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179练)(含答案)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2-10197339
版本:通用版
类型: 试卷
地区:全国
文件:138.5KB
日期:2021-09-15
作者:21jywx_62589014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1099820011785600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179练) 基础题组-171450340360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病毒是导致人类疾病的一类重要病原体。早在还不知道什么是病毒的时候,人类就已经想方设法对付病毒了。 中国人明朝就开始使用人痘预防天花;1798年,英国医生詹纳发明了使用牛痘作为疫苗预防天花的方法;1885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明了狂犬病疫苗;1892年人类发现了第一种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这种病毒比细菌小,能让植物生病;1898年发现了首个动物病毒——感染牛羊的口蹄疫病毒;1901年发现了首个人类病毒——通过蚊子传播的黄热病病毒。后来,人们对病毒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病毒研究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病毒学。和一般人想象的不同,病毒学研究除了回答基础的科学问题、预防和治疗病毒病之外,还涉及开发和利用病毒。而这三种功能都离不开最重要的病毒研究工具: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这里需要先了解一下遗传学。一开始,人们并不知道遗传的本质,因此最初是从表型出发来研究遗传学的相关问题的。孟德尔使用豌豆、摩尔根使用果蝇来研究遗传学,他们通过豌豆的红花、白花或者说果蝇的红眼、白眼这种表型来寻找遗传规律,并定位表型相关的基因。因此,经典的遗传学是从表型出发来研究基因型的,这就是正向遗传学。 在正向遗传学中,需要通过自然突变或诱变的方式,筛选具有特殊表型的突变体,然后再定位是哪个基因决定了这个表型,并且研究该基因的功能。 在反向遗传学中,科学家拿到一个未知的基因,可以主动对这个基因进行突变或者改变它的表达量,再去观察基因突变或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引起了什么样的表型变化,并与野生型(没有经过人为改变的正常基因型)的表型进行比较,从而推测基因的功能。因此,反向遗传学是通过改变基因型,观察表型改变的结果,来研究基因的功能。 对病毒也是一样:构建感染性克隆,对其进行基因工程改造,将改造后的感染性克隆转入细胞中,就能产生带有突变的病毒,然后用这些新的病毒去感染细胞或宿主,观察病毒的复制、宿主的症状等表型,就可以研究病毒相关基因的功能。这样一套系统,我们称之为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是病毒学以及相关生命科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用于基础研究,研究病毒中各个基因的功能,也可以用于疫苗开发,还可以将病毒作为载体,装载上不同的基因序列,用于其他生命科学研究。 (摘编自李庆超《人类只能与病毒“相杀”?》) 材料二: 我们每个人都打过疫苗,大家可以摸一摸自己胳膊上的疤痕,那是注射卡介苗留下来的。疫苗通过刺激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保护,从而预防疾病。根据疫苗的组分,可以分为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类毒素、亚单位疫苗、重组蛋白或多肽疫苗,以及病毒载体疫苗、DNA或RNA疫苗等。 疫苗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既能刺激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又要不导致疾病。接种疫苗的过程,类似一场免疫系统的军事训练:在不损伤机体的前提下训练免疫系统。而所谓的免疫力,实际上就是机体在下次遇到病原时能迅速消灭病原体,让人(或动物)不发病的能力。 我们知道,流感会发生频繁的突变,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都不相同,换了“马甲”之后免疫系统就不认识它了。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当年所流行的病毒株,来生产新的流感疫苗。 这时就要用到反向遗传操作系统:①我们从临床中检测到流行强毒株,获得它的抗原编码序列;②然后通过基因工程的方式,将抗原部分的编码序列重组到疫苗弱毒株的感染性克隆中;③然后我们将这些质粒转染到细胞内部,就能够产生带有强毒株抗原、并且不具有致病性的、弱的新疫苗毒株,就可以用于预防当年所流行的流感。 预防病毒病最有效的方式是研发疫苗。为了防控新冠疫情,全球科研人员都在努力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我国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Ad5-nCoV”)已经进入II期临床试验。 根据名字就可以知道,这个疫苗所使用的病毒载体是腺病毒,腺病毒是一种没有包膜的DNA病毒,我们将腺病毒中能够导致疾病的基因以及一些无关的基因删除掉,然后重组引入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蛋白表达基因,就制作完成了以腺病毒载体为基础的冠状病毒疫苗。 腺病毒载体的特点是高效率、高滴度(滴度是指病毒的浓度)、低致病性,并且不会整合进入宿主细胞染色体,是一种常用的病毒载体。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者还使用了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假病毒颗粒、痘病毒载体疫苗及纳米颗粒疫苗等策略研发疫苗。 (摘编自李庆超《人类只能与病毒“相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病毒学是一门研究病毒的独立学科,病毒研究不仅可以回答基础的科学问题,预防和治疗病毒病,还涉及开发和利用病毒,这超出常人的想象。 B.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基本流程是通过改造病毒基因,用由此产生的新病毒去感染宿主,再观察宿主的症状等表型来研究相关基因的功能。 C.接种疫苗如同军事演习,将带有强病毒株抗原、且不具有致病性的、弱的疫苗毒株注射入机体,刺激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保护。 D.腺病毒载体疫苗优于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纳米颗粒疫苗等疫苗的原因是其具有高效率、高滴度、低致病性,且不会整合进入宿主细胞染色体的显著特点。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最初只能从豌豆花的不同颜色、果蝇眼睛的不同颜色等表型出发来研究遗传学的相关问题,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还不知道遗传的本质。 B.流感突变频繁,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都不相同,如果我们提取不了突变后的病毒株,就很难了解病毒基因序列,更别提研制疫苗了。 C.疫苗研发是预防病毒病最有效的方式,当全球的科研人员研发出真正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时,这场新冠疫情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控制。 D.人类与病毒的认知史长于对抗史,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相杀”多年的病毒逐渐为人所用,对人类的威胁也相对变小。 3.下列各项中,属于反向遗传学运用的一项是( ) A.牵牛花的颜色不一样,有红色、紫色、蓝色、白色等,通过基因测序,科学家发现,各色牵牛花的其他基因都一样,唯独某段基因存在差异。 B.2018年11月26日,“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双胞胎婴儿”在中国出生,她们的一个基因经过科学家的修改,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 C.男性患红绿色盲的机率要高于女性,科学家研究发现其致病基因是隐性的,位于X染色体上,遗传方式为X连锁隐性遗传,发病与性别有关。 D.“神舟五号”将辣椒种子运往太空,受到太空辐射的种子回到地球后结出柿子椒,科学家由此找到了控制辣椒果实大小的基因,并广泛应用。 4.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以上两则材料出自同一篇论文,试分析两则材料各自的侧重点和二者之间的逻辑关联。 -18097585090 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国子监 汪曾祺 为了写国子监,我到国子监去逛了一趟,不得要领。后来,我去找了一个“老”朋友聊了两个晚上,倒像是明白了不少事情。我这朋友世代在国子监当差,“侍候”过翁同龢等祭酒,给新科状元打过“状元及第”的旗,国子监生人,今年七十三岁,姓董。 国子监,就是从前的大学。立为国子监,是在元代迁都大都以后,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8年),距今约已七百年。 元代的遗迹,已经难于查考。给这段时间作证的,有两棵老树:一棵槐树,一棵柏树。一在彝伦堂前,一在大成殿阶下。据说,这都是元朝的第一任国立大学校长——国子监祭酒许衡手植的。柏树至今仍颇顽健,老干横枝,婆娑弄碧。传说它老早就已经死过一次,死了几十年,有一年不知道怎么又活了。这是乾隆年间的事,这年正赶上是慈宁太后的六十“万寿”,嗬,这是大喜事!于是皇上、大臣赋诗作记,还给老槐树画了像,全都刻在石头上,着实热闹了一通。这些石碑,至今犹在。 一进国子监的大门——集贤门,是一个黄色琉璃牌楼。牌楼之里是一座十分庞大华丽的建筑。这就是辟雍。这是国子监最中心、最突出的一个建筑。这就是乾隆所创建的。辟雍者,天子之学也。天子之学,到底该是个什么样子,从汉朝以来就众说纷纭,谁也闹不清楚。照现在看起来,是在平地上开出一个正圆的池子,当中留出一块四方的陆地,上面盖起一座十分宏大的四方的大殿,重檐,有两层廊柱,盖黄色琉璃瓦,安一个巨大的镏金顶子,梁柱檐饰,皆朱漆描金,透刻敷彩,看起来像一顶大花轿子似的。辟雍,是乾隆以前的皇帝就想到要建筑的,但都因为没有水而作罢了(据说天子之学必得有水)。到了乾隆,气魄果然要大些,没有水,那有什么关系!下令打了四口井,从井里把水汲上来,从暗道里注入,通过四个龙头,喷到白石砌就的水池里, 于是石池中涵空照影,泛着潋滟的波光了。 辟雍之后,正面一间大厅,是彝伦堂,是校长——祭酒和教务长——司业办公的地方。此外有“四厅六堂”,敬一亭,东厢西厢。四厅是教职员办公室。六堂作为考场。学生的月考、季考在此举行,每科的乡会试也要先在这里考一天,然后才能到贡院下场。 历代皇帝虽然都似乎颇为重视国子监,不断地订立了许多学规,但不知道为什么,国子监出的人才并不是那样的多。 国子监的课业历来似颇为稀松。学生主要的功课是读书、写字、作文。国子监学生——监生的肄业、待遇情况各时期都有变革。到清朝末年,据老董说,是每隔六日作一次文,每一年转堂(升级)一次,六年毕业,学生每月领助学金八两。学生毕业之后,大部分发作为县级干部。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用途,是调到中央去写字。明朝的一部大丛书《永乐大典》,清朝的一部更大的丛书《四库全书》的底稿,那里面的端正严谨(也毫无个性)的馆阁体楷书,有些就是出自国子监高材生的手笔。这种工作,叫做“在誊桌上行走”。 国子监是个清高的学府,国子监祭酒是个清贵的官员。作祭酒的,生活实在颇为清闲,每月只逢六逢一上班,去了之后,当差的沏上一碗盖碗茶,他到彝伦堂上坐了一阵,给学生出出题目,看看卷子;初一、十五带着学生上大成殿磕头,此外简直没有什么事情。 但是,一般做官的似乎都对这个差事不大发生兴趣。因为这个差事没有油水。查清朝的旧例,祭酒每月的俸银是一百零五两,一年一千二百六十两;外加办公费每月三两,一年三十六两,加在一起,实在不算多。 据朋友老董说,纳监的监生除了要向吏部交一笔钱,领取一张“护照”外,还需向国子监交钱领“监照”——就是大学毕业证书。照例一张监照,交银一两七钱。国子监旧例,积银二百八十两,算一个“字”。我算了算,每年国子监收入的监照银约有十四万两,即每年有八十二三万不经过入学和考试只花钱向国家买证书而取得大学毕业资格——监生的人。原来这是一种比乌鸦还要多的东西!这十四万两银子照国家的规定是不上缴的,由国子监官吏皂役按份摊分,祭酒每一字分十两,那么一年约可收入五千银子,比他的正薪要多得多。其余司业以下各有差。据老董说,连他一个“字”也分五钱八分,一年也从这一项上收入二百八九十两银子! 老董的记性极好,我的复述倘无错误,这实在是一宗未见载录的珍贵史料。我所以不惮其烦地缕写出来,用意是在告诉比我更年轻的人,封建时代的经济、财政、人事制度,是一个多么古怪的东西! (选自《草木春秋》,原文有删改) 6. 从全文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国子监”的?请加以概括。 7. 赏析文中两个画线句的语言特色。 (1)嗬,这是大喜事! (2)于是石池中涵空照影,泛着潋滟的波光了。 8. 形散神聚是散文的特点,本文如何做到形散神聚?请简要分析。 9. 作者在文末说:“封建时代的经济、财政、人事制度,是一个多么古怪的东西!”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9210395605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对说唱文艺进行跨学科研究,因研究者的立足点不同,其研究的路径、方法等自然会有差异。例如,唐五代的变文讲唱、宋代的说经、明清时期的宝卷,都是受宗教特别是佛教影响而产生的说唱艺术,如果不借鉴宗教学的知识与方法,不了解宗教艺术,不联系宗教在民间的传布,是无法对之进行深入研究的。在这一方面,李小荣《变文讲唱与华梵宗教艺术》将变文讲唱和华梵宗教艺术结合起来,就对变文的生成与衍变、变文与华梵音乐戏曲之关系、变文中的三教思想等做了较准确、具体的阐释。又如,民间说唱与民俗文化关系至为密切,诸如岁时节令、人生礼仪、教化娱乐等在很多说唱文艺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清代鼓词《封神榜》在说唱哪吒的故事中就穿插、敷衍了京城庙会盛况,鼓词《西游记》在说唱凤仙郡求雨时则穿插、敷衍了京城德胜门外黑寺、黄寺等喇嘛庙“打鬼”驱邪的风习;扬州评话《武松》讲武大郎过年,则渲染了扬州人的过年习俗;广州木鱼书《七夕赞花》也描绘了广府人的乞巧民俗……这样便赋予了说唱内容以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保存了丰富的民间文化记忆。对此,有必要从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角度阐释其文化内涵与认识价值。 除了基于民间说唱文艺本体开展跨学科研究外,也可以立足于某一学科,从说唱文艺中获取丰富的研究资料,拓新该学科的研究领域,丰富其研究内容,创新其学术观点。早在20世纪上半叶,刘半农就提出,“研究俗曲,可以从四方面进行:一、文学方面,二、风俗方面,三、语言方面,四、音乐方面。”受其启发,李家瑞在研究北平俗曲的基础上,从民俗学的角度专门编写了一部《北平风俗类征》。在音乐方面,由于说唱文艺多半是说唱兼施、配乐表演,某些说唱文艺体裁,单就文本形式看,并无什么差别,其区别主要在于不同的音乐唱腔与伴奏乐器,因而说唱文艺自然成为民间俗乐研究赖以取资的重要宝库。如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就对说唱音乐如诸宫调、货郎儿、陶真、弹词、鼓词、牌子曲、秧歌等多有涉猎。在语言方面,说唱文艺是使用特定时代和地区的口头白话、方言俚语来说唱故事的,因此要调查一个时代的语言风貌,自然应从说唱文艺中汲取丰富的语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文化史学逐渐在中国兴起。新文化史学借助人类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关注底层群众的日常生活,把研究重点转向民间文化,因此民间流行的说唱文艺自然也就成为其研究民间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资料。近来拜读唐力行先生主编的“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就发现这套丛书有意识地采鉴了新文化史学的方法,从评弹来看江南社会,又从江南社会来看评弹,从而借助于民间评弹开辟出了江南史研究的新领域。 总之,对于说唱文艺,除了从文学角度研究以外,的确有必要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民族学、传播学、音乐学和语言学等角度,对之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跨学科研究,这样才能更充分地发掘说唱文艺的存在价值。 (摘编自纪德君《学科交叉中的说唱文艺研究》) 材料二: 就整理思想而言,应该追求说唱文艺文献整理的独立性、整体性和平衡性。应该说,说唱研究从昔日的开创到今天的深化,纵向来看的话,研究成果不可谓不显著,研究进展不可谓不迅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个世纪以来说唱文艺始终没有获得独立地位,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学科划分中,它要么被划入古代文学或近现代文学,要么依附于俗文学或民间文学,处境尴尬,难以归属。这种依附性极大地限制了说唱文艺研究,当然也包括文献整理。 目前大型说唱文献的汇集出版还远远不够,大型说唱研究资料的整理编纂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与说唱文献整理本身的难度有关,也与研究者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密不可分。因此,只有在承认说唱文艺独立地位的基础上,站在学科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高度,打开格局,投入力量,以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去进行说唱文艺的文献整理工作,才能形成一批大体量、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从而构建说唱文艺学科的坚实基础。 此外,说唱文艺文献资料整理缺乏整体性,存在热门曲种与冷门曲种、古代和现代、国内和海外诸多方面的不平衡。具体说来,宝卷、子弟书、弹词、评话、鼓词、词话等曲种的文献整理相对走在前面,而俗赋、崖词、陶真、诸宫调、莲花落、货郎儿、俗曲、道情、木鱼书、琴书等曲种的文献资料整理则落后许多。古代、国内的说唱文艺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远远多于现代、国外的搜集整理。 由此可见,文献整理工作并非只是埋头于故纸堆,还需要有宏大的格局和长远的眼光,应该建设独立的说唱文艺文献系统,坚持曲种、时段、民族、内外等方面的平衡,提升说唱文献整理的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王丽娟《说唱文艺文献整理的几个问题》) 1.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受宗教影响的说唱艺术作品,必须要了解和借鉴宗教艺术,联系宗教的民间传布,才能进行深入研究。 B.清代鼓词中有关庙会盛况、“打鬼”驱邪风习的记载,不仅丰富了说唱艺术的内容,使得民俗文化发展至今。 C.尽管说唱艺术的研究成果累累,但说唱艺术始终没有获得独立地位,这极大地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与研究。 D.说唱艺术文献资料的整理缺乏整体性,主要体现在曲种有冷热之分,子弟书等曲种远远好于俗赋等曲种。 2.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受刘半农的启发,李家瑞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北平俗曲的研究,编写出了一部《北平风俗类征》。 B.随着新文化史的兴起,新文化史学者主动采用人类学、语言学等方法从民间说唱作品中拓展出新的研究内容。 C.由于说唱文献整理的难度大,加之研究者对此不太重视,导致大型说唱研究资料的整理编纂只处于起步阶段。 D.说唱文献的整理工作需要具有宏大的格局和长远的眼光,建设独立的说唱艺术文献系统,无需埋头于故纸堆。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说唱艺术研究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扬州评话《武松》研究地方过年习俗 B.在说唱作品中调查一个时代的语言风貌 C.直播从变文中搜寻的有关佛教的故事 D.加大力度,推进外国说唱文献的整理 4.请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2020年12月21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其中说唱艺术类项目达十分之一。请综合材料主要观点,试对说唱艺术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6分) -768359525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生 沈从文 场坪上,白日照着,一圈闲人,为小小热闹粘在那里。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的停了下来。   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发红的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的低声的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   来了个学生,站着,没动。   老头子瞥了眼,微笑着,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笑了,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第二个人跑来了。   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   闲人聚集得越来越多。   众人嘻嘻的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小小的结束了。   老头子慢慢的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热了吗?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   众人又哄然大笑。   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作揖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撑个场面。”   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皱着眉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的左右摆动着。   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希奇怜悯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   卖莲子小摊,有人中了暑,晕了过去,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见有人跑向那方面,也跟着跑去。只一会儿,玩傀儡的场坪观众就走去了大半,少数人也似乎才查觉了头上的烈日,渐渐散去了。   场中剩了七个人。   老头子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的摇着肩背,玩着之前的那一套。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去了五个人。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   老头子依然玩着,依然常常故意把假脚举起,作为其中一个全身均被举起的姿势,又把肩背极力倾斜向左向右,便仿佛傀儡相扑极烈。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的倒下。王九又把赵四战胜了。   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已空无一人。   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 (有删改) 6.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老头子在闲人们纷纷离开时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的倒下”,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有趣、认真的表演吸引挽留闲人,另一方面也借摔倒来发泄心中的苦痛。   B.文中多次描写老头子和傀儡”王九”的亲昵举动,这说明傀儡”王九”不仅是老头子表演的道具,更是老头子儿子的替身,是孤独人生的寄托。   C.小说中的闲人们从”嘻嘻的笑着”到”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再到”众人又哄然大笑”,作者通过接二连三的笑声淋漓尽致地描绘出这群看客的百无聊赖与冷漠无情。   D.作者语言朴实,用从容淡然的笔调叙说了一个老卖艺人的悲苦人生,然而平静的文字下却蕴含了作者深沉的感喟和悲悯情怀。   E.小说结尾交代老头子之子王九被人致死已有十年,但老头子十年来表演的傀儡戏中一直让王九在相拼中胜利,作者同情中又有对其人其行”怒其不争”的批判。 7.小说主人公老头子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8.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6分)   9.小说题目“生”是解读作品主题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你从这个主题中又获得什么人生启示?(8分) 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答案与解析 (第179练) 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I 1、D.【解析】“腺病毒载体疫苗优于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等疫苗”错误,文中并没有将腺病毒载体与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假病毒颗粒、痘病毒载体疫苗及纳米颗粒疫苗等作对比,材料二最后一段说的是“腺病毒载体的特点是高效率、高滴度(滴度是指病毒的浓度)、低致病性,并且不会整合进入宿主细胞染色体,是一种常用的病毒载体。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者还使用了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假病毒颗粒、痘病毒载体疫苗及纳米颗粒疫苗等策略研发疫苗”,材料只是指出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特点。 2、D.【解析】“对人类的威胁也相对变小”错误,这一结论于文无据,材料一只是说“研究病毒中各个基因的功能,也可以用于疫苗开发,还可以将病毒作为载体,装载上不同的基因序列,用于其他生命科学研究”,无法看出病毒对人类的威胁相对变小。 3、B【解析】由材料一可知,正向遗传学是“通过自然突变或诱变的方式,筛选具有特殊表型的突变体,然后再定位是哪个基因决定了这个表型,并且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反向遗传学是“通过改变基因型,观察表型改变的结果,来研究基因的功能”。 B.“她们的一个基因经过科学家的修改,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符合“通过改变基因型,观察表型改变的结果,来研究基因的功能”,是反向遗传学。A.“科学家发现,各色牵牛花的其他基因都一样……”属于正向遗传学。C.“科学家研究发现其致病基因是隐性的……”属于正向遗传学。D.“科学家由此找到了控制辣椒果实大小的基因”属于正向遗传学。故选B。 4、首先例举人类对病毒的认知史,并提出了病毒学概念;接着分别介绍病毒学研究工具——正向遗传和反向遗传学,并引出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最后简述其意义。 5、材料一侧重介绍病毒研究工具: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材料二侧重介绍病毒学的应用之疫苗的研发。内在逻辑:二者为理论与实践关系,病毒疫苗的研发所运用的正是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现代文阅读II 6. 国子监的历史,国子监的建筑,国子监的教育(或课业),国子监的制度(或职员收入)。 7. (1)采用口语和感叹句,看似表达对慈宁太后的六十寿辰的祝贺,实则表达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2)语言典雅精炼,富有诗意美,描写辟雍的池水,化丑为美(以美写丑),用美丽的自然景象讽刺封建统治者的自大荒谬。 8. 本文题为“国子监”,通篇先后介绍了国子监历史、建筑、制度等丰富知识,穿插了相关掌故等,材料繁多、错落,可谓“形散”;但所有这些材料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国子监这一封建制度的看法,归结到“封建时代的经济、财政、人事制度,是一个多么古怪的东西!”这一主旨句上来,这是“神聚”,主旨突出。行文采用时空交错的顺序,看似形散,但以“国子监”为线索,中心突出,纵马驰骋,收放自如,形散神聚。 9. ①“古怪”一词反映出国子监尽管建筑宏伟,但实则反映的是统治者个人喜恶;尽管学规严格,但课业稀松,贪腐横行:这些揭示了国子监的荒诞无用,批判了封建专制的落后。②将封建时代的各种制度称为“东西”,化重为轻,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时代的蔑视之情。③以感叹句收束全文,语气强烈,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讽刺之情。④结构上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I 1.A(B项,“让民俗文化保存至今”原文无据;C项“自身的发展”原文无据,D项,原文是子弟书等曲种的文献整理相对走在前面,而非好于其他曲种。) 2.D(原文中“文献整理工作并非只是埋头于故纸堆”,而不否定埋头于故纸堆。) 3.C(直播不能算是研究。) 4.①首先提出要对说唱艺术进行跨学科的研究;②接着论述了可以利用说唱艺术中的资料去拓新其他学科的研究;③然后作者论述了在新文化史学兴起的背景下说唱艺术的研究趋势;④最后总结对说唱文艺有必要进行跨学科研究。评分标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5.①对说唱艺术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跨学科研究,充分发掘说唱艺术的存在价值。②确立说唱艺术文献整理的独立性,尽可能摆脱其依附性。③以宏达的格局和长远的眼光进行文献整理,保持曲种、时段、民族、内外等方面的平衡。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现代文阅读II 6.BD(选B得3分,选D得2分,选C得1分;A的错误是老人摔倒并不是为了吸引挽留闲人,也不是发泄心中的苦痛,是以这种“绝对而虚幻的胜利”表达他对孩子深沉的爱;C的“冷漠无情”看不出来;E中作者没有“怒其不争”的批判)   7.年迈,地位卑微⑵孤独寂寞,悲哀,无人理解⑶深沉的爱子之心(答案为要点,学生作答时应还有相应的分析)   8.结尾揭晓了老人行为的原因,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及小说的可读性,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分)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2分)揭示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加重了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性。(2分)   9.小说的主题:①生的寂寞与孤独。表演傀儡打架的老头子,人们只见到他的可笑可怜,却没有人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没有人知道他喋喋不休与之说话的是他的儿子,没有人知道他的儿子已经死去,更没有人知道打死他儿子的就是那个赵四。他把一切埋在心里,让一切随着自己的年龄慢慢老去,这是一种深入骨子里的寂寞。(2分)   ②生的顽强。白发的生者只能借傀儡戏中王九的一次次胜利来纪念死去的儿子,那衰老身躯的吃力表演,便是寂寞凄凉之中慈父深沉的爱,这种爱支撑着他顽强的活下去。(2分)   ③生的无常。赵四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人,他也受着命运的拨弄,而且,他也像王九一样已经死去了。作者写的并不是王九和赵四之间的恩怨,而是在命运拨弄之无常躲藏的生的无常。(2分)   ④学生所获得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