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课件(共38张PPT)+教案+素材

资料详情
需要75个学币
ID:2-10774270
版本:统编版
类型: 素材 课件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125.8MB
日期:2021-12-06
作者:素面女孩
星级:5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共38张PPT) 导入新课 公孙衍和张仪能“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真正的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方能为大丈夫。 景春 孟子 导入新课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导入新课 富贵不能淫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2.把握文章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3.理解“妾妇之道”和“大丈夫”的内涵。 (重点) (难点) 学习目标 kē zōu yín yǎn guàn guān 轲( ) 邹人( ) 淫( ) 公孙衍( ) 丈夫之冠( ) 衣冠( ) 朗读课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丈 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yǎn ɡuàn 朗读课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真正,确实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疏通文意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们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怎么,哪里 行冠礼 教导、训诲 告诫 准则,标准 指丈夫 译文: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的,是妇女之道。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遵从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惑乱,迷惑,使动用法 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屈服,使动用法 译文:住在天下最宽敞的房子‘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里,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意志。这样才称得上大丈夫!” 内容理解 1.本文内容是一场______与______(辩论人)关于_______(辩题)的辩论。 景春 孟子 大丈夫 2.两个辩论人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孟子认为他们不是。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品读课文 2、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明确文章观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景春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品读课文 明确文章观点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坚守节操、大义凛然。 孟子 品读课文 明确文章观点 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可分几层,其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品读课文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可分几层,其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立靶子,引出下文。 景春观点 立大丈夫标准 驳 立 妾妇之道 仁、礼、义 品读课文 理清文章思路 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仁 礼 义 品读课文 理解内涵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 顺从 权力 大丈夫之道 坚守 仁 礼 义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排比 运用排比句式阐述,加强语势以“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意在说明真正的大,”丈夫应“仁”“礼”“义”兼备。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 “居天下之广居”三句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说; “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补充; “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 按照孟子“大丈夫”的标准,你认为哪些人算得上是大丈夫? 文天祥被俘后拒绝高宫厚禄的诱惑,写诗明志,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富贵不能淫”的体现。 朱自清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宁可挨饿,也不肯领取带侮辱性的“美国救济粮”,表现了一个中国人的尊严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是“贫贱不能移”的体现。 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和嚣张气焰,仍然拍案而起,宁死不屈,是“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合作探究 孟子关于大丈夫标准的论述,对于今天的我们有哪些指导意义? 1.不忘初心,富不忘本。 2.贫贱时要耐得住寂寞,在一切困难面前保持一份宁静的心态,这样才有可能在贫贱中崛起。 3.在压力面前不卑不亢,不向邪恶的势力低头。只有坚持个人的原则,不屈不挠,才能变压力为动力,进而拥有光明的前途。 合作探究 富贵不能淫 景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树靶子 以妾妇之道类比反驳景春——破 孟子 正面提出“大丈夫”三个方面的标准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仁礼义 坚守原则 道德操守 立 大丈夫 结构梳理 本文中,孟子通过对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认识的批驳,阐述了做“大丈夫”的标准,激励仁人志士要不畏强暴,坚持正义,做真正的大丈夫。 主旨归纳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对大丈夫的标准,结合具体人物,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拓展延伸 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张 仪 “纵横”外交策略 纵横家: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 “纵横”即合纵与连横,是战国时期两种相对的外交策略。 联合弱国对抗强国,即六国联合抗秦,为合纵;跟随强国制衡其他国家,为连横。 秦 燕 赵 齐 魏 韩 楚 合纵 燕 秦 赵 齐 魏 韩 楚 连横 抗 抗 服事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 与民由之 (古义:对人的尊称,你。 今义:儿子。) (古义:成年男子。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古义:教导,训诲。 今义:命令;生命。) [古义:遵从。 今义:由于,缘由,归(某人去做)。] 古今异义 知识积累 道 妾妇之道也 独行其道 (名词,规则) (形容词,道路) 戒 戒之曰 必敬必戒 (动词,告诫) (形容词,谨慎) 得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志,与民由之 (助动词,能够、可以) (动词,实现) 一词多义 ①丈夫之冠也 (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②富贵不能淫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 ③贫贱不能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摇) ④威武不能屈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词类活用 ①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者,……也”表判断) 判断句: ②此之谓大丈夫 (“谓”表判断) 居天下之广居 [省略主语“大丈夫”,即“(丈夫)居天下之广居”] 省略句: 文言句式 威武不屈 指人意志坚强,任何胁迫都不能动摇。 贫贱不移 不因贫穷或地位低而改变志向。 成语积累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