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课件(共31张PPT)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1015-10915336
版本: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类型: 课件
地区:全国
文件:16.9MB
日期:2021-12-26
作者:21jy_915028155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欢迎来到政治课堂 2、大众传媒及作用 温故而知新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交流的意义 1、传媒及其发展 2、做传播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1、文化传播的含义 2、文化传播的途径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 中华文化的使者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二、大众传媒:现代 文化传播的手段 商业活动 人口迁徙 教育 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商业贸易中促进了文化传播,这表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 2.大众传媒的出现是以互联网的推广为标志的,大众传媒已取代旧的文化传媒,成为文化传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 3.文艺复兴以后,商业贸易这一文化传播途径让瓷器、丝绸在欧洲带动起“东方主义“风尚。 ( ) F F T 4.人口迁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 F 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 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①: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带有民族色彩 ②: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渗透到各个领域 ③:保留着过去某些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特点 ?:历史到现实──具有继承性特点 壹 传统习俗 贰 传统建筑 叁 传统文艺 肆 传统思想 2. 传统文化的表现 (1)传 统 习 俗 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 你知道下列传统节日中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吗? 端 午 中 秋 重 阳 春 节 元宵节 清明节 鞭炮、年夜饭 吃元宵、赏花灯 踏青、扫墓 吃粽子、赛龙舟 吃月饼、赏月 登高、赏菊 传统习俗 ①含义: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②作用: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③地位: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江南 北京 西藏 陕北 美国曾误为核弹发射井。形状独特的客家土楼,竟在六十年代的冷战时期,被美国误为核弹发射井,虽经过20年的研究,用间谍卫星拍下无数图片(土楼的俯视图),但仍无法了解1500座“核弹发射井”中的“机密”,中情局在1985年终派出一对夫妇伪装游客,到福建闽西永定县调查,终于发现那些“发射井”,原来是历史悠久的土楼,才令美国当局松了口气。 传统建筑 ①建筑:凝固的艺术 ②地位: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中国古代建筑以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传统文艺 ①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②地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科学管理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人本化,而中华文化的根本基因是以人为本,儒家主张“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治理国家应“以富民为本”。其意思同样是指人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宁。 传统思想 ①传统思想: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②地位: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③作用: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形式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含 义 作用 地 位 例 子 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或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为代表 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有悠久的历史,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 有宫廷、民居、宗教、桥梁、园林、等 京剧、武术诗赋、散文书法等 “大同”世界 “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 材料分别体现了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 相对稳定性 鲜明民族性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 传统文化的特点 (1)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时间纵向,过去到现在,强调历史继承性。) (2)具有鲜明民族性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横向比较,与其他民族的不同之处。) 传统文化 相对稳定性 鲜明的民族性 继承性 保留着基本特征 因时而变 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特定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 1. 我国传统文化崇尚“贵和”思想。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也强调“和”的思想,但赋予了社会社会主义的新内涵。这说明( ) A.具有相对稳定性 B.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较强融合性? D.明显渗透性 A 2. 每年春节,海峡两岸的中国人不管身处何处,都会力争在除夕之夜与家人团聚,吃顿团圆饭。材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传统文化基本特征因时而变? D.传统文化在对社会起推动作用 B 你如何认识清明扫墓这一传统习俗? 2. 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 (1)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国家和民族) (2)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个人) 2、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B.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腐朽的传统文化 A.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 保持和发扬 移风易俗,加以改造和剔除 文化传承与发展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空间维度 传统文化的继承 时间维度 是什么 含义 特点 继承性 相对稳定性 鲜明的民族性 双重作用、意义 正确态度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为什么 怎么样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表现 2019年清明节,国家民政局紧扣“文明、绿色、低碳、环保”的宗旨,宣扬清明文化、倡导祭祀新风。“慎终追远”仪式不断变化,但孝道文化依然滋养人心,使“民德归厚”。这说明( ) ①承袭传统孝道文化,才能使民族生存和发展不失精神力量 ②传统孝道文化可以因时而变,应为其注入时代精神 ③传统孝道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应该传承和弘扬 ④传统孝道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是不变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C 对待传统孝道不能直接承袭,应当批判继承,故①错误; 传统孝道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因时而变,故④错误;“慎终追远”仪式不断变化,但孝道文化依然滋养人心,使“民德归厚”,这说明传统孝道文化可以因时而变,应为其注入时代精神,传统孝道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应该传承和弘扬,故②③符合题意。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和谐。受其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等也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见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 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故不选①;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等也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故②④正确;材料强调哲学的产生,没有体现哲学的作用,此外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故不选③。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