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上劳动与技术教案

资料详情
需要30个学币
ID:16-10135860
版本:苏教版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2.1MB
日期:2021-09-04
作者:21jy_7692564425
星级:6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1 我家的厨房 教学目标 1. 认识各种厨房设备,知道它们各自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2. 了解灶具和锅具的种类,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灶具和锅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能够正确分辨厨房操作中安全与卫生方面的事项,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4. 熟悉学校的烹饪教室,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一份《厨房工作守则》。 5. 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及分工协作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厨房设备及其正确使用方法。 2. 难点: 厨房操作做到安全卫生。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纸片、各种锅具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新课(2分钟) 1. 组织观看录像 最近,老师听说很多同学都搬了新家。今天,就请大家随着镜头,一起来参观巧巧家的新厨房。老师觉得它特别漂亮。请同学们仔细参观,留意里面有哪些设备。(课件播放录像) 2. 出示课题 《我家的厨房》 观看录像,思考。 课始,开门见山,用一段录像引领学生走进课堂,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内容和课题牢牢相扣,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兴趣,还吸引住了学生的思维。有针对性地提出观看的重点,为顺理成章地进入下一个环节作好铺垫。 探究学习(15分钟) (一)认识厨房设备 1. 组织讨论:在参观的过程中,你看到巧巧家的厨房里有哪些设备,你认为他们分别有什么用途?请大家按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写在纸片上。(一张纸片写一个,并注明这个设备是用来做什么的。如:电饭煲可以用来烧饭) 以小组为单位,把看到的或想到的生活中的厨房设备的名称写下来。 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记录下每一样厨房设备,检查了上一环节参观的效果;写下每样器具的用途,也是学生生活经验的体现,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2. 组织归类:请同学们把你们小组写的纸片,分别贴到相应的圆圈里面,给这些厨房设备作个归类。(可重复粘贴,如电磁炉可以放“灶具”里,也可以放“电器”里) 436245110490灶具 清洗 电器 餐具 炊具 刀具 灶具 清洗 电器 餐具 炊具 刀具 粘贴纸片,全班进行学习和讨论,对于不合理的可以作相应地调整。 把纸片贴到黑板上进行归类,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整理和汇总。这一系列环节,摒弃了教师直接灌输式的教学,用小组讨论、书写、归类的形式,使学生活动起来,参与到了问题中,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和自主性。 3. 教师点拨指导 (1)灶具 ①有烟囱的灶头 ●课件出示图片 294640215900 ●讲解:斑驳的灶面,木制的锅盖,离我们今天的生活好像已经很遥远。它是依靠燃烧木材、秸秆等农作物来加热的一种灶具,在一些偏远的农村,依然能找到它们的踪迹,它记录了我国饮食文化的一个历程。 ②煤炉 ●课件出示图片 677545-1833880●讲解:这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普通家庭常用的一种灶具,它伴随了老师的童年。寒冷的冬天,生一个煤炉,煮一锅山芋,一家人围在边上吃着热腾腾的山芋,那是一种温暖的幸福。顾名思义,这种灶具是使用煤球来燃烧,它有一个缺点,就是当煤球在氧气不足时不完全燃烧会释放出一氧化碳,在封闭的空间里非常危险,所以现在用它的人越来越少。但我们看到,爷爷奶奶辈的老人还是很喜欢用煤炉,就像我们学校附近的一些老人,有时早上还能看到他们在生煤炉,可能他们和煤炉已经结下了不可分割的情谊。 ③煤气灶、电炉、电磁炉 ●课件出示图片 16700525527014528801600206813551122045 ●提问:随着快节奏的生活和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我们生活中的灶具也在不断改进着。这里出现的三种灶具,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哪位同学来介绍下,他们分别是如何来工作的? 燃气灶:(使用燃气,通过燃烧产生热能) 电炉:(炉内有炉丝盘绕,通电后把电能转化为热能) 电磁炉:(使用电,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铁质锅底时,会产生无数的涡流,从而使锅的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再作用于锅内食物) 认真听讲,对自己了解的部分进行介绍,呼应与补充教师的讲述。 教师以叙述的形式,介绍老式的灶头和煤炉,把学生引入有些陌生的情境,配上图片,显得更形象生动,让学生了解他们生活经历所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了解灶具的历史,拓展学生的视野,相信,这一环节,学生会充满好奇与吸引。 与前面两种陌生的灶具相比,这三种灶具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甚至很多同学都使用过,所以,关于这三种灶具的工作原理,可以请孩子们来说说,不清楚、不具体的地方教师作补充总结,让孩子们有个更明确、清晰地认识,体现了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 (2)锅具 ①组织讨论:煮饭、烧菜的锅具有许多种,你知道哪些?使用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小组讨论后完成书本表格的填写。 ②请每组派代表来交流,配以实物做讲解。 思考,小组讨论,完成书本表格的填写。 进行交流、说明。 锅具在生活中很常见,学生接触了解比较多,通过思考讨论能够完成表格的填写,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通过交流,把知识进行整合。 (二)安全与卫生 1. 组织学生自学:在厨房里操作,安全与卫生非常关键。但是,我们稍不注意,就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书上的这些图片中有一些常见隐患,请你仔细找一找,说说有哪些不当之处,可能会有什么隐患? 自学课本,观察书本图片,找出不当之处。 自己从图片上找出不妥之处,认识到了操作错误之处,在自己实践的时候可以避免。 2.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进行补充。 集思广益,共同找出操作不当之处。 3. 小结 在厨房里操作,从安全、卫生和规范的角度,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A. 水、电、火互不干扰 B. 地面注意防滑 C. 专心、规范操作 认真听讲,理解并吸收。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实践体验(15分钟) 1. 组织学生认识学校烹饪教室,了解各区域划分。 现场认识烹饪教室的各个区域。 熟悉环境,做好准备。 2. 请大家根据学习收获和厨房现状,制定一份包括安全、卫生、行为规范等要求在内的《厨房工作守则》。 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守则。 制定工作守则,为以后安全、有效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交流评议(7分钟) 1. 组织学生交流各自制定的《厨房工作守则》。 2. 引导学生综合各方意见,形成一份班级守则。 各组派一个代表交流。(后面交流的同学只说不同处或补充) 归纳整理。 这样形成的班级守则,比较完善周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拓展创新(1分钟) 1. 总结 今天,我们参观了巧巧家的新厨房,同学们了解了很多有关厨房的知识,回家后可以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亲手实践,学习各种灶具和锅具的用法。 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出要求,课后尝试锅具和灶具的使用,使本课的学习更加全面和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厨房设备的清洁保养,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 延伸:回家可以请教父母或查询相关资料,如何对厨房设备和用具进行清洁保养。 课后做好资料查找、整理工作。 板书设计 1812290172720灶具 清洗 电器 餐具 炊具 刀具 灶具 清洗 电器 餐具 炊具 刀具 厨房设备 安全 卫生 教学后记: 2 小小采购员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制定购物计划、合理搭配食物,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初步学习选购所需蔬菜、食品,认识食品商标,能辨别食品质量。 3. 初步具有处理问题的能力、交往能力、计划能力,树立环保意识、经济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学会识别各种菜,学会食物的合理搭配,提高社会实践活动能力。 2. 难点:辨别食品的质量。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到离学校最近的菜场做实地考察,作一个全面了解并估计来回时间。 2. 设计并印发《活动调查表》和《采购计划表》(每人一张)。 学生准备 1. 收集资料,去菜场体验或请教大人,了解如何识别菜的好坏。 2. 准备适量的钱(三口之家一顿中餐或晚餐的菜钱)和一个购物袋。 3. 完成《活动调查表》和《采购计划表》。 四、教学过程(两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 新课 (3分钟) 1. 提问:哪些同学随父母到菜场买过菜?你有什么感想? 自由发言, 谈感想。 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热情。 2. 提问:今天我们要做一回采购员,到菜场买一顿一家三口中餐或晚餐的菜,当一回小主人。怎样才能购买到新鲜、卫生、价廉物美的食品原料?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各抒己见。 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内容。 探究学习(20分钟) (一)认识各种菜 提问:(PPT出示各种菜的图片)这些菜你认识吗? 交流认识的菜。 认识各种菜。 (二)学会辨别食物的质量 1. 四人一组完成活动调查表。(在个人完成的基础上修改) 合作修改活动调查表。 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 2. 请一个组上台交流,其他组认真听,并提出不同的意见。 合作交流,提出不同意见。 让学生通过评议,进一步了解菜的识别方法。 3. 点拨提升(对学生可能会买的、比较难辨别的菜,通过PPT或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 (1)提问:如何辨别注水肉?(学生回答后出示PPT) ●手摸,注水肉有黏滑、湿湿的感觉,而且弹性降低,指压后凹陷恢复较慢。 ●看色:注水使肌肉色泽变淡或呈淡灰红色、有的偏黄,显得肿胀,从切面上看湿漉漉的。销售注水肉的案板上是湿的,严重的有积水。 (2)提问:如何辨别“瘦肉精”猪肉?(学生回答后出示PPT) ●看猪肉皮下脂肪层的厚度。皮下脂肪太薄、太松软的猪肉不要买。正常的猪在皮层和瘦肉之间会有一层脂肪,厚度约为一至两厘米。 ●看猪肉的颜色。一般情况下,含有瘦肉精的猪肉特别鲜红、光亮。 ●还可以将猪肉切成二三指宽,如果猪肉比较软,不能立于案上,可能含有瘦肉精。 ●如果肥肉与瘦肉有明显分离,而且瘦肉与脂肪间有黄色液体流出则可能含有瘦肉精。 (3)刚才同学们交流鱼的识别方法,主要是针对死鱼,这些主要是海鱼,如:鲳鱼、带鱼、黄鱼等,而河鱼现在一般都能买到活鱼。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如何挑选鱼。 (4)提问:什么样的土豆不能买?(学生回答后出示PPT。) ●发芽土豆不要买 ●绿青色土豆不要买 ●有霉痕的土豆不要买 (5)介绍:PPT出示挑选蔬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买颜色异常的蔬菜 ●不买形状异常的蔬菜 ●不买气味异常的蔬菜 ●最好别买反季节蔬菜 交流回答, 观察辨别。 交流回答, 观察辨别。 观看视频,学会挑选鱼。 交流回答, 观察辨别。 观察了解。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观察、思考,掌握辨别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观察、思考,掌握辨别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有所发现,提高效率。 在观察与比较中,掌握识别方法。 如何识别种类繁多的蔬菜,课上没有办法一一交流讲解,只能先让学生知道挑选蔬菜时要注意的几个原则。具体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4. PPT出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标志图。这些食品标志图你认识吗? 观察、比较、交流、了解。 通过观察、比较,认识食品标志图。 5.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有机食品:绝对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除草剂、激素,也不使用转基因技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生产出来的真正安全的食物。 绿色食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残不超标。 无公害食品:限量使用农药化肥、激素、除草剂等,农残不超标。 比较、交流。 了解“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区别。 6. 教师点拨提升(PPT出示“食品等级金字塔”) 提问:“食品等级金字塔”告诉我们什么? 观察,发现、领悟、交流。 加强学生 “食品健康”的意识。 (三)学会合理搭配食物 1. 请学生交流事先制定的购买计划。 学生介绍。 2. 提问:你们认为他的计划合理吗?为什么?怎么调整?(主要从食物的搭配上考虑) 评议并提出不同意见。 通过评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3. 教师点拨提升(PPT出示“食物金字塔”) (1)食物金字塔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上小下大,呈现每天饮食的比例:上层的食物相对要吃得少,下层的食物要吃得多)   (2)我们在搭配食物时应注意什么?(要合理搭配食物,合理控制食物的摄入量) 观察、比较、领悟。 交流发现。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探究能力。 学会合理搭配食物。 4. 对照“食物金字塔”小组合作修改购买计划。 修改计划。 实践体验 (50分钟) 1. 提问:接下来我们就要去菜市场采购,在采购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交流采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2. 提出活动的要求 (1)带好合适的容器(纸袋、布袋、竹篮等),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做好环保宣传。 (2)采购时先了解行情后再买,学会“货比三家”。 (3)可讨价还价,但不与别人争吵,学会与人打交道。 (4)如果遇到短斤缺两,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5)路上排队前往,注意交通安全。 (6)活动时以小组为单位,并由组长负责,自己保管好钱物。 (7)采购时间半小时左右。 明确要求。 明确要求,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交往能力、计划能力,树立环保意识、经济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注重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注重实践过程中的安全教育。 3. 带领学生排队到离校最近的菜场采购。 实践体验。 交流评议(6分钟) 1. 比一比:花同样多的钱,谁买的菜营养搭配更合理。 小组内互评。 通过评价提高实践能力。 2. 比一比:同一种菜,谁买得价廉物美。 3. 提问:你在买菜过程中碰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交流。 拓展创新(1分钟) 1. 推荐两个网址,请学生回家后学习: http://www. tech-food. com/kndata/1074/0149526_4. htm http://www. zhlzw. com/qx/mcqm/804053_6. html 2. 制定一份双休日的买菜计划并随父母一同前往菜市场或超市采购。 在家中实践。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小小采购员 正确识别食物 合理搭配食物 《当好小小采购员》活动调查表 班 级 姓 名 -857252540如 何 辨 别 食 品 如 何 辨 别 食 品 看 摸 闻 肉 肉有光泽,红色均匀,脂肪洁白。 黏度: 外表微干或微湿润,不粘手。 弹性: 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 具有新鲜肉正常气味。 鱼 看鱼体外表是否光亮,完整性好不好。 触摸鱼体是否有弹性,看鱼鳃是否鲜红,鱼肚是否有破裂,鱼鳞是否很容易剥落。 是否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鱼腥味较重或有异味的海产品鲜度往往有问题。 豆制品 注意观察豆制品的色泽,不买过鲜过亮的产品或挑选有定型包装、标签上有生产许可证号、QS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志的豆制品。 好的豆腐干经手触摸感觉密实、坚韧、有弹性,劣质豆腐潮湿、黏滑,弹性不足;摸上去易碎的腐竹通常质量较好。 不买有异味的豆制品。好的豆制品打开包装后能闻到一股豆香味,而劣质或过期变质的豆制品闻起来会有酸腐味。 蔬菜 青叶类 色泽鲜艳,没有黄叶、枯叶,水分充盈。 用指甲掐一下,较脆嫩。 无怪味异味。 瓜果类 色泽比较亮,光滑,无皱纹,形状无异常。 萝卜:掂在手里沉甸甸的。 冬瓜:要用手指压冬瓜果肉,肉质要致密。 无怪味异味。 采购计划表 班 级 姓 名 菜名 单价 数量 金额 教学后记: 3 凉拌黄瓜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握刀、切菜的正确姿势,学会切条。 2. 掌握凉拌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 3. 提高小组自主协调和合作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握刀、切菜的正确姿势,凉拌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 2. 难点: 切菜的正确姿势。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拌黄瓜所需要的调料(醋、糖、盐、麻油),黄瓜每组两根(五人一组);已消毒的刀具和餐具。 2.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凉拌菜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新课 (2分钟) 1. 提问:中国菜肴素以色、香、味、形俱佳而闻名于世,这与中国菜肴烹调方法的多样性是分不开的,你知道哪些烹饪方法? 交流分享知道的烹饪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明确学习内容。 2. 出示黄瓜并提问:用黄瓜做一道菜,你知道有哪些烹饪方法? 各抒己见。(拌、炒、煮汤等) 初步了解黄瓜的几种常用的烹饪方法。 3. 小结:今天,我们就来学做凉拌黄瓜。凉拌是烹调方法中最基本的一种,就是将经过消毒的生料或熟料加工成丁、丝、片、块等形状,加上调味拌匀。 明确课题。 初步了解凉拌的方法。 探究学习(15分钟) 1. 提问:做凉拌黄瓜需要做哪些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用课件展示操作步骤) 板书:洗 削 切 腌 挤 拌 小组讨论。 了解凉拌黄瓜的基本步骤。 2. 提问:在这些步骤中,你认为哪个操作工序比较难?哪个步骤比较重要? 交流所想。 促进学生思考,找出难点。 3. 让学生上台操作洗、削两个步骤。(提醒学生要节约能源,水、材料等) 上台做洗、削的操作并说明操作要领。 4. 重点指导“切”。(切之前,提醒学生先用硬刷和清水将菜板表面和缝隙洗刷干净,再用100℃的开水冲洗一遍,一定要注意安全) (1)请学生试做:切菜时该怎么站立? (2)示范讲解,同时出示PPT。(正确的站姿图片)一般有两种站立姿势。 421640153035 ●八字步站法: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呈八字站稳,上身略前倾,但不要弯腰曲背,目光注视两手操作的部位,身体与菜板保持一定距离。这种站法双脚承重均等,不易疲劳,适宜长时间操作。 ●丁字步站法:双脚自然分立,左脚竖直向前,右脚横立于后,呈丁字形,重心落在右脚上,上身挺直,略向右侧,头微低,目光注视双手操作部位,身体与菜板保持一定距离。这种站姿优美,但易疲劳,操作时可根据需要将身体重心交替放在左、右脚上。 (3)请学生上台试试握刀的姿势,怎么握刀才能握得稳。 (4)讲解示范,同时出示PPT。(正确握刀姿势的图片) 1227455-25590519050-255905右手握住刀柄的前端,拇指、食指捏住刀的后根部,其余三指自然合拢,握住刀柄,掌心稍空,要握稳,但不要将刀柄握死。 (5)请学生上台做一做切菜时左手的姿势。其他同学观察他的姿势有无问题,怎么纠正? (6)讲解示范,同时出示PPT。(正确的切菜姿势图片) 333375-1048385左手自然弯曲,拢在一起;大拇指蜷缩在另外四个手指的里面;指尖按住食物;中指的第一骨节抵住刀面;手掌按在原料或砧板上。 (7)提问:掌握了正确的姿势,接下来我们就要来切黄瓜了。黄瓜可以切成什么形状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PPT。 (8)提问:今天我们先学切条。黄瓜怎么切条呢? ●将黄瓜一切为二。 ●切面向下摆放。(这样不容易滑动) ●先把黄瓜切成约3. 5厘米长的段,再切成1厘米左右宽的条。 (9)讲解、演示直切法。 根据长短的不同要求,左手均匀地向后移动,右手握住刀把,运用腕力,紧贴左手的指背垂直下切,右手拿刀切时,抬起刀的高度不要高于左手中关节。运刀要连续进行,即移动一次,切一刀,再移动一次,再切一刀,刀要始终垂直(砧板)下切。 (10)播放正确的握刀、切菜的视频。 (11)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上台试一试。 听讲、观察要领,并根据要求试着做一做。 上台试一试,比一比。 听讲、观察要领。 一个学生演示,其他同学观察并纠错。 根据要求,试着做一做。 各抒己见。(丁、片、条、丝、滚刀块等) 各抒己见。 观察并领悟操作要领。 观看视频。 上台练习,其他同学观察。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握刀、切菜姿势既熟悉又陌生,可能都做过,但姿势不正确的居多。掌握正确的刀工操作姿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身体疲劳,预防安全问题。因此技术要领的讲解和示范对于第一次操作课非常重要。学生在正确的指导下开展活动,在观察与比较中自主掌握制作方法。 让学生通过评议,明确要领,预知可能出现的问题。 通过互相纠错,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相对丁、片、丝,条的切法最简单。这是第一课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最简单的条开始学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有所发现,提高效率。 5. 提问:黄瓜切好后,要撒些盐,翻拌均匀,放置半小时左右腌一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交流。 6. 介绍并提问:黄瓜腌了一会儿会有水出来,把黄瓜挤一挤,将水倒去,加上调料,一道凉拌黄瓜的菜就完成了。根据个人爱好,可以拌成不同口味,你准备拌出什么口味的黄瓜呢? 今天我们就先来拌一道简单的糖醋黄瓜,需要加些什么调料呢? 各抒己见。 凉拌黄瓜是烹饪课中的第一节操作课,重点是掌握正确的握刀、切菜姿势和方法,暂不使用电炉,所以这节课为简单的拌糖醋黄瓜,其他的拌法让学生回家操作,作为拓展内容,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实践 体验 (16分钟) 1. 接下来,我们请每个小组(四到五人一组)动手完成一道凉拌黄瓜。 2. PPT出示操作要求,让学生认真阅读。 ●组长合理安排好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每人、每个步骤都要操作到位。 ●操作有步骤,要规范 ●握刀切菜姿势要正确 ●规章制度要遵守 ●桌面始终要整洁 ●安全卫生放第一 了解规则。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 教师巡视,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表扬操作正确的学生和合作好的小组。用相机拍下学生规范的操作和有问题的操作,以便接下来的评讲。(重点拍摄:握刀与切菜姿势,站立姿势、卫生情况、操作规范) 动手实践。 交流评议(6分钟) 1. 刚才你们操作时,老师把一些同学的操作情况拍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在操作时,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播放学生操作时拍摄的照片) 提示:怎么来看站立姿势是不是正确?(刀和砧板应成45度角) 观察、分析、比较、判断、纠错。 让学生通过评议、比较,进一步明确操作要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请各组谈谈你们在操作中的得失,如果下次再做,你们会做哪些调整?(操作是否规范、分工合作怎样、刀工怎样等) 交流心得。 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反思,这样下次就能做得更好。 3. 各组拌的黄瓜味道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来品尝自己做的凉拌黄瓜。 4. 品尝结束,各组完成评价表(见附表)。 品尝。 本课的评价重点放在规范、正确操作上。至于刀工怎样、调味是否合理这需要学生反复练习和经验的积累。 评价既是促进发展的手段,又是学习的内容。通过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成果做出一个评定,体会劳动的乐趣。 拓展创新(1分钟) 根据自己的口味回家做一道凉拌黄瓜,下节课交流。 回家实践。 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板书设计 凉拌黄瓜 洗 削 切 腌 挤 拌 教学后记: 4 香干炒芹菜 一、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握刀、切菜姿势,学会烹调方法:炒。 2. 掌握简单的配菜方法。 3. 学会使用电炉,并能做到安全用电。 4. 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提高自理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掌握生炒的方法。 2. 难点:油温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原料、炊事用具等所需物品。 2. 学生准备:请教家长或查资料,了解炒菜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并了解一些炒菜的小窍门;请教家长怎么判断油锅的温度,并在大人的帮助下观察油温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两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 新课 (3分钟) 1.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烹调方法:炒。炒是中餐中最常用的一种烹调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内容。 2.说说你吃过的炒菜。 交流。 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热情。 3. 你知道炒的基本方法是怎样的? 利用已有经验说一说炒菜的方法。 初步了解炒的基本方法。 4. 小结:将原料加工成丁、丝、条、片等,锅烧热,放少量油,依次将原料放入锅内,快速翻炒,炒至七八成熟时加调料,炒熟出锅,这种方法就叫炒。 从原则上看,炒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清炒,只有主料没有配料。另一种是以一个菜为主料加一些配料。 今天,我们就做来做一道有两种原料配制的炒菜。 了解炒的基本方法。 探究学习(20分钟) (一)学习配菜 1. 组织讨论、交流:老师这里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芹菜,如果让你配一个菜与芹菜一起炒,你会配什么菜?为什么? 小组讨论并确定芹菜和什么菜炒。 交流并说理由,其他组发表自己的看法。 初步了解配菜的要求。 2. 点拨:各组都给芹菜配了一个菜,大家配得好不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配菜到底有哪些要求呢?(PPT出示配菜要求) 观看并学习配菜的基本要求。 学会配菜的基本要求,学会合理搭配食物。 3. 对照上面四个配菜要求看看哪组配的菜最好,哪组还需要做调整? 合作交流,提出不同意见。 让学生通过评议,进一步掌握配菜的要求。 (二)学习制作过程 1. 组织讨论:菜已经配好了,接下来我们要操作了。请小组讨论一下操作步骤。(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用课件展示操作步骤) 板书:剪根 去叶 清洗 切 锅热倒油 翻炒 调味 出锅 讨论并请最快讨论好的组交流。 提出不同意见。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观察、思考,掌握方法。 2. 启发思考:你认为哪些步骤或细节要特别注意的?哪些你觉得操作中有困难的? 交流所想。 促进学生思考,找出难点。 3. 点拨: (1)今天的菜切成什么形状?为什么? 丝是很细的,切菜时左手要均匀地慢慢往后移。 (2)油锅热了放入菜,怎么确定油锅热了? (3)播放视频(怎样估计油温的高低) 低油温: 85~120℃,俗称三四成热。油的表面稳定,无烟,筷子周围没有明显的气泡。 中油温:120~180℃,俗称六成热。油面波动频繁,有少量油烟,筷子周围有少量气泡。 高油温:180~240℃,俗称八成热。油烟大量上升,筷子周围有大量气泡。 (4)一般家庭炒菜用什么油温的油最好? (5)出示课件点拨。 热锅冷油炒菜最健康。高温油不但会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还会产生过氧化物和致癌物质。建议先把锅烧热,再倒油,这时就可以炒菜了。 (6)有几种菜,先放哪个菜,后放哪个菜,为什么?(不容易熟的先放,容易熟的后放) (7)点拨,课件出示。 炒菜小窍门: ●蔬菜要尽量采用急火快炒,为使菜易熟,可在快炒后加少许热水。 ●做菜要加锅盖,免得溶解在水里的维生素随水蒸气跑掉。 思考并交流。 思考并交流。 观看并思考再交流。 思考、交流。 思考、交流。 通过观看、思考、交流掌握操作步骤与方法。 4. 今天的操作中,你们认为有哪些安全问题要特别注意? ●正确使用电炉 ●水不能滴入热的油锅内 ●正确使用刀具 交流并明确要求。 学会安全操作,提高安全意识。 实践体验 (50分钟) 1. 接下来,我们请每个小组(四到五人一组)动手完成一道香干炒芹菜。 交流。 明确要求。 2. PPT出示操作要求 安全要求: 握刀、切菜姿势要正确 正确使用电炉 水不能滴入热的油锅内 原料放入油锅时要轻放 卫生要求: 桌面保持整洁 食品加工要干净 阅读要求,明确要求。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 巡视指导并有针对性地拍摄一些学生操作时照片,为接下来的评价准备。 实践体验。 交流评议(6分钟) 1. 说说操作中的得失,小组的合作情况等。 交流。 观察、分析、比较、判断、纠错。 让学生通过评议、比较,进一步明确操作要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出示学生操作照片,指出哪些操作正确,哪些操作不正确,错在哪里? 3. 品尝:尝一尝谁做的菜口味最合适。 品尝。 拓展创新(1分钟) 回家试着做一道荤素搭配的炒菜。 在家中实践。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 板书设计 香干炒芹菜 剪根 去叶 清洗 切 锅热倒油 翻炒 调味 出锅 教学后记: 5 做蛋糕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用打蛋机打蛋,掌握做蛋糕的基本步骤、方法。 2.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学习体会劳动的快乐。 3. 提高小组自主协调和合作能力,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掌握做蛋糕的基本步骤、方法。 2. 难点: 蛋白的打发。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做蛋糕的材料:糖、白醋、盐、低筋面粉(普通面粉、玉米淀粉)、色拉油、鸡蛋、牛奶; (2)做蛋糕的工具:电子秤、电动打蛋器、电饭锅、分蛋器、量杯、不锈钢打蛋盆。 四、教学过程(两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新课 (1分钟) 提问:同学们都吃过蛋糕,可是你们吃过自己亲手做的蛋糕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做蛋糕。 交流分享。 明确课题。 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明确学习内容。 探究学习(15分钟) 1. 提出自学要求 做蛋糕需要哪些材料? 制作蛋糕分几步?每一步的制作要领是什么?请你带着这些问题自学教材17至19页。 自主学习。 初步了解做蛋糕的基本步骤。 2. 组织学生集体讨论、交流 (1)在制作蛋糕的材料中,有没有你不熟悉或不认识的材料。 交流。 听讲、理解。 交流、观察、理解制作步骤和制作要领。 听讲、观察、领悟操作要领。 观察。 明确制作蛋糕需要的材料。 (2)重点解释“低筋面粉” 低筋面粉:通常用来做蛋糕、饼干、小西饼点心、酥皮类点心等。因低筋粉无筋力,制成的蛋糕特别松软,体积膨大,表面平整。 如果找不到低筋面粉,可以用中筋面粉(普通面粉)和玉米淀粉以四比一的比例调和而成。 (3)提问:制作蛋糕一共分几步?每一步的制作要领是什么?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PPT制作步骤 分离蛋黄、蛋清 拌蛋黄糊 打发蛋白 预热电饭锅 搅拌蛋糕糊 倒入热锅 烘烤蛋糕 倒扣脱模 (5)重点提示制作要领并用PPT出示相对应的图片 拌蛋黄糊的要领 ●蛋白、蛋黄要完全分离(教师示范分离器的使用),打蛋用的锅一定要干净,没有水,没有油。 ●加入面粉后要上下翻动,不能打圈。打发蛋白的要领 ●打蛋白时一定要顺着一个方向,要打均匀。 ●糖分三次放入蛋白中,每次放入糖后就快速打,不要停留过长时间。 ●利用PPT提示三次放糖的时间: 第一次——出现粗泡后 第二次——蛋白浓厚时 391795-1109345第三次——蛋白表面有划痕时 403225-3816350391795-1052195●视频播放打蛋白的要领 低筋面粉一般较难买到,学生可以用普通面粉和玉米淀粉4︰1的比例调和而成。这样便于学生回家实践。 明确制作步骤和要领。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掌握使用方法。 实践 体验 (50分钟) 1. 接下来,我们请每个小组(四到五人一组)合作完成一个蛋糕。 了解规则。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制作蛋糕从一开始的蛋白、蛋黄分离到烘烤结束,整个过程需要四十至五十分钟。烘烤需要三十至四十分钟。整理、清洁工作安排在这个时间段完成,如还有多余的时间,可提前进行“拓展创新”部分的学习。 2. 出示操作要求,让学生认真阅读。 ●每组再分成两小组,一组做蛋黄糊,一组打发蛋白,两组要同时工作。 ●想清要领再操作。 ●规章制度要遵守。 ●桌面始终要整洁。 ●安全卫生放第一。 3. 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动手实践。 4. 组织学生做好整理清洗工作。 交流评议(10分钟) 1. 请各组谈谈你们在操作中的得失,如果下次再做,你们会做哪些调整? (分工合作、操作要领的把握、卫生、安全等方面) 交流。 让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操作要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比一比,哪一组的蛋糕做得最成功? 3.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成败的原因并交流,适时给予点拨。 几种常见问题: (1)使用前,模具内壁有油渍。 (2)蛋黄糊没有搅拌均匀,油脂没有充分乳化,有颗粒感,造成回缩。操作时应动作轻,速度快,蛋黄糊搅拌充分,至顺滑。 (3)搅拌面糊出筋:搅拌面糊时间过长,用力过大,导致出筋,凉后导致回缩。将面糊搅拌至顺滑即可。 (4)蛋白打发不足,未达到干性发泡,蛋白状态不稳定,造成回缩。蛋白打到干性发泡,提起蛋头,蛋白呈短小直立的尖尖角即可。 (5)烘烤时间短,没有完全烤熟就终止烘烤,有湿润感的“布丁”层,凉后结块造成回缩。出炉前十分钟,将 竹签插入蛋糕体,提起竹签,如竹签前端无蛋糕屑,可判断为烘烤完全。 塌腰: (1)脱模过快,蛋糕体未完全凉透,蛋糕体内部组织结构不稳定,脱模时引起塌腰。 (2)搅拌面糊时间过长,用力过大,导致出筋,造成塌腰。将面糊搅拌至顺滑即可。 开裂: (1)蛋黄糊中总水量少 (2)搅拌面糊出筋 (3)烤制时间过长 有大小不一的气孔: (1)蛋白打发不足,未达到干性发泡,蛋白状态不稳定,烘烤后会出现气孔。蛋白打到干性发泡,提起蛋头,蛋白呈短小直立的尖尖角即可。 (2)蛋糕糊倒入模具时,卷入空气,产生气泡。要将蛋糕糊缓缓倒入模具中。 高度不够; (1)分蛋时蛋白蛋黄未分离干净,影响蛋白打发,导致蛋糕长不高。 (2)蛋糕糊绕圈搅拌,时间过长,蛋白消泡。快速上下翻拌即可。 (3)蛋黄糊中总水量多,面糊过稀,面粉支撑力不强,导致长不高。蛋黄糊要呈绸带状缓缓落下。 (4)使用前,模具内壁有油渍。 (5)蛋白打发不足。 (6)蛋糕糊搅拌好后等的时间太长。应在搅拌完成后,马上倒入已加热的电饭煲中。 分析、讨论、交流。 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反思,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创新(4分钟) 1. 如何区分高筋面粉和低筋面粉?(PPT出示) (1)手试法:用力握住面粉再松开,成团的是低筋面粉, 低筋面粉比较细滑;散开的是高筋面粉,高筋面粉比较粗糙。 (2)颜色鉴别法:很白的是低筋面粉,偏米白色的是高筋面粉. 2. 各类面粉的用途。 高筋粉:适合用来做面包。 中筋粉:市售面粉无特别说明的一般都是此类面粉。适合做包子、馒头、面条等。 低筋粉:比较适合用来做蛋糕、松糕、饼干以及挞皮等需要蓬松酥脆口感的西点。 观看、领悟。 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实践能力。 3.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电饭锅制作蛋糕,如果家里有烤箱的,可以回家用烤箱做一个蛋糕,比一比不同的工具做出来的蛋糕有什么不同?用微波炉可以做蛋糕吗?回家不妨也试一试。下节课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选择一种烤蛋糕工具或蛋糕品种回家搜索方法后再实践。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提高实践能力。 4. 今天我们做的是最基本的戚风蛋糕,那芝士蛋糕、水果蛋糕等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学生选择一种,到网上搜索制作方法并尝试做一做,下次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 做蛋糕 分离蛋黄、蛋清 拌蛋黄糊 打发蛋白 预热电饭锅 搅拌蛋糕糊 倒入热锅 烘烤蛋糕 倒扣脱模 教学后记: 6 七彩小圆子 教学目标 1. 了解七彩小圆子上色的奥秘及方法。 2. 知道制作小圆子过程中和粉、揉粉的方法和技巧。 3. 掌握搓圆子和煮圆子的基本方法步骤。 4. 在制作食物的过程中,享受劳动的乐趣,提高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学会与人相处和交往,进一步提高合作能力。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制作七彩小圆子的方法和步骤 2. 难点:和粉及搓圆子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糯米粉、果蔬汁、食物泥、温水、糖。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新课(2分钟) 1. 课件出示小圆子图片,提问:灵灵在超市里看到了彩色小圆子,他非常想买回家自己做一道甜点,但是妈妈不同意,你能想办法帮他实现愿望吗? 思考、发言,提出方案:自己亲手制作彩色圆子。 用美丽的七彩小圆子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制作兴趣。 2. 启发思考:我们都知道做小圆子的糯米粉是白色的,怎么会变成彩色的呢? 思考、发言。 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交流,从环保、实用的角度进行猜测。 3. 引导学生了解彩色的来源:果蔬汁或食物泥。(天然、安全、可靠) 集思广益,提出可以做颜色的果蔬和食物。 食品安全备受关注。引导学生选用天然、安全的食材来制作美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探究学习(5分钟) 1. 组织学生自学 出示PPT,请学生自学。 (1)做果蔬汁(以菠菜汁为例) ①将菠菜去根,洗净晾干 ②在沸水中烫1分钟,捞出 ③切碎 ④用纱布包裹住切碎的菠菜,挤出水分 (2)做食物泥(以南瓜为例) ①将南瓜去皮,洗净 ②切成小片 ③蒸熟 ④搅打成泥 自学制作果蔬汁和食物泥方法,能够清楚了解整个过程和步骤。 通过自学,了解做果蔬汁和食物泥的基本方法,在烹饪活动中有许多实用之处。有兴趣的可以回家亲手实践。 2.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总结 交流讨论,汇报学习心得,补充相关知识。 充分了解做果蔬汁和食物泥的基本方法, 实践体验(23分钟) 1. 和面 (1)通过课件和教材,讲解和面方法、和面步骤。 和面方法:糯米粉和温水(五十度左右)按重量二比一的比例混合,揉匀。如果要加入果蔬汁或食物泥,就要减少相应水分。 和面步骤: ①将糯米粉倒在干净(无水无油)的不锈钢盆里,用筷子在面粉中心挖一个小孔,倒入适量的温水。 ②用筷子将面粉与水搅拌均匀。 ③用手和面,直至光滑不粘手。 (2)组织学生实践:提供四份不同颜色的果蔬汁或食物泥,请每组选取其中一种。 观看、听讲,知道糯米粉和水分的比例,了解和面步骤。 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种果蔬汁或食物泥,进行和面。 用果蔬汁和面比例可以和用水和面一样。选用食物泥要减少食物泥重量三分之一左右水分。 一节课上如果每样都做一遍时间很紧,所以彩色部分由教师制作好提供,学生选取一种颜色和面,方法大同小异。 2. 搓小圆子 (1)PPT出示搓小圆子方法,进行讲解 ①取一小块面团,搓成细条 ②切成丁 ③搓圆 ④在盆里放入干糯米粉,搓完的圆子放在干粉里 (2)组织学生实践操作并提出要求 ●光滑、圆整 ●用掌心部位搓圆子,用力均匀 (3)评价:请学生展示搓完的圆子,从光滑、圆整方面进行评价。 (4)分享:请学生把圆子分成4份,与其他组交换,共享成果。 学习方法,每组搓一种颜色的圆子,搓完后分成4份。 从光滑、圆整方面互相评价。 小组之间互相交换、分享。 开始几个一粒一粒搓,如果技术熟练了可以两颗一起搓,但不能再多,三个一起会粘起来。搓的时候要用掌心,防止搓成两头尖的橄榄球形。 懂得欣赏和评价别人的作品,也是进一步掌握技术的一种方法。 学生之间分享成果,是一种很好的情感交流。既节约时间,又能达到每组的小圆子都色彩丰富的效果。 3. 煮小圆子 (1)出示PPT,组织学生自学 ①在锅里放入适量水,烧开(可直接用热水或在搓圆子时先烧起来)。 ②等水沸腾后,轻轻倒入圆子(当心水溅处来),盖上锅盖。 ③当圆子全部浮起,并且体积明显变大,就是熟了。 ④放入适量白糖进行调味。 (2)总结并强调:一是沸水下锅,二是要全部浮起出锅。 (3)点拨拓展:如果加入酒酿,就是酒酿圆子;加入豆沙,就是豆沙圆子;加入水果,就是水果圆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喜欢的配料。 (4)组织学生实践操作。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煮熟一锅七彩小圆子,注意安全卫生。 教学时可以就学会基本的方法。加入各种味道的配料可以让学生回家制作。 交流评议(8分钟) 1. 组织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七彩小圆子。 品尝成果。 品尝劳动成果,感受劳动的乐趣,体会劳动的幸福。 2. 引导学生说说品尝感受和制作体验。 交流。 交流学习心得,评价学习过程。 3.组织学生进行卫生整理工作。 每组清洗整理各种用具。 清理也是烹饪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清洁工作,养成好习惯。 拓展创新(2分钟) 介绍元宵节及吃汤圆的习俗。拓展果蔬汁的用途,还可以放在面粉里做成彩色面条、水饺等。 有兴趣的同学回家进一步尝试。 学以致用,拓展学生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尝试。 板书设计 七彩小圆子 做果蔬汁、食物泥 和 面 柔软、不粘手 搓小圆子 光滑圆整 煮小圆子 沸水下锅、浮起出锅 教学后记: 7 电池盒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画简单的电路示意图,了解电池盒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制作一个电池盒。 2. 通过多种材料的制作,激发对木工和电路探究的兴趣。 3. 提高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设计与制作一个电池盒。 2. 难点:确定电池盒尺寸。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制作材料:桐木若干、木胶、细木棒、5号电池2节、红、黑接线、铜丝若干,记录纸。 2. 制作工具:尺子,记号笔,砂皮纸,尖嘴钳。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新课 (1分钟) 1. 演示:用“两节电池、一只小灯泡、几根导线”让灯泡亮起来。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小灯泡亮了”我想请一个同学做我的小助手,我们一起来完成。 一个学生参与做助手,帮忙扶住电池、并将线头压在电池上。 唤起需求,由“电池盒带来方便”从而提出制作电池盒的项目任务。 2. 启发思考:刚才的小实验成功了,但是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麻烦,一个人操作有困难。你们能不能帮我想个办法一个人就能轻轻松松完成这个实验。 思考、交流。 3. 揭题:看来,电池盒还真方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电池盒。 (出示课题:电池盒) 探究学习(15分钟) 1. 电池盒线路的连接 (1)提问:观察电池,说出它的正极和负极分别在什么位置,有什么标志? 正极:“+” 363220349250负极:“-” 观察、交流。 (2)提问:电池上所标的“1. 5V”是什么意思? 交流。 (3)对比实验:我们再来做个实验,一节电池盒,两节电池盒,分别接上两个同样型号的灯泡。你发现什么了? 观察、交流。 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学生悟出“电池组合能提高电压”的道理。 (4)提问:两节电池我们称为电池组。电池组对灯泡的影响是什么? (电池组能提高电压,灯泡也会更亮。) 交流。 (5)组织学生自学:那么两节电池如何放置和连接?请同学们自学《导学单》。 (串联起来,电池头和另一个电池尾部连接。) 自学、交流两节电池的放置和连接关系。 通过观察、交流、画线路图等方法掌握电池的连接方法。 (6)提问:能不能用简单的方法表示电路?把简单的电路图画在草稿纸上。 画简单线路图。 (7)PPT呈现两节电池如何放置以及连接关系。 -3683042545 观看、理解。 2. 电池盒尺寸的测量 (1)组织学生讨论:电池盒的尺寸怎么确定呢? 启发引导:我们能不能利用电池来绘制电池盒尺寸? (2)请学生上台演示电池盒尺寸的确定(实物投影)。 (3)教师点拨:需要预留金属导片约三毫米的位置。 随机板书:绘图 精准 讨论、交流。 将两节电池放在木板上,用笔沿着电池画一圈,再留点间隙,安装金属接片。 学会测量电池盒的尺寸。 3.金属导片的制作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学《导学单》,完成金属导片的制作。 (2)选两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 (3)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导片为什么要做成这样的形状? (4)组织学生观看视频。 根据《导学单》尝试制作金属导片。 说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进。 观看视频,进一步掌握制作方法。 先做后学,能更好地领悟、掌握技能。 实践体验 (20分钟) 1. 组织学生实践操作:接下来我们两人一组根据《导学单》完成电池盒的制作。 提示并板书:裁切 光滑 安装 准确 进一步明确要求。 提高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出示温馨提示 分工明确,操作有序; 大小适宜,安装正确; 外形美观,操作安全。 实践操作。 交流评议 (3分钟) 1. 接下来,请大家把作品编号、学号填写在作品底部,放在展示台上。 展示作品。 交流学习心得,评价学习过程。 2. 老师请几个同学来做小评委。你认为好的请给他/她投一票。 投票、选出优秀作品。 3. 请成功的小组讲一讲经验。 4. 请失败的小组讲一讲失败的教训和改进方法。 拓展创新 (1分钟) 如果要制作一个能安装四节电池的电池盒,你有几种设计方案? 课后画出简单的示意图。 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板书设计 电池盒 绘图 精准 裁切 光滑 安装 准确 教学后记: 8 兔子灯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我国的民间工艺,知道民间花灯的制作材料、工具、程序。 2. 能用缠绕、绞合、蒙扎、整形等技能制作兔子灯。 3. 在亲历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会交流、合作。 4. 养成认真、细心、精致的劳技活动的习惯,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能用缠绕、绞合、蒙扎、整形等技能制作兔子灯。 2. 难点: 组装牢固。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成品兔子灯(每组一只)、半成品兔子灯骨架(每组一只);铁丝若干、丝网材料若干、线、胶布;剪刀、小刀、强力胶、尖嘴钳、十字绣用钝头针、大头针。 2.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收集花灯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新课 (2分钟) 1. 提问:同学们,你们了解元宵节吗?你知道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交流分享元宵节的习俗。(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 谈话导入,为引入新课做铺垫。 2. 揭题:刚刚有同学提到了花灯,老师也很喜欢花灯,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兔子灯。(出示课题) 明确课题。 明确学习内容,出示课题。 3. 引导观察:你们看!老师把它带来了,你发现什么了? 4. 没错,兔子灯的底座,就是我们上次做的电池盒小车。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兔子的制作。 观察发现:兔子下面的电池盒小车是上节课制作的。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兔子灯的底座,第二课时完成上面部分:兔子的制作 探究学习(8分钟) 1.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桌面上的兔子,它是由哪几个部件组成的? 观察桌面上兔子的骨架成品。交流兔子的组成部件。(头、耳朵、身体、尾巴) 初步了解兔子灯的基本构造。 2. 指导阅读教材:那么,兔子灯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二十九页,仔细阅读并思考:制作兔子灯有哪些主要步骤? 自学教材,思考兔子灯的制作步骤。 通过自学教材,初步了解制作兔子灯的步骤。 3. 组织交流:谁能把制作步骤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板书:扎圈、蒙网、组装、整形 交流制作步骤。 在分享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制作步骤。 4. 引导观察:你发现它和我们以往做过的哪个作品的做法很相似? 交流:丝网花做法相似。 了解需要的材料与做法。 5. 提问:有没有不同的? 交流:头部是双圈,丝网花一般都是单圈的。 引导学生找到技术难点。 6. 组织学生尝试制作:我们一起来试着做一个兔子的头部,好吗? 尝试制作头部。(双圈) 制作头部体会双圈结构。 7. 教师巡视:发现做的正确的和错误的作品。 8.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实物投影两个不同的作品(或图片),这两位同学做得怎么样?有什么不同? 13423908191511557062230 (板书:扎圈 紧) 9. 介绍:像制作头部这样把两根铁丝绞在一起的制作方法,我们称为绞合。 观察并发现制作中的问题和不同的地方:一个有手柄,另一个没有留手柄。 学生学习了五年级的丝网花,就会思维定势,有些同学观察不仔细,会给铁丝圈底留下手柄。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头部的制作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10. 引导观察:这个兔子灯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吗?你们看,身体有两个铁圈,它们是怎么组合的? 67564089535 PPT出示:十字交叉组合 交流所想。 了解兔子灯身体的构造。 实践体验(26钟) 1. 组织学生尝试制作:接下来我们要动手实践体验一下,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我们是小组比赛,时间10分钟。你们一定要学会分工与合作,两人合作做好一盏兔子灯,同时请大家关注老师的温馨提示。(分工明确、操作规范、桌面整洁、安全第一) 两人分工合作制作兔子灯。 初次实践,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2.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 3. 引导学生发现制作中的问题,投影出示两件作品。(一个网蒙得匀的,一个网蒙得松的)请学生看看这两位同学做得好不好,好在哪,不好在哪? (板书:蒙网 匀) 观察并发现问题。 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4.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刚才制作中你们有没有什么困难? 交流所想。 促进学生思考和体验,找出重难点。 5. 重点指导制作难点:组装 (1)PPT出示位置结构图并讲解:组装时首先要将各个部位的位置确定好,同时要有顺序:耳朵、头、身体、尾巴。 (2)组织学生观看组装的视频:怎样才能将兔子的各个部件组装牢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视频。 (板书:组装 牢) 听讲、观看,学会组装。 先做后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了很多问题,体验深刻。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点拨、指导,学生印象更深刻,技能掌握得更扎实。 6. 组织学生再次实践:接下来请同学们将你们没完成的兔子灯继续完成。 出示温馨提示: 分工明确,操作规范; 结构合理,骨架牢固; 外形美观,操作安全。 继续制作、改进兔子灯。 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交流评议(5分钟) 1.请同学们把做好的作品安装到底座上,然后放到展示区参加评比。 每组推荐一位小评委,挑选你认为最好的2个作品给他贴上小苹果。 取长补短,借鉴学习。 2. 请获得“小苹果”最多的一组介绍他们成功的经验。 介绍经验。 学会自我评价和反思,并且能够汲取成功经验,总结失败的原因。 3. 找出一个有问题的作品组织学生一起分析原因。 随机板书:整形 美 分析原因。 拓展创新(2分钟) 多媒体演示各种形态的花灯。 观看PPT演示。 激发学生继续研究花灯的兴趣,发散性思维培养。 板书设计 兔子灯 扎圈 紧 蒙网 匀 组装 牢 整形 美 教学后记: 9 手电筒 一、教学目标 1. 能运用基本的小电工并联方法制作手电筒。 2. 提升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养成认真、细致操作的习惯。 3. 体验动手实践和劳动创造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用并联方法,模仿制作手电筒。 2. 难点: 正确连接线路。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每组带线电池盒1个、LED灯3个、开关1个、连接线红色1根、绿色1根。 2. 学生准备:(1)材料:7号电池2节、手电筒筒身1个。 (2)工具:尖嘴钳、剪刀、美工刀、记录本、笔。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新课(3分钟) 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说说知道的发明小故事。 (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他发明了灯泡为人类带来了光明。) 手电筒是怎么发明的? (康拉德·休伯特,100年前他让电池与灯泡连在一起,发明了手电筒。) 观看图片。 交流分享。 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出示PPT并介绍 第一代手电 特征:钨丝灯泡组合碱性电池,灯泡寿命短,耗电。 第二代手电 典型代表是采用氪气灯泡组合碱性电池,灯泡寿命更长,电池续航时间更久。 第三代手电 采用了LED灯泡,具有省电、耐用、亮度强等优点。 第四代手电  可通过专用软件自定义发光模式——智能手电。 PPT观摩。 通过观看PPT了解四代手电筒特点。 3. 揭题 出示范作:老师这里有一个用现代生活中主流的LED灯泡制作的手电筒,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制作一个。 (板书课题:手电筒) 明确课题。 明确学习内容。 探究学习(12分钟) 1.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出示PPT:前面我们做过兔子灯,兔子灯中有灯泡发亮,和手电筒的灯泡发亮有什么区别吗? (串联和并联的不同) 要使手电筒灯泡亮起来,关键是什么? (PPT提示制作要点) 观察比较。 小组讨论,交流经验。 观察提示。 促进学生思考,找出难点。 前后知识对比,产生联结,组织辨析。 2. 组织学生观察 手电筒的线路到底是怎样连接的?请一位同学上来拆一拆,大家观察并思考它的电路是怎么连接的。 一位同学示范拆,其他同学观摩、思考。 借助电路图、实物连接图动画来突破教学难点。 3. 组织学生讨论 这里有个拆开的结构,我们来观察一下,对照连接零件,小组讨论下怎么组装?(PPT线路图) 提出观点。 4. 引导学生尝试制作 对照电路图,谁来连接下灯泡,灯泡的引线怎么连? 尝试连接。 通过尝试掌握并联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5. 观摩(播放录像) 看出电路连接的窍门,看清楚制作部件的连接。 板书:连接 准 牢 绝缘 观看视频。 清晰要领。 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实践 体验 (20分钟) 1. 制作要求 四人为一组,合作完成手电筒。 20分钟内完成,比比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操作安全规范。 了解规则。 讨论合作。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2. 巡视辅导 制作中发现个性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集体指导。 3. 提示 动脑制作,学会巧借工具,让制作又快又好。 动手实践。 请灯头部分做得好的同学示范。 通过指导,小组合作等方式,提升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判断、纠错能力。 交流评议(4分钟) 1. 请把制作好的作品贴好姓名放到展示区。 2. 组织评比 请每组获得优秀作品的同学上台说说被推荐的理由。 (外形流畅,漂亮;内部结构细节) 3. 指导评议不足的地方,指出如何改进。 小组互帮互助。 每组评选出优秀作品,到投影仪上展示并说说哪里做得好。 让学生通过评议、比较,进一步明确操作要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创新(1分钟) 1. 引导交流 今天学习的最基本的LED电路灯的连接,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作品? 2. 启发创意 更换各式瓶体、改变LED灯头排列 3. 小结 今天我们运用电路基础,尝试做出了LED手电筒。让我们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为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作出贡献! 交流生活中LED的运用。 思考创意,生活中去再实践。 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板书设计 手电筒 (电路线路图) 准 牢 绝缘 教学后记: 10 T形路口信号灯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T 形路口信号灯需要几盏红灯和绿灯,知道红、绿灯的亮与灭应该如何变化。 2. 会按模板制作盒子,能正确连接电路,完成信号灯模型。 3. 养成认真、细心、精致的劳动习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制作一个T形路口信号灯模型。 2. 难点: 电路的连接、开关的安装。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材料:红、绿发光二极管每组各三个、6V电源每组1个、各色导线若干、回形针每组1个、图钉每组3个; 2. 工具:工字钉每组一个、剥线钳; 3. 范作。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新课 (2分钟) 1. 提问 交通信号灯有什么作用?假设在交通繁忙的路口没有信号灯,除了容易发生事故外,还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 2. 小结 信号灯还能使车辆和行人有序经过路口,确保道路畅通。 讨论交流。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 3. 揭示课题 道路交叉的形式很多,最简单的是十字形和T字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制作一个:T形路口信号灯模型。 (板书课题) 探究学习(15分钟) 1. 演示T形路口信号灯模型 提问:T形路口信号灯模型制作可以分成几部分完成? 板书:纸盒制作 电路连接 开关制作 电源连接 小组讨论。 了解T形路口信号灯模型的基本步骤。 2. 提问 在这些步骤中,你认为哪个操作工序比较难?哪个步骤比较重要? 交流所想。 促进学生思考,找出难点。 3. 让学生上台演示纸盒制作的翻折四边、使折痕较深的操作方法。 板书:美观稳固 上台做示范,说明操作要领。 4. 重点指导线路连接(步骤④和⑤,即1、3、5 号灯的安装) (1)示范操作 ①线脚的折法:强调高度相同;注意弯折的方向,避免与2、4、6 号灯的线脚相碰;美观。 ②用剥线钳剪去导线两端外皮:强调根据电线的粗细型号,选择相应的剥线刀口。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①出示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中的线路连接,你发现什么规律? -1905158115 12065-127635②PPT出示:正极与负极连,负极与正极连——串联 ③提问:第七步2、4、6号的连接你们会吗?谁来说说怎么连?(根据学生回答PPT演示并出示图片) 板书:连接正确 546735154305 ④提醒:每完成一个连接点,都要及时用胶带固定,以免因后续操作而使连接松动。 ⑤用PPT演示第九步并讲解 将1、2 号灯的“+”线脚分别连接到开关的B 和C上; 将5、6号灯的“-”线脚合在一起接出一根线,这根线将在下一步接到电池“-”极。 观察老师示范、思考并说说弯折线脚时注意事项。 观察老师示范、思考并说说剥线时注意事项。 观察、发现规律、交流 一个学生上台说一说2、4、6号灯的连接方法。 观察学习。 结合电池盒制作技术,强调灯正、负极区分。学生在正确的指导下开展活动,在观察与比较中自主掌握制作方法。 5. 指导开关的安装 演示教材“小技巧”栏目中介绍的方法并说明这样做的好处。 观看学习。 实践 体验 (17分钟) 1. 接下来,我们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T形路口信号灯模型。 2. PPT出示操作要求 ●分工合作,操作到位 ●线路连接要正确 ●安全卫生放第一 了解规则,合理分工。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 巡视,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表扬操作正确的学生和合作得好的小组。 动手实践。 交流评议(5分钟) 1. 作品展示 2. 组织学生评议 我们可以从T形路口信号灯模型能正常工作、外观美观精致方面来评价。 3. 请学生说说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小组代表介绍自己成功之处 小组互相评比 小组交流制作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通过自评和互评,激励学生的好胜心理。 拓展创新(1分钟) 提问:信号灯模型与实际信号灯有什么不同?信号灯模型的开关有什么优点和缺陷? 讨论交流。 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 T形路口信号灯 纸盒制作 美观稳固 2119630100965电路连接 开关制作 连接正确 电源连接 教学后记: 11 最简单的电动机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动机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广泛用途。 2. 能综合利用已学技能完成电动机模型的制作。 3. 提高小组自主协调和合作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能综合利用已学技能制作一个简易电动机。 2. 难点: 电动机线圈的制作。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作、所需的工具和器材、导学单、奖励的徽章。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新课 (2分钟) 1. 出示玩具赛车跑圈视频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快慢呢,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观看视频。 思考、交流造成电动机快慢的原因。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赛车模型比赛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 2. 介绍 视频中的赛车每次跑圈时都换上了新的电池,而且不是越跑越慢而是越跑越快,所以造成赛车快慢的主要原因是电动机的问题,每次都换上了不同的电动机。 初步了解电动机的作用。 3. 观察电动机内部结构,了解电动机工作原理 (1)利用PPT分析电动机的构造。 (2)上学期科学课上我们就学习过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我们一起回忆下。 观察电动机结构。 交流分享电动机原理。 与科学课上所学的知识相结合,体现综合实践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融合性、整合性。 探究学习(5分钟) 1. 演示最简单的电动机模型 介绍:将线圈转轴放到底座支架上看线圈转起来了,这个模型制作成功。今天我们一起来制作这个模型电动机。(板书:最简单的电动机) 明确课题。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利用PPT将简易模型与实物电动机对比,分析简易模型的结构(线圈、磁铁、电源) 观察、比较、分析、交流。 实践 体验 (26分钟) 1. 提问 请同学们结合《导学单》看一下这个电动机在制作的时候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完成?(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底板、电源、支架、线圈) 讨论、交流电动机模型的组成部件。 了解电动机模型的结构。 2. 底座制作 (1)组织分工:底座部分分为底板、电源、支架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涉及了木工、金工、电工的技能,是我们已经掌握的。下面请三人小组讨论分工,每一位组员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其中一项佩戴好相应徽章。 (2)PPT出示温馨提示 ●分工、合作完成底座 ●正确使用工具你,注意安全 讨论、分工并选择一项任务。 利用学过的技术按《导学单》合作完成底座。 巩固前知,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 线圈制作 (1)认识材料和工具 ●提问: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线圈部分的制作,首先请大家看一下《导学单》中做线圈部分,说一说制作线圈的材料。 ●利用PPT介绍漆包线是电机、电器和家用电器等产品的主要原材料, 由导体和绝缘层两部分组成。 ●说明: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漆包线导体是铜丝,外面涂着层绝缘漆。 ●提问:做线圈要用到什么工具? ●谁来说说固体胶和剪刀分别用来做什么? (2)提出尝试制作要求 参照《导学单》进行制作。制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3)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自学课本、说一说线圈的材料。 观察、交流制作工具。 自主学习、尝试制作。 线圈的制作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首先引导学生结合《导学单》进行探究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检测作品 (1)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线圈的制作,那么怎样检验线圈是否合格呢? (2)组织各小组自己检测线圈是否能转起来。 交流检验线圈合格的标准。 小组内检测线圈是否转起来。 5. 重点指导线圈的缠绕和转轴绝缘漆的刮法。(引导学生发现线圈不能转动的原因,分析转轴绝缘漆的四种错误刮法) (1)引导发现问题:老师看到有些同学的线圈转动起来了,有的线圈还不能转动,请小组同学相互观察自己的线圈和别人的线圈有什么不同。 (2)问题一:转动轴不在线圈的中线。 ●(实物投影)大家看看这个线圈绕得对不对? ●点拨:转动轴不在中线,线圈受阻无法转动,制作时一定要把两个线头摆成平行线。 (3)问题二:转动轴一边的绝缘漆刮一半。(PPT出示四种错误刮法) 第一种刮法:刮掉了转动轴头部到中间的绝缘漆 点拨:和支架接触部分绝缘漆没有刮去,线圈无法通电,所以是错误的。 第二种刮法:刮去部分太少 137795-833755186055-2789555点拨:转动轴无法正常与支架接触导电。(视频演示) 第三种刮法:刮去了中间到底部的绝缘漆 27305048895点拨;线圈可以通电,但是线圈只能来回摆动而不是转动,所以也不正确。 249555608965第四种刮法:刮去部分太多,等于是全刮。 观察、分析错误的原因。 观察并分析错误原因。 以学生演示和PPT图片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出问题并加以实践解决,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融入相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技能学习的同时明白科学道理。 6. 出示正确刮法图 24955569850 ●讲解正确的刮法 刮去一半的绝缘漆后,当刮去绝缘漆的部分接触支架,线圈通电开始转动,转到一半后没有刮漆的部分接触支架,线圈断电,但是由于惯性线圈依然转动。这样就实现了电动机中电刷或者叫换向器的功能。 ●视频演示 判断正误,并说说理由。 观看视频,明确正确的操作方法。 7. 组织学生修改线圈:你们的线圈制作正确吗?请大家根据要求调整、修改。 调整、修改线圈,完善作品。 交流评议(6分钟) 1. 小组推荐最佳作品进行展示。 2. 教师提供一个风扇叶片检测作品是否成功。 个人介绍、小组推荐。 观察、分析,发现问题。 学生在评价的同时再次巩固解决教学难点。 拓展创新(1分钟) 提问:电动机制作完成了,假如用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改进赛车的发动机,使赛车跑得更快,我们应该怎么做? 交流分享。 让学生产生对进一步探究电与磁的技术应用的欲望。 提问:今天我们通过制作简易电动机了解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明白了电能可以转化为动能,那么在此基础上我们能不能研究一下怎样使动能转化为电能呢? 板书设计 最简单的电动机 底板 电源 牢固 准确 支架 线圈 绕得齐 扎得紧 位置准 刮得对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