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3.分类与整理(教案)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3-11412536
版本:人教版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16.4KB
日期:2022-03-05
作者:21jy_0215839495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在具体分类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漏。 教学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材分析:   《分类与整理》这节数学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对同种物品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分同一类物品,理解对于同一类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进一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看,看看是什么?(花)一共个呢?   师:同学们,我有一个疑问,你们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方法为什么不样?   学生可能会说是按颜色分的,有的是按种类分的,所以方法不一样。   师:其实,不管你们是按颜色分的,还是按种类分的,都把这些花进行了分类。师解释“分类”就是把相同的放在一起。   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分类”的现象?   生举例,老师出示相关课件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还有垃圾分类可以让我们更环保等等,看来分类的作用可真不小,想学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和整理。 二、探究新知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太精彩了,不仅赢得了老师的赞扬,还有一群小朋友也成为了你们的粉丝,看,她们来了!出示:气球图片   他们手里可真漂亮啊,你们喜欢吗?但小朋友说了,要把这些气球分分类,才能送给你们,你会分吗?你打算怎么分?   学生可能会按颜色分,也可能会按形状分。   板书:形状 颜色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分类标准将气球分一分,合作要求:1、先小组讨论,选择你们喜欢的一个标准分类。2、小组合理分工,将分类结果贴到展示卡上;3、数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   老师看到同学们都整理的特别好,哪个小组想来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我看到有的小组和他们组分的不一样,谁能展示一下?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整齐、清楚,方便数   师:他说方便数,我有问题了,你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吗?   师:为什么不用数?你们是怎么一眼看出来的?   生:圆气球这一排最长,葫芦气球最短   师:同学们分的特别好,为了让这幅图更加清晰,我还要补充上一些内容,先在这幅图下面画一条横线,然后在每种气球下面做上标记,这一行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你看,这幅图现在是不是更加一目了然了?那么,这样的图,我们就把它叫做象形统计图。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刚才我们展示了每组的分类结果,现在我们来看看你们记录的数据。   师:这个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师: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葫芦形气球呢,圆形气球呢?   师:数的真仔细,记录的真清楚。(和图对应)   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先画一条横线,看看上面都是什么?(图)也就是每种气球的形状,下面是什么?(个数)。我们再来竖着看一下,通过第一列你能看出有几个葫芦气球吗?第二列呢?第三列呢?  你看,现在你们的记录结果画上线后就成了表格的形式,我们把它叫做统计表。   小结:你们可真棒!不仅把这些气球进行了分类,还把这些气球整理成了统计图和统计表。   3、颜色分类   哪个小组是按颜色分类的?请展示一下。(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4、都是把这些气球分类,可两次分得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标准不同,结果不同。   哪个量不变?总数不变。   5、动手练习分类。   ①把课本和练习本分类。   ②把同学分分类。 三、回顾目标,谈收获   同学们,气球分完了,你们这节课学的开心吗?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把一些图形进行分类,并能把分类的结果整理成统计图或统计表,明白了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总数相同。   案例分析:学生体会分类和整理不仅仅是一种表格形式,为了完成而完成的过程,而是在生活中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可以获得许多数学信息,回答相关的数学问题,用观察表格的形式,学生更清楚无论分类标准如何变化,最后事物的总数是不变的,让思维从开放中进行梳理。 四、达标测试   1、课本29页第一题。   把车涂上颜色,并数出有几辆车。   2、课本29页第二题。   按水果分和按形状分,涂色并数数   案例分析:设计动手实践操作的开放性作业,不仅符合低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学生的思维在自由的状态下发挥自己内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从某一方面说,开放性的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思维发展。 五、作业   对自己房间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案例分析: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教师注重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进一步巩固体验分类的方法,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   按形状分统计表表格; 按颜色分统计表表格;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总数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