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185练)(含答案)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2-10244629
版本:通用版
类型: 试卷
地区:全国
文件:137.2KB
日期:2021-09-23
作者:21jywx_62589014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1032510012230100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185练) 基础题组-171450340360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随着公共生活空间日益拓展,人们的交往与合作愈加丰富多样,集体行动以及由此产生的集体责任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在集体行动中,个人以公共理性参与集体行动,在公共生活中与他人的行为选择发生重叠、缠绕和相互作用,进而双方根据在交互结构中形成的集体理性作出选择。这种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之间的交互关系就是集体行动背后的交互理性结构。它让个人在作出选择的时候获得了超越个体的集体思维方式,也为个人生存的社会性提供了道德基础。 理解集体行动,要避免个体主义的视角,要认识到简单物理还原论的不足。仅仅从行动的物理基础出发,只是在物理层面描述和重现了行为的发生,并没有提供对于集体行动完整的真正的理解。例如,一个乐团的交响乐合奏这个集体行为不仅仅是“单管演奏者在第三节开头吹出了一个低音”,加上“首席钢琴师弹出F大调音阶”,加上“大提琴手接连拉出三个跳音”,即便这个客观物理的描述可以不断叠加,最后穷尽整场演奏会的所有细节,却依然无法让我们真正理解乐团合奏这个集体行动。这种方法论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恰恰是“乐团要合奏交响乐”这个集体行动的理由解释了每个演奏人员的个体行为,而不是每个演奏人员的个体行为解释了集体行动。 理解集体行动,要重视它的双重实现条件。一方面,集体行动的实现有赖于个体对集体行动的认同和理解;另一方面,集体行动的维系有赖于外在制度和秩序。长期、稳定、有效的合作不能只依赖于个体动机的简单重合。只有在个体动机之上设立制度和秩序,稳固集体行为的实现方式,才能保证集体行动有效进行。 人们从公共理性的角度出发思考自己的行为,同时成全他人的利益和价值,这种思考和选择方式让我们与他人之间产生了深刻的道德关联,这种道德关联消解了集体行为离散的可能性。正如当代研究集体行动的美国学者玛格丽特·吉尔伯特所指出的,真正的集体行动具有一种独特的道德基础,而这种道德基础来自集体成员之间通过共同承诺而形成的责任。承诺参与到集体行动中的每个个体都有道德责任去完成集体行动中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自觉自愿的参与个体具有促成道德的集体行动的动机和能力,而道德的集体行动触发了个体自觉自愿的参与。前者是后者的潜在条件,超 然 客公众号而后者是前者的实现条件。 在集体面对重大危机和挑战时,集体行动的意义格外突出,认真理解并参加集体行动也就更为重要。譬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人们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接种疫苗从而拥有病毒抗体。考察每个人佩戴口罩的理由和动机,如果人们不仅是想要保护自己的健康或为了遵守有关规定,而且为他人的健康着想,认识到如果自己不佩戴口罩,那些尚未接种疫苗的人就可能被置于危险之中,并由此自发产生道德责任信念,做到“我要为你戴上口罩”的时候,个体之间的道德责任关系就得以实现,这样的集体行动对构建我们的美好生活当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田洁《集体行动与我们共同的责任》) 材料二: 集体行动是一个常用的政治学和社会学概念,每一次应对疫情的行动都属于集体行动,集体行动会转化为集体记忆,进而滋养集体认同。 此次防范和应对疫情,呈现的是以国家政治动员为“发动机”,国家权力运行机制和资源调配体系为“路由器”的整体联动以及社会的全面响应。由于应对目标系于国民健康乃至生命,且与每个人密切相关,而且具有“迫不得已”“尽心尽力”“唯求有效”的特点,因而,这是一场整个国家、全体国民参与的集体行动,具有巨大价值和深远意义。 目标明确、组织性很强的集体行动由众多的个体实践和群体实践汇成。根据保罗·康纳顿关于体化实践和刻写实践的划分,体化实践强调实践主体亲身参与,一个微笑,一个点头,都是为人所牢记的一种意义表达。此次疫情应对中的体化实践是疫情中无数“逆行者”的言行与作为,是全民立足本职的综合响应与配合。而刻写实践则是通过描述、记录等媒介工具捕捉和保存信息。在此次疫情应对中刻写实践则是每天更新的让人焦虑、心痛的关于确诊、死亡病例的数据,是让人泪目的关于牺牲、奉献、捐助的事迹报道。通过人类的心智机能,体化实践与刻写实践又转化为个体记忆以及累加、建构起的群体记忆。实践越是艰难困苦,记忆越是刻骨铭心。 集体记忆是集体认同的前提。集体行动的过往会转化为集体记忆,而集体记忆又是生成集体认同的养料。认同(Identity)就本义而言指的是自身独特的、与他人不同的特征。一个群体区别于另一个群体的特征大都是在历史中形成的,这些特征是通过诸多符号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些特征构成一个群体集体意识的基础。回顾人类历史的发展,似乎存在一个规律,除了曾经的荣光,那就是苦难的集体记忆往往能够激发出凝结与建构力量。这些不幸与灾难往往激发一个人、一个民族奋发自强,激发人们从灾难中吸取教训,走向成熟。 集体记忆滋养集体认同。群体认同其实是一个群体共享的概念,是用来指称来自集体成员共同的旨趣、经历以及团结。群体认同既不是天生就有的,也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作为不同的社会运动参与者,在相互之间的作用过程中而产生的。集体记忆不仅能为社会变迁不断拾起一个民族群体的过往,还能为这个民族当下和未来的凝聚,提供和积攒必要的素材。集体目标、一致行动、对于好的预期和不幸的伤害,都会凝结成刻骨铭心的记忆。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保证集体记忆传承的条件是社会交往及群体意识需要提取该记忆的延续性。 时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是一种空前的集体行动。随着时间的流转,集体行动也在向集体记忆转化,集体认同既处在与集体行动相伴而生的现在时,又会依托集体记忆而延续至将来时,基于呵护生命的集体的行动、记忆与认同的主旋律就是万众一心、战胜疫情。 (摘编自严庆《在应对疫情中增强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公共生活空间越得到充分扩展,人们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就会越丰富多样。 B.集体理性决定了个人在参与集体行动中人际交往行为的发生方式和交互结构。 C.单单从行动的物理基础出发来理解集体行动是不完整的,会犯本末倒置的错误。 D.集体行动既有赖于个体对集体行动的认同和理解,又有赖于外在的制度和秩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集体思维方式只能在个体参与集体行动与他人的行为选择相互作用时才能获得。 B.一个团队中某个个体的恰当行为取决于该个体能否认同和理解集体的行动。 C.领导者要想增强本集体的凝聚力就必须使其个体成员之间产生深刻的道德关联。 D.中国能有效应对新冠疫情是因为每一个中国人都理解并参与了这一集体行动。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保罗·康纳顿“体化实践”观点的一句是(3分) A.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B.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 C.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4.请结合材料的相关内容,给“群体认同”下定义。(4分) 5.两则材料都是围绕“集体行动”展开议论,论证各有侧重,请结合文本对比分析。(6分) -18097585090 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葵爷的马车 1944年秋,小日本鬼子赶到三井村的时候,葵爷的马车已经利索地赶了六年。 那两根小叶槐的车把是葵爷当年窝了三天的劲打造出来的,凿了洞孔,扣上木架,葵爷牵来白马,套上绳,一辆崭新的马车便活生起来。葵爷赶着马车,开始走街串巷:“收破烂来,卖废铁!”声音那个亮,从村东头能听到村西头。 小日本一来,葵爷看着院子里堆成五大垛的废铜烂铁,心里犯了嘀咕:县里收购站也不知道还开不开,以后处理这些废品就不怎么得劲了。葵爷早晚出来转悠一圈,打探打探。那些小日本砍了村外的树,搭起很多的房子,葵爷见了心里直骂娘。特别是看见日本兵戴的帽子就笑,说那玩意也叫帽子?两边拉那么长的布块,真像猪耳朵。 这天中午,葵爷收了半马车破烂回家,却看见一群小鬼子站在自家院子里头,齐刷刷两排;堂屋门前面,他常躺着休息的藤椅上坐着个日本人,精悍的脸上戴着眼镜,紧束的腰间别着军刀,架势像个军官;旁边站着的是后村三十岁的老疤。老疤看见葵爷进门,向那个军官猛地低了一下头,又转向葵爷:“葵爷,这位是皇军驻咱县的小田上佐少校,也是皇军物资后备处的直属专员。小田专员等你很久了,有件事情得跟你说。”葵爷拴住马,还没回话,老疤咽口吐沫继续说道:“现在皇军前线需要铁和铜,要造小型船,所以,你这破铁烂铜就归皇军了,明天就拉。专员说了,会赏你一块大洋,这也是亲民政策的体现。亲民,你懂吗?”说完,看了一眼葵爷,呵呵一声短促的冷笑。 葵爷心里一凉,没有办法,点点头要接大洋,却被一边冲出的儿子德柱抢了去,葵爷骂了他一句。老疤回头又吃吃两声笑,低头哈腰地跟着小田走了。等两排小日本也刷刷地离开后,葵爷对着他们的背影又骂:“呸!汉奸狗腿,一群猪耳朵。”回头,儿子也没有了踪影,不知去哪里花销去了。 次日天刚亮,葵爷家门口就开来四辆大车,一阵忙活后,葵爷几年的辛苦就空了,只剩下一垛破布。葵爷几天前在临近县里的镇上听说,小日本快不行了,他们马上要溃退了,可如今谁能想到他们会这么快到这个偏僻的村子来收集废铜烂铁造船,以防溃败时顺利回国。葵爷有些后悔没有早卖掉破烂。大车叮叮咣咣地离开后,葵爷想再有了铁还是被他们抢走,干脆卸了马车,立在墙壁上。葵爷打算歇业了。 葵爷歇业后也不常外出,反正日本人鉴于他的贡献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他就待在家里抽抽烟,喂喂马,闲着。 不久,日本人设了很多关卡, 开始扫荡。把村里和临镇的铁具统统缴了上来,还炸了两座桥,拆走了铁条和钢筋。在别处的村子还杀了不少阻止收缴的人,一丝不挂的吊在树上示威。逮了不少鸡鸭,侮辱了不少女人,烧了不少房子。看见日本人,村人的牙咬得咯咯响。 一天,葵爷出门,刚坐到井边想跟村人聊两句,一个说:“葵爷,你以后就别收破烂了,跟你儿子享福吧,他都成了小田身边的红人了,还跟着老疤抢东西呢。”他们说几句就走了,躲着一样。葵爷一愣。来到第二口井边,又有个老人说:“三兄弟啊,德柱这孩子虽然从小没了娘,可仿你,有本事,他得到的赏钱就够你们老少花的了。”葵爷把三井村的三口井走遍了,也没有挂住脸面,就径直回家了。 第二天,葵爷就赶着马车出村了,一路还是那么吆喝“收破烂来,卖废铁!”小日本的关卡士兵知道葵爷去收铁,就客气地给他开道。村里人看了,摇头叹气:“儿子给日本人卖命还不行,老子也上马,真识时务。” 等葵爷回来的时候,马车上除了几块烂铁外,还有一个雕刻有花纹的大箱子,看上去像有几百年的样子。葵爷的车子赶得快,村人也没有来得及跟他说话:乖乖,你瞅瞅,葵爷收着古董了,就那箱子也得值一笔钱!葵爷到家四天没出门,村外传言都传疯了,说他收到了宝贝,关卡的日本兵不识货。 第五天,德柱回来了。一进院门,看见父亲从一个墙角的地窖里钻出来,窖口边新鲜的土还透着褐色。葵爷还没有开口,德柱就狠狠地插上门闩飞奔过来:“爹,听说你收到了一件古董?” “嗯,可不能让日本人知道。” “爹,真的?嘿嘿,是什么古董,我看看。”停顿了下,又神秘地说:“我正是奉小田的命令来取宝贝的。小田说了,重重有赏啊。爹,你说这乱世里,咱不靠日本人靠谁呀!” “放屁!世道怎么乱,心窍不能乱。好了,我知道你倔了心了,为了你的将来,我成全你。安全起见,这几天我挖了地窖,那个箱子我放地窖里了,你自己去拿吧!”德柱来到地窖边,顺着侧壁的脚坑进了有四米多深的地窖,他高兴地打开箱子,却傻眼了:“爹,怎么是一块木头,那宝贝呢?”葵爷没有听完,就挥动大铁做往窖里填土,那土如瀑布一般倾泻,瞬间就淹没了下面的嘶喊。填平了地窖,葵爷流着眼泪,把地窖口铺满了破布。 后来,葵爷锁了院门,赶着马车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等第二年日本人投降后,七十岁的葵爷才赶着马车回到三井村,车上装着一堆收来的废铁。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两根小叶槐的车把的细致描绘是为了表明葵爷在三井村是个数一数二的造车的好手。 B.葵爷的儿子抢走了一块大洋,说明他是个贪图享乐、不顾大义的人。葵爷骂他实际上也对鬼子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C.三口井边的人们恭维葵爷,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夸奖葵爷的儿子,语带妒意。 D.葵爷行事稳重,随时而化,使得小日本的关卡士兵知道他去收铁,都客气地得给他开道。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说葵爷赶了六年的马车,然后再说他造车的手艺,用了“后交代”的手法,引人入胜。 B.老疤“吃吃”两声笑,低头哈腰的表情、动作的描写从反面衬托了葵爷有骨气、爱国的本性特点。 C.“等葵爷回来的时候,马车上除了几块烂铁外.还有一个雕刻有花纹的大箱子”此处设疑,让故事扑朔迷离。 D.小说描述了葵谷收废铁被鬼子强行征用时的愤怒又无奈,儿子变成汉奸时毅然决然,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激烈。 8.文学作品中如果没有细节,就等于人没有了血肉。没有细节的文学作品不能称之为艺术,也不值得欣赏品味。请找出本文几处细节描写,加以赏析。(4分) 9.“葵爷的马车”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6分) -29210395605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期,数字人民币项目捷报频传:“工行数字人民币捐赠上链测试”“数字人民币苏州红包试点”等。同时,关于数字人民币的原理介绍,“双层系统设计”“替代现金”“可追踪溯源”等很多设计理念想必大家已有所耳闻。但抛开战略意义不谈,究竟数字人民币在未来的实施推广,将如何对我们的生活起到积极意义,可能大家还处于“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状态。 一、线下生活——老百姓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持有“电子化现金”。 1.“持有数字人民币,就等同于持有现钞。享有国家信用赋予的无限法偿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能拒绝接受。”——对比现阶段大家将资金存放在各类第三方机构,在产生交易需求时需向机构请求“代付”的模式有着根本上的进步:法律上,杜绝了线下商户只支持某类第三方支付工具收款的情况。流通上,数字人民币采用松耦合设计,以“电子化现金”为载体打通各类支付工具,让商户收款及资金流通更加便利。安全性上,不必再担心第三方支付机构经营风险而影响资金安全。数字人民币持有者通过“实名+私钥”形式,将对自己的资金享有100%控制权。 2.数字人民币具备可控匿名的特性。生活中具备替代持有现金的需求的条件,不仅可为国家节约现金铸造、存储管理所需的大量资源,还携带方便、无卫生隐患(疫情期间意义重大),也基本杜绝了被物理行窃的可能。 3.最后,使用数字人民币“碰一碰”功能有望实现离线转账(不愁付款时手机信号不好),让线下购物、转账等场景更加便捷安全。 二、线上支付——享受更加专业、人性化的服务体验。 1.再也不用担心类似“我的钱存微信里,没法在淘宝下单”的问题。 相信大家平时都会碰到一个问题,当我们下载一个App并进行消费支付时,需要先做余额充值、绑定银行卡或是调用第三方支付钱包等操作。虽说现阶段第三方支付满足了大部分场景的需求,但随着互联网巨头们支付场景的争夺日益激烈,“淘宝购物常年不支持微信付款”“美团开始禁止使用支付宝订外卖”等新闻层出不穷。利益博弈下,支付场景的相互壁垒,不便利的是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使用数字人民币钱包,将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前文我们提到,数字人民币的松耦合设计,将不再依赖于各类第三方机构的账户即可进行支付流通。想象这么一个场景:我们只需要在手机里安装并认证一个数字人民币钱包,即可授权并接入为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任意互联网公司的交易接口,如淘宝、微信等(需是认证机构),今后无论是网购、外卖,或是生活缴费等所有线上的支付行为,都不再需要向第三方机构充值或绑定银行卡即可使用,做到“用完即走”。同时,数字人民币在线上的成功流通,也会逐渐消除“钱在支付宝里,没法直接向微信转账”这类极其不便利的“账户隔离”问题,为老百姓日常转账需求提供便利。 2.互联网公司回归线上场景建设,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 数字人民币自成账户体系,弱化了对第三方机构(主要是互联网公司)的账户依赖性,形成“金融脱媒”的效果,不仅在安全性、隐私保护上得到极大的提升。也可反向促进互联网公司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将更多的精力、资源重新倾注在服务场景的建设和优化上,而不是激进的跨行探索,在支付方面开展竞争。从而让专业的金融服务回归银行体系,让美好的生活服务回归互联网,让客户享受到更加专业和人性化的使用体验。 三、打击违法——大数据保护老百姓财产安全。 数字人民币采用“一币、两库、三中心”的设计架构,其中的一个重要中心为“大数据分析中心”。该机构主要负责监管通过数字人民币进行洗钱、资金盘等违法犯罪的行为。通过KYC、AML、支付行为分析、监管调控指标等全方位手段,可第一时间对可疑账户进行冻结或标记。并提交公安部门侦察,防止不法分子通过洗钱、传销、资金盘等进一步对社会造成危害,保护老百姓资金安全。 长远角度,可在大数据分析中心的业务基础上,建立可疑账户预警平台。当我们准备向可疑账户进行数字人民币转账、支付或授权等操作时,平台将立即送达预警信息至操作方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可及时避免资金损失。 (摘编自《移动支付的升级与数字人民币》) 材料二: 数字人民币正式揭开神秘面纱,是从公测开始的。10月,深圳市联合央行开展“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约两个月后,苏州市联合央行开展了“双12苏州购物节”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试点。 两次公测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如深圳试点范围在罗湖区的3000余家商户,苏州试点覆盖全市近万家商户。苏州试点活动还有几大新增亮点,包括首次支持京东商城线上消费,“双离线”支付测试等。 从两地公开试点看,目前主要落地于小额高频零售支付场景,如商场超市、日用零售、餐饮消费等。而数字人民币测试的场景不止于此,如此前苏州相城区部分公务员的部分福利,已通过数字人民币的形式发放,深圳部分银行也做过内测。 未来应用场景亦有不小的想象空间。记者在苏州试点期间获悉,智慧停车、党费缴纳等场景已在苏州相城区落地,苏州地方与京东、美团等平台也在保持接触。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表示,不排除数字钱包成熟后,也会成为大额支付的工具。 (摘编自《超14万人中签“尝鲜”数字人民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数字人民币在线下生活中让老百姓真正意义上持有“电子化现金”,得益于它不依赖第三方代付,可以离线等功能。 B.使用数字人民币“碰一碰”功能就可实现离线转账,让线下购物、转账等场景更加便捷安全。 C.有了数字人民币钱包,即可接入任意互联网公司的交易接口,不再需要通过第三方机构付款,做到“用完即走”。 D.智慧停车、党费缴纳、大额支付等场景都是想象中未来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会给现代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阶段大家将移动支付的资金存放在各类第三方机构,存在因该机构经营风险而带来的资金安全问题。 B.数字人民币具备替代持有现金的需求的条件,使用携带方便、无卫生隐患,杜绝了被物理行窃的可能。 C.数字人民币带来“金融脱媒”的效果可反向促进互联网公司今后在服务场景的建设和优化上倾注更多的精力和资源。 D.与深圳开展的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相比,“双12苏州购物节”数字人民币试点覆盖商家更广,亮点更多。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移动支付场景壁垒的一项是( )(3分) A.淘宝购物常年不支持微信付款。 B.美团禁止使用支付宝订外卖。 C.京东不支持支付宝付款。 D.某些平台指定商品投递公司。 4.阅读论述类文本从理清思路开始。材料一观点明确,论述思路清晰,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数字人民币对我们的生活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数字人民币的优势。(6分) -768359525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采 薇(节选) 鲁迅 这半年来,不知怎的连养老堂里也不大平静了,一部分的老头子,也都交头接耳,跑进跑出的很起劲。只有伯夷最不留心闲事,秋凉到了,他又老的很怕冷,就整天的坐在阶沿上晒太阳,纵使听到匆忙的脚步声,也决不抬起头来看。 然而这不平静,却总是滋长起来,烙饼不但小下去,粉也粗起来了。养老堂的人们更加交头接耳,外面只听得车马行走声,叔齐更加喜欢出门,虽然回来也不说什么话,但那不安的神色,却惹得伯夷也很难闲适了:他似乎觉得这碗平稳饭快要吃不稳。 十一月下旬,叔齐照例一早起了床,要练太极拳,但他走到院子里,听了一听,却开开堂门,跑出去了。约摸有烙十张饼的时候,这才气急败坏的跑回来,鼻子冻得通红,嘴里一阵一阵的喷着白蒸气。 “大哥!你起来!出兵了!”他恭敬的垂手站在伯夷的床前,大声说,声音有些比平常粗。 伯夷怕冷,很不愿意这么早就起身,但他是非常友爱的,看见兄弟着急,只好把牙齿一咬,坐了起来,披上皮袍,在被窝里慢吞吞的穿裤子。 “我刚要练拳,”叔齐等着,一面说。“却听得外面有人马走动,连忙跑到大路上去看时——果然,来了。首先是一乘白彩的大轿,总该有八十一人抬着罢,里面一座木主,写的是‘大周文王之灵位’;后面跟的都是兵。我想:这一定是要去伐纣了。现在的周王是孝子,他要做大事,一定是把文王抬在前面的。看了一会,我就跑回来,不料我们养老堂的墙外就贴着告示……” 伯夷的衣服穿好了,弟兄俩走出屋子,就觉得一阵冷气,赶紧缩紧了身子。伯夷向来不大走动,一出大门,很看得有些新鲜。不几步,叔齐就伸手向墙上一指,可真的贴着一张大告示: “照得今殷王纣,乃用驿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逷其王父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此示。” 两人看完之后,都不作声,径向大路走去。只见路边都挤满了民众,站得水泄不通。两人在后面说一声“借光”,民众回头一看,见是两位白须老者,便照文王敬老的上谕,赶忙闪开,让他们走到前面。这时打头的木主早已望不见了,走过去的都是一排一排的甲士,约有烙三百五十二张大饼的工夫,这才见别有许多兵丁,肩着九旒云罕旗,仿佛五色云一样。接着又是甲士,后面一大队骑着高头大马的文武官员,簇拥着一位王爷,紫糖色脸,络腮胡子,左捏黄斧头,右拿白牛尾,威风凛凛:这正是“恭行天罚”的周王发。 大路两旁的民众,个个肃然起敬,没有人动一下,没有人响一声。在百静中,不提防叔齐却拖着伯夷直扑上去,钻过几个马头,拉住了周王的马嚼子,直着脖子嚷起来道:“老子死了不葬,倒来动兵,说得上‘孝’吗?臣子想要杀主子,说得上‘仁’吗?……” 开初,是路旁的民众,驾前的武将,都吓得呆了;连周王手里的白牛尾巴也歪了过去。但叔齐刚说了四句话,却就听得一片哗啷声响,有好几把大刀从他们的头上砍下来。 “且住!” 谁都知道这是姜太公的声音,岂敢不听,便连忙停了刀,看着这也是白须白发,然而胖得圆圆的脸。 “义士呢。放他们去罢!” 武将们立刻把刀收回,插在腰带上。一面是走上四个甲士来,恭敬的向伯夷和叔齐立正,举手,之后就两个挟一个,开正步向路旁走过去。民众们也赶紧让开道,放他们走到自己的背后去。 到得背后,甲士们便又恭敬的立正,放了手,用力在他们俩的脊梁上一推。两人只叫得一声“阿呀”,跄跄踉踉的颠了周尺一丈路远近,这才扑通的倒在地面上。叔齐还好,用手支着,只印了一脸泥;伯夷究竟比较的有了年纪,脑袋又恰巧磕在石头上,便晕过去了。 【注】鲁迅创作于1935年12月,故事的主人公叔齐和伯夷是商代小国孤竹国的公子,他们在周武王 建立周朝后决定不吃周朝的粮食,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 文本二: 《故事新编》有哪些不同于其他传奇体小说的特点?这指的是鲁迅实现传奇体小说艺术特性的创新经验。人物语言须有谈资,而谈资与场面又相关。《故事新编》善写场面,场面中的人物就某话题各抒己见,语言的魔力由此发挥。谈资多来自典籍。比如《理水》写大禹走后,京师日渐好转了,老百姓聚居在一起谈论大禹功绩、大禹何人,《随巢子》、《古岳读经》里大禹化为熊、大禹如何捉无支邪等传说成为谈资。人物出场还带出典籍所属背景,增加信息、丰满情节。如《非攻》中子夏的徒弟公孙高、学生耕柱子、曹公子、管黔敖、公输般等,这些人物连带着引出行义、送天下、钩拒、木鹊等历史事件的背景。还有叙述者对人物的描绘和对现场情境的议论等,也巧妙借自典籍语汇。如《奔月》中描写后羿拉弓射月形容为“眼光直射,闪闪如岩下电”。“岩下电”来自《世说新语·容止》有“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如果单有浓郁的古代典籍色彩,至多是古色古香,《故事新编》的奇幻色彩是在蕴含典籍因素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者语言中,又明显地夹杂现代语词。如《奔月》中女乙(对后羿)说:“有人说老爷还是一个战士”,女辛说:“有时看去简直好象艺术家”。“战士”、“艺术家”等是地道的当代人用语,放到传说中的后羿嫦娥,顿生奇幻感。由此,古代典籍所带有的斑斑锈迹,与充满现代气息的人物语言的结合产生了奇幻色彩。 (摘编自刘俐俐《鲁迅〈故事新编〉故事与小说的人类学思考》《文艺理论研究》)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就以养老堂的不大平静展开情节,既与下文伯夷的不问闲事形成对比,又为后文矛盾激化预设了伏笔。 B.叔齐不安的神色让伯夷觉得养老堂的安稳日子即将结束,表现出一味追求闲适安逸的伯夷的微妙的心理变化。 C.文中写大路两旁的民众不动不响,以静写动,体现出现场气氛的紧张,为下文叔齐、伯夷拦阻周王做了反衬。 D.鲁迅描写甲士们对叔齐、伯夷前后态度的变化、前后两次“立正”及“挟”“推”等行为,于幽默中显讽刺。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民众”在文中多次出现,构成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表现出他们追随周天子伐纣的积极态度。 B.姜子牙因其二人阻拦周王出兵伐纣而称其为“义士”,从中可以看出姜子牙对周王的出兵伐纣的举措也是不认可的。 C.鲁迅先生描写的叔齐、伯夷“不食周粟”举动与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所为,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D.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在命名上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隐含了推陈出新的独特意味。 8.请赏析文本一中的画线句。(4分) 9.文本二指出了传奇体小说艺术特性,请结合文本一进行分析。(6分) 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答案与解析 (第185练) 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I 1.B(“集体理性决定……交互结构”有误,原文说“双方根据在交互结构中形成的集体理性作出选择”,由此可见,“集体理性”不能决定“交互结构”) 2.C(A 把“个体参与集体行动与他人的行为选择相互作用”作为获得“集体思维方式”的充分条件,于文无据。B 逻辑不周延,犯了一面对两面的错误。D 说“每一个中国人都理解并参与了这一集体行动”于文无据,扩大了表述范围) 3.A(“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说的是读书中的思维行为,而非保罗·康纳顿“体化实践”所指的“实践主体亲身参与”的社会实践行为) 4.群体认同是指集体成员以保留在记忆中的共同的旨趣、经历以及团结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和行为标准,实现群体共享的集体意识。(答出“集体成员以保留在记忆中的共同的旨趣、经历以及团结”“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和行为标准”“实现群体共享”“集体意识”各得1分) 5.材料一开篇提出论点,指出现实社会关注“集体行动”和“集体责任”的迫切性;进而举例证明由集体行动来解释个体行为的合理性;第三段提出重视集体行动实现的双重条件,旨在明确二者的功能和依赖关系;进一步归纳出集体行动对构建美好生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3分)材料二也是开篇立论指出集体行动会转化为集体记忆,进而滋养集体认同。后面的论证以递进方式层层展开:集体行动转化为集体记忆,集体记忆又滋养集体认同。以此为基础归纳出疫情时期基于呵护生命的集体行动、记忆与认同的主旋律就是万众一心、战胜疫情这一结论。(3分) 现代文阅读II 6.B【解析】A.“数一数二”错,于文无据;C.“语带妒意”错。村民语带讽刺;D.“葵爷行事稳重,随时而化,使得小日本的关卡哨兵都客气地给他开道,”错,妄加揣测。故选B。 7.D【解析】D项“跌宕起伏”错。情节设置按发生发展的过程叙述,葵爷用计,只是增添了故事性。故选D。 8.①“老疤看见葵爷进门,向那个军官猛地低了一下头”,形象地刻画了老疤的奴才嘴脸。②“窖口边新鲜的土还透着褐色”,暗示葵爷的儿子听到消息就跑回来的急切。③“德柱就狠狠地插上门闩飞奔过来:‘爹,听说你收到了一件古董?’”形象地刻画了德柱急于讨好鬼子的丑态。(答对两点,分析透彻给满分,其他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解析】细节描写的作用主要有: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主旨得以升华。有的细节如果有艺术上的独特效果,也要进行分析。 9.①概括主要事件,串联情节的线索:造马车、收废铁、赶车收雕刻有花纹的大箱子.赶着马车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等第二年日本人投降后,七十岁的葵爷才赶着马车回到三井村,车上装着一堆收来的废铁。②衬托葵爷是有手艺、有爱国心、富有正义感的人。③寄托葵爷对马车的情感,表明马车对葵爷的重要性。(每对一点给2分,有合情合理的独到分析,可以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物象的作用。艺术手法上:衬托环境,有象征意义,比喻双关手法,内容丰富;人物上:突出或者丰富人物形象,衬托人物,寄托人物情感;情节结构上:线索作用,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跌起伏,吸引读者,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主题上:揭示和深化主题。 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I 1.A(B.材料一说的是“有望实现”,选项中“就可实现”将未然当已然。C.“接入任意互联网公司的交易接口”错误,根据材料一,应是“接入已认证的互联网公司的交易接口”。D.根据材料二“智慧停车、党费缴纳等场景已在苏州相城区落地”“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表示,不排除数字钱包成熟后,也会成为大额支付的工具”可知,选项中“智慧停车、党费缴纳”不是想象中的应用场景,“大额支付”是想象中的应用场景。) 2.B(“杜绝了被物理行窃的可能”错误,根据材料一“也基本杜绝了被物理行窃的可能”可知,B说法扩大了范围。) 3.D(“指定商品投递公司”不属于“移动支付场景壁垒”。) 4.①文章首先由新近的关于数字人民币的信息引出“数字人民币对老百姓日常生活起到积极意义”这一观点。②然后从“线下生活——老百姓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持有‘电子化现金’”“线上支付——享受更加专业、人性化的服务体验”“打击违法——大数据保护老百姓财产安全”三个方面分述数字人民币对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积极意义。(每点2分) 5.(1)更方便快捷。①数字人民币采用松耦合设计,以“电子化现金”为载体打通各类支付工具,避开支付场景壁垒,使用更方便快捷。②使用数字人民币“碰一碰”功能有望实现离线转账,使用更方便。(每点1分,共2分)(2)更安全。①不必再担心第三方支付机构经营风险而影响资金安全。②离线转账,让线下购物、转账等场景更加安全。③形成“金融脱媒”的效果,在安全性、隐私保护上得到极大的提升。④通过“大数据分析中心”的监管可以防止不法分子通过洗钱、传销、资金盘等对社会造成危害,保护老百姓资金安全。(每点1分,共4分) 现代文阅读II 6.B(说伯夷“一味追求闲适安逸”是夸大其词,曲解了人物形象) 7.D(A 作者并没有在文中表现民众积极伐纣的态度。B 姜子牙称其为义士并不能推出他反对周王出兵这个结论。C 本文所表现的并非夷齐的民族气节,而是表现两人的不知变通) 8.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叔齐的率性而为;(2分,手法1分,分析1分)通过语言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叔齐的心直口快、忠勇(义)。(2分,手法1分,分析1分) 9.①《采薇》善写场面,场面中的人物就某话题各抒己见,语言的魔力由此发挥。②人物出场带出典籍所属背景,增加信息、丰满情节,《采薇》中伯夷和叔齐的出场连带着引出周王伐纣等历史事件的背景。③叙述者的语言巧妙借用典籍语汇,如“上谕”、“恭行天罚”、“木主”等词即是典型的典籍语汇(举一例即可)。④在蕴含典籍因素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者语言中明显地夹杂现代语词,如“借光”“立正”“白蒸汽”等词语(举一例即可)。(6分,答出三点就可。每点2分,指出艺术性,并且结合文本一加以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