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139练)(含答案)

资料详情
需要0个学币
ID:2-10076096
版本:通用版
类型: 试卷
地区:全国
文件:59.4KB
日期:2021-08-25
作者:21jywx_62589014
星级:0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139练) 基础题组-171450340360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比如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就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而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不能自已。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一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需要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有个大家都接受都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材料二: 客观地讲,“礼治秩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起过一定的作用,正如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所说,“旧日中国文明最使人惊异者,即是其社会秩序恒自尔维持,若无假乎强制之力”。而且,礼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给人们一些行为规范以维持社会秩序,更在于通过这些外部的规范来起到教化的作用,启发和涵养人们内在的理性自觉,不断培育人们的道德心,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当道德境界提升到一定高度后,人们的行为就会由礼的约束进为道德自觉,由他律进为自律,达此道德境界,人的内心高度自由,行为则于礼无不自然相合。在潜移默化中将人引向道德之途,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养人的道德自觉,这就是礼的教化之功,也是礼治所赖以运作的内在机制。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传统教化,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得以历经数千年而依然完好地保存流传下来,这是与中国同时代的其他文明古国无法做到的。而且,“礼”中的很多优秀合理的成分,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谦虚礼让等好的传统直到今天依然对我们富有教育意义。这些都是“礼治秩序”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整个历史发展、社会进化的角度来看,它的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阻碍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尤其使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严重滞后。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曾有过辉煌的成就,四大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然而近四百年欧洲近代科学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却远远落后了。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崇拜、依赖传统,因循守旧,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睡大觉。 其次,“礼治”往往被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反对变革、维护封建制度的屏障。从汉武帝开始,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极力推崇儒学,提倡礼教,尤其是到了皇权专制空前强化的明清时代。 再次,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在无形中扭曲了人格,压抑了人性,容易使人形成一种畸形心理。礼治社会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民主、法治意识的淡薄甚至可以说是缺失,人们只知道承担义务,不知道行使权利。 (摘编自张璐《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浅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带有“文明”“慈善”的意思,以现代标准去看,礼的内容是很残酷的。 B.礼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礼是由社会舆论所维持的,不需要外在的机构来维持。 C.一直以来,在乡土社会中,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所以乡土社会的秩序主要依靠“礼”来维持。 D.如果我们不过于崇拜、依赖传统,不躺在已有的成果上睡大觉,我们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就不会严重滞后。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要符合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就算是残酷的行为或做法,也是符合礼治秩序的。 B.礼治秩序在特定的时期与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教化百姓有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进步与科学发展方面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C.材料二认为礼可以激发人的道德与良知,提高人的自知与自制能力,这与材料一中有关“礼治”的观点一致。 D.《祝福》中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就体现了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在无形中对人格的扭曲与对人性的压抑。 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在印度某些偏远部族,丈夫死了之后,在丈夫的葬礼上要用火烧死他的妻子。 B.封建社会,上到帝王将相,下到普通百姓,在家族祭祀中都有比较严格的程序和要求。 C.没有做过大夫的曾子在弥留之际发现自己躺在大夫专用的席子上,就命儿子把席子换掉。 D.过人行横道时,行人红灯停,绿灯行,行驶的机动车辆遇行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礼让。 4.材料一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分) 5.在传统的结婚习俗中,男方准备彩礼,女方准备嫁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出现了“天价彩礼”的现象,很多情侣因为彩礼问题而结束感情。现在《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请运用材料中“礼治”与“法治”的相关内容对上述现象进行简析。(6分) -18097585090 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朝圣 吕冠霖 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旧约·传道书》 岁月在繁华的彼端径自剥落。所有历史都将成为自传,所有沦亡都不过是个人悲伤。 淡金色的光如落叶飘坠,营造着一个有月亮的黄昏。狂欢如失控的碎片、疯癫如虔诚的幻梦。 终于,血淋淋的月光下,颠覆的童话里,只剩风诉说着孩童无法捕获的瑕疵。 无须摸索灵魂,无须追溯因果。且用瘫痪的记忆,擦拭尘封的卡带,重播自由的挽歌。 …… 你坐着火车。那掉了一层漆的车,在保养的极差的路上颠簸了十个小时,来到没有终点的终点。 你拿着旧式公文包,戴了一个草帽,满目茫然。几个青年从你身边路过,唱着令你恶心的流行歌曲。你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不过那时的你只热衷于海德格尔的遮蔽概念,或是喜爱与人争辩日本文学的物哀、侘寂与幽玄。你站在满是棒冰纸和甘蔗屑子的停车场上想,现在究竟身处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你身上被落山之前的太阳照得冒汗。你走出车站,对面只有一家小客栈,那是带一层楼的木板铺面,在楼上走动楼板便咯吱作响,更要命的是那乌黑的枕席。空气闷热,洗澡却只能等到天黑,在那窄小潮湿的天井里,用冷水浇灭理想。 算了吧。你决定放弃,遂远走寻觅一家能容身的旅店。 你终于在老街上找到一家旅店,你不挑剔,毕竟这还算干净。搁下沉重的行李,洗一洗满身的尘土,你并不疲倦,但也能入睡。 闭上眼,你看到了分裂的天空,你是克里斯塔·沃尔夫吗?还是玛格丽特?但你只是你自己。 你看到床头灯的灯罩上被留下了一行字:这里有世界末日的真实感。 你是逃着出来的。探测灯里你无处隐身,庞大的怪物从你身边过去时,你产生了恐惧。你曾认为你是个英雄,但你不是。 你说:你记得对死亡的惧怕从儿时起,那时怕死远超过今天,有一点小病便生怕是不治之症,一有病痛就胡思乱想,惊慌失措,如今已经历过诸多病痛乃至于灭顶之灾,还活在这世上纯属侥幸。 你又说,生命本来就是个奇迹,一个有知觉的肉体能感受到生命的痛苦不就够了?还寻求甚么? 你想起了幼年的你。想起了泛黄的封火墙,想起了雨天泥地里旋生旋灭的黄色水泡,还有丝丝缕缕的哀愁。 从小你就目睹了太多生命的终结。直到今日,你也很难对什么事物感到欢欣,哪怕是假装的。你再清楚不过,生命自有终结,终结时恐惧也同时消失,但这恐惧倒恰恰是你还活着的体现。 你处于一片空虚中,不知哪里是更高的存在,却奇迹般的感到了隐约的欢宣。 你倦了。梦里来自西柏林的《悲怆》让你明白一纸文书的重量,缓缓行进的蝼蚁在时空另一个维度告诉你,那重量是生命的天平所不能称量的。 也不必去称量。 …… 我来自朔方,带着诗歌与灯光,向往蓝色的海洋。眼镜锈蚀,一如我疲惫的目光。 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有青年对我说崇敬的话语,有人指摘我为危险分子。我笑了,我又不是卡夫卡。 我只是把我的感受、经验、梦和回忆和幻想、思考、臆测、预感、直觉凡此种种,诉诸语言,给以音声与节奏,同活人的生存状态联系在一起,现实与历史,时间与空间,观念与意识都消融到语言实现的过程中,留下语言制造的迷幻。 迷幻年代里,只有迷幻能唤醒众生。迷幻是特殊的戕害,也是另类的慈悲。 慈悲止步。我只想用人身的自由换得书写的自由。镜片闪烁,指着我该去的方向。 但我早就明白,革命的艺术和艺术的革命都早已被人玩过,我再也玩不出什么新鲜。时代与人心就像一面展开的破旗,又像是古旧斑驳的经幡。我感觉自己也没有形骸,没有分量,正在嘲弄与自嘲中随风消溶。 在急切的快车上,我和身边的老者搭起了话。他是音乐学院的教授,很早就与我在居士林相识。 十四年前,他曾告诉我,音乐于他是死前的挣扎。听说他谱了第一部作曲法,也把自己的一生谱写成了哀乐。 存在主义,或是实用哲学。谁也不可能预料到,锋利的镰刀查封了那些古老的生命情结。边陲人生的体裁执着于晦涩的祭奠仪式,不时自觉遁入非文本的诗生活。 破碎是为了偿还,完整终归于圆满。他肯定也曾相信过新风会一如旧雨,神佛还会赶在演绎离合之前泣临,历史的兴观群怨继续排演。 "我像不像一个疯子?" "一点不像。 "你说我像什么?" "我不知道." "那么,就是个流浪汉。" "流浪汉也不坏。" "流浪汉倒多半是好人。" "那一本正经的才往往是疯子。" 我看到他手里翻阅着布列松故意拍歪的照片,他看着我。 同样的宿命,但我们不一定是一路人。 然而生命或许就是这样,我们走不同的路,还是通往一致的终点。 终点也没有终点,我依旧执拗的认为。 “你说,历史会终结吗?”他笑得像个孩子。白发颤动着,顾左右而言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他又说。 他额角上的一颗汗珠折射出了另一个世界,或者是另一种预言。 与我不同,他的迷幻更像佛家的“无明”,总有几分逃避的滋味。他的幻觉总是与疏离并存,并绕过了不断嬗变的陷阱。 我看着他,视线逐渐飘忽了起来,最终停留一本《今天》的封面文字上: 且以一夜苦茗诉说平生沧桑我们都是执着而无悔的一群以飘零为归宿 随手抽把单刀走趟雪花掩月无声对视 只有鸽子簌簌地飞① …… 你看着电视中滚动播放的画面,恶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巴掌。你痛恨你的懦弱。 你周围黑漆漆的,活像个地狱。但你转念一想,再黑暗的地狱总比光明的屠宰场强。 你说你不愿作无谓的牺牲。笑话,你只是想活命。 你说,人不是狗。 你又说,人同狗也没什么两样,只不过稍许多点儿聪明。 …… 我难以忍受车上播放的舞曲。现实不如梦境轻盈,虽让梦更容易让人窒息。 痛苦的目的不过是让自己获得片刻的安宁,或者在别人面前昭示所谓的真诚。我知道我将以痛苦的形式度过余生,但这又何尝不是自由? 自由可以呈现为苦难和忧伤,但若不被痛苦和忧伤压倒的话,哪怕沉浸在败笔世界中,也能乞得快乐与安详。也正因如此,这可恶的生命也还值得活。 …… 远处传来钟声,我看了看表,钟似乎敲得迟了些。时差是人世间最永恒的距离。 我问了问周边的人,车已经到了巴黎。 有人激动,有人痛苦,有人无语,有人悲怆。 这只是巴黎。 …… “怎么样?” “不怎么样。” “不怎么样是怎么样?” “不怎么样就是不怎么样。” 总之,就是这样。 (有删改) 作者注:①改编自张错《漂泊者》。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D.标题“朝圣”意蕴丰富,既指“你”“我”剖析自我、正视苦难,也暗含了作者对苦难的独特理解与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A.“闭上眼的你看到了分裂的天空。”形象地写出“你”因极其劳累、缺乏睡眠而产生幻觉,也体现了“你”虚幻无助的心理。 C.“人同狗也没什么两样。”作者借“你”之口,表达了对人性价值的怀疑,体现了其惘然的人生态度,并具有历史虚无感。 D.本文重在探讨诸多对立统一的命题,通过情节诡诞的故事展现生命与生活,悲伤中也存在“生命也还值得活”的乐观坚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写在写“你”的故事时,巧妙运用了插叙手法,使相关故事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呈现,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B.“你”“我”“他”的际遇是苦难者追求自由的缩影,小说以小见大,突出了主题,引发读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C.小说长短句、整散句结合,语言时急时缓,并在多处进行适当的留白,使小说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受。 D.作者始终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对故事进行全知叙述,细致地展现了人物的经历,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 8.本文的人物没有姓名,均用人称代替。请简述其作用。(4分) 9.学者林幸谦曾评价本文作者“坚持情感本位的写作方式”,请分析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29210395605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0 年 10 月,深圳市政府联合央行开展数字人民币(央行数字货币)红包试点,深圳市罗湖区政府出资1000 万元,面向5 万名市民发放数字人民币。截至 10 月18日 24 时,有 4.76 万人领取了数字人民币红包,支付业务量达6 万多笔,支付金额 876.42 万元。继深圳多个用户和多家商户"尝鲜"后,未来,数字人民币无疑将在更大范围内走进人们生活。 据使用数字货币的消费者透露,使用数字货币支付消费与使用支付宝、微信差不多,只需在手机屏幕上把支付二维码展示给商家,用专门的 POS 机扫一下就能付款,非常快速便捷。数字人民币的支付可通过手机中的近场通信功能,用户在网络离线状态下,也能让手机与 POS机实现正常交易。 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支持可控匿名。 2019 年我国数字经济已经占到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 36%以上,数字货币推出的时机基本成熟,全面推广数字货币将大大提速我国整个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货币红包在深圳的成功试水,证明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具备推出数字货币的金融基础设施条件和用户认知基础。 数字人民币并不会形成对纸钞和硬币的替代,后者仍将正常使用。专家表示,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以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老百姓的需要来使用。市场上讨论更多的是数字人民币与微信、支付宝的区别,两者根本不是同一个维度上的东西。微信、支付宝是"钱包",而数字人民币是里面装的"钱"。未来微信、支付宝里面用来支付的内容会增加数字人民币的选项。 市场上对于数字货币账户是否和手机号绑定普遍存在误解。专家称,数字货币账户并不是和手机号绑定,只是利用手机号进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开立。如果没有这个载体,没有办法发回验证码,但这是用作认证的必要信息,并不是和手机号进行绑定的概念。 我国数字货币的全面推出还需解决以下主要问题一是需要修改相关法律法规,让我国的主权数字货币具有进一步推广的法理基础。二是我国金融机构的数字化基础还要进一步加速。三是我国相关的实体产业数字化要跟上数字货币推进的速度,从而更好发挥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四要夯实金融安全网的建设,确保金融体系安全运行,真正能够让公众放心使用数字货币。 (摘编自温源《数字货币如何影响百姓生活》) 材料二 随着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推进,数字货币将在支付体系运行效率、普惠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当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会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发行数字货币能够直接降低货币的印制发行流通成本。现代社会中,无论是纸币还是硬币,发行环节的印制和防伪技术都需要花费较高成本。在流通环节,金融机构需要承担现金运输、储存、安保等成本,普通消费者使用现金也需要依赖于金融机构实体网,点或自助设备提供的服务,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穴数字货币替代传统现金形式进入流通,能够大大节省这些方面的成本。同时,由于数字货币的信息流和资金流高度统一,发行方能够直接、实时地获取交易信息,可以省去后台清算、结算、对账等众多环节,达到点对点支付即结算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支付效率。 数字货币的一些特性,使其在普惠服务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使用数字货币完成支付,能够突破空间、设施甚至银行账户的限制。传统支付方式下,拥有银行账户是个人实现包括支付在内的各类金融交易的基础条件,而开立银行账户仍然受实体银行网点分布的约束,对偏远地区、行动不便的人群都存在困难。用户在使用数字货币时,并不需要绑定银行账户即可进行支付转账。这能使金融服务效率提升。数字货币支付便捷,低成,本的特征,不仅能,有效拉近普通百姓与数字化金融服务的距离,还有助于缩小传统金融环境下的区域金融发展差距。 数字货币采用数字加密等技术手段,在防复制、防伪造方面优于纸币、硬币等传统货币形式。由于交易信息由发行方直接获取和存储,也减少了商业银行等机构层面存储的数据遭受恶意攻击或被内部人员非法篡改的风险,从而提高金融安全性。使用数字货币还能够实现可控匿名,只要发行方的隐私保护技术达,到确保用户数据安全的水平,即使交易通过银行账户进行,也不会出现隐私信息从商业银行等机构的系统泄露的问题。但同时,由央行集中掌握的交易信息,提高查处和遏制洗钱等非法活动的能力和效率,为经济金融总体安全作出贡献。 当然,数字货币发展,还应关注和解决好一些问题。一是数字鸿沟问题。各类数字化的服务普遍依赖智能设备和移动互联网,对于因缺少设备或不能有效理解掌握数字货币使用方式的人群,必须保证其继续使用传统支付方式的权利,保障各类人群享有所需的金融服务。比如,高龄老人、低收入群体等,他们或者是缺少智能设备,或者是难以掌握使用方法等,与数字经济存在一定鸿沟,对他们就不能作强制要求。二是数字货币与现有电子支付、移动支付体系的衔接问题。当前我国移动支付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优势,从全社会负担的成本考虑,要做好衔接融合,保护并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的积极性。 (摘编自王元、盛雯雯《数字货币助力支付体系高效运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深圳市全面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成功,预示着数字人民币可以在我国更大范围内铺开。 B. 使用数字货币支付和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方法一致,所以二者的本质是一样的。 C. 传统货币交易数据由商业银行等机构存储,数字货币交易的数据可不经过商业银行。 D. 数字货币的发展需关注和解决很多问题,而金融机构数字化建设的提升是重中之重。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数字货币虽然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纸钞和硬币就不再正常使用了。 B. 材料把微信、支付宝比作钱包,而说数字货币是里面的钱,形象地说出了他们的区别。 C. 相对数字货币,纸铋和硬币花费的成本较高,主要是因为印刷、储存、安保的成本较高。 D. 数字货币的使用对那些不能有效理解掌握数字货币使用方式的人群来说是一种挑战。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数字人民币"与传统货币的不同之处的一项是( )(3 分) A. 数字货币是一种法定货币,具有法理基础。 B. 信息流和资金流高度统一。 C. 突破空间、设施甚至银行账户的限制。 D.由央行集中掌握交易信息,实现可控匿名。 4.请结合材料一内容,说说我国数字货币的发行目前有哪些有利的社会基础。(4分) 5.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方法和行文脉络。(6 分) -768359525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二 舅 吴标华 前几天回老家,特意去看了二舅。   老表说,二舅老得不行了,成天守着那间老屋,守着那些斧头刨子,闷声不响的,只怕活不长久了。   我赶紧奔向老屋,二舅果然坐在正中间,呆呆地望着墙角的一堆木料,身后的墙上挂满了斧头、锯子、长刨、短刨、墨斗、曲尺,整整齐齐,寒光闪闪,俨然是他一个人的金銮宝殿。   我喊了声二舅,他猛地站起了身,眼里放出光芒,大声地说:“标伢,你来了!是不是要做点什么,那个炕桌还在用吗?”   我心里一酸,关于二舅的许多清晰的记忆顿时一一浮现。   二舅曾是老家有名的木匠,四乡八里都以请他做活为荣。他做的东西既牢靠又耐看,工钱还比别人低,一年到头自然是忙忙碌碌,经常是东家还未做完,西家就等着来挑木匠担子了。   当然,二舅最风光的还是替人上梁。大梁是二舅一斧一斧地劈出来的,方方正正,威武无比。二舅站在高高的墙垛上,一手握鸡,一手挥斧,威风凛凛,宛如天神。一声吆喝,斧起鸡头落,炮仗鸣响,大梁缓缓升起,糖果纷纷落下。那样的秋日,是孩子们最盼望的,也是二舅最风光的。   但是慢慢地,二舅便不那么风光了。山外的新式家具、塑料制品如潮而至。那些没筋没骨、花里胡哨的东西,虽不耐用,但新潮时尚,价格又出奇的便宜,自然越来越受年轻人的青睐。就连老表结婚,也不想二舅打家具了,差点把二舅气死。   而做屋更不需二舅忙碌了。土屋已经远去,钢筋水泥的楼房不再需要架梁的程式。就算架梁,也只是象征性的,没人当一回事了。   开始,还有几个老人请二舅做个盆做个桶,多少还让二舅有些寄托。慢慢地老人一个接一个走了,二舅几乎就闲着了。一闲着,就乱发脾气,就没日没夜地喝酒。   有一年过年去看二舅,见他落魄的样子,实在不忍,就想起了请他做一个炕桌。二舅非常高兴,丢下酒盅,就叮叮当当地忙开了。老表说,那个炕桌二舅做了两天,也开心了两天。   但还有谁会像我一样请二舅做炕桌呢?不说木料,两天的工钱就是两三百,而市面上买一个也就一百多元,并且远比二舅做的结实好看。 我想,无论二舅怎样地运斤成风,都已无法与现代化的高科技相提并论了。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一些美好东西的消失也许是进步必须承受的阵痛。我们可以倾听身后悠长的叹息,但不能拒绝前方热情的召唤。 二舅,好想你转过身来,立在昔日的辉煌里,笑对眼前的世界! (本文选自《海外文摘》,作者系岳阳县一中语文教师)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写二舅坐在老屋里的情景,“俨然是他一个人的金銮宝殿”,是说二舅还沉浸在自己过往的世界里,独守着自己的木匠技艺无法走出来。 B.文章写二舅被村里的人争相邀请的风光和上梁时的威风凛凛、斧砍鸡头的表现,突出了二舅曾经的那种被需要被尊重的自豪与满足。 C.文章写山外的新式家具、塑料制品“没筋没骨、花里胡哨”,是为了表现作者对这些“新潮”物品的贬弃疏远和对二舅的同情。 D.文章写老表结婚也不想二舅打家具,写二舅做炕桌的工钱质量,这些都表明相对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言,二舅确实落伍了。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第一人称行文,“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作为行文的线索人物,使文章娓娓述来;又是故事的亲历者,这样使文章显得真实可信。 B.全文对二舅的刻画,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一位乡村老手艺人的形象跃然纸上,使人印象深刻。 C.全文以再见到二舅时的回忆引出对人物的生平经历的叙写,既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又因“炕桌”而使故事流畅自然地展开,颇具匠心。 D.文章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平实朴素,语言不事雕琢,既有乡土气息,质朴自然,又显得生动活泼,别有深意。 8.本文突出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9.文章在结尾说“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一些美好东西的消失也许是进步必须承受的阵痛。”请结合全文,从主旨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6分) 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答案与解析 (第139练) 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I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应先认真阅读文本,理解作者的观点,查看选项在文中的位置,将选项与原文语句进行比对,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A项,曲解文意。“礼的内容是很残酷的”错误。材料一第1段“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B项,张冠李戴。材料一第4段“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D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二第2段“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崇拜、依赖传统,因循守旧,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睡大觉”,这是我国近代科学发展严重滞后的原因之一,没有这个原因,并不一定没有这个结果。 2.C【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C项,由材料一第5段“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可见两者并不一致。 3.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论点与论据的关系。D项材料属于“法”,不属于“礼”,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一观点。 4.①举例论证。以“缅甸有些地方通过杀人来完成成人礼”“旧小说中的杀人祭旗”等为例,论证“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也可以很野蛮”。②对比论证。将“礼”与“法律”“道德”进行比较,指出礼是从教化中养成的使人主动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每点2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与分析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类比论证等。本题如答出道理论证(③道理论证。如引用《论语·学而》中的“富而好礼”,论证“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人服礼是主动的。)亦可给分。 5.①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在过去的婚姻习俗中,男方准备彩礼,女方准备嫁妆。这种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嫁娶的生活问题。大家都遵循这一传统行事,这就是礼治。(3分)②但是现在出现“天价彩礼”,传统的效力无法得到保障。《民法典》做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规定,就是要通过法律控制不良习俗,这就是法治。(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内容,利用文章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加以分析,注意从“礼治”与“法治”角度分别阐明。 现代文阅读II 6.A 7.D 8.①有助于增强人物的代表性与普遍性,将叙写“漂泊者”的执着选择上升为对人性的深刻分析,升华了主旨; ②人称的交替使用使得视角不断变换,既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带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这篇小说全文贯穿着“茫然”“惧怕”“安详”“痛恨”等情感词,直接表达了人物感情; ②这篇小说通过“淡金色的光”“月亮”等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哀伤凄迷的情感氛围; ③这篇小说引用诗句,自然地体现出“漂泊者”痛苦而坚强、执着而无悔的形象,从而表达出对生活的感伤、对理想的渴求与为追求自由勇于抗争的情感。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I 1.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 项,"深圳市全面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成功"理解错误,由材料一第一段的信息可知,深圳市只是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B项,"二者的本质是一样的"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一"两者根本不是同一个维度上的东西。微信、支付宝是*钱包',而数字人民币是里面装的'钱'"的信息可知。D项,"而金融机构数字化建设的提升是重中之重"分析不当,文中提出了数字货币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但没有说哪一个是最重要的。 2.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主要是因为印刷、储存、安保的成本较高"原因分析不当。除了这个原因外还有"发行环节的印制和防伪技术都需要花费较高成本"普通消费者使用现金也需要依赖于金融机构实体网点或自助设备提供的服务,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 3.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A项,"数字货币是一种法定货币,具有法理基础"并不是数字货币的独特性,传统货币也是法定货币,具有法理基础。 4.2019 年我国数字经济已经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 36%以上,数字货币推出的时机基本成熟;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具备推出数字货币的金融基础设施条件和用户认知基础。(每点 2 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把握相关内容,并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再概括,3另外,要注意题目中的要求,即结合材料一内容, 5.论证方法:对比论证,将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在支付体系运行效率,普惠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对比,从而突出数字货币的优势;举例论证,在论证数字鸿沟问题时,举了高龄老人、低收入人群的例子。(每点1分) 行文脉络材料二按总分结构行文;先提出数字货币将在支付体系上产生积极影响,也需解决一些问题;再分别从运行效率,普惠服务、安全保障三方面阐述其积极影响;最后指出数字货币发展中应关注和解决好的一些问题。(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思路结构的能力。此题主要是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行文思路,论述类文本分析论证方法时要掌握几种常用的论证方法,行文脉络方面一般都是围绕论点的引入、提出、论证等方面来分析,但要具体材料具体分析。 现代文阅读II 6.C (解析:应是为了表现像二舅这样的传统手艺人对新潮物品的看法,并不表示作者的态度。) 7.B (解析: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8.①以二舅过往的风光与现在的失落进行对比,突出了人物如今的尴尬处境。 ②以从前村人的争相邀请与现在的无人问津甚至连二舅自己的儿子结婚也不想让二舅打家具进行对比,突出了新潮物品对传统手艺的冲击。 ③以“土屋的远去”和“钢筋水泥的楼房”进行对比,写出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以二舅为代表的传统手艺人已经没有用武之地。 (答出两点给4分,如答“打炕桌的工钱质量与市面上买的”对比,也可酌情给分。) 9.①从理智角度看,时代必然进步,二舅的木匠手艺必将被新的科技淘汰,这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唯有接受。②从情感角度看,希望二舅能走出自己曾有的辉煌,与时俱进,不在失落中自我颓废,能够重新振作。③从社会关怀角度看,我们要关注老一辈手艺人的处境,既要同情他们,更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