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04地球上的水 (word版含解析)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10-10138129
版本:通用版
类型: 试卷
地区:全国
文件:1.0MB
日期:2021-09-04
作者:sdljyz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专题4地球上的水 【2021年高考真题精选】 (2021年全国甲卷)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1题。 1.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 A.岛屿众多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受暖流影响 D.受东亚季风影响 【答案及解析】 C据材料可知,珊瑚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西太平洋北纬35°海域地处中纬度,沿岸有暖流经过,提高了该海域的水温,能满足珊瑚生长的条件,所以分布有珊瑚礁,C正确;岛屿众多不是珊瑚礁形成的唯一条件,A错误;副热带高压主要影响降水,不是珊瑚礁的形成条件,B错误;北纬35°以南海域也受东亚季风影响,D错误。故选C。 (2021年广东卷)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25~0.50m/s之间。左图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右图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 000m3/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据此完成2—3题。 2.由左图可知,当流量从14 278m3/s降至6888m3/s时,该河段 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 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 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 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 3.根据右图,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 A.河道来沙量减少 B.河道的水位升高 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 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 【答案及解析】 2.A 由图示可知,当流量从14 278m3/s降至6888m3/s后,边滩体处的流速大幅减少,此处以河流沉积作用强,才会形成边滩,而深槽区流速减少较少,流水侵蚀作用强,才会形成深槽,说明此时的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而边滩体处主要以沉积作用为主,边滩体会扩大,选项A正确,排除选项B、C、D。故选A。 3.A 根据材料可知,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说明泥沙沉积减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库可以蓄水拦沙,三峡水库的运行使得长江中游河道的来沙量减少,因此导致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选项A正确,排除选项B、C、D。故选A。 4.(2021湖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具有的气候调节、径流调节、淡水供给和旅游科考等服务价值。可以用货币形式体现。冰川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冰川服务价值高低。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面枳大,一般发育在海拔4000米以上,其中疏勒河流城冰川面积是北大河流城冰川面积的两倍多。研究表明:冰川的气候调节价值远高于其它各项服务价值;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地区的冰川消退显著且区域差异大;不考虑物价因素,近年来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下图示意祁连山部分地区的水系及冰川分布。 (1)根据上述冰川面积大小及分布状况,推测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冰川分布区的地形差异。 (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 (3)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试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蔬勒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广、完整成片;北大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小、分散破碎。 (2)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冰川消融吸收热量,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 (3)东部地区海拔较低,冰川面积较小,受气候变暖影响,东部地区冰川退缩率较高,造成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更大。 【分析】本题以祁连山冰川的图文信息为材料,涉及影响冰川分布的因素、冰川的生态价值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图文信息和地理常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题意表明,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冰川分布区的地形差异应根据冰川面积大小及分布状况进行推测。图中显示,蔬勒河流域冰川面积大,冰川呈片分布,而材料信息表明,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一般发育在海拔4000米以上,由此推测蔬勒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广、完整成片;图中显示,北大河流域冰川面积小,冰川呈碎片化分布,由此推测北大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面积小、分散破碎。 (2)本题审题关键是注意“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这一信息,由此推断,冰川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应向降低气温方面进行分析。冰川表面的镜面效应,对太阳辐射反射强,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弱,从而减少地面辐射,使得气温降低,缓解气候变暖;升温过程中,冰川消融大量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 (3)根据材料信息表明,冰川服务价值减幅与冰川面积变幅密切相关。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转换一下就是,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面积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这样再分析自然原因就相对简单了。图中显示,东部地区冰川面积较小,则平均海拔较低,受气候变暖影响,东部地区冰川容易退缩,加上基数(冰川面积)小,因此退缩率较高,从而造成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更大。 5.(2021·广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 (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 (3)更多以降雨形式出现的降水会加速南极海冰融化,对其原因给出合理解释。 【答案】(1)影响因素:盛行风、海陆轮廓、洋流等;南极高纬地区盛行东南风,表层海水受东南风的吹拂从罗斯湾东岸向西岸运动;到西岸后受地形影响向低纬运动;到60°S附近受西风漂流影响形成环流。 (2)从冰筏漂移方向可知,其与极地环流(洋流)方向一致,说明洋流造成冰筏移动;极地环流(洋流)的形成是因为极地东风的吹拂;而极地东风的形成是由于极地高压和副极地低压间存在气压差;两地间的气压差与太阳辐射高低纬间分布不均有关。 (3)降水以降雨的形式出现,冰面减少,反射减弱,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增多,温度升高,加速海冰融化;降水以降雨的形式出现,而不是固态降雪,使海冰补给来源变少;与降雪相比,降水的温度较高,增加流经海冰区域温度,加速海冰融化。 【分析】本大题以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为材料,涉及洋流的影响因素、洋流的形成原因、南极海冰融化的原因等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图文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罗斯环流属于风海流,受盛行风带的影响,加上陆坡流、大陆形状和其他洋流的共同影响,最终形成罗斯环流。 (2)读图可知,冰筏移动方向与极地环流运动方向一致,分析动力机制,即分析洋流形成的原因。极地环流为风海流,受到极地东风的影响,极地东风的形成与极地高压和副极地低压间的气压差有关,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则是形成气压差的根本原因。 (3)海冰融化加速可从海冰形成量减少和融化量增加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降雪变为降水,海冰补给来源减少;另一方面降水使得反射率降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增多,且雨水的温度更高,使海水升温,进一步加速海冰融化。 6.(2021·浙江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大多数海雾均属此类。风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海雾的形成。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海雾频发的海区之一。 材料二图一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二为图一中甲地不同风向下成雾频次图﹐图三为西北太平洋沿145°E经线上成雾频次时空分布图。 (1)甲地最有利于海雾形成的风向是_________。145°E经线上﹐每年3月至6月﹐海雾频发南界不断往_______(填方位)移动。 (2)简析甲地所在海区风力过大、过小均不利于海雾形成的原因。 (3)从水汽来源的角度﹐分析甲地夏季海雾频发的原因,并说出甲地所在海区夏季海雾对海运影响较大的理由。 【答案】(1)西南;南 (2)过大,不利于水汽凝结;过小,不利于水汽输送。 (3)原因:暖流表面温度更高,蒸发量大;多偏南风,利于暖湿空气输送;理由:夏季航运繁忙;海雾范围广。 【分析】本大题以海雾的形成及分布为材料,涉及雾的形成及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读甲地不同风向下成雾频次图可知,当吹西南风时,甲地最容易形成海雾。根据西北太平洋沿145°E经线上成雾频次时空分布图可知,145°E经线上,每年3月-6月,成雾频次的等值线向低纬弯曲,即海雾频发南界不断往南移动。 (2)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多数海雾都是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雾。当风力过大时,水汽易蒸发,不易凝结;当风力过小时,输送的水汽量有限,不利于形成海雾。 (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地受日本暖流影响,夏季暖流表面温度更高,蒸发量增大,水汽增多;且根据图中7月等压线可知,夏季多偏南风,利于暖湿空气向北输送,流经北侧较冷的海面易形成海雾,因此甲地夏季海雾频发;北极航线主要通行时段为北半球夏季,所以甲地夏季航运更为繁忙,结合上题可知,甲地夏季海雾频发的南界往低纬延伸,表明夏季海雾范围扩大。因此,甲地所在海区夏季海雾对海运影响较大。 7.(2021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发源于祁连山区的疏勒河,以昌马峡和双塔堡水库为界分上、中、下游。该河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汊。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下图为疏勒河流域局部图。 (1)疏勒河补给类型主要有、和地下水等,该河中下游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区。 (2)简述甲地河道多分汊的主要原因。 (3)说出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多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1)大气降水 冰雪(川)融水 西北干旱半干旱 (2)径流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较大;山前地形平坦。 (3)缓解水资源紧缺;补充地下水;减缓土地荒漠化;增加生物多样性 【2021年最新模拟题精选】 (2021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地中蒸渗仪装置是一个较完美的降雨—径流—入渗—作物、地表蒸腾蒸发量(简称蒸散量)等水平衡要素相互转化的观测试验装置。我国部分地区依据地下水埋深和作物根系的一般特点,设计大型地中蒸渗仪装置,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进行量化研究根系吸水层中的有效降水量。下图为地中蒸渗仪装置原理图,实验小组用该装置在一次降水过程中进行了测量,测得该次降雨量为P,蒸散量为E,量筒①的量为R,量筒②的量为D。读图,据此完成8—9题。 8.该次实验测得的根系吸水层中的有效降水量为 A.P+R-E-D B.P-R-E-D C.P-R+E-D D.P-R-D 9.受该装置成本较高的影响,下列地区运用该装置效益最高的是 A.海南三沙市 B.珠江三角洲 C.成都平原 D.淮北平原 【答案及解析】 8.B 据材料,量简①的量为地表径流量,量简②的量为地下径流量。所以,该次实验测得的根系吸水层中的有效降水量=P(降水量)-R(地表径流量)-E(蒸散量)-D(地下径流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D 材料中说明,该装置是我国部分地区依据地下水埋深和作物根系的一般特点而设计,该装置成本不低,应当主要针对缺水地区的灌溉而设计,对于降水丰富的地区其价值不大,四个选项中,淮北相对缺水,D正确,故选D。 (2021湖南永州三模)研究森林土壤水分是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森林环境综合效益的基础。鹤北流域坡向朝向正西,林带为高大乔木,但林下草被生长旺盛,林带两侧均为农地,种植大豆。下图示意黑龙江省鹤山农场鹤北流域2号小流域的横坡林带和8号小流域的顺坡林带不同位置1m深处土层监测期内平均含水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0—12题。 10.导致横坡林带上坡和下坡土壤含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上坡大气降水多于下坡 B.下坡蒸发大于上坡 C.林带拦截上坡地表径流 D.上坡农地灌溉水量多于下坡 11.顺坡林带内部左侧边缘土壤含水量高于右侧边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风力 B.太阳辐射 C.土壤结构 D.人类活动 12.横坡林带、顺坡林带土壤含水量都远低于林带两侧,主要是因为林带 A.引水较少 B.降水较少 C.蒸腾较强 D.下渗较少 【答案及解析】 10.C 读图可知,林带上坡土壤含水量高于下坡土壤含水量,主要原因是林带拦截上坡地表径流,导致下坡地表输入的水量减少,下渗量减少,C项正确;林带上下坡距离差异不大,降水与蒸发量差异较小,AB项错误;下坡农地灌溉水量较多,D项错误。故选C。 11.B 由材料信息可知,顺坡林带坡向朝向正西,地处阴坡,再加上林带遮荫,使林带内左侧部分地面很少照到阳光,土壤水分蒸发弱,土壤含水量较大,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B项正确。顺坡林带内部左右两侧风力大小差异不大,对土壤中含水量影响较小,A项错误。从题目信息来看,顺坡林带内部左右两侧的土壤结构没有较大差异,林下都是草被生长旺盛,林带两侧均为农地,C项错误。人类活动对该处林地影响较小,D项错误。故选B。 12.C 通过图片信息,横坡林带、顺坡林带土壤含水量都远低于林带两侧。其原因在于林带植被茂盛,并且林下草被茂盛,植物的蒸腾量较大。C项正确。加上林带树木结构复杂,各种作用对降水的节流作用明显,在降水停止后由于高温、湿度大,减少了补给林带土壤的水分,引水较多,A项错误;降水变化不大,B项错误。下渗量应该有所增加,D项错误。故选C。 (2021江西吉安二模)地表蒸散量(ET)也称陆地表层水汽通量,是地表植被蒸腾、土壤与水体蒸发的水汽总和。它是地表水热平衡的重要构成部分。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土地利用类型以高原草地、林地和沼泽地为主,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均ET差异较大。据此完成13—14题。 13.沼泽、林地、草地和裸地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对黄河源区ET贡献最大的是 A.沼泽 B.林地 C.草地 D.裸地 14.准确估算区域地表蒸散量(ET),可以 ①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②为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提供科学依据 ③为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变化提供科学依据④为研究区域小气候的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及解析】 13.A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沼泽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及增加水分下渗,增加蒸发,并调节气候等作用,活跃了黄河源区的水循环,增加了降水量。同时在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沼泽地水分条件最好,因此地表蒸散量最大,对黄河源区全年的贡献最大,故选A。 14.D准确估算区域地表蒸散量(ET),可随时了解该地的水资源状况,进而通过水资源状况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可为该区域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气候变化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地表蒸散量对产业和人口转移作用不大,故选D。 (2021湖南衡阳一模)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渔业资源丰富,通过洞里萨河(130公里长)与湄公河相连,每年河流量流向定期变化。下图为东南亚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下列关于洞里萨湖流域说法正确的是 A.洞里萨河沿岸地势起伏大 B.洞里萨河夏季向东南方向流 C.洞里萨湖鱼类天然饵料丰富与旱季有关 D.洞里萨湖水位非常稳定 16.夏季导致M区域表层海水温度偏低最可能的因素是 A.海水深度 B.河流注入 C.夏季风 D.降水量 【答案及解析】 15.C 洞里萨河长130公里,河流流向定期变化,说明河流沿岸地势较平坦。夏季东南亚为雨季,高涨的湄公河水促使洞里萨河河水向西北流入洞里萨湖;冬季为干季,湖水经洞里萨河向东南流入湄公河。旱季时露出的湖底淤泥,杂草生长及昆虫大量繁殖,在雨季时被湖水淹没,成为鱼类的天然饵料;洞里萨湖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湖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故选C。 16.C 夏季,M区域东部沿岸海域盛行西南季风,风使表层海水向偏离中南半岛的方向流动,导致底层冷海水上泛,使表层海水温度降低;海水深度不影响表层水温;夏季陆地上河水水温比海洋水温略高;降水量不影响海洋表层水温。故选C。 (2021·安徽合肥模拟)巴拉顿湖呈狭长条状,湖水浅,湖水中含有大量矿盐。每年的4~5月水位最高,9~10月湖水水位最低。5~10月天气温暖,阳光充足。夏天温度在24~28°C,冬天湖面结冰,厚达20厘米。北岸是一条狭窄的沉积岩丘陵,西北多玄武岩山帽,是700万年前火山喷发的遗迹,湖南面是沙土和黄土平地。读图完成17—18题。 17.冬季湖水结冰较厚的原因是 A.气候大陆性较强,冬季气温低 B.水域面积大 C.湖水狭长条状 D.矿盐含量较大 18.该湖水位变化特点的原因,正确的是 A.春季水位较高,冰雪融水补给 B.夏季水位最高,降水量最大 C.秋季水位最低,气温偏高蒸发量大 D.冬季水位最低,冰厚度较大 【答案及解析】 17.A影响湖水结冰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和湖水深度,风力的大小、盐度(盐度高不容易结冰)等。该地区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气温较低,水域面积狭小,湖水较浅,水体的调节温度能力较弱,水体交换较弱,所以冬季湖水结冰较厚,故选A。 18.C冬天湖面结冰,厚达20厘米,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大量补给湖水水源,造成湖面4~5月水位最高,该地区夏季气温24-28°,气温较高,蒸发量大,降水量相对较少,所以水位在9~10月湖水水位最低,故选C。 (2021·广西桂林模拟)海绵城市中的"湿塘"具有调蓄和净化雨水的功能。下图为湿塘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湿塘"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降水 B.水汽输送 C.植物蒸腾 D.地表径流 20.图中前置塘设置的主要目的可能是 A.减少侵蚀力 B.沉淀悬浮物 C.提高蓄水量 D.创造新景观 【答案及解析】 19.D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包括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等环节,由材料可知, “湿塘”具有调蓄和净化雨水的功能,能够涵养水源,调节地表径流,D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 20.B 地面径流流入湿塘前,先经过前置塘,雨水在前置塘中经过沉淀、过滤及水生生物净化后经溢流进入湿塘,其作用应为沉淀悬浮物,B正确,据图可知,径流流速慢,侵蚀作用较弱,A错误。前置塘的设计对于需水量和创造景观意义不大,CD错误。故选B。 (2021·贵州贵阳六中三模)下图中甲、乙为北半球某大洋西侧表层水温等值线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下列选项中对甲、乙两处洋流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寒流 B.乙﹣暖流或寒流 C.甲﹣暖流 D.乙﹣寒流或暖流 22.乙洋流对流经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①沿岸降水增多 ②沿岸降水减少③沿岸地带气温升高④沿岸地带气温降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及解析】 21.C 材料信息表明,甲、乙海域位于北半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流流经海域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流向相同,图中显示,甲处等温线向北凸出,表明显该处洋流向北流动,即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应属于暖流,C正确,A错误;图中显示,乙处等温线向南凸出,表明显该处洋流向南流动,即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应属于寒流,BD错误。故选C。 22.D 图中显示,位于北半球的乙处等温线向南凸出,表明显该处洋流向南流动,即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应属于寒流。寒流会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因此受乙洋流影响,沿岸降水可能减少,①错误,②正确;受乙洋流影响,沿岸地带气温可能降低,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021·新疆自治区一调)解决全球水危机需从人类自身找原因,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水已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下表为世界主要城市用水价格比较。据表完成23—25题。 城市 生活水价(元/立方米) 城市 生活水(元/立方米)价 北京 2 罗马 6.9 东京 22.8 巴黎 6 悉尼 9.3 伦敦 4.8 23.2008年北京水价上调到3.7元/立方米,我国其他城市的水价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水价上涨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节约用水 B.与国际水价接轨 C.增加国家税收 D.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24.水资源是否丰富的标志是多年平均径流量的多少。表中城市中径流量比较稳定的是 A.北京 B.巴黎 C.罗马 D.悉尼 25.北京市是一个缺水城市,而且近几年无法有根本性改变,北京市缺水的原因正确的是①地表径流量少 ②过量开采地下水 ③水污染严重 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用水量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及解析】 23.A 我国是人均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北京更是如此,同时人们不合理地利用、浪费、污染严重等加剧了这种状况,提高用水价格在于引导民众提高节水意识,促进节约用水,A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是其主要目的。故选A。 24.B 在6个城市中,巴黎、伦敦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各月降水均匀,河流年径流量比较稳定,B正确;北京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罗马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悉尼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故选B。 25.B 北京市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少,地表径流量少,而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用水量大,同时由于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导致水资源短缺,①③④正确。过度开采地下水是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不是导致缺水的原因,②错误。故选B。 (2021·江西萍乡市模拟)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26—27题。 26.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7.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 【答案及解析】 26.B 参照图中的岛内的淡/咸水界限,可知岛内地下淡水受岛屿周边海洋水的影响。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雨水得到充分稳定的下渗,有利于岛内地下淡水区稳定;如果降水季节变化大就会导致淡/咸水界限变化大,岛内地下淡水区空间变化大;人工岛足够宽也有利于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所以选B。 27.D 人工岛一般面积不大,人工岛没有足够宽度,容易受海洋咸水的影响,导致人工岛的地下淡水的区域小,地下淡水储量较少,地下淡水储量不能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需求,即选D。此题容易错选水质较差,水质差是受到海水影响的地下水咸水区,地下水淡水区水质没有问题。 28.(2021湖南衡阳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布提境内阿萨勒湖在地质时期是塔珠拉海湾的一部分,现处于塔朱拉湾西边的阿萨勒洼地中,有地下岩石裂隙与海相通。整个湖泊被荒漠包围,无河流注入,但湖泊面积一直保持稳定,盐业资源丰富。吉布提是非洲东部经常发生干旱的国家之一,水资源非常宝贵。下图为吉布提区域示意图。 (1)说明阿萨勒湖形成过程及湖面保持稳定的原因。 (2)解释阿萨勒湖盐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1)火山活动喷出大量的岩浆流入海湾,使之与外海隔绝形成湖泊;海水沿着地下裂隙渗入湖泊,使湖水源源不断得到补给,湖面稳定。 (2)高盐度海水通过地下岩石裂隙注入湖泊;湖区降水少加之周围无淡水河流汇入,盐度高;全年高温,蒸发速度快,大量盐类物质从湖水中析出形成丰富的盐业资源。 【分析】(1)本题需要分析该湖泊的形成过程,并要分析湖泊面积保持稳定的原因。注意材料信息:吉布提境内阿萨勒湖在地质时期是塔珠拉海湾的一部分,现处于塔朱拉湾西边的阿萨勒洼地中。图中显示湖泊周边有大量的活火山,由此可知在地质时期,由于火山活动喷出大量岩浆流入海湾地区凝结,从而使得湖泊与外海之间隔绝形成湖泊。注意材料信息“有地下岩石裂隙与海相通。整个湖泊被荒漠包围,无河流注入,但湖泊面积一直保持稳定”。由于湖泊与海洋之间存在地下裂隙,且湖泊地势低洼(注意图中信息,湖面低于海平面),海水沿着地下裂隙流入湖泊,使得湖泊面积一直保持稳定。 (2)盐业资源丰富一是分析其盐分来源,二是分析其盐分结晶过程。该湖泊以前是海洋的一部分,本身的盐度较高,同时,结合前面分析可知,湖泊一直受高盐度的海水补给,且无淡水河注入,所以湖泊的盐度高。其次,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大量盐类物质不断结晶析出,形成丰富的盐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