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37张PPT)

资料详情
需要30个学币
ID:8-10624311
版本:统编版
类型: 课件
地区:全国
文件:6.3MB
日期:2021-11-17
作者:13985953508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战火纷飞百余载, 朝阳初起忆江南。 上述文字都在怀念“江南”,尤其是白居易的词,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你知道江南是在哪里吗?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吗?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十 六 国 东 晋 西晋灭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十六国(316-439):西晋灭亡后,内迁的各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被统称为十六国。 这段时期即是民族分裂时期,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 1、建立者: 司马睿 317年 2、时间: 3、都城: 建康(今南京) (一)东晋的建立 一、东晋的兴亡 睿 4、东晋政权特点: 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 “王与马,共天下”。 政治上依靠王导 军事上依靠王敦 5、东晋的北伐 桓温北伐,是东晋将领桓温分别于永和十年(354年)、永和十二年(356年)及太和四年(369年)对北方十六国发动的北伐战役。 东晋朝廷趁北方大乱之机,令殷浩北伐,失败,大权归桓温。于是,桓温开始了有名的三次北伐。不过,除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复洛阳外,其余两次皆被击退,成效不大。 北伐的结果: 1、最终未能收复中原; 2、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肥水之战) 北伐的影响: 1、统治局面相对稳定 2、经济有所发展。 表现: 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西晋时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 东晋灭亡。 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寿县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公元420年,大将刘裕废除了东晋皇帝,自己称帝,建立了南朝的宋国,从此东晋宣告灭亡。 东晋兴亡 建立 政权特点 北伐 兴盛 灭亡 317年,司马睿(晋元帝),都城建康 王与马,共天下 多次北伐,但终未恢复中原 ”荆扬宴安,户口殷实“ 420年,东晋灭亡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前秦) 东晋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更替表 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南: 北: 二、南朝的政治 朝代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西晋 宋 —479年 齐 萧道成 479年—502年 梁 萧衍 502年—557年 陈 陈霸先 557年—589年 两晋、南朝简表 洛阳 建康 东晋 南 朝 司马炎 司马睿 刘裕 266年—316年 317年—420年 420年 梁 陈 宋 建 康 齐 建 康 建 康 建 康 南朝 疆域最大的朝代 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劫 朝代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西晋 宋 齐 萧道成 479年—502年 梁 萧衍 502年—557年 陈 陈霸先 557年—589年 洛阳 建康 东晋 南 朝 司马炎 司马睿 刘裕 266年—316年 317年—420年 420年—479年 两晋和南朝的更替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中国地理区域,广义上是指长江下游之南,一般多指长江下游南岸区域。 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发展的并不如北方,抑或说南方都还是蛮夷之地。 这种情况一直到东汉江西都还是属于一片尚未等待的开垦之地。人口却增加到166万,到东汉时人口激增。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我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1.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主要原因) 江南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土地肥沃。 2.江南自然条件优越,适于农耕经济发展。 3.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4.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三)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4.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1.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生产工具、技术。(主要原因) 2.江南自然条件优越,适于农耕经济发展。 3.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表现: 农 业: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很多水利。农业技术也有很大改进。 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 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小麦推广 水稻为主 水稻育秧移栽 五岭以南地区种植双季稻 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种桑养蚕 培植果木 种植药材 手工业: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南朝青瓷莲花尊 南朝青瓷刻花单柄壶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gēng)鱼,或火耕而水耨(nòu)…无积聚而多贫。” ——司马迁《史记》(汉朝) 江南……民户繁育……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南朝) 讨论:汉朝时的江南与南朝时的江南有什么相同 与不同?原因是什么? 相同: 地域辽阔(自然条件) 不同: 人烟稀少到民户繁育(人口增加) 江南由贫穷到富裕(经济水平提高) 原因: 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 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意义: 促进南方商业的兴旺和城市的繁荣, 建康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城市。 建康:中国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东晋南朝 时期江南 地区的开发 南方政权更替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的 兴亡 南朝的统治 门阀士族政治:“王与马,共天下” 时间:317年-420年 事件:北伐中原(淝水之战) 王朝:宋、齐、梁、陈 政治 前期(宋):社会安定 后期(梁):侯景之乱 原因 表现: 影响: 南方战乱少、较安定 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趋向平衡 为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础。 本课小结 1.“王与马,公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 ) A.西汉 ?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2.“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这两个成语称赞了哪一人物的报国志向( ) A.曹操 ?B.王导  C.祖逖 D.王敦 3.西晋末年至南朝初期的170年间,我国 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口向北迁移 B.经历了无法抗拒的瘟疫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4. 南朝时,以为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去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 A.广州 B.建康 C.扬州 D.荆州 5.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 )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生产工具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④南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B 北齐 西魏 北周 十六国 北朝 西 晋 南朝 梁 齐 东晋 北魏 东魏 宋 陈 魏 蜀 吴 三国 两晋 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