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昆明的雨》课件(共42张PPT)+教案+素材

资料详情
需要75个学币
ID:2-10256706
版本:统编版
类型: 素材 课件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92.5MB
日期:2021-09-26
作者:素面女孩
星级:5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共42张PPT) 他曾在昆明生活了7年,这是他一生中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鸡毛》《沈从文先生在西联大》《昆明的吃食》《泡茶馆》是他在昆明期间写关于人文、景物、饮食等方面的作品。 新课导入 17 昆明的雨 生活的美感与诗意 理解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与怀念之情。(难点) 学习目标 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文中昆明的雨的特点,品味文章淡而雅的语言风格。(难点)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汪曾祺的作品朴素、淡雅,读来韵味无穷,带着中国文学特有的书香之气和江南的泥土芳香,他也因此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他的作品里有一种文人雅士的闲适、恬淡和从容。 作者简介 背景链接 1939年开始 汪曾祺在昆明生活学习了7年。这7年,是他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还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7年间,汪曾祺走遍了昆明的大街小巷,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他来说,昆明无异于他的第二个故乡。 1984年 5月19日 四十多年后,汪曾祺还对昆明念念不忘,于是写下了这篇散文。 本文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三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略有改动。 乍( ) 辟邪( ) 鲜腴( ) 篱笆( ) 格调( ) 吆喝( ) 暮年 情味 苔痕( ) 密匝匝( ) 连绵不断 张目结舌( ) 读读写写 zhà bì yú diào yāo he tái zā jié 初来乍到、乍冷乍热 lí bɑ 八卦( ) 晕倒( ) 鸡 ( ) 扳尖( ) 炽红( ) 缅甸( ) 寡妇( ) 一碟( ) 绿釉( ) 檐下( ) 饱涨( ) 青头菌( ) 黄焖鸡( ) bān chì diàn ɡuǎ dié yòu yán zhànɡ jùn mèn ɡuà yūn zōnɡ ( )角落 ( )角色 角 多音字 jiǎo jué 【串句记忆法】这样鲜(xiān)艳的花儿在这个山谷中确实很鲜(xiǎn)见。 ( )菌子 ( )细菌 菌 jùn jūn 形近字 腴( ) 谀( ) 丰腴 阿谀 yú yú 娇( ) 矫( ) 骄( ) 娇气 矫健 骄傲 jiāo jiǎo jiāo 【串句记忆法】他个性腼(miǎn)腆,不善表达,即使十分想念过世的爷爷,也总是默默缅(miǎn)怀,父母只好劝慰他不要沉湎(miǎn)于忧伤。 词语解释 连续不间断。 ______不断 新鲜肥美。 鲜___ 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___目___舌 非常浓密的样子。 密______ 晚年。 ___年 夏季的第一个月。 ___夏 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___喝 连绵 也说“连绵不绝”。 腴 张 结 现多作“瞠(chēnɡ)目结舌”。 匝匝 暮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孟 农历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 吆 昆明的雨季有什么特点?(用课文原话回答)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整体感知 本文除了雨还写了什么? 仙人掌 各种菌子 杨梅 缅桂花 整体感知 课文从一张描绘昆明人家的画开始写,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①由画入文,出人意料,有开篇奇崛之效。 ②画画之事与课文的文脉是相承的:地点在昆明,点出了“雨季”二字,所提及的“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在后文均有描述。 ③自然地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的话题。 课文精读 第2段独句成段有什么作用? 我想念昆明的雨。 内容上 点明了文章中心,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切怀念。 结构上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画面的介绍,引起下文对“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 第4、5段写出了昆明的雨季的什么特点? ①雨季长,但并不使人厌烦,也不使人气闷; ②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③雨季是浓绿的。 文中具体写了昆明雨中的哪些物、哪些人、哪些事? 昆明的雨 仙人掌 各种菌子 杨梅(苗族女孩子叫卖杨梅) 缅桂花(房东母女送房客们缅桂花) 莲花池(满池清水,陈圆圆石像) 酒店小酌(躲雨的鸡,大木香花) 第7段介绍了昆明雨季的哪些菌子?分别有什么特点? 雨季菌子 牛肝菌 鸡油菌 青头菌 干巴菌 色如牛肝,滑嫩鲜香 中看不中吃 鸡枞 浅绿色,格调较高 中吃不中看 菌中之王,味道鲜浓 插叙 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 ,他跳下去把鸡 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 随处可见。 插叙笑话,说明鸡 虽是名贵山珍,但在昆明随处可见,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将干巴菌比作“半干的牛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形象地写出了干巴菌的外部形态,突出其“不中看”的特点。 比喻 文中用不少笔墨写了多种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 共同特点:生长旺盛、肥大。 昆明雨季的持续时间长、雨水均匀。 衬托 怎样理解第9段中的这句话? 这句话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感情。作者陶醉于雨中缅桂花浓郁的馨香之中,“心软软的”。作者感慨于房东惜花又送花的纯朴,赞美了房东的热情、善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缅桂花的喜爱与对昆明的怀念之情。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如何理解第10段“木香花湿雨沉沉”这句诗中“沉沉”所表达的情感? “沉沉”既是对漫天细雨的形象描写,也是作者心情的真实写照。它写出了作者对昆明那段生活的留恋之情和对那种心境的怀念,以及作者淡淡的乡愁。 分析第11段在文中的作用。 我想念昆明的雨。 内容上 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怀念之情。 结构上 照应第2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这是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其中有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景物的美 草木浓绿、仙人掌、木香花…… 滋味的美 各种美味的菌子、杨梅 人情的美 房东给各家送缅桂花 氛围的美 雨天与友人酒店小酌 景色美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巧妙将诗句结合起来,一个“深”、一个“长”我们眼前似乎出现了雨中绿意欲滴的华润之美,嫩叶挣长的生机之美。短短十字,将昆明雨季下草木的茂盛和兴旺一概而出。 品美 “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色的花” 嫩绿的仙人掌和金色的花相搭配,还有牛肝颜色的牛肝菌,淡黄色的鸡枞,淡妆浓抹色彩相宜给我们一场视觉的盛宴,五颜六色的真美啊! 色彩美 品美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这东西也能吃?! 这东西这么好吃?! 品美 滋味美 (1)这东西也能吃?! (2)这东西这么好吃?! ——怀疑、疑虑、嫌弃、厌恶 ——惊讶、惊叹、出人意料的惊喜 品美 滋味美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品美 滋味美 “牛肝菌色如牛肝 ,滑,嫩,鲜,香,很好吃。” 运用逗号断句,每一处的停顿都是在为我们留有品味的空间,读时就好像牛肝菌入口滑溜溜的,像抚摸到出生婴儿的肌肤一样,嚼一下,软软的,此时菌子的鲜味散发出来刺激着味蕾,顺着喉道进入我们的胃,暖暖的。 品美 滋味美 “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像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一点也不酸……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通过对杨梅外形的描绘,不仅体现了昆明杨梅的独特。“好像”作者虽然不太确定,但在作者心中昆明的杨梅是独一无二的,表达了对昆明独特的喜爱。 品美 滋味美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 ’,声音娇娇的。” 在这样的灰色的雨季中,突然有“小花帽”“绣了花的鞋”这些温暖的颜色的映入眼帘,让冷色的雨画面亮丽了起来,“娇娇的”声音闯入,让无声的静态画面,因叫卖声多了一份灵动,一下让整个画面鲜活了起来,灵动的起来。 品美 外貌美 每天“和”好些”可见缅桂花是他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大约是“怕”主要的经济来源被破坏,“怕”写出了房东的艰辛与不易。 没有高声呵斥,没有立牌禁止,而是常常给各家各户送去“七寸”盘子里“满满”的缅桂花。 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 品美 人情美 深入探究 这是一篇内涵丰富、饶有情趣的散文。表面上看,内容特别“散”,但是散中有整,散而又聚,散其形而聚其神。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本文篇幅不长,但所叙景、事、物等较多,这些描写显出“杂”的特点,这也是本文“形散”的体现;同时,它们都围绕着核心,即怀旧与珍视,追溯岁月流逝之后留下的珍贵回忆,表达对过往人生的珍爱。全文以“我想念昆明的雨”这样一条情感线索串起当年的回忆,起到了形散而神聚的效果。 结构梳理 昆明的雨 由画开篇,引出话题:“我”想念昆明的雨 总写雨季特点:长,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雨季的生活经历:引发乡愁、诗情 深切怀念 热爱生活 细说雨季中代表性的景、物、人:仙人掌、菌子、杨梅、苗族女孩等 点题,照应上文 房东送缅桂花 莲花池边酒店小酌 主旨归纳 文章以昆明的雨为出发点,描写了昆明雨季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充分体现了昆明雨季的自然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对过往岁月的想念以及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 拓展延伸 古诗词中雨的意象 雨在古诗词中充当了重要的抒情意象,一类寓意愁苦,如相思、离愁、生活环境艰难、愁绪绵长等;一类寓意喜悦、希望、生机。无论苦雨,还是喜雨,其实都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了解雨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感情色彩和隐含的深层含义,将有助于理解诗人的内心感受,领悟诗词的深远意境,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类型 寓意 例句 苦雨 喜雨 借雨诉相思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借雨写离愁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借雨写愁绪绵长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借雨写理想抱负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借雨写生活环境艰难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借雨写希望、生机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借雨写喜悦之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bìn) 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赏析】这首词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作者少年追欢逐笑,无忧无虑;壮年漂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处境萧索,寂寞孤独:一生的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结尾两句,无声感慨,字字千钧。因受亡国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夜雨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作者沉重的亡国愁情、人生愁绪。 汪曾祺先生一生坎坷,但他始终能够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以平淡的心感受人生艰难,并且创造了积极的、乐观的、诗意的、美的文学人生。课下读一读汪曾祺先生其他的文章,体会他浓烈如火的真情怀。 课后作业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