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6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10-10138105
版本:通用版
类型: 试卷
地区:全国
文件:1000.3KB
日期:2021-09-04
作者:sdljyz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专题16环境保护 【2021年高考真题精选】 1.(2021年全国甲卷) 2008年,新疆吉木乃县对拉斯特河谷近900公顷草原进行封育保护,如今这里林草茂盛。2020年春季,当地政府为防止封育区林草自燃,选择在青草萌发之前的1个月,投放1600头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进行生物防火(下图)。 说明采用放牛方式进行生物防火对拉斯特河谷封育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牛吃掉易燃的枯草和落叶,有效避免火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有利于青草萌发和生长;牛粪直接归还自然,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分析】本题考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放牛式生物防火是通过投放一定数量的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消除火灾产生的物质条件,其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可从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草类的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尤其夏季气温高,林草区容易发生火灾,从而破坏生态环境;投放一定数量的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可以防止枯草落叶自燃而发生火灾;牛粪直接还田可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覆盖物少有利于青草萌发和生长。 2.(2021年全国乙卷) 为评估青藏铁路建设和营运对环境的影响,某科研团队对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某11千米长的风沙活动路段两侧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工程治沙地视为固定沙地。2001~2008年为铁路建设期,2008~2015年为铁路营运期。 表面积单位:km2 铁路 两侧 年份 固定 沙地 工程 治沙地 半固定 沙地 半流动 沙地 流动 沙地 合计 0.5km 以内 2001 0 0 3.16 5.20 0.14 8.50 2008 0.12 2.02 4.57 1.89 0.03 8.63 2015 1.56 2.14 4.29 0.36 0.06 8.41 1km 以内 2001 0 0 6.54 10.06 0.25 16.85 2008 0.37 2.02 10.20 4.37 0.10 17.06 2015 3.49 2.14 9.64 1.31 0.10 16.68 2km 以内 2001 0.12 0 14.03 18.3 0.75 33.20 2008 1.07 2.02 21.78 8.21 0.24 33.32 2015 7.50 2.14 20.42 2.35 0.20 32.61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中数据予以论证。(要求:可就建设期或营运期,也可以综合得出结论;论证充分、数据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结论:青藏铁路的建设期及营运期,通过工程措施有效地实现了风沙治理。论证:建设期,铁路两侧各范围内固定、半固定沙地增加,半流动、流动沙地减少,说明通过工程措施使得沙丘趋于固定,风沙危害减轻。营运期,铁路两侧固定沙地继续增长,半流动沙地显著减少,说明营运并未破坏风沙输移环境,工程措施持久有效地发挥了固沙效益。 【分析】本题以青藏铁路为载体,考查铁路建设和营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由表格数据可知,2001-2015年,铁路两侧各范围内固定、半固定沙地增加,半流动、流动沙地減少,由此可得出结论:青藏铁路的建设期及营运期,通过工程措施有效地实现了风沙治理。2001-2008年,铁路建设期,铁路两侧各范围内固定、工程治沙地、半固定沙地都增加,半流动、流动沙地都減少,说明通过工程措施使得该地沙丘趋于固定,风沙活动减少,风沙危害减轻。2008-2015年营运期,铁路两侧固定沙地继续增长,半流动沙地显著减少,说明营运并未破坏风沙输移环境,工程措施持久有效地发挥了固沙效益,减轻了风沙危害。 3.(2021年湖南卷) 农田氮肥的大量施用和养殖废水的直接排放,造成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生态沟渠通过植物吸收、底泥吸附等方式拦截处理水体中的氮素。下图示意湖南某地生态沟渠的位置。 (1)描述生态沟渠的位置特征并指出这样布局的优点。 (2)除了建设生态沟渠以外,该区域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氮素水污染? 【答案】(1)位置:位于排水沟的下游。优点;便干集中处理(处理量大),效率高,成本较低;有利于保护下游水体的水质。 (2)种养结合;施用有机肥;按农作物需要精准施肥(处方农业);集中处理养殖废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分析】本题以农业生态保护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涉及农业废水处理方式及措施,考查学生获得材料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利用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由图可知,生态沟渠位于排水沟的下游段。这样的布局可以通过自流的方式有效收集稻田含氮废水和居民的养殖废水,并通过沟渠植物吸收、底泥吸附等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含氮量,这样做,效率高、成本低;生态沟渠位于排水沟的下游段,处于村落水体与其它水体之间的结合部位,通过生态沟渠的净化后,有利于减少对其他区域水体的污染,保护下游水体的水质。 (2)治理水污染措施一般从控源、处理、资源化、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梳理。除了建设生态沟渠外,还可以通过种养结合,让废水污染物在农业生态系统内容消耗;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从而减轻污染来源;按农作物需要精准施肥(处方农业),不产生或少产生多余的营养物质来污染水体;建立污染处理厂,集中处理养殖废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让村民自觉在生产生活中少产生污染物质。 4.(2021年广东卷) 热融湖是因热融作用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热融湖发展迅速,在一些地区形成了繁星一样的“星宿海”,冬季湖泊冰面可见一串串甲烷气泡冻结在冰层中。有些热融湖也会出现停止生长现象,湖盆会被水生植物、泥炭和沉积物充填。下图示意青藏高原热融湖景观。 分析青藏高原热融湖的发展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热融湖易成片出现,会提升湖泊周边地温,加速周边冻土融化,破坏冻土层的稳定,导致湖岸崩塌、地表塌陷,改变地表形态;热融湖使土壤水分发生变化,改变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热融湖蓄水成湖,改变当地的地表和地下径流状况;热融湖升温加速冻土融化,冻土层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甲烷等温室气体,释放土壤中储存的碳元素,加剧全球变暖,冻土融化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动植物栖息地,破坏生态系统。 【分析】本大题以青藏高原的热融湖为材料,涉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图文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热融湖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从其对岩石、水圏、大气圏、土壤、植被等的影响回答。结合材料可知,热融湖是因热融作用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易成片出现,因为是热融作用,形成后会提升湖泊周边地温,导致周边冻土融化,破坏冻土层的稳定,进一步导致湖岸崩塌、地表塌陷,影响和改变地表形态。其次,热融湖使土壤水分发生变化,水分对土壤的性质影响大,会改变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热融湖蓄水成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径流分布,改变当地的地表和地下径流状况。热融湖升温加速冻土融化,冻土层中的有机物被分解为甲烷等温室气体,释放土壤中储存的碳元素,加剧全球变暖。同时,冻土融化会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栖息环境,破坏生态系统。 5.(2021年河北卷) 青藏高原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地区域相关研究成果的“关键词”(下表)分析发现:随着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变化,不同阶段研究主题也相应调整。其中,1951~1992年以基础调查为主,摸清资源环境状况,关注高原隆起对环境的影响,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支撑。 阶段 主要“关键词” 1951~1992年 植被类型、冰川冻土、降水量、海拔、大气环流、高原隆起、东亚季风 1993~2020年 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青藏铁路、三江源、物种多样性、珍稀动物保护 归纳出1993~2020年青藏高原研究的两类主题,并分别指出其环境意义。 【答案】研究主题: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减少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开发环境资源。研究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加强对三江源湿地的保护,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分析】读表可知,1993~2020年,区域研究的关键词是“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青藏铁路、三江源、物种多样性、珍稀动物保护”等,所以其研究的主题是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以及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研究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能最大限度减少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有利于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开发环境资源。通过研究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加强对三江源湿地的保护,保护生物栖息地,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2021年最新模拟题精选】 6.(2021年湖南省模拟) 广东省水系发达,表现为“大山大江大海”的自然地理环境格局特征,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高。下图示意广东省某典型流域生态单元的划分。 (1)分别指出该流域上游与下游可能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提出统筹推进该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管理措施。 【答案】(1)该流域上游主要生态问题是: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下游主要生态问题是:河流污染、海水倒灌、湿地破坏等。 (2)严格管控围填海活动,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和监管;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保护和种植防护林;通过退耕还林、还海、退养还滩、退耕还湿等方式,逐步修复已经被破坏的滨海湿地;加强河流污染治理;加强工矿区的管理,减少对林地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推进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保护林地和滨海湿地的宣传和教育。 【分析】(1)据图可知,上游的农耕区和采矿区都会对植被造成破坏,山区地形起伏大,降水量大,造成水土流失;下游城镇集中、农业用地成片,对河流的污染较大导致滨海湿地、防护林被破坏,耕作业和养殖业都会对湿地造成破坏。 (2)保护林地、滨海湿地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监管,需要严格管控,减少林地、湿地的破坏,可以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和监管,还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林地、湿地,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保护和种植怪柳、红树林等适合滨海湿地生长的植物,减少人为的干预和破坏,修复已经破坏的浅海、滩涂等,减少污染,加强工矿区的管理,减少对林地的破坏,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7.(2021年广东汕头模拟) 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率从20%跃至61%,建筑行业对河砂需求量急增,而河砂开挖门槛低,利润丰厚。但因管理等原因,我国河流饱受非法滥采盗采的伤害,河流深坑密布,水流紊乱,千疮百孔,可开采河砂资源日益匮乏,不少地方甚至已经枯竭。下图为河砂开挖现场图。 (1)分析非法采砂对河道造成的危害。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整治河道采砂的措施。 【答案】(1)改变河床形态,河床深度增加,引发河岸崩塌,堤防坍塌;破坏河流生物的生存空间,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生态系统破坏;采砂搅动河底,污染水体,威胁城市居民饮水安全;改变原有的水文环境,使河流水流紊乱,河流周边地下水位下降,湿地萎缩;破坏航道危及航行安全等。 (2)建立相关法律制度,加大打击非法采砂力度;加强管理,规范采砂行为;修复河流生态(答具体措施的如对采砂区域、堆砂场地进行回填、平整、修复,清理平整砂石料堆、弃碴弃料;修复损坏的河床滩地、河道堤防及道路等酌情给分);鼓励科技创新,使用河砂替代品等。 【分析】(1)读材料“我国河流饱受非法滥采盗采的伤害,河流深坑密布,水流紊乱,千疮百孔”可以分析得出河砂开采,挖坑,改变河底地形,导致河岸崩塌堤坝松散。采砂搅动河水,导致河水浑浊,污染水体,威胁用水安全;破坏河流生态环境,会导致某些水生生物生活环境的改变,减少生物多样性。河床低洼处变多,影响河流水文特征,水流紊乱也会导致某些通航河道的安全性降低,影响航运安全;河流水位下降,致使河流周边地区水位也随之下降,湿地面积减小。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和经济可持续,依据这三个内涵要求要做到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生态可持续,需要对采砂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整治,主要致力于恢复恢复河流生态环境和修复湿地功能,具体措施可以对采砂区域、堆砂场地进行回填、平整、修复,清理平整砂石料堆、弃碴弃料;修复损坏的河床滩地、河道堤防及道路等。针对社会经济可持续需要对河砂这一自然资源进行适度开采,保证河砂开采的可持续,同时,也可以从宣传、立法等方面整治采砂行为;在这一措施方面可以提出法律监管,加强管理,规范采砂、技术创新,寻找替代品以及宣传教育合理采砂。 8.(2021年辽宁朝阳模拟)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村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以面源形式,排放未经处置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域,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引起的水体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难以量化等特征,同时又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日常生活方式紧密结合。农村面源污染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湖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面积大、农业人口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 (1)指出农村面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2)请根据农村面源污染的污染物的来源,提出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 【答案】(1)农村居民生活废物;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未经处理或者处置不当的农业畜禽粪便、恶臭气体;不科学的水产养殖等产生的水体污染物等。 (2)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模式,鼓励对畜禽粪便实行综合利用(如答推广使用沼气可酌情给分);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或提高有机肥的使用比重、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的生物防治;实行农村生产垃圾集中、定点、分类投放;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切实保障农村人畜饮水安全;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地区在在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以面源形式排放未经处置的溶解的或固体的污染物,如农田中的土粒、氮素、磷素、农药重金属、农村禽畜粪便与生活垃圾等有机或无机物质,从非特定的地域,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使大量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河流、湖泊、水库、海湾)所引起的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具有位置、途径、数量不确定,随机性大,发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其主要来源包括农村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物,如生活垃圾、人的粪便、建筑固体废弃物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种植业残留在农田中的不易降解的农用薄膜;养殖业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或者处置不当的畜禽粪便、恶臭气体;湖泊、河流、池塘等水域不科学的水产养殖等产生的水体污染物等。 (2)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可以从预防和治理两个方面来分析。预防方面,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治理方面主要针对农村已经存在的各种面源污染类型(畜禽粪便、耕地污染、农用薄膜、化肥农药、水产养殖、生活垃圾等),可以从加强污染管理方面、加快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大科技的投入促进污染物质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数量等角度来分析。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模式,鼓励对畜禽粪便实行综合利用,如推广使用沼气池,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有机肥深加工;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提高有机肥的使用比重,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的生物防治病虫害;推广使用可以较快降解的地膜;实行农村生产垃圾集中、定点、分类投放,加强无害化处理污染物力度;加强农村人畜饮用水源地规划建设,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切实保障农村人畜饮水安全。 9.(2021年湖南郴州三模) 目前中国确认的外来入侵物种已达544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达100多种,每年造成上千亿的经济损失,中国已经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下图为侵入我国的两种物种的简单介绍。 分析"外来物种"带来的主要危害。 【答案】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农作物生长,导致农业减产;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危害人体健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分析】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外来物种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能抑制其他生物生长,同时繁殖速度快,所以会破坏生态环境,危害其他物种的生存,同时对经济也会造成一定影响,还能传播病毒和细菌,危害人体健康,因为是生物,所以对农业的危害也较大。 10.(2021年河南焦作统调) 煤炭规模化开采会破坏了原有的地下水系统,产生大量的矿井污水,传统方法是将矿井水排到地表,浪费严重。神东矿区地处我国西北,开发出了煤矿地下水库技术:将矿井污水引导至铺设了大量富含炭、结构疏松矸石的地下采空区,输进去的污水在矸石缝隙里流动,从而实现矿井水的自然净化与储存。 (1)指出地下采空区里面选用富含炭、结构疏松矸石的作用。 (2)简述在我国西北地区推广煤矿地下水库的有利条件。 【答案】(1)选用富含炭、结构疏松的矸石有吸附作用,同时降低水的流速,增强对水过滤、净化作用。 (2)西北地区水资源紧张;西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矿数量多,矿井水资源丰富;采矿区地下空间资源丰富,容易改造成地下水库;自然净化,成本低。 【分析】(1)注意材料信息:将矿井污水引导至铺设了大量富含炭、结构疏松矸石的地下采空区,输进去的污水在矸石缝隙里流动,从而实现矿井水的自然净化与储存。富含炭、结构疏松的矸石其吸附作用强,能有效吸附污水中的污染物。同时,污水在缝隙间流动,流速降低,加强矸石对污水的过滤和净化。 (2)传统矿井水排到地表,浪费严重,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内陆地区,水资源紧张,推广煤矿地下水库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其次,我国西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矿数量多,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矿井,矿井中水资源丰富。同时,采煤过程中形成的地下采空区较多,有利于地下水库的建设。最后,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污水在矸石缝隙里流动,从而实现矿井水的自然净化与储存,其成本低,有利于推广。 11.(2021年山西大同模拟) 气象专家利用日平均风速、海平面日平均气压和日平均大气垂直温度变化等因素构建出静稳天气指数。下图示意杭州市某时间段PM2.5浓度和静稳天气指数的变化情况。 说明杭州市静稳天气指数和PM2.5浓度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答案】杭州市PM2.5浓度和静稳天气指数变化趋势相似,相关性较强。原因:日平均风速决定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对污染物浓度影响较大;海平面气压状况指示空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特点,直接影响污染物的汇集和扩散;日平均气温垂直变化值说明大气的稳定性,若垂直差异大,则有利于污染物扩散,若出现逆温,则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分析】读图可知,PM2. 5浓度和静稳天气指数两者变化趋势十分相似,可推测两者相关性较强。由材料可知,静稳天气指数由日平均风速、海平面日平均气压和日平均大气垂直温度变化等因素构建而成,故可结合这些因素分析其与PM2.5浓度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风速越大越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海平面气压状况影响着地区之间的气压差,进而影响空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影响污染物的汇集和扩散;日平均气温垂直变化影响大气的稳定性,大气越不稳定越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12.(2021年广西贵港模拟) 所谓装配式建筑,是指用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各个部件可实现无缝衔接。从结构形式来说,可以是混凝土结构,也可以是钢结构和木结构。墙体采用类似“三明治”的多层式整体设计,中间填充节能保温材料。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 (1)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较,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2)作为消费者,请简要说明装配式房屋有何优点? 【答案】(1)工厂里标准化集中生产建筑部件,可减少废弃物,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降低能耗;减少现浇作业的有害气体及粉尘、废水排放,降低噪声污染;减少施工现场原材料和废弃物对周边土地的堆放与占用;运输装卸过程中,散落少,污染小,有利于城市健康、绿色发展。 (2)工厂化生产预制件,节省施工时间,缩短房屋交付时间;工厂生产不受恶劣天气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各部件质量可控,房屋质量好;采用节能保温材料,房子保温性好,节省采暖费和空调电费;立面质量好,外墙装饰在工厂内一次性完成,节约装修和后期维护成本;外墙体和门窗的密封隔音效果好,屋内环境安静舒适;使用阻燃和轻质材料,防火、抗震效果好。 【分析】(1)材料中给出的传统建筑施工与“装配式”建筑方式的制作、施工差异,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主要应从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扬尘、建筑材料堆积对土地的占用以及废弃物的产生等方面考虑。“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说明工厂里标准化集中生产建筑部件,可减少废弃物,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降低能耗;在现场装配可以减少现浇作业的有害气体及粉尘、废水排放,降低噪声污染;在现场装配可以减少施工现场原材料和废弃物对周边土地的堆放与占用;“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各个部件可实现无缝衔接”,说明运输装卸过程中,散落少,污染小,有利于城市健康、绿色发展。 (2)装配式房屋先进行工厂化生产预制件,节省施工时间,缩短房屋交付时间;预制件在工厂生产,不受恶劣天气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各部件质量可控,建材质量有保证,房屋质量好;“墙体采用类似“三明治”的多层式整体设计,中间填充节能保温材料”,采用节能保温材料,房子保温性好,节省采暖费和空调电费;“可以是混凝土结构,也可以是钢结构和木结构”,说明立面质量好,外墙装饰在工厂内一次性完成,节约装修和后期维护成本;“墙体采用类似“三明治”的多层式整体设计,中间填充节能保温材料”,外墙体和门窗的密封隔音效果好,屋内环境安静舒适;使用阻燃和轻质材料,防火、抗震效果好。 13.(2021年云南昆明摸底) 动物园“环境丰容”是指提供类似于野生环境,使动物能施展其物种特有的行为,拥有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控制力,是对野生动物进行迁地保护和提升动物园品质的重要手段。某动物园开放于1994年,与一般动物园不同,该动物园仅在夜间开放,旨在展示夜行动物的生活习性。二十多年来,该夜间动物园始终致力于“环境丰容”,营造丰富多样的生境。下图示意该夜间动物园的内部布局。 简述该夜间动物园开展“环境丰容”的措施,并指出夜间运营的注意事项。 【答案】措施:利用地势起伏,营造部分连通、部分封闭的河流和湖泊(水塘),满足动物的亲水需求;留有开阔草坪、成片树林,满足不同动物的栖息、活动需求;围绕各园区布局动物活动小径,提升动物运动习性与野生属性。 注意事项:控制灯光的亮度,既满足游客的观赏需求,又游免对动物造成打扰;控制游客数量,保障动物安全,减少千扰;仅开放夜间部分时段(如上半夜),给动物留有休息、自由活动的时间。 【分析】措施:结合材料“是指提供类,似于野生环境,使动物能施展其物种特有的行为,拥有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控制力,是对野生动物进行迁地保护和提升动物园品质的重要手段”,再结合夜间动物园的内部布局图,可知园内有水体、植被等自然事物。因此可以利用园内的地势起伏,营造部分连通、部分封闭的河流和湖泊,满足动物的亲水需求;留有开阔草坪、成片树林,满足不同动物的栖息、夜间活动需求;围绕各园区布局动物活动小径、提升动物运动习性与野生属性。 注意事项:夜间动物对光敏感,因此要控制灯光的亮度,既满足游客的观赏需求,又能避免对动物活动造成打扰,让其天性得到释放;控制游客数量,保障动物安全,减少干扰;设置夜间开放时段(如上半夜),给动物留出充分休息和活动时间等。 14.(2021年辽宁省实验中学模拟) 大熊猫国家公园面积为27134km2,分为四川省岷山片区、邛崃山一大相岭片区,陕西省秦岭片区和甘肃省白水江片区。四川将借助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修复9个大熊猫遗传交流生态廊道,以促进不同大熊猫种群栖息地斑块间融合,实现串联多区、连片保护。下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示意图。 简述修复大熊猫遗传交流生态廊道的意义。 【答案】减少大熊猫种群近亲繁殖现象,避免种群孤岛化;合理调节各栖息地的种群密度,保持大熊猫种群稳定繁衍;扩大大熊猫的栖息活动范围;有利于其他大熊猫伴生物种的保护;有利于部分区域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 【分析】根据材料,四川“修复9个大熊猫遗传交流生态廊道,以促进不同大熊猫种群栖息地斑块间融合,实现串联多区、连片保护”,修复生态廊道使得大熊猫的活动空间增大,从而减少近亲繁殖现象,避免种群孤岛化,有利于种群良性繁衍;修复生态廊道,拓展生存空间,加强熊猫间的交流,可以调节各栖息地的种群密度,保持大熊猫种群稳定繁衍;修复生态廊道,扩大了栖息活动范围,减少了对原有小空间的过度使用,有利于伴生物种的保护,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有利于部分区域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