行时保持体温。 7.喙和足是鸟类的主要器官,喙也是鸟类特有的器官。 8.不同鸟类的喙和足形态差异很大,这与它们生活环境、生活习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4.哺乳类 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有:身体表面有毛、恒温、胎生和哺乳等。 2.哺乳动物是一类恒温脊椎动物,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它们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3.作为哺乳动物,北极熊保持体温的秘密有两点,一是北极熊体表有厚厚的毛,二是北极熊身体有厚厚的脂肪。 4.哺乳动物的脂肪有保温的作用。 5.哺乳动物的躯体和四肢结构有利于它们快速运动,并有多种运动方式。 6.哺乳动物有奔跑、飞翔、跳跃、游泳等多种运动方式。 第二单元 物体的运动 5.运动与位置 1.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人)的运动、植物生长的生命活动、交通工具的运动,以及非生命体的(溪水、白云、月亮等)的运动等等。 2.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各部分之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是机械运动,如地球的自转、弹簧的拉伸等。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4.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5.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静止都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6.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参照物改变,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也可能改变,所以说静止是相对的。 6.不同的运动 1.把物体运动的路线连成线,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按运动轨迹可将物体的运动方式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如电梯上的人的运动、苹果落地的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如风车的转动,铅球的抛物线运动。 3.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前进、后退、摆动、振动、绕圈、旋转、滚动、上升、下降。 前进——物体从后往前运动 后退——物体从前往后运动 摆动——物体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 振动——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在中心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 滚动——平动与转动的平面复合运动 绕圈——一个物体围绕另一个物体做做圆周运动 旋转——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 4.物体的运动形式往往不是单一的。一个复杂的运动往往是由多个简单的运动组合而成的。如旋转木马设施整体围绕中轴做旋转运动,一个个的木马围绕中轴在绕圈同时做上下运动。 7.运动的快慢 1.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3.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0万千米/秒。 4.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快有慢,有大有小,同一种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产生的冲击力也越大,运动速度越小,产生的冲击力也越小。 5.为什么不能从楼梯上快速的跑下来?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速度越快,能量越大。楼梯上快速奔跑具有很大的能量从而止不住脚步,易冲撞他人或自己跌倒,造成伤害。 6.为什么不能高空抛物? 高空抛物,越接近地表速度越快,从而能量越大,容易对地表附近的人或物造成伤害,甚者会威胁生命安全。高空抛物不仅是道德上的问题,有的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7.有些物体乍看上去似乎不动,其实它们在运动。用什么方法能判断指甲和月亮是在运动的? 可以根据一段时间后指甲变长判断指甲在运动;可以以树木或房屋为参照物判断月亮在运动。 第三单元 常见的力 8.力与运动 1.力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力作用在物体时所产生的的效果。 2.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方向。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 运动中的自行车停下来,需要摩擦力。 风车运转起来,需要风力。 磁力小车拐弯,需要磁力的作用才能完成。 让皮球弹起来需要弹力。 潜艇浮出水面需要浮力。 4.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拉力大小会影响小车前进的快慢。拉力大,小车前进快,拉力小,小车前进慢。 5.在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关系的实验中,保持不变的是小车的质量和小车行进的路程;需要改变的是小车的拉力(末端挂钩上钩码或垫圈的数量)。 9.弹力 1.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撤去外力之后,又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2.具有弹性的物体有:弹簧、橡皮筋、握力器、拉力器、皮球、弹簧测力计、气球等。 3.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会拉伸相同的长度。无限制地挂钩码,弹簧所受的拉力将会超过弹性限度,弹簧不能恢复原样。 4.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拉伸长度与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拉力越大,弹簧拉伸的长度越长,拉力越小,弹簧拉伸的长度越短。 5.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人们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而制成的。弹簧测力计主要由提环、指针、刻度、挂钩4个部分组成。 6.我们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 7.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点: ①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处。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齐平。 ③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 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物体在液体或空气中运动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一种阻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有关。接触面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面积越小,摩擦力越小。 4.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5.物体在水中运动也有阻力,这个阻力来自于物体本身与水之间的摩擦力。 6.相同质量、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阻力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形状有关系不同,流线型物体所受的阻力相对较小。如:鲸鱼和海豚的体型就是流线型的。人们根据流线型的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这一原理改良了很多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潜水艇、轮船、火箭等。 7.生活中减小摩擦力的地方:给自行车车轴上润滑油;轴承中的小钢珠;流线型的潜水艇和船。 8.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地方:汽车轮胎上的花纹;车轮上的防滑链条;鞋底的花纹;用毛巾包着瓶盖拧盖。 浮力 1.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做浮力。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2.在水中漂浮、悬浮和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3.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有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等。体积相同,质量越大的物体越容易沉;质量相同,体积越大的物体越容易浮。 4.《曹冲称象》利用的就是浮力的原理。 5.同样重的物体,改变它们的形状,将它的体积适当变大,排开更多的水,就会浮在水面,就能承载更多的物体。比如:实心的金属铁在水里是浮的,但是把它制成空心的船就是浮的了。 第四单元 简单电路 点亮小灯泡 1.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要分别连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2.能够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都是一个闭合电路。 3.开关可以控制控制电路的通与断。 4.一个简单电路要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四部分组成。 5.在实验中只能使用电池,不能从插座接电。因为使用交流电做实验,不安全。 6.手电筒的构造及如何连接的:手电筒由电池、开关、导线(铜片)、小电珠等组成。塑料外壳起固定作用,反光杯起反射聚光作用。手电筒的各部分通过直接接触或导线(铜片)连接,开关闭合后形成通路。 13.导体和绝缘体 1.导线由金属和橡胶两部分组成。导线的金属可以导电,橡胶可以保护导线、防止漏电、保护人体安全。 2.容易导电的物体——铁钉、铅笔芯、铝箔、硬币、水等。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塑料尺、竹签、橡皮、木块、瓷勺、玻璃等。 3.像铁钉、铝箔这些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这些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4.根据简单电路原理安装一个检测装置,再将物品分别接入检测装置,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如果物品接入检测装置后小灯泡能发光,说明该物品容易导电。 5.电工材料和工具中有可能和人体直接接触的部分一般使用绝缘体制造,如螺丝刀的把手、开关的拉绳、绝缘胶带、插座的面板等,保护人体免受电击;需要导电的部分使用导体制造,如测电笔笔杆、开关铜片触头、插座接线端子等。 6.我们可以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的实验。当验电球两端接触人体,形成闭合回路时,验电球亮起,说明人体是导体。 7.人体、自来水和盐水都是导体,纯净水不容易导电。 8.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是不一样的,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导电性能最弱的是纯净水。 9.不同的液体导电性能不同,改变盐水浓度或电压,它的导电性能也会发生变化。 14.电路暗箱 1.通过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看小灯泡亮不亮,判断电线是否连着。利用这个检测器可以检测暗盒里的电路。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时,小灯泡不亮——电路不通;小灯泡亮了——电路通了;小灯泡变暗了——电路通了,但增加了用电器;小灯泡变亮了——增加了电池。 2.用电池、导线、小灯泡可以组成一个电路检测装置,来解电路暗箱。 3.根据检测的结果可以知道,小灯泡有亮、不亮、更暗和更亮四种变化。 4.在简单电路中增加一节电池,小灯泡会变亮,增加一个灯泡,小灯泡变暗。 15.生活中的电 1.电池提供的是直流电,而发电厂提供的是交流电。 2.火电厂、太阳能电站、核电站、水电站能为我们提供交流电。 3.交流电主要用于工业、农业、交通、居民小区。 4.雷电、高压电、交流电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5.把许多用电器连接在同一个插座上,或者用电器连续使用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因绝缘体过热而引发火灾。 6.避免触电的方法有:不要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雷雨天气不要在大树下躲雨;不要用湿毛巾擦电器;不要把几个电器插在一个电源插座上;不要在电线上晾晒湿衣服等。 7.做一个水果电池,需要的材料有水果、铜片、锌片、导线、LED灯等等。 8.橙子、苹果、番茄、土豆都可以做水果电池,最好使用酸性较强的水果或蔬菜。 第四单元 岩石与矿物 16.常见的岩石 1.岩石是天然的石头,不是经过人为加工的混合物。它组成地球的外壳,一些岩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着。 2.常见的岩石有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石灰岩等。 3.我们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用敲击刻划等方法观察岩石的软硬,用滴盐酸观察岩石是否冒泡,用滴水观察岩石的吸水性等方法,了解常见岩石的特征。 4.采集并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是搜集、清理、判断、装盒、贴标签。 5.在野外采集标本时要注意安全,要有成人陪同。地点可以选择山上的陡坡、河流两侧、附近的矿山等地方,带上地质锤、护目镜等工具。岩石挑选有新鲜断面的,大小以能装入标本盒为宜。 17.认识矿物 1.矿物是构成岩石的“积木”,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2.(矿物)是构成岩石的“积木”,岩石是由几种或几种以上的(矿物)组成的。矿物使岩石呈现不同的颜色,如花岗岩中每一种颜色的颗粒代表一种矿物。 3.花岗岩由粉红色颗粒(长石)、半透明颗粒(石英)和黑色颗粒(黑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4.我们将矿物在白砂纸上划一划,观察矿物的颜色:石墨条痕颜色为黑色或灰黑色,赤铁矿条痕颜色为棕红色或褐红色。用放大镜观察矿物的形状:石英晶体形状为带尖顶的正六棱柱,萤石晶体形状为立方体或八面体,并呈粒状、块状集合体。通过观察矿物的断口处了解矿物的光泽:方铅矿为金属光泽,水晶为玻璃光泽,石膏为丝绢、玻璃或珍珠光泽。用手电筒照射矿物,辨别矿物的透明度:云母为透明,方解石为半透明。用不同的硬物刻、划矿物,辨别矿物的硬度:指甲能留下划痕的为软,如石墨、石膏、滑石;指甲不能而铜钥匙能留下划痕的为较软,如萤石;铜钥匙不能而铁钉能留下划痕的为硬,如赤铁矿;铁钉也不能留下划痕的为很硬,如石英。 5.矿物是现代工业的“粮食”和“血液”。 18.矿物与我们的生活 1.铅笔芯(石墨)、爽身粉(滑石)、铜芯导线(黄铜矿)、赭石颜料(赤铁矿)、水晶杯(石英)、火药(硫磺)、沉淀水中杂质(明矾)分别是用这些矿物制成的,利用不同矿物的不同性质。石膏用途广泛,用于制造水泥、建筑、模型,还用于医疗(固定作用)、食品(做豆花)等行业。 2.滑石最软的矿物。纯净的滑石是生产化妆用品的好原料。 3.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矿物,金刚石是制作玻璃刀的材料。 4.(矿物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在世界范围内,(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均来自矿业资源。 5.矿物资源是有限的,用一点就少一点,面对日益枯竭的矿物资源,人们正在采用积极各种措施进行保护。 6.我们能为矿物资源做的事:要节约使用矿物资源、回收利用矿物资源、积极开发新资源、加强宣传等。 专项学习 像工程师那样 1.不同职业门类的工程师虽然从事的具体工作不同,但他们具有某些共同的素养。2.工程师能精确绘图;工程师会制作产品模型;工程师能运用数学和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工程师会使用各种工具和仪器。 3.所有的工程师项目都和人的需求有关,因此,工程师还要懂一些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 4.一个完整的项目包括六个步骤(或一项工程活动包括六个环节):明确问题、前期研究、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展示交流。 5.前期研究时:要列出完成这个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哪些;用多种方法查找有助于完成任务的资料,了解别人是怎么做的;想一想这些资料对自己有什么启示。 6.在制作模型时,制作的要点包括准备材料和工具、按设计方案进行制作、测试时注意安全三个方面。 7.展示交流时,可以采用PPT、模型、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示成果。 8.展示交流的内容包括:完成任务的程序、实际制作的步骤、测试改进的过程等。 9.展示交流时不但要解答他人的疑问,还要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10.在制作LED手环时,不可以套在手上进行测试。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探究 一、研究水进出鱼鳃的情况 实验材料:水槽、烧杯、清水、红色素、滴管、活鱼 实验步骤: 1.把鱼放在水槽里; 2.在烧杯里装上清水,用红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调成红水; 3.用滴管吸少量红水,滴到鱼嘴前方; 4.观察红水从鱼的什么部位流出。 结论:鱼用鳃呼吸。 二、研究鸽子的羽毛 实验材料:鸽子的正羽和绒羽,滴管1个,水,剪刀1把,放大镜1个。 实验步骤:? ? ? ? ? ? ? ? (一)观察正羽 正羽由羽片和一根长长的“管子”组成。羽片上面有一根根排列整齐的“细线”,看起来呈“扇形”,便于煽动空气。 用手摸一摸羽片,发现羽片比较顺滑;掂一掂羽毛,发现非常轻。 (二)剪开正羽羽根 用剪刀从正羽羽根处剪开,可以看到羽管中间是空的,这样可以减轻羽毛的重量,方便飞行。 (三)在正羽上滴一滴水 用滴管在正羽的羽片上滴一滴水,可以看到水滴并没有被羽片吸收,而是从正羽上滑了下来,所以羽毛可以防水,飞行过程中可以抵挡小雨。 (四)观察绒羽 用放大镜观察绒羽,发现绒羽非常细小,蓬蓬松松,摸起来很柔软,看起来很像棉花。绒羽具有保温的作用,可以帮助鸟类保持体温。 三、体验脂肪的保温作用 实验材料:动物油脂、冰水、烧杯 实验步骤: 把动物油脂绑在一只手的食指上; 2.将两只手的食指同时放冰水中; 3.体验两根食指的不同感觉(绑油脂的食指感觉不冷) 结论:脂肪有保温的作用。 四、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 实验材料:钩码、小车、棉线、秒表 实验步骤: 1.确定好起点和终点,先挂1个钩码,记录下小车行进的时间 2.重复刚才的实验2次 3.再分别挂2个、3个钩码,各3次实验,记录小车行进时间。 结论:拉力大小会影响小车前进的快慢。拉力大,小车前进快;拉力小,小车前进慢。 五、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弹簧4个、钩码16个、专用挂钩4个和带有刻度的底板1个。 实验步骤: 1.测量弹簧的长度。? ? ? 2.将挂着弹簧的挂钩,固定在底板上。 3.在弹簧上挂1个钩码,待弹簧静止时观察并测量拉伸长度。 4.在第二、第三根弹簧上分别挂2个、3个钩码,测量并记录弹簧的拉伸长度。 结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拉伸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会拉伸相同的长度。 六、测一测提起物品用了多大的力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1个、剪刀1把、笔1支、文具袋1个等。 实验步骤: 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处。 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齐平。 3.将剪刀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量提起时用多大的力。 4.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测量提起笔、文具袋等物品所用的力。 七、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1个、带有挂钩的木块1块。 实验步骤: 1.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到“0”刻度处。 2.连接木块与弹簧测力计。 3.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拖动木块,使木块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对木块的拉力大小,它与木块收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4.整理材料,清理桌面。 八、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砂纸、木块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用测力计水平拖动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记录测力计拉力,也就是摩擦力大小,重复实验三次,并算平均值。 2.在砂纸上做同样的实验,记录摩擦力并算平均值。 实验结论: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九、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状态一样吗? 实验材料:空心塑料球、橡皮泥、一盆水 实验步骤: 1.给三个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球分别贴上标签1、2、3 2.1号球内装满橡皮泥,2号球内装一半橡皮泥,3号球内装一点橡皮泥 3.把3个塑料球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状态。 实验结论:同样体积的物体,质量越小的越容易上浮 十、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状态一样吗? 实验材料:空心塑料球、橡皮泥、天平、一盆水 实验步骤: 1.给三个大小不一的空心塑料球分别贴上标签1、2、3 2.在塑料球中装入橡皮泥,用天平称一称,确保装入橡皮泥后三个球的质量相同。 3.把3个塑料球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状态。 结论:同样质量的物体,体积越大的越容易上浮。 十一、点亮小灯泡 实验材料:小灯泡1个、导线2根、干电池1个、电池盒1个、灯泡座1个。 实验步骤: 1.将电池装在电池盒里,用一根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正极连接。 2.把小灯泡装在灯泡座上,用导线的另一端将金属壳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接。 3.用另一根导线将电池负极与小灯泡底部的锡点相连接。 4.整理实验仪器。 实验结论:电路中的电流必须形成一个循环的封闭的路线,(又叫闭合回路)在这个回路中,起点和终点分别是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这样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十二、检测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实验材料:电池盒3个、5号电池3个、灯座1个、小灯泡1个、检测座1个、导线若干、检测材料若干(铁、铝、铜、石墨、玻璃、橡胶、瓷棒、塑料、木棒等材料) 实验步骤: 1.将电池盒、电池,灯座、小灯泡组装好。 2.用导线将组装好的电池盒、灯座连接起来,并保证电路可以连通。 3.用导线将组装好的电池盒、灯座、检测座连接起来,组装成一个检测器。 4.将检测材料分别放入检测座,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5.清理桌面,整理好实验材料。 实验结论:像铁钉、铝箔这些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这些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十三、检验不同液体的导电性能 实验材料:电池盒(3个以上为宜)、5号电池(3个以上为宜)、灯座1个、小灯泡1个、导线若干、装有纯净水、自来水、盐水的烧杯3个。 实验步骤: 1.将电池座、电池、灯座、小灯泡组装好。 2.用导线将组装好的电池盒、灯座连接起来,并保证电路可以连通。 3.将导线的两头分别放入纯净水、自来水、盐水中,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实验结论:纯净水不容易导电,自来水和盐水容易导电。 十四、解电路暗箱 实验材料:组成简单电路所需要的导线、电池、小灯泡等,有4个连接点的电路暗箱,检测记录表。 实验步骤: 1.首先用三根导线、电池和灯泡连接一个简单电路,连好后测试一下灯泡是否会亮,如果灯泡能亮,则可以进行下一步。 2.准备好一个有四个连接点的电路暗箱,任意两点之间可能连接了导线、小灯泡或电池等,接下来按照顺序,将检测电路空出来的两根导线两端分别连接到两个连接点上,观察灯泡的变化并及时记录。 3.实验完毕,整理材料。 十五、做一个水果电池 实验材料:导线,发光二极管,锌片,铜片,柠檬等酸性较强的水果或蔬菜 实验步骤: 1.锌片、铜片用导线两两连接。 2.将二极管较短的一端(负极)与锌片相连,将二极管较长的一端(正极)与铜片相连。 3.将锌片、铜片插到柠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