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 3.1《时间在流逝》教学设计

资料详情
需要5个学币
ID:5-10084258
版本:教科版(2017秋)
类型: 教案
地区:全国
文件:440.7KB
日期:2021-08-26
作者:21jy_251947480
星级:1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时间在流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以时间流逝为主线,学生体验如何计量时间的过程。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来关注、研究时间问题,并通过对燃香钟这一实例的探究、研讨活动,引导学生慢慢进入探索计时工具的状态:产生研究计时方法的探索渴望,初步掌握研究计时问题的方法,为后面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材先提出主题“在时钟发明之前,人们是怎样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接着设置了三个探索活动,活动1:学生交流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时,如何根据自然现象判断时间,活动2:搜集、阅读资料,交流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和事例,活动3: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在探索活动的基础上延伸了两个研讨问题。 探索活动3蕴含的实验方法——计量某事物在一段时间间隔内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所需的时间是否一致,以及实验工具、实验后的整理分析思路等,都是具有范例性的,为后续整个单元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观测事物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变化(如一段香的燃烧, 10毫升水的流动,摆摆动 10 次等)所需的时间是否一致,从而探究得出计时工具的计时原理,并体会计时工具的设计与制作。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概念事物,每天都在和时间打交道,比如几点上课?几点下课?几点放学?涉及到“人类是怎样逐步发展起各种计时方法和工具的?”“现代钟表发明之前,古人如何计时?”这些问题时,学生可能有所思考,并有一定的探究兴趣。学生在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时,容易发现香燃烧相同的长度所用的时间是基本相等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是均匀的。但除了这个发现之外,学生还需意识到事物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变化所需的时间一致的这个特点可以用来计时,燃香钟的原理正是利用了这一特点。此外,蜡烛是否也具有这个特点呢?蜡烛是否可以用来计时呢? 学生在本课学习中面临的这些问题和需要培养的科学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实验材料、操作方法、记录表设计等环节,进行针对性、引导性、精细化的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古人利用天体的运动规律计时。 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可以用来计时。 科学探究目标: 能搜集古人计时方法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能观测并记录燃香时间的相关数据。 能就“蜡烛可以计时吗”这一问题结合实验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有关注计时方法的意识和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 了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计时工具。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探究燃香的长度变化是否匀速。 难点:学生掌握燃香实验活动蕴含的实验方法——计量某事物在一段时间间隔内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所需的时间是否一致,以及实验工具、实验后的整理分析思路等。 【材料准备】 秒表、香、火柴(打火机)、记号笔、实验记录单。 1485900187960时间在流逝教学流程图 时间在流逝教学流程图 【教学流程图】 4099560187960目标实现手段 目标实现手段 center172720教学活动内容 教学活动内容 4191000332740计量时间 计量时间 376428092710343662040894034366206527804191000736600计时工具 计时工具 1447805080导入 导入 center5612765观看田径比赛照片 观看田径比赛照片 37719003708404236720119380学生自主建构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建构学习过程 17449806423660活动1:学生交流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时,如何根据自然现象判断时间 活动1:学生交流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时,如何根据自然现象判断时间 2743200294640left104140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 37217353708404236720111760掌握日晷、圭表等利用太阳计的计时工具 掌握日晷、圭表等利用太阳计的计时工具 18592807231380活动2:搜集、阅读资料,交流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和事例 活动2:搜集、阅读资料,交流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和事例 2705100317500 374904030988015703558070850研讨1:古人曾用过哪些方法计时?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帮助人们计时? 研讨1:古人曾用过哪些方法计时?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帮助人们计时? 42672005080古人计时方法 古人计时方法 4274820919480还有什么可以计时 还有什么可以计时 37414201170940376428059944015621009372600研讨2: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 研讨2: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 26898608585201577975-114300活动3:学生做燃香实验,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 活动3:学生做燃香实验,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 269748021082016002035560研讨 研讨 4282440287020燃香速度是否匀速 燃香速度是否匀速 【教学过程】 3832860304801.导入 观察田径比赛 教师提问:在钟表发明之前,人们是怎样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怎样知道图中田径运动员的跑步时间呢? 学生思考:没有钟表的时候人们是怎样计时的? 教师活动:提炼学生观点,生成“计量时间”的概念,并板书。 设计意图:以“田径比赛”计时切入,从学生的既往经验和原始概念中,提炼出“计量时间”的科学词汇,并针对如何计量时间和计时工具达成初步共识。在一个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情境里,提炼出一个确定的科学概念,在此基础上,逐步衍生出新问题,引导学生走进课堂主题。 2.探索与研讨 学生活动1:学生交流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时,如何根据自然现象判断时间。 设计意图:现代学习和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主的建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促进和帮助学生的学习。 学生活动2:搜集、阅读资料,交流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和事例。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搜集、阅读资料,能激发学生兴趣、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与同学交流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和事例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 研讨1:古人曾用过哪些方法计时?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帮助人们计时? 设计意图:在交流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方法和事例之后,学生已了解到古人曾利用古观象台、日晷、圭表等工具计时,教师组织学生进一步思考并讨论:“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帮助人们计时?”。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初步意识到太阳的运动以及引起的影子等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用来计时的。 学生活动3:学生做燃香实验,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这个活动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学生先思考讨论实验材料有哪些?实验应该怎样做?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燃香的长度变化是不是匀速的。实验中应注意:把燃香等分成若干份,计量每等份的燃烧时间,做好实验记录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的长度变化基本是匀速的,从而可以用于粗略的计时。这个实验活动蕴含的实验方法——计量某事物在一段时间间隔内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所需的时间是否一致,以及实验工具、实验后的整理分析思路等,都是具有范例性的,为本单元中的后续研究做重要的奠基性准备。 研讨2: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既可以作为对学生之前探究燃香钟活动是否有效的检验,也可以看成对燃香钟的拓展。研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经获得的发现来分析蜡烛的变化,同时注意燃香和蜡烛的相似处与不同点,在训练学生的类比思维中,促进学生原有认识经验、策略的科学转化,启发学生学过的知识和探究发现得来的认识要应用于实际生活。 【板书设计(生成)】 【板书说明】 《时间在流逝》是本单元起始课,核心在于计时,人们可以通过自然现象粗略判断时间,古人发明了日晷和圭表用于计时,进一步的还可以利用燃香的速度基本不变的特点来计时。 【学生记录单设计】 【班级记录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